民国之文豪崛起(校对)第2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9/702

  “和?”钱钟书有些不解。
  周赫煊道:“和,并非和平,也非和谐,更非中庸思想,说的直白点就是包容性。西周末年,伯阳父与郑桓公谈论政局时,便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观点,我觉得非常精妙。和,代表包容;同,代表排斥。我这门《人类历史文明》课,汤因比教授认为大统一意味着文明衰落。他的大统一理论并不能解释中华文明,他把‘同’与‘和’搞混淆了。许多人都认为独尊儒术为‘同’,即同化思想,排斥异端。其实中国的独尊儒术为‘和’,把法家等思想也包容其中,后来更是吸纳进去道、佛的思想,现在自然可以吸收西方文明。‘比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说得更直白一点,中华文明可以‘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孔子也有一句话,叫‘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从个人推及国家、文明,就是要追求一种多元化,允许不同的思想、不同的观点、不同的文明融合在一起,实现中华文明的自我进化和更新。”
  钱钟书又问:“中华文明确实可以吸纳外来文明,但如果这个外来文明,比如现在的西方文明,远远比中华文化强大,那怎么办呢?吸纳得太多,中国就‘以夷变夏’了,中华文明也彻底西方文明化,最终还是在走向衰落和灭亡。”
  “确实有这个可能,”周赫煊笑道,“这就要看中华文明是否坚持得住,或许几十年后,中国人穿西服、吃西餐、看西医,婚丧嫁娶都模仿西方风俗。但有一个东西万万不能变,那就是汉字,失去汉字等于失去中国历史,失去文明传承,失去民族聚合的纽带。”
  另一个学生举手道:“可现在很多学者呼吁废除汉字,因为汉字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了。西方的拉丁文字,可以用打字机轻松的敲打出来,中国汉字的输出效率却非常低,这不利于文化科学的传播。”
  周赫煊笑道:“科技在进步,或许未来发明出新的机器,能够让汉字完美便捷的输出并排版印刷呢?”
  这句话就毫无说服力,听课的学生又不是穿越者,哪能预料到电子计算机的出现。
  一堂课讲完,有些学生心悦诚服,有些学生却对周赫煊的观点抱有怀疑态度。
  周赫煊整理好讲义准备走人,突然从下边走来一个青年,笑道:“周先生你好,我叫钱穆,您的课程让我很受启发。”
  “原来是钱教授,您的那篇《刘向歆父子年谱》也让我受益良多。”周赫煊与他握手道。
  钱穆是中国史学界新近崛起的大牛,他今年初发表《刘向歆父子年谱》,解决了近代学术史的一大疑案。这篇文章仅仅通过一部《汉书》,就辩清了延续2000多年的今古文之争,并啪啪啪狂打康有为的脸,指出康有为《新学伪经考》的28处错误。
  钱穆也因这篇文章而名声大噪,被邀请担任燕京大学的国文讲师,同时也在清华等大学兼职讲课。他今天就是来清华讲课结束,慕名跑来听周赫煊讲《人类文明史》的。
  周赫煊看着正在离开教室的钱钟书,又看看眼前的钱穆,顿时感觉无比搞笑。
  如今钱穆已经把他的大作《国学概论》写出来了,准备找好朋友钱基博作序。钱基博满口答应下来,却让儿子钱钟书代笔,20岁不到的钱钟书把这篇序写得头头是道,俨然出自国学、史学大家之手。
  直到几年后,钱穆才知道自己的作品序言,居然是个毛头小子写的,从此跟钱钟书父子关系疏离。后来《国学概论》再版发行时,干脆直接将序言删了,显然心中极为不满。
  “周先生,关于你提出的史学研究理论,我还有些不明之处想要请教。”钱穆说。
  “请教谈不上,互相交流,”周赫煊道,“咱们边走边说。”
  钱穆拿出一本薄薄的小册子,书名叫做《现代历史研究法》。这是周赫煊第一次在清华讲学时的内容,把历史研究内容分为政治、历史、经济、民族、外交、文化和个人七大元素,又有研究历史的起因、过程、结果和影响四大要素。
  这本书最近被整理总结出来,由北大出版社发行,销量并不太好,勉强只卖了1000多本。但在中国史学界却引起很大反响,一些史学家开始照着周赫煊提出的方法研究历史,这些史学家后来被归类为“周氏学派”。
  钱穆虽然没有完全按照此种方法搞历史研究,但却借鉴了部分内容,勉勉强强也算是“周氏学派”的一员。
  周赫煊和钱穆一路闲聊,最后干脆到清华园的亭子里细谈,直到天色渐黑才结束讨论。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周先生再会!”钱穆笑着握手道。
  “哪里哪里,我只是提出些新颖方法而已,在中国历史上的造诣,远远不如钱先生。”周赫煊由衷地说道。
  《汉书》很多人都读过,但只凭一部《汉书》就解决“今古文之争”的悬案,2000多年来只有钱穆能够做到,妥妥的超级史学大师。
  离开清华大学后,周赫煊没有去北大住宿,而是前往孟小冬的娘家吃晚饭,第二天还要陪孟小冬去拜会余叔岩。
第361章【完颜立童记】
  北平,椿树胡同。
  明清时期这里属于高档文化住宅区,先是赴京当官的人来此居住(过渡房)。等当官几年有了钱换好房子,再把椿树胡同的房产卖掉,而买二手房的又多为文人雅士。
  比如雍正时的吏部尚书汪由敦,便在椿树三条胡同住过,接着转手卖给大诗人赵翼。
  到了民国时期,椿树胡同变成文人和艺术家扎堆的地方。
  辜鸿铭便是在东椿树胡同病逝的,京剧大师荀慧生和尚小云,分别住在椿树上三条胡同和小二条胡同。
  而余叔岩,则住在椿树上二条胡同。他有半夜吊嗓子的习惯,铁杆戏迷为了听他这一嗓子,经常大半夜披着被子跑来院前候着,成为小胡同里热闹非凡的一景。
  “砰砰砰!”
  周赫煊叩响铁兽环。
  “谁呀?大清早的。”开门的是余叔岩的17岁徒弟李少楼。
  周赫煊笑着抱拳道:“烦请通报一声,周赫煊携妻子孟小冬,前来拜会余叔岩先生。”
  李少楼惊讶地看着周赫煊:“你就是前阵子把爱因斯坦请到中国的周先生?”
  “正是。”周赫煊说。
  “你等一下,”李少楼没有离开,就站在大门后扯开嗓子喊,“师父,周赫煊周先生来了!”
  一分钟不到,余叔岩快步而来,热情地迎接说:“周先生快请进。”他突然又看到孟小冬,笑道,“小冬也来啦。”
  “余师父早上好。”孟小冬恭敬行礼道。
  周赫煊握手说:“余老板,冒昧造访,还望海涵。”
  “无妨,无妨,周先生快里面请。”余叔岩把大门敞开。
  众人前往客厅坐下,余叔岩的徒弟很快把茶奉上,然后站在旁边好奇地看向周赫煊。
  余叔岩属于中年帅大叔类型,寸头、戴眼镜,外形气质有点像著名演员陈道明。他说话音量很小,甚至有些中气不足,嗓子天赋远远不如其他京剧大师。但就是靠着刻苦锻炼和高超技巧,余叔岩弥补了先天不足,唱出来的声音跟平时说话判若两人。
  “小冬,你跟周先生是朋友?”余叔岩好奇地问。
  孟小冬含羞一笑,没有作答。
  周赫煊说:“小冬是我的妻子。”
  余叔岩恍然大悟,随即笑道:“恭喜恭喜,二位真是郎才女貌。”
  周赫煊没有直接说明来意,而是发出邀请道:“余老板是京剧理论大师,我在天津有份报纸叫《大众》副刊,其中有一版专门刊登戏剧内容。如果有可能的话,希望能够刊登余老板的文章。”
  “好说,好说。”余叔岩满口答应。
  余叔岩因为身体健康原因,已经告别舞台两三年了,整天在家潜心研究京剧理论,涉及音韵、乐器等各个方面。他不仅被公认为当世京剧老生第一人,也隐隐有京剧理论首席大师的地位。
  30年代后,几乎所有的京剧老生派别,都受到余叔岩的理论影响,从而或多或少的进行改革发展。
  如果能长期向余叔岩邀稿,这对《大众》副刊也是有很大好处的。
  两人都绝口不提拜师的事情,东拉西扯地闲聊,渐渐谈到梅兰芳在美国的演出。
  余叔岩问:“听说鹤鸣兄在美国演出很成功?”
  “何止是成功,”周赫煊笑道,“梅老板在美国已经炙手可热,近10所美国大学邀请他讲学,还有几所大学聘请他当荣誉教授。”
  余叔岩惊讶道:“美国观众能听懂京剧吗?”
  周赫煊解释道:“刚开始的时候,台上一边演出,台下一边打出英文翻译纸牌。后来觉得效果不太好,就改成了演出前用英语讲述大致剧情,等观众了解这个故事背景后,梅老板再登台演出。”
  余叔岩点头说:“这是个好办法。”
  周赫煊笑道:“梅老板还根据美国观众的口味,对京剧的各个细节做了改动,这样更能被美国观众接受。”
  “入乡随俗,这也是极好的。”余叔岩赞道。
  周赫煊说:“美国的报纸已经把京剧夸上天了,梅老板每到一个城市,都有戏迷提前为他筹集演出资金。”
  余叔岩多少有些羡慕,他说:“鹤鸣是为京剧传播做了大好事啊,有可能的话,我也要组织一次美国演出。”
  周赫煊笑道:“到时候我可以帮忙联络。”
  “多谢周先生好意。”余叔岩抱拳道。
  二人又闲聊一阵,周赫煊终于说:“余老板,小冬非常仰慕您,一直想拜入门墙学习技艺,还请考虑考虑。”
  “这个嘛……”余叔岩有些为难,他并不想收女弟子。
  孟小冬直接起身跪下:“还请余师父传授技艺。”
  “快快请起,”余叔岩连忙搀扶,他抹不开周赫煊的面子,苦笑道,“我答应你便是,别跪了。”
  “谢师父!”孟小冬大喜。
  余叔岩头疼不已,他很少收徒弟,更别说女徒弟了。而且这个女徒弟还有丈夫,不能像常规那样住在家里教学,只能隔三岔五地跑来一趟。
  既然答应收徒,那就必须为徒弟负责,余叔岩决定改天请几个朋友,把这个拜师礼给办了。
  中午留在余家吃了顿饭,孟小冬高高兴兴地随周赫煊离开。她是个极好学的女子,这几年一直在跟名师、名票切磋交流,现在又拜当世老生第一人为师,心里已经乐开了花。
  两人坐黄包车前往东四三条胡同,孟小冬一路上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甚至计划以后每个星期来北平住两天,好方便她跟随余叔岩学唱戏。
  黄包车在东四三条胡同停下,25号和26号院都被孟家买下了,一大家子住着极为热闹。
  就在周赫煊准备下车时,突然又驶来三辆黄包车。
  “敏彤妹妹,你不是在天津准备结婚吗?怎么又回北平了?”孟小冬惊喜地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9/70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