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校对)第24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8/702

  其序言当中出现的“良心”一词,其实是儒家的“仁”,可惜在翻译过程中被曲解。另有关于社会经济权利的部分,来源于“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
  在1947年那个时候,一个中国人居然能主掌联合国人权委员会,而且还成功协调世界两大阵营的矛盾,说起来实在有些匪夷所思,凭张彭春的贡献完全有资格拿诺贝尔和平奖。
  当时的联合国人权司司长约翰·汉弗莱,称赞张彭春为“妥协艺术大师”。因为当时资本主义国家和共产主义国家对喷得厉害,种种矛盾让人权委员会工作难以开展,但这些困难都被张彭春协调解决了。
  四月底,胡适和张彭春来到纽约。
  两人抵达当天便前往百老汇大街,买票进入荷兰剧院观看演出。
  刚开始,胡适还感叹百老汇的冷清,没有几年前那么繁荣。可当他们行至荷兰剧院,顿时就被惊呆了,这里居然需要排队购票。
  观众席坐得满满当当,胡适和张彭春好不容易才挤到自己的位子,周围的观众正低声讨论着《泰坦尼克号》的精彩。
  当女主角出场的时候,突然有人大喊“萝丝”,观众席爆发出一阵热烈掌声。
  胡适惊讶道:“这些观众太热情了吧,都不顾欣赏话剧的礼仪。”
  “只能说《泰坦尼克号》太受欢迎。”张彭春笑道。
  胡适静静的观看着,直到演出全部结束,他才忍不住站起来热情鼓掌。
  没有现场观众提前离开,都等着演员出来谢幕。当男女主角出现时,观众自发性的全体起立,掌声中夹杂着狂呼和呐喊。
  “萝丝!”
  “杰克!”
  “You
jump,I
jump!”
  “世界之王!”
  “……”
  这掌声比首演时更加疯狂,居然长达近10分钟,演员们多次谢幕都无法离开,还有好多观众跑上去献花送礼。
  张彭春属于话剧大师,他感叹道:“难怪《泰坦尼克号》如此受欢迎,这部话剧写得太成功了,无论是演出编排,还是故事剧情,都属于世界级别的作品。”
  胡适笑道:“只凭一部《泰坦尼克号》,明诚便称得上是大文豪。”
第359章【空缺的普利策历史奖】
  《泰坦尼克号》的话剧演出,渐渐从百老汇传播到美国其他城市,“You
jump,I
jump!”这句台词,似乎也成为人们表达忠贞爱情的标准语句。
  男主角演员安德鲁·波克,以及女主角演员琳达·摩尔曼,他们因最先出演这部话剧而名声大噪,一夜之间成为百老汇的大明星。
  荷兰剧院也赚得盆满钵满,丝毫不受大萧条环境的影响。可惜这种情况持续不了多久,因为越来越多的剧院开始排演《泰坦尼克号》,各种山寨剧和山寨演员层出不穷。
  尤金·奥尼尔已经告不过来了,这种版权扯皮官司打起来很麻烦。而且许多剧院根本不用他的改编剧本,直接请人重新改编小说,在许多细节上都有差异。
  这且不说,还有一些剧院推出音乐剧版《泰坦尼克号》,萝丝和杰克在舞台上各种唱歌跳舞,如此表演形式居然大受欢迎。
  不管是话剧还是舞台剧,擅自改编小说的行为肯定属于侵权,麦克·劳尔图书公司作为版权拥有方,已经连续起诉了十多家剧院。但收效甚微,因为以百老汇为首的美国剧院,一直都拥有着侵犯原著版权的传统。
  百老汇就是靠盗演英国舞台剧起家的!
  赖皮官司只能慢慢打,律师费就是一大笔。而且以美国现有的版权法律,在小说改编戏剧方面其实有漏洞,最终结果多半是双方妥协了事。
  面对《泰坦尼克号》在全美如火如荼的上演,《洛杉矶时报》不禁发出感慨:“1930年初的美国戏剧界,已经被中国人占领了,一个是梅兰芳,另一个是周赫煊。”
  就在此时,哥伦比亚大学也在爆发着一场争论。
  每年三月底,来自全美各地的上百位评委,都将汇聚到哥伦比亚大学的各个学院,对包括新闻、文学、历史、音乐、戏剧在内的多个类型作品进行评审。并在四月初,筛选出各类别的3个提名作品,向终评委员会(普利策奖委员会)提交报告。
  哥伦比亚大学文理学院,普利策奖委员会历史作品组的评委们,此刻已经吵起来。
  来自哈佛大学的历史学家安托万·琼斯拍着桌子说:“《枪炮、细菌与钢铁》这本书,严格来说根本不属于历史著作。就是算它是历史著作,也不属于专门研究美国历史的著作,它根本没资格入选普利策历史奖!”
  “我同意,初选评委们这是在渎职,他们把一部没有资格的作品选进了终评环节,”另一位历史学者说,“如果委员会坚持要对《枪炮、细菌和钢铁》投票的话,那么我决定退出终评委员会。”
  威廉玛丽学院的校长泰勒·丹涅特说:“普利策历史奖只规定了,研究美国历史的作品就有资格入围。《枪炮、细菌与钢铁》虽然不是研究美国历史的专著,但它确实对美洲历史展开了讨论,其中观点对研究美洲历史具有重大突破意义。我支持初评委员会的评选结果!”
  安托万·琼斯讽刺道:“丹涅特教授,你在远东居住过多年,我知道你对中国人有好感。但请不要因为个人情绪,就破坏了普利策历史奖的权威性,这部作品是没有资格入围的!”
  泰勒·丹涅特说:“不论如何,我们必须尊重初评委员会的评选结果,下面进行投票表决吧。”
  “很好,我决定退出终评委员会!”安托万·琼斯起身离开会议室。
  “我也退出!”
  “我也退出!”
  又有两个历史学家评委离开,剩下的四个评委大眼瞪小眼,不知道该如何处理。
  泰勒·丹涅特咒骂道:“该死的种族主义者!”
  七位终审评委就走了三位,终审投票环节根本无法进行,他们只能把情况上报普利策组委会。
  普利策组委会头疼不已,把七位评委再次请来协商。其中一人松口表示答应,剩下两人则坚决不同意,他们认为《枪炮、细菌与钢铁》根本没资格入选普利策奖。
  双方似乎都有理有据,协商最后变成吵架。
  普利策组委会见问题无法解决,最后只得无奈宣布:今年的普利策历史奖作废。
  这一决定并不新鲜,以前也曾出现过此类状况。比如前些年的普利策音乐奖,终评委员会坚决否定初评委员会的评选结果,在无法协调之下,最终只能宣布该年的普利策音乐奖空缺。
  不过普利策历史奖作废还是头一遭,周赫煊算是开了先河。
  四月底,正当《泰坦尼克号》剧场版大受追捧时,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对外宣布今年的20多个普利策奖获奖作品。历史类作品因故空缺,立即就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
  要知道,普利策新闻奖也是这时候评选的啊,全国最顶尖的记者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哥伦比亚大学,分分钟就了解到其中的原因。
  《华盛顿日报》在普利策奖公布获奖名单的第二天,就详细报道了此事:“普利策历史奖空缺尚属首次,据了解,有两位终评委员会成员坚决反对《枪炮、细菌与钢铁》获奖,最终导致了这一结果。威廉玛丽学院校长、著名历史学家丹涅特先生表示,《枪炮》遭到质疑简直无法理解,因为这是一部伟大的史学著作,对美洲历史研究具有突破性意义,它应该是最有资格荣获普利策历史奖的伟大作品。”
  周赫煊的忠实拥护者、哥伦比亚大学历史教授伍德罗,专门写文章痛斥安托万,他说:“我今年的论文《美洲文明纵论》,受到了同行的广泛赞誉。但我想说的是,我的这篇论文,不过是对《枪炮、细菌与钢铁》中‘纵向大陆理论’进行延伸和阐述。周赫煊先生是位伟大的历史学者,他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美洲史学研究方向,他是我的学术研究导师。《枪炮》一书对美洲历史研究有着重大意义,它是近一个世纪以来,最具突破性的历史著作之一。这样一部作品,居然被质疑没资格获得普利策历史奖。我想请问安托万先生,你真的是历史学者吗?你的道德底线在哪里?”
  安托万很快就在报纸上反驳,他坚决不承认种族歧视,只从普利策历史奖的评选规则展开辩论。
  美国历史学界很快掀起大讨论,大部分学者都支持周赫煊,但仍有一撮人对周赫煊狂喷,认为《枪炮》这本书纯粹哗众取宠,根本不属于真正的历史著作。
  这些反对者当中,也并非全都出于种族歧视,而是新旧史学观点的矛盾,他们不认可周赫煊提出的新史学观点。
  不止是在美国,此时的欧洲史学界也在论战,年鉴学派被传统史学家合力围剿,每天打笔仗打得不亦乐乎。
  史学革命也是革命,革命就要流血。
  德高望重的传统史学家们,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地位,如果学术上无法战胜,他们就会利用自己的名气和影响力,来对挑战者进行打压和攻击。
  更何况,传统的旧史学还未走到穷途末路,新史学也没有创造出完整体系,这场史学革命不是简简单单就能成功的。
  即便是在中国,也有史学研究者对周赫煊提出质疑,完全属于纯粹的学术矛盾。
  近年来,中国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对周赫煊的系列史学著作展开研究,这些人被称为“周氏学派”。受梁启超等人影响的属于“孔泰学派”,其中不乏德高望重的名家。还有新近几年回国的留学生,他们崇信“兰克学派”。
  孔泰学派在中国已经渐渐没落,周氏学派和兰克学派则快速兴起,两派后来渐渐融合,为中国现代史学理论奠定基础。
第360章【钱钟书和钱穆】
  清华大学,历史课堂。
  周赫煊扔掉粉笔,开始侃侃而谈:
  “从今天起,我们开始讲文明的衰落,这个问题非常容易理解。在我们之前提到的28个文明中,至少有18个已经死亡和消灭,剩余尚存的10个文明乃是:中华文明的主体部分——中国,以及中华文明的分支日本,还有欧美的西方文明,以及西方文明在近东的东正教主体、西方文明在俄罗斯的分支,另有伊S兰文明、印度文明、波利尼亚文明、爱斯基摩文明和游牧文明。
  如果我们仔细考察这10个现存文明,就会发现波利尼亚文明和游牧文明已经处于垂死挣扎阶段。另外剩下的7个文明,包括中华文明在内,正在被西方文明不断消灭或者同化。顺便说一句,爱斯基摩文明属于特例,这个文明在幼年阶段便停止生长,它根本没有成熟,更无所谓衰落……”
  钱钟书坐在教室里,不但没有做笔记,反而翻开一本小说边看边听课。
  当周赫煊讲到包括中华文明在内的七大文明,正在被西方文明消灭同化,并逐渐走向衰落时,钱钟书忍不住皱起眉头。他终于将自己的小说关上,仔细聆听周赫煊的讲课内容。
  接下来周赫煊所阐述的观点,就跟汤因比的原著有很大不同。
  汤因比认为,文明衰落的征兆是统一国家的出现。他用罗马文明来举例,罗马的大统一是用武力来延续文明寿命,其他文明也是如此。比如中华文明,自从有了大统一便开始衰落了,其表现在于百家争鸣不复存在,社会思想趋于固化,文明不再成长上升,剩下的时间都是在续命。
  而西方文明呢,汤因比认为西方文明一直没统一,也一直属于上升趋势。因此除了西方文明外,现有其他文明全部是衰落状态。
  周赫煊只部分赞同这些观点,他觉得中华文明有着独特的包容性,大统一确实让中华文明发展缓慢,但却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吸收外来文明。而今中华文明想要延续下来,就必须保留文明的核心,包容吸纳西方文明的优点,使得中华文明破旧立新,焕发出新的生机。
  终于,钱钟书忍不住举手了,他问道:“老师,中华文明的核心是什么?”
  周赫煊笑道:“一个字——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8/70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