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校对)第30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2/702

  “七人背?”卢广绩好奇地翻看。
  冯庸看着看着猛拍大腿,赞道:“这本书足抵十万义勇军!”
  王化一等人也凑过来看,惊问道:“此书是何人撰写?真真是人才啊。”
  周赫煊笑道:“北大科研部的学生搞出来的,只要有黑火药、废铁和木材就能够轻易制造手榴弹,熟练工30分钟就能制造一枚。”
  “哈哈哈哈,”阎宝航大笑道,“此物甚秒,而且还不怕泄露给日本人。关东军看不起这样的土制手榴弹,但对义勇军将士来说却是宝贝,我都能想象到小日本被炸得人仰马翻的情形。”
  冯庸高兴地说:“等这次从南京回去,我就让学校师生赶紧学习。我的学生或许打仗不行,但却可以专门给义勇军制造手榴弹。七个人一组,分散到各个义勇军部队,专门为义勇军将士们提供手榴弹!”
第443章【看破红尘的张二公子】
  冯庸等人离开天津的第二天,张学铭便穿着一身西服前来拜访。
  “周先生,我是来辞行的。”张学铭见面就说。
  周赫煊问道:“怎么不留在国内?”
  张学铭惨然一笑:“留在国内有什么屁用?我绞尽脑汁的跟小日本周旋,不说为国立下多大功劳,至少也有点苦劳吧。你看看那些人是怎么对我的?”
  周赫煊默然。
  11月上旬和下旬,日本连续在天津制造了两起骚乱,目的有三个:第一,策动汉奸搞“天津独立”,第二,在张学良的后方制造混乱,第三,掩护溥仪逃离天津。
  作为天津市长兼警察局长的张学铭,这次应对得非常好,把两次骚乱都平息了。
  然而结果如何呢?
  日本驻华公使提出严重“抗议”,说张学铭指使天津警察冲击日租界,要求严惩张学铭的残暴行为。
  常凯申在任时对此置之不理,可等常凯申下野以后,南京国民政府就扛不住了,居然下令让张学良把张学铭撤职。
  张学良在北方的日子很难过,一边要死守锦州抵抗关东军,一边还要盯紧西北的阎锡山和冯玉祥。他不想跟中央政府闹得太僵,只能对此做出妥协,把弟弟张学铭的职务全部撸掉。
  即将来津上任的新市长,甚至不是张学良的人,而是南京政府的外交官员周龙光。
  张学铭那个气啊,他明明挫败了日本人的阴谋,现在居然无功有过。这位张家二公子已经无心做官,打算出国潇洒快活,再也不管国内的这摊子破事。
  “周先生,我张学铭很少佩服谁,你是其中一个,”张学铭语气诚恳地说,“你把日本人的阴谋预料得丝毫不差,堪称无双国士,奈何我哥就是不听劝。我说句实在话,中国已经没救了,真正想做事的人,无论怎么做都是错。不如跟我去欧洲吧,凭咱们的本事,在国外也混得不会差,还不用留在国内天天糟心!”
  周赫煊无奈地笑道:“二公子,你的潇洒我学不来,而且我也相信中国必胜、日本必败。”
  “胜?”张学铭仿佛听到天大的笑话,“中国拿什么来胜?不说国力哪边强大,就说这做事,妈拉个巴子的,好好做事的人都他妈没好下场!我哥还是三军副司令呢,连亲弟弟的职位都保不住。国内都是一帮怂包,中央政府怂,我哥也怂。小日本不敢打,只敢对付自己人,都他妈一群孬种!”
  “骂得好!”周赫煊哈哈大笑。
  “不骂几句,老子心里不解气,”张学铭苦着脸说,“你提前通知我,说日本人会抢走溥仪。可惜啊,我再怎么严防死守,溥仪那王八蛋还是离开天津了。”
  周赫煊安慰道:“这不怪你。溥仪住在日租界,又是穿着日本军装,悄悄坐日军司令部的军车离开的,截不住他很正常。”
  张学铭今天什么形象都不顾了,骂骂咧咧道:“干他娘的,我哥就是心太软,直接弄死不就完事儿了吗?还把溥仪这个祸害留到现在!”
  根本不用周赫煊提醒,张学良就通过奉军情报机构,得知溥仪打算投靠日本人。在溥仪被日本人带离天津的前半个月,张学良派人给溥仪送了一篮水果,里面放着两颗炸弹以示警告。
  可警告有个屁用啊,这简直就是小孩子把戏。
  现在不止溥仪离开了天津,好多前清的遗老遗少,也纷纷动身前往东北,他们想干什么不言而喻。
  当然,遗老遗少也分为两派,咱不能说他们都是坏蛋。“不择手段派”认为只要能够复辟大清,什么方式都可以,给日本人做狗也在所不惜;“华夷大妨派”则认为日本乃蛮夷之国,而且跟大清有仇,不能帮着日本人侵略中国。
  比如溥仪他亲爹载沣,就坚决反对和日本人合作。倒不是他深明大义,而是认为小日本狼子野心,根本不可能好意帮忙,去了东北只会沦为傀儡,全家都过去更是愚蠢,一旦落入圈套就是皇族死绝的下场。
  载沣这老头儿怎么说呢?
  在晚清革命之时,载沣属于大反派,但当清朝覆灭后,载沣却变成了正面角色。他的头脑极为冷静,眼光毒着呢。张勋复辟时,载沣从头到尾都不掺和。这次溥仪去东北,载沣也认为凶多吉少。
  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载沣就是个俊杰。
  新中国成立后,他主动把自己的醇亲王府低价卖给政府修学校,由此逃过被清算的下场,顺带还保护了全家老小。
  聊了一阵关于溥仪的话题,张学铭突然小声说:“周先生,你以后出门当心一点。我从遗老遗少那里听到消息,他们正谋划着劫持婉容小姐。”
  “明白。”周赫煊点头道。
  溥仪这次去东北,是要登基做“皇帝”的,自然不能没有“皇后”。就算对婉容再怎么怨恨,也必须把正牌“皇后”带去东北,大不了称帝以后“废后再立”,否则名不正言不顺。
  张学铭看看天色不早了,起身告辞道:“周先生,我就先走了。明天就坐船去欧洲,过那种逍遥快活的清闲日子,你就留在国内继续遭罪吧。”
  “那就祝二公子一路顺风!”周赫煊笑道。
  欧洲也不逍遥啊,天底下又怎会有真正的世外桃源?
  历史上,张学铭在欧洲住了十年,结果遇到世界大战,只能撒丫子跑回香港。没过多久,香港又被日军占领了,他只好被迫返回南京。结果呢,张学铭又遭到汪兆铭软禁,被迫担任汪伪政府的官员,整天好吃好喝的领工资不干事。
  张学铭比他哥哥张学良更不适合做大事,此人贪图享受又怕死,而且还经不起挫折。被撤掉天津市长和警察局长算个屁啊,居然能让他看破红尘,简直就是扯淡。
  送走了张学铭,周赫煊来到婉容的书房,对正在画漫画的婉容说:“遗老遗少们想要把你劫持去东北。”
  婉容一愣,随即笑道:“那我就不出门了,等溥仪立了新皇后再说。”
第444章【川岛芳子的任务】
  辽宁,沈阳。
  川岛芳子穿着一件毛料风衣,踩着长筒皮靴行走在大街上。她头发剪得很短,配合俊俏的脸型和五官,活脱脱就是个美男子。
  “快点快点,就是这里!”
  一队汉奸警察从川岛芳子身边跑过,很快冲进路边的书店中,领头的大喊:“老板呢?快出来个能说话的!”
  书店老板连忙跑来,讨好道:“顾爷,您有什么吩咐?”
  那警察头头说:“市长大人有令,从今天开始,《大国崛起》和《菊与刀》被列为禁书。哪家书店敢违禁销售,以间谍罪论处!”
  “好的,好的,本店绝对不敢,”书店老板偷偷塞了一块大洋,冲店伙计喊道,“小四儿,把《大国崛起》和《菊与刀》都搬出来烧了!”
  警察头头笑着收起大洋,满意地说:“以后都懂事点,现在不比以往,奉天已经变天了。”
  “小的明白,小的明白!”书店老板点头哈腰。
  等店伙计搬出十多本书,警察头头喊道:“慢着,别乱烧。我还要把书带回去领赏,一本书值2角赏钱呢。”
  书店老板亲自把那些书打包捆好,低眉顺眼地将警察送出门,回到店里咬牙咒骂:“呸,狗汉奸!”
  店伙计凑过来问:“叔,咱仓库里还有十几本,要不给当差的全部送去?”
  “放屁!”
  书店老板呵斥道:“日本人都害怕的书,怎么能够毁掉?那是周先生的大作,特别是《菊与刀》,早就料准了日本人的阴谋,书里连小日本的后续计划都写明白了。那些书要好好的保管,以后遇到抗日的好汉就送出去。你别往外说啊,这是掉脑袋的事。”
  店伙计连忙道:“我还没活够呢,哪里敢乱说!”
  不只是沈阳,所有东北沦陷区,《大国崛起》和《菊与刀》都被严厉查禁。
  而日本人越是禁书,《大国崛起》和《菊与刀》就越显得珍贵。好些民间进步人士和爱国学生,都偷偷藏着这两本书,并且出现越来越多的手抄本。
  然而奇怪的是,日本人虽然在东北地区疯狂禁书,但《大国崛起》和《菊与刀》在日本国内依旧受追捧,几乎成为文科专业的必读书籍。
  ……
  川岛芳子独自走到伪沈阳市政府官邸,守门士兵立即举枪呵斥道:“退后!”
  “自己人,”川岛芳子笑盈盈拿出手令,“我要见土肥原市长。”
  两个守门士兵乃是投敌汉奸,而且是铁杆汉奸,他们看到文件上的关东军司令部大印,立即退后说:“长官请进!”
  川岛芳子慢悠悠地走进官邸,很快碰到土肥原贤二的秘书,那秘书也是个汉奸,殷勤无比的把川岛芳子带进办公室。
  关东军占领沈阳以后,沈阳的第一任伪市长,不是别人,正是大间谍头子土肥原贤二。
  由于九一八事变是关东军私自动手,并没有日本内阁和陆军部的命令文件。所以不管对于中国还是日本来说,土肥原贤二这个“沈阳市长”,都属于非法的伪市长。
  张学良早就把银库转移,即便没有转移的银子,也被关东军缴获充当军资。这就导致土肥原贤二上任后,根本没钱运转市政机关,这家伙居然以个人名义贷款,用自己借来的钱给汉奸官员发工资。
  这笔钱很多,而且不能报销,土肥原贤二只能用自己的工资慢慢偿还,因此他全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租住在两间简陋的小房子里。
  对于日本而言,土肥原贤二绝对算大公无私。
  川岛芳子走进办公室以后,毫不客气地坐下,双脚高抬搁在办公桌上,笑道:“市长先生,恭喜你高升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2/70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