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校对)第3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3/702

  “啪啪啪啪!”
  周赫煊关于抗战的发言博得全场掌声,不管是哪一派,都认可他的抗战主张,这是所有爱国人士的共识。
  但常凯申听了肯定不高兴,因为周赫煊在公开反对“攘外必先安内”的国策。
  周赫煊才懒得管这些,他真的真的非常生气。日寇正在猛攻长城防线,而作为国家元首的常凯申,居然调集数十万大军,亲自跑去指挥所谓的“剿匪”行动。
  张学良需要为热河省沦陷负责,但常凯申的责任更大!
  至少张学良这次是真的想抗日,而常凯申只派了两支中央军过来帮忙,主力全特么在忙着进攻红区。
  周赫煊现在终于彻底想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仁人志士,会选择同情、帮助或直接投靠我党了。因为常凯申太让人失望,尽干些狗屁倒灶的事情,完全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视为儿戏。
  几个主要人物发表讲话后,杨杏佛重申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宗旨——反对国党政府迫害,援助保护进步人士,争取结社、言论、出版、集会自由等民权,呼吁政府积极抗日。
  接下来就是北平分会的领导人选举。
  由于周赫煊坚决避辞主席之职,最终胡适被选为北平分会会长,李济为副会长,胡适、李济、周赫煊、成舍我、陈博生、蒋梦麟、马幼渔等九人为执行委员。
  大会结束后,杨杏佛找到周赫煊、胡适和成舍我秘密谈话,他说:“我已经联系好张学良司令,经他同意,我们可以前往北平陆军监狱探望,了解关于北平政治犯的基本状况,这也有利于北平分会今后工作的展开。”
  胡适兴冲冲地说:“好啊,就我们几个过去看看。”
  成舍我也附和道:“这是应有之举。”
  周赫煊则诧异地看着杨杏佛,因为杨杏佛的这个举动太反常了。北平分会刚刚才成立,居然马上就跑去监狱探查,表现得实在过于焦急。
  真相只有一个,杨杏佛早就跟孙夫人他们商量好了。这次去北平陆军监狱探查情况只是个幌子,他们的根本目的是要营救里面关押的共党,而胡适、成舍我都是被利用的工具,包括周赫煊也是。
  孙夫人、杨杏佛他们,就是要利用周赫煊、胡适、成舍我的名气和影响力,为接下来营救共党造势,而且事先还不跟周赫煊他们讲明白。
  胡适是那种比较天真的人,历史上他高高兴兴就去了,后来发现自己被人当猴耍,愤怒之下立即写信公开讽刺孙夫人,导致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内部分裂。
  周赫煊倒无所谓,能救几个共党他非常乐意,被人利用就被人利用呗。见胡适和成舍我都已经表态,他也笑道:“好啊,我就跟几位去监狱走走。”
第528章【陆军监狱】
  一路上胡适都很兴奋,似乎觉得自己成为了民主斗士。说他天真也好,说他懦弱也好,反正这个家伙是真心为民主。只不过他的民主,是“自由知识分子的民主”,跟左派人士的“革命的民主”南辕北辙。
  所以两年前,胡适成为追求民主宪政的急先锋,被国党上海党部逼得远走海外避难。所以两个月后,他因为民权和民主的理念不合,不惜公开撒谎,从而跟上海那帮左派分子闹翻。
  众人来到张学良在北平的私邸,还没进门,就有个穿着西服的青年走出来,举止沉稳地说:“几位先生好,我叫王卓然,是汉帅的秘书,今天由我负责带诸位去陆军监狱。”
  “卓然兄,好久不见啊!”周赫煊笑道。
  王卓然笑了笑,点头道:“明诚兄,汉帅对你甚至想念,你以后可要多来走动走动。”
  “哈哈,再说吧。”周赫煊不置可否。
  王卓然属于张学良的心腹中的心腹,张学良还没有掌兵以前,就已经跟王卓然成为了好朋友。这个人出身于辽宁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靠勤奋努力考入师范(因为师范免收学费),读书期间加入青年基督教会,正好认识同为基督徒的张学良。
  周赫煊刚刚穿越那会儿,王卓然正在美国留学深造。张学良主政东北以后,王卓然正好回国,被聘为东北大学教授,并兼任张学良的参谋和张家子女的家庭教师。
  周赫煊是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前,才认识王卓然的。
  当时王卓然陪在张学良身边养病,而周赫煊则反复劝说张学良提前防备日本人。两人私底下聊了很多,王卓然对周赫煊的学识见解极为佩服,也算是同道的朋友吧。
  张学良的秘书、副官团体,可称得上是爱国主义大本营,汇聚了当今各个派系的爱国者。这些爱国者的政治理念五花八门,但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年轻,年龄基本都在20岁到35岁之间。
  这些张学良的秘书和副官,有些是我党叛徒,有些是我党今后的重要人物,还有许多青年党、国社党和民主人士。
  比如眼前这个王卓然,就是未来“九三学社”的发起者之一。他此刻的身份是张学良的外交秘书,但真正的职务,却是“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的执行主任委员,负责组织领导东北的民间抗日活动。
  张学良这次真的很有意思,居然派一个同情共党的爱国者,担任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接待任务。这等于在说,你们想干啥就看着办吧,我不支持,也不反对,能不能救出监狱里的共党,就看你们自己的本事了。
  杨杏佛见状喜道:“原来明诚和王秘书是老朋友,那大家都是自己人啊!”
  王卓然的口风很稳,面色沉稳道:“我现在就带诸位,去北平陆军监狱探视吧。”
  众人在王卓然的陪同下,来到北平东城的炮局胡同21号,这就是北平陆军监狱的所在地。此刻是关押政治犯的所在,比如著名抗日爱国将领吉鸿昌,明年就要被关押在这里,并被常凯申下令枪毙。吉鸿昌临死前用树枝在雪地写下绝命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而到了全面抗战时期,这个地方又成为日军的集中营,有着“中国的奥斯维辛”之称,每天都要从监狱里运走无数中国军民的尸体。
  在进监狱以前,王卓然提醒道:“这里有很多蒋委员长的亲信,诸位不要肆意妄为,否则汉帅也做不了主。”
  周赫煊点头表示理解,常凯申通过设置党部,已经把触角延伸到全国。北平虽然是张学良的地盘,但张学良采取积极配合态度,国党的势力发展非常迅速。
  王卓然拿出一封张学良亲笔签名的令函,跑去卫兵那里登记后,才把周赫煊他们带进去。
  众人并没有获得进入监牢的允许,而是被安排在一间接待室。
  很快有狱卒带来个囚犯,朝王卓然敬礼道:“王秘书,犯人已经带到!”
  “有劳兄弟了。”王卓然点头微笑。
  等那狱卒离开,王卓然才指着犯人说:“这位就是刘质文,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就直接问他吧。”
  刘质文是一半年以前,被叛徒出卖而遭抓捕的。他浑身上下似乎看不出什么外伤,只不过精神有些憔悴,惨淡笑道:“可把诸位先生盼来了。”
  胡适迫不及待地开口:“你们在监狱状况如……”
  “且慢,”杨杏佛眼睛瞟了一下门口,提醒道,“用英语说。”
  刘质文立即用流利的英语回答:“都还好,就是时不时要吃一顿大餐。”
  胡适完全没听出弦外之音,笑道:“现在的监狱伙食很好啊,还可以吃大餐。”
  刘质文愤愤地说:“大餐做得还有讲究呢。比如用针尖刺指甲,比如用猪毛刷尿道。我本人吃得最多的菜品叫‘鸭儿泅水’,就是用细绳子反扎双臂,整个人凌空悬挂。这是辅菜,主菜是‘竹笋炒肉’,被吊起来以后,用细竹条打背花。经验老到的厨师,打出来的图案最为丰富……”
  “别说了!”
  杨杏佛听得义愤填膺,怒道:“此事必须告知公众,如今中国乃文明社会,怎么还有这样的严刑峻法!”
  周赫煊从头到尾都没有说话,作为穿越者,他对国党狱卒的手段太清楚了,新中国已经宣传了几十年。
  至于眼前这个刘质文,明显是地下党的化名,他的真名叫刘尊祺,后来成为我党非常有名的外宣人员。除了刘尊祺以外,此刻北平陆军监狱里还关着许多地下党,其中甚至包括建国后的院部级大佬。
  周赫煊好奇地朝王卓然看去,只见这个张学良的秘书,正微笑着聆听刘质文诉苦,根本不怕监狱里的丑事曝光出去。
  恐怕,张学良也有放人的打算啊,专门派个王卓然来顺水推舟。
  周赫煊不知道的是,历史上这个化名“刘质文”的地下党,就是王卓然做主放出去的。并且王卓然还通过“刘质文”,认识了许多地下党,不但悄悄地暗中照顾帮忙,甚至还“不小心”向地下党泄露了消息。
  天下无人不通共啊!
第529章【少帅下野】
  从北平陆军监狱出来,成舍我说:“我觉得应该通过报纸来呼吁,避免这种不人道的事情继续发生。”
  “是应该好好呼吁一下,督促政府改善囚犯的境遇。”胡适点头附和,他到现在都没意识到,自己是被左派人士当枪使了。
  杨杏佛一脸肃穆地说:“我会安排的,希望三位先生多多配合。”
  “一定,一定!”众人应声同意。
  胡适和成舍我都住在北平,各自叫来黄包车回家去了。
  周赫煊则跟着杨杏佛去了旅店,半路上周赫煊低声道:“宏甫兄,你们是准备玩一场大阵仗吧?”
  杨杏佛一愣,随即有些尴尬地笑道:“明诚慧眼如炬,果然逃不过你的法眼。我准备借你和胡适之、成舍我的影响力,登报号召中央政府释放所有政治犯。因为怕走漏风声,所以没有事先告知,还请明诚兄海涵。”
  周赫煊摇头苦笑:“我倒无所谓,恐怕胡适知道后会暴跳如雷。”
  “先斩后奏,只能这样了,”杨杏佛说,“我跟胡适之是多年好友,以他的脾气,肯定不同意我们的做法。”
  周赫煊提醒道:“此事不管成与不成,宏甫兄你都万分危险。我希望你能去海外避避风头,过个一年半载再回国,否则老蒋肯定要对你下手。”
  杨杏佛一口拒绝:“明诚兄,多谢你的好意。但此时正值国难当头之际,民权同盟又是新创,正需要我从中联络奔走。我若一走,民权同盟的诸多事务都要停顿下来,我岂能因一己之私而置国家人民利益不顾?”
  “可你要是遭到当局毒手,民权同盟一样完蛋啊!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宏甫兄请三思。”周赫煊继续劝道。
  “不用再劝了,我意已决。”杨杏佛摆手说。
  “唉!”周赫煊只能一声长叹。
  老蒋铁了心要杀的人,除非逃到国外或军阀地盘,否则哪有幸免的可能?
  躲到租界都没屁用,历史上的杨杏佛,就是在上海法租界被暗杀的,而且是戴笠亲自策划布置。
  杨杏佛见周赫煊那副悲切的样子,反而笑着安慰道:“明诚兄,生死自有天命,只要死得其所即可,切莫做女儿态。再说了,老蒋还不一定敢杀我呢,好歹我杨铨也曾是中山先生的秘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3/70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