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校对)第3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8/702

  周赫煊翻开仔细阅读起来,足足读了两个小时,突然忍不住抬头看向端木蕻良。
  虽然周赫煊早就阅读过这部小说,但还是忍不住感到惊讶。因为端木蕻良太年轻了,才21岁啊,这本书应该是个40岁的中年人写出来的作品。
  端木蕻良的文风不似萧军那么幽默,也不似萧红那样灵动,甚至显得有些苍白,乍看起来不足为奇。但他的特点是笔触细腻、描写精妙、思想深刻,其中蕴含的大时代变迁气息,已经具备一种文学宗师的风范。
  从某个方面来说,《科尔沁旗草原》不输给巴金的《家》、《春》、《秋》。
  还是那句话,端木蕻良才21岁啊,能写出这种作品太吓人了。
  不过换个角度想想也很正常,有些人是天生的文学家,他们的第一部作品便达巅峰。端木蕻良亦是如此,虽然他后来作品众多,但思想艺术价值最高的依旧是这部长篇处女作。
  周赫煊没有把稿件看完,就评价道:“这两年的中国文学作品,能和《科尔沁旗草原》比肩的,就只有巴金的《激流》(《家》)了,我很喜欢你这本小说。”
  “真的?”端木蕻良顿时激动起来。
  巴金可是这几年的文坛风云人物,周赫煊居然把他跟巴金相比,这让端木蕻良如何不兴奋?他还只是个文坛小卒啊。
  周赫煊又说:“我只提两个缺陷,至于是否纠正,取决于你自己。”
  “周先生请讲!”端木蕻良连忙道。
  “第一,”周赫煊说,“你的描写太细腻了,这是好事,也是优点。但凡事过犹不及,过于细腻的描写会显得繁琐,从而导致整个故事构架变得松散。我建议,不必要的描写可以直接删除。”
  端木蕻良点头说:“我记住了。”
  周赫煊继续道:“第二,你很喜欢读《红楼梦》吧?”
  端木蕻良笑道:“我从小就读。”
  周赫煊说:“你的这部小说里面,隐隐约约透着《红楼梦》的影子。但还是那句话,过犹不及,致敬可以,模仿也可以,但不要对《红楼梦》太过执着。你是你自己,不是曹雪芹,适可而止就好。”
  “我明白。”端木蕻良有些尴尬。
  他毕竟还是太年轻,而且没有长篇创作经验,不由自主地在写小说时借鉴红楼梦。现在被周赫煊一眼就看穿,端木蕻良就像个被抓现行的小偷。
  周赫煊上辈子读《科尔沁旗草原》时,最遗憾的就是这部小说《红楼梦》的痕迹太重。特别是后半部分,严重影响作品的本来味道,让一部潜力神作降格为优质精品。
  希望端木蕻良能够改正吧,到时又一位文坛大师就诞生了。
  端木蕻良突然说:“周先生,我创作小说都是自行摸索,你能做我的老师吗?”
  周赫煊一愣,随即笑道:“好啊。”
  东北三大流亡作家中的萧军、萧红,都是鲁迅的弟子。现在剩一个端木蕻良要拜师,周赫煊觉得还不错,至少在徒弟方面不能输给鲁迅啊。
第535章【准备写小说】
  周赫煊这个靠抄袭武侠小说起家的“作者”,真的够资格给人做老师吗?
  答案是,可以。
  《神女》虽然有少量情节借鉴了原著电影,但也就是《金瓶》和《水浒》的关系。即便按照后世的著作权法来衡量,也完全够不上抄袭,可以明确地说是属于周赫煊的原创作品。至于《狗官》和《狗官外传》,更是一笔一划都为周赫煊创作。
  只从文学创作才能来看,周赫煊早就练出来了,他可以毫不脸红地说自己是作家。
  再加上来自于后世的各种文学理论,周赫煊绝对当得起大师身份,完全可以教导年轻人如何写作。
  聊了聊自己的作品,端木蕻良突然问道:“先生,你对‘第三种人’怎么看?”
  “第三种人?”周赫煊突然笑起来,“那就是一帮……嗯,自以为清醒的醉汉。”
  好吧,其实周赫煊想说的是:那就是一帮逗逼!
  自从左联成立以来,鲁迅作为扛把子,带领着左联的小弟们连番打笔仗。先是跟以胡适、徐志摩等人为首的自由派、新月派文人论战,接着又狂怼民族主义文学保守派(里头有许多国党御用文人)。
  而这两年最激烈的论战,就是左联和“第三种人”的论战。
  何谓“第三种人”,就是既不左、也不右的第三种人,同时还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自由派。
  这些文学上的“第三种人”,既反对国党的高压独裁统治,反对御用文人的民族主义文学,又反对左联的左翼文学思想。他们高举智识阶级、小资产阶级文学的旗帜,自认为是中国文坛的一股清流。
  当“第三种人”主动招惹左联的时候,迎来了鲁迅、瞿秋白等人的猛烈反击,铺天盖地的口水喷得“第三种人”生活不能自理。而且他们的本来面目被轻易戳穿,那就是一群不敢挑战独裁统治,只敢向左翼阵营开炮的懦夫。
  但“第三种人”的口号很有迷惑性,把许多自由派文人都吸引过去,以至于这场文坛骂战持续了整整三年。
  端木蕻良问道:“先生既然看不起‘第三种人’,为什么不站出来批评他们?”
  “他们对社会无害,顶多只是浪费粮食而已,”周赫煊笑道,“只要没来惹我,我又何必主动骂他们。”
  端木蕻良毕竟是左联成员,他说:“但‘第三种人’横加污蔑左翼文学,甘当中央政府的帮凶,他们属于人民的敌人啊。”
  周赫煊摇头说:“‘第三种人’并非是国党的帮凶,他们也写文章骂国党的。只是他们欺软怕硬,骂国党的时候不痛不痒,骂左联的时候穷追猛打而已。而且在我看来,他们对左翼文学的某些质疑,还是有一点道理的。”
  “什么道理?”端木蕻良问。
  周赫煊说:“这两年的左翼文学,太过强调政治宣传,忽视了文学本身的价值。”
  端木蕻良不解道:“宣传革命,宣传抗日,宣传救国,这有什么不好吗?”
  “不是不好,而是太过偏颇,”周赫煊笑道,“你看如今左翼文学的大部分作品,普遍存在公式化、概念化问题。在我看来,那些根本不是合格的文学作品,而是披着文学外皮的政治宣传单。左联如果想要宣传自身思想,直接印宣传单即可,为什么还要搞文学创作?”
  端木蕻良道:“将需要宣传的思想,夹杂在文学作品当中,更加有利于传播和接受。”
  “确实是这样,但过犹不及,容易引起很多人的反感,”周赫煊笑道,“左翼文学应该做得更精致一些,而不是口号式的呐喊,套路化和概念化创作无法诞生伟大作品,最多只能出现无数的文学宣传单。我更喜欢,多一些茅盾先生《子夜》那样的精品,那才是左翼文学的真正方向。”
  “说得也是。”端木蕻良点头道。作为一个文学天赋很高的青年,端木蕻良在阅读一些左翼小说的时候,经常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写的什么玩意儿啊,比我都不如!
  “不过我相信,左翼文学会很快变得更有生命力。”周赫煊笑道。
  30年代左翼文学的生命力,很大程度来源于东北流亡作家群。这些青年作家的作品,可跟套路化不沾边,他们是用自己的血泪谱写出来的。
  端木蕻良突然说:“先生,你怎么在写完《狗官外传》以后,就不再创作小说了?”
  周赫煊反问:“《泰坦尼克号》不是小说吗?”
  “我说的是问题小说,反应社会现实、激励人们抗战的小说!”端木蕻良道,“像《泰坦尼克号》这种作品,顶多算是消遣物,对国家、对民族都没有什么作用。”
  周赫煊笑道:“我最近在写一部科幻小说,另外刚写完一部童话故事。”
  科幻小说?
  童话故事?
  端木蕻良一脸懵逼,随即不高兴道:“先生,你有那么高的文学才华,怎么能自甘堕落?你应该像鲁迅先生一样,以笔作刀,向独裁者、向侵略者发起进攻!”
  周赫煊说:“一首《松花江上》就够了。”
  《松花江上》这种歌曲确实很给力,如今唱片公司发行的,要么是靡靡之音,要么是传统戏曲。一首抗战歌曲出现,足够让人耳目一新,如果这首歌内容还写得很好的话,那绝对能够激起民众抗战意识。
  太祖就曾经说过:一首抗日歌曲,抵得上两个师的兵力。
  端木蕻良摇头道:“《松花江上》确实写得好,我都听哭了。但先生不能止步于此啊,多少有志青年,都等着阅读你的进步小说,你可不能让大家失望!”
  周赫煊闻言愣了愣,随即苦笑起来。
  端木蕻良说得很有道理啊,当初《神女》和《狗官》连续问世,可是震撼了中国文坛。无数的进步青年,都把周赫煊视为精神偶像和文学领袖,每天盼着他有新的作品发表。
  但大家盼来盼去,却只盼到一部《泰坦尼克号》。虽然这部爱情小说也广受好评,但同样也让人失望,甚至有些爱国青年认为周赫煊堕落了。
  周赫煊一直想着过自己喜欢的生活,但他忘了自己的身份。他一度曾是中国文坛领袖,他必须写出相应的作品,否则就是背叛了自己的拥护者。
  最显而易见的就是,这两年大家都讨论鲁迅、巴金、茅盾的作品,已经很少有人提及周赫煊了,所谓的“文坛领袖”更是不再说起。
  “那就写一部宣传抗战的小说吧。”周赫煊叹息道。
  “真的?那太好了!”端木蕻良大喜。
第536章【东北史诗】
  该写什么抗战小说呢?
  难道要抄——二营长,把老子的意大利面端上来?
  《亮剑》当然不行,离国共第二次合作还早着呢。甚至是其他的经典抗战小说,也没法抄,因为还没有爆发全面抗战。
  现在就写抗战小说的话,必须跟东北四省有关,这特么就比较难搞了。
  所以,周赫煊这次必须自行原创。
  仔细思索片刻,周赫煊决定玩一票大的,他要写一部宏伟巨著,而不仅仅是抗战文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8/70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