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校对)第4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0/702

  一千一百天刚好三年,也即是说,常凯申认为三年之内就要爆发中日战争。从他说话那天开始算,常凯申预计的三年之期,只跟七七事变爆发相差43天,料得极准了。
  蒋百里提出的工业内迁计划,常凯申其实也早就在进行了。
  自《塘沽协定》签订以后,常凯申就禁止在沿海地区兴建(国企和重工)新工厂,下令规划把重工业转移到内陆省份。对于把察哈尔以及河北省北部划为非军事区,此等卖国行为,常凯申也有着自己的主张,他想要“缓和侵略”、“保存华北,稍纾喘息”,为抗战换取准备时间。
  有句古话说“肉食者鄙”,其实肉食者并非真的鄙,而是他们身在高位,考虑得更多,不如周赫煊这些民间人士那么潇洒而已。
  常凯申不但在经济和外交上有准备,在文化和军事上依然如此。
  文化方面,他不敢高呼抗日口号,但却发起了“新生活运动”,无非是想要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兵员素质,只可惜被各地官僚把经念歪了。
  而在军事方面,常凯申积极寻求与德国合作,得到德国的许多军事支持,比如引进兵工厂生产线、邀请德国教官训练士兵等等。同时,常凯申知道中央军校(黄埔军校)已经烂掉了,所以他另起炉灶,开设了“庐山军官训练团”。
  “庐山军官训练团”表面上是为“剿匪”而设,但最终目的是培养抗日军官,从训练团的口号就可以看出来。本来,“庐山军官训练团”的口号只有三个,即受伤不退、被俘不屈、受命不辱,但常凯申又特意加了一个口号叫“临难不苟”。
  “临难不苟”这个口号,明显就是专为对付日寇而加的。因为红军一向优待俘虏,根本没有临不临难的说法。
  可惜常凯申看得清楚,实际做起来就很糟糕了。他明知道上海不可能坚守,却又舍不得放弃,费尽心思的巩固上海防御,希望坚持到列强干涉那天。
  常凯申的心思很好理解,欧美列强超过七成的在华利益集中于上海。如果能坚守上海两三个月,列强说不定就会武装调停,中日全面战争就有可能打不起来。
  说白了,常凯申对列强还抱有一丝幻想。
  然而搞笑的是,常凯申是非常不信任洋人的,在他眼中洋人都是王八蛋,这家伙属于极端的民族主义者。
  常凯申这个人,从头到尾都充满了矛盾。在很多时候,他对局势看得非常清楚,也料到了各种糟糕后果,但他又抱着赌徒的心理,认为事情会朝着好的那一面发展——比如悍然挑起中原大战,那就是常凯申的一次豪赌。
第616章【交易】
  “如果有六十万以上真正的革命军,能够绝对服从我的命令,指挥统一,我一定有高明的策略打败这小小的倭寇。老实讲,他们那一般骄妄愚蠢的军人,完全不在我的眼中,我一定有办法可以战胜他们,而最要的条件,就是要指挥统一。”
  这段话是半个月前,常凯申在“庐山军官训练团”做演讲时说的。
  看得出,老蒋对自己的军事指挥能力非常自信。他认为日本的军人狂妄而愚蠢,只要有绝对听从指挥的60万精锐,他就能轻松打败小小的倭寇。
  周赫煊真的很难理解,老蒋这种自信来源于何处。
  常凯申当初虽然也留过洋,但他读的是振武学校(军事中专),而且还特么被开除了。
  开除的原因很简单,常凯申不喜欢读书,花钱又大手大脚,于是就动了歪脑筋。他经常装病住院,每天可报销35日元的住院费,然后拿着钱请朋友到处玩耍。
  结果因为病假不归,常凯申被振武学校开除,只拿到了肄业证。在肄业之后,常凯申被分配到炮兵联队实习,每天的主要工作是给拖炮的马匹洗澡,再牵着马儿去饮水和喂料。
  这尼玛能学到什么军事技能?居然还对自己的指挥能力迷之自信,在抗战期间各种微操作。
  常凯申在“庐山军官训练团”的讲话非常扯淡,先是分析国际大势,说日本侵华要得罪全世界列强,让大家不要慌。接着,又说不可与日本轻易开战,日本的军力太强了,三天之内就能占领中国的沿海地区,西南也靠不住,日本轻轻松松就能打到广西和四川。紧接着,他又说中国应该稳扎稳打,靠意志力来抵抗日军的先进武器。最后,他又让军官们忠君爱国,只要有几十万人服从指挥,他就可以轻松灭掉日本。
  整个演讲的内容前后矛盾,毫无连贯性和逻辑性,涉及专业方面都是拾人牙慧,关键问题却各种假大空喊口号。
  在周赫煊看来,如果这篇演讲稿是请人写的,那么写稿子的人可以拖去枪毙了。如果是常凯申的即兴演讲,那么就深深暴露了委员长的真实水平——还不如一个普通的军校毕业生。
  甚至,常凯申还在演讲中有这么一段话:“我们所有的官兵都能绝对不买日本货,不用日本东西,这件事的性质虽然不属军事范围,因为很要紧,所以特别和大家提一提。”
  尼玛,一个国家元首,在给未来的精英军官训话时号召“抵制日货”,还说这是经济抗日的重要手段。
  画风清奇啊!
  老蒋就是这么搞笑而矛盾,他一边压制社会上的抗日活动,一边在军队里边宣扬抗日思想。
  常凯申此时看似对蒋百里的应策不屑一顾,但其实已经生出爱才之心:“百里兄,你是军事战略专家,你对两广的军阀力量怎么看?”
  蒋百里毫不保留地说:“国难当头之际,中国必须团结一致,地方军阀必须服从中央。委员长你是国家元首,天然拥有统率中国军队抵抗日本侵略的权力和义务。至于两广的军阀,分化瓦解即可,但绝对不能开战。每一次内战,都会削弱中国的国力,我们必须积蓄力量迎接日寇的进攻。”
  “很好!”
  常凯申大赞了一声,他最顾忌的就是蒋百里在军界影响力深远,怕蒋百里和陈济棠、李宗仁、白崇禧等人搅在一起。现在听到蒋百里的拥护中央之意,立即说:“百里兄,不如你来做我的参谋吧。”
  “吾所愿也!”蒋百里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其实常凯申曾经数次邀请蒋百里做参谋,但都被蒋百里拒绝了。这次之所以答应,完全是为了抵抗日本,巩固中国的国防力量。
  可惜,蒋百里病死得太早,抗日战争爆发初期就去世了。
  此刻“为患多年”的红军就要被“消灭”,又把军事奇才蒋百里收入囊中,常凯申已经有些志得意满的征兆。他笑着对周赫煊说:“明诚,有没有兴趣做官啊。你若是愿意出仕,教育部或者外交部的副部长位子就是你的。”
  周赫煊连连摆手:“我做不来的,当官太复杂了,理不清的人际关系就能让我焦头烂额。”
  这是实话,民国的官儿不是那么好当,各种派系牵扯能把主官逼疯。别说副部长,即便周赫煊做了正部长,他也干不了几天就要辞职。
  常凯申也不再劝,突然说道:“你跟汪兆铭有仇?”
  周赫煊笑道:“没有私怨,只有公仇。在对付日本人方面,我主战,他主和,就这么简单。”
  “汪兆铭这个人呐,唉,一言难尽。”常凯申感慨道。
  你很难想象,汪兆铭在30年代初是少有的对日主战派。
  “淞沪之战”刚刚爆发时,孙科犹豫不决瞻前顾后,常凯申坐视十九路军孤军奋战,唯独汪兆铭站出来呼吁抵抗。他说“(中国)绝非威武所能屈,决不以尺土寸地授人”,他主持召开最高军事会议,决定把全国划分为四个防区和一个预备区,摆出了进行积极抵抗的姿态,还下令全国的部队增援十九路军,甚至让张学良在北方起兵牵制日本。
  然后,汪兆铭莫名其妙就变成了主和派,没有半点的征兆可言。
  周赫煊突然随口说了一句:“汪院长还是很有人格魅力的,或许他主张和平是有自己的考虑吧。像周佛海这种大学者,就非常支持汪院长,这次两人联手在攻击我呢。”
  “周佛海?”常凯申的脸色突然变得阴沉,他没想到,自己的特务头子之一,居然跟汪兆铭搅在一起。
  “呵呵。”周赫煊笑了笑,点到为止就好。
  常凯申很快恢复正常,突然说:“明诚,听说你跟美国总统罗斯福有旧?”
  周赫煊说:“是认识。”
  常凯申道:“现在国际银价飞涨,中国白银外流严重,已经危害到国计民生。我们数次与美国政府交涉,希望美国能停止向中国购入白银,但美国政府至今没有答复。我想要派子文去美国走一趟,结果美国拒绝发出外交邀请。明诚,为国为民,我希望你能以私人身份访问美国,说服罗斯福停止外购白银。”
  周赫煊苦笑:“这恐怕,很难。”
  常凯申说:“如果你能办成这件事,今后没有哪家报纸敢抹黑你,你的《非攻》杂志我也能一直保着。”
  交易,赤裸裸的交易。
第617章【外交连环套】
  周赫煊虽然不懂金融经济,但他对最近的银价飞涨还真的比较了解。
  世界经济危机初期,国际银价持续走跌,再加上一些国家抛弃银本位制,导致白银价格跌到了谷底。
  正是在这种情况之下,周赫煊伙同李寿民的老丈人一起进口美国白银,通过侨汇来赚取中间的差价。这种生意有很多人都在做,没有侨汇的干脆直接玩走私,中国政府对此也睁只眼闭只眼。
  无论是利用侨汇进口美国白银,还是通过走私偷运美国白银,对中国实质上是有好处的。虽然一定程度上导致银元贬值,但中国的物价并没有涨得太离谱,而且还刺激了中国产品的出口,并大大提高了中国的白银储备量。
  可以说,前几年的国际银价暴跌,让中国政府、金融商、企业主都大赚了一笔,老百姓只是稍微有点吃亏而已。
  为了摆脱经济危机,从1931年到1932年,全世界有23个国家放弃金本位,另有17个国家实际上取消了金本位。主要大国当中,只有美国和法国还在死撑,两国加起来拥有世界黄金储备的59%。
  但在1933年,罗斯福颁布“紧急银行法令”,禁止黄金出口和收藏,实际上放弃了金本位制。在今年2月,罗斯福又实施“金法案”,导致国际黄金价格暴涨,美国的白银资本家随之鼓吹白银涨价。
  国际银价一涨,不但周赫煊的白银进口生意做不下去,还导致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以前是走私美国白银到中国,现在大家都走私中国白银去美国,反正不外乎赚取差价。
  白银是中国的通用货币,白银外流导致银行银根吃紧,市场萧条,商家纷纷破产倒闭。现在中国已经出现了银行倒闭潮、商家破产潮,上海的31家纱厂,此刻已破产2家,另有6家即将破产,上海的丝厂和面粉厂已有半数濒临破产。
  与此同时,中国银元对美元的汇率不断提升,银元(大洋)在半年内升值50%。
  手里的钱更值钱了,这看似是一件好事,其实把中国给坑惨了。因为银元升值,中国的民族企业出口量大大降低,比如唐季珊这个茶叶大王,连续几个月茶叶销量大减。而外国商品趁机大肆冲击中国市场,因为银元增值,外国商品的价格实质上在走低。
  说白了,这就是民国版的《广场协议》。
  美国佬通过提升银元汇率,打击中国产品出口,同时增加美国产品的出口,让中国百姓为美国经济危机买单。不但如此,由于美国是产银大国,银价提升让美国白银商人赚得盆满钵满。
  这种国家政策,不是靠一张嘴巴就能搞定的。别说周赫煊是罗斯福的朋友,就算周赫煊是罗斯福的亲爸爸,那也没有半点屁用。
  周赫煊想了想说:“委员长,我对此没有半点信心,希望你到时候别失望。”
  “只要尽力就好。”常凯申也是病急乱投医了,才找周赫煊出手帮忙。
  南京国民政府已经跟美国交涉数次,美国佬一直避而不谈。外交部希望美国政府发出外交邀请,派宋子文前往华盛顿商谈此事,美国佬同样不予回复,最后被缠得没有办法了,美国佬才说:“邀请宋子文可以,但他来美国不能谈白银问题。”
  美国佬已经摆明了态度,为了恢复美国的经济,中国人都去死吧!
  周赫煊伸出两个指头:“委员长,我不能空口白牙的去找罗斯福,我希望你能做两件事来配合。”
  “请讲。”常凯申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0/70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