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校对)第4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5/702

  “咔嚓!”
  连续几张照片拍完,宋子文揶揄道:“周先生好兴致啊。”
  “咦,宋兄。”周赫煊掏出一支香烟递过去。
  宋子文摇摇头:“我不抽烟。”
  “不抽好,能多活几年。”周赫煊自个儿点上。
  宋子文确实不抽烟,但他喜欢在照相时拿着烟斗或者香烟,据说是为了装逼。
  有人说民国四大家族中饱私囊、贪污无数,但这种说法对宋子文是不公平的。宋家人是肯定有贪污的,但宋子文本人,直到几十年后,依然没人能拿出他贪污的确切证据。
  事实上,以宋子文的经济才能,又掌握着巨大的资源,他随便做点生意都能赚大钱,何必去贪污而毁掉自己的名声呢?
  宋子文又不是孔祥熙……
  宋子文看着周赫煊吞云吐雾的样子,就有些来气:“你真的那么胸有成竹?”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周赫煊笑嘻嘻的没正形。
  宋子文无奈的摇摇头,他觉得太儿戏了,自己那个不靠谱的妹夫,居然把如此大的事情交给一个完全不懂经济的历史学者。他问道:“你了解亨利·摩根索吗?”
  “亨利·摩根索是谁?”周赫煊又不是神仙,他哪会什么人都认识。
  宋子文头疼扶额:“亨利·摩根索是罗斯福的财政部长,而且跟你一样,他是个根本不懂经济的外行。”
  周赫煊笑道:“罗斯福可以啊,敢在世界经济危机期间,任命一个外行来做自己的财政部长。”
  刚刚说完,周赫煊立即想起亨利·摩根索是谁,那家伙是“布雷顿森林会议”的主持召开者啊,美元的世界霸主地位就是在他手中确立的。
  在未来确立美元霸权地位的人,宋子文居然说对方完全不懂经济?
  事实上,亨利·摩根索能当上美国财政部长,主要原因是他和罗斯福交情好,还曾经大力支持过罗斯福竞选州长。不但如此,作为富二代的摩根索,还结交了许多权贵,人脉关系广得很。
  但在专业方面,摩根索确实很糟糕,他自称是种苹果的农民,没多少文化,更对经济学毫无兴趣。
  在美国,有很多人跟宋子文看法一样,觉得摩根索的财政部长位子坐不久,靠溜须拍马、政治投资上位的家伙能有啥水平?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不懂经济的富二代,却让美元成为世界货币,处置战后欧洲的经济计划也是他最先提出的……
  现实,往往比小说还不讲道理。
  宋子文提醒道:“罗斯福对摩根索非常信任,这次美国之行的突破口,很可能就在摩根索身上。”
  “明白。”周赫煊笑道,露出一口森森白牙。
第624章【抵达旧金山】
  天边的一撮小黑线渐渐变粗,终于显出陆地的模样。
  范鹤言负手而立,望着远处微笑,对身边的周赫煊和宋子文说:“总算是要登陆了,宋先生、周先生,希望两位能够大展身手!”
  “别看我,要看周先生。”宋子文的语气还是有点怪。
  周赫煊笑道:“别急,慢慢来。”
  宋子文反正是无所谓的,他早就对此行不抱希望,他甚至对南京政府都彻底失望了。
  历史上,宋子文自1933年辞职后,就把精力放到投资金融和工业上边。
  虽然在此期间,宋子文也曾出面帮忙做事,比如参与平定白银风潮和完成币制改革,又比如协助宋美龄解决西安事变,但他一直被排除在政府核心领导层之外,时间长达七年之久。
  直到1940年6月,宋子文才被老蒋重新启用,以私人代表和国府代表的身份,前往美国寻求经济军事援助,从此由一个经济专家变成外交专家。
  能把自己的大舅子气得无心做官,可见常凯申有多么牛逼——宋子文是真正想做事的人啊。
  轮船距离港口越来越近,远远能够看见拥挤的人群,以及那飘飞摇曳的旗帜。
  “到了,准备上岸!”范鹤言对众人说。
  随员们纷纷回舱取来随身行李,范鹤言指挥得井井有条,甚至还告诫随员们要注意礼节,别在美国丢了中国人的脸面。
  别以为范鹤言真是来打酱油的,这家伙就是个人精儿,能当上中央银行的副秘书长绝非侥幸。此君不仅管钱是一把好手,对金石古董也造诣颇深,未来还会成为台湾“联合报系”的创始人之一。
  轮船渐渐靠岸,范鹤言被码头上的情况吓了一跳,不由嘀咕道:“场面还真大啊。”
  欢迎场面确实很大,整个旧金山有头有脸的华人都来了,司徒美堂更是率领洪门总部的大佬们亲自迎接。不仅如此,还有旧金山市长罗士(Rosi)亲临,旧金山本地的戏剧界代表、洛杉矶那边的好莱坞代表、美国西部作家协会代表……政界、艺术界和文学界来了一大堆。
  随行之人都个个挺起腰板,跟随周赫煊、宋子文和范鹤言走向地面。
  宋子文的脸色有些不好看,因为他看到前方有几条横幅,其中一条写着“热烈欢迎周赫煊先生、梅兰芳先生赴美交流”,恰好漏了他宋子文。至于范鹤言,大家都自动忽略了。
  范鹤言也看到了那条横幅,连忙在落地之前让出位置,转身对梅兰芳说:“梅老板,您走前边来吧。”
  “也好。”梅兰芳笑了笑,并不在意。
  于是乎,场面就显得有点怪异了。
  周赫煊和梅兰芳同时踩到地面,宋子文和范鹤言紧随其后,好像是他们的跟班一样。
  没办法啊,只有周赫煊、梅兰芳在美国名气响亮,美国佬也只认他们两个。至于宋子文,呵呵,十九路军的蔡廷锴都比他更受欢迎——十九路军的英勇抗日事迹,在美国有大范围报道,蔡廷锴访美时,旧金山市长也是亲自到码头迎接的。
  宋子文真正在美国扬名,是1940年之后,以外交家的身份被美国人所熟知。
  旧金山市长罗士,率先领着政府官员走过来,热情地握手道:“周先生,梅博士,我代表旧金山市政府,热烈欢迎两位的到来!”
  梅兰芳笑道:“谢谢,本人非常荣幸能再度访问美国。”
  周赫煊则说:“罗士先生客气了,我从小在美国长大,美国也是我的故乡,我只是回家而已。”
  “哈哈,那么,欢迎回家!”罗士大笑。
  周赫煊这才开始介绍:“罗士先生,这位是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宋子文先生,哥伦比亚大学的经济博士。”
  罗士还真不清楚宋子文是何方神圣,但哥伦比亚经济博士的头衔亮出来,足以引起他的重视,立即握手道:“欢迎宋博士来访!”
  “谢谢!”宋子文瞟了周赫煊一眼,他对周赫煊的介绍还是很满意的——没说他是老蒋的舅子。
  周赫煊又介绍了范鹤言,刻意避开其中央银行的职务,只说范鹤言是报社主编和古董专家。
  罗士则介绍了身后的一众官员,以及美国艺术、文化界的代表,双方交流一番后,司徒美堂也带着华侨代表上前迎接。
  “老先生,好久不见!”周赫煊抱拳道。
  “好说好说,”司徒美堂捋着胡子大笑,接着又对梅兰芳说,“梅老板,我对你可是日夜盼望,终于又能一饱耳福了。”
  梅兰芳道:“承蒙老先生抬爱。”
  司徒美堂对宋子文和范鹤言就没那么客气了,只不咸不淡地说:“你好。”
  周赫煊好笑道:“老先生,宋博士是国党里边的反日派,他主张积极抗战的。”
  “真的?”司徒美堂的态度立即大转弯,连忙再次握手,“宋博士,老朽怠慢了,你不要介意。”
  宋子文只能苦笑:“无妨。”
  自从“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美国洪门就积极投身抗日救国运动,发起海外华侨募捐支持祖国抗战。司徒美堂甚至亲自带着募捐所得钱物,坐船到上海慰问十九路军,并公开严厉谴责常凯申的不抵抗政策。
  至于宋子文,他并没有公开宣扬抗战思想,只是反对无谓的内战,主张全力发展国家经济,积蓄国力来应对将来的中日战争。即便如此,宋子文已经算是非常难得的“反日派”了——他的经济政策得罪了太多官员,被政敌“污蔑为”激进反日。
  宋子文只知道周赫煊在美国很有名气,但直到此刻,他才有了直观的感受。
  从码头至酒店,访问团所到之处,不管是华人还是美国人,都对周赫煊热情款待、礼敬有加。旧金山的市长罗士,干脆成了周赫煊的跟班导游,说话时带着无限的敬意。
  宋子文完全想不明白,周赫煊就一个历史学者兼作家,为什么能让美国人如此崇拜?学者和官员还好理解,或许是崇拜周赫煊的学识才华,但为何普通的美国百姓也那么欢迎周赫煊?
  很简单,因为《泰坦尼克号》已经风靡全美,各种改编戏剧演了无数场,仅凭这本小说就能让周赫煊受到美国佬优待了。
第625章【大中华戏院】
  旧金山唐人街有两家著名戏院,一个叫大中华戏院,另一个叫大舞台戏院,早在清朝的时候就已经开张了。大中华戏院有着革命党的背景,大舞台戏院的后台则是保皇党,两家戏院水火不容,就连各自的艺人也禁止互相走动。
  随着辛亥革命的胜利,支持革命党的大中华戏院生意更加兴隆。从孙中山在美国号召推翻满清,到胡适在美国为抗战而奔走,大中华戏院都是极佳的演讲舞台,贯穿了整个中华民国的历史。
  周赫煊这次访美造势的首站,便选在大中华戏院。
  “当当当当……”
  舞台上的锣鼓响个不停,周赫煊、宋子文、范鹤言、司徒美堂、罗士等人坐在前排,身边都是本地的华侨和文艺界代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5/70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