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校对)第4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4/702

  日本的反应速度奇快,仅仅过了两天时间,日本外相广田就发表外交演说,大肆宣扬“中日友好”。紧接着,日本驻华公使有吉明带着“中日提携”的方案前往南京,与中国政府商谈具体的合作办法。
  一时间,中日提携、经济合作的论调甚嚣尘上。
  而常凯申和汪兆铭也极为配合,比历史上提早三个月颁布“禁止排日活动令”,国党系报纸疯狂鼓吹中日友好言论。
  老百姓破口大骂,把南京政府形容为卖国政府。
  日本人得意忘形,以为马上就能控制中国的金融财政。
  美国外交官员则慌了,飞快致电华盛顿,希望罗斯福能够调整对华策略,积极改善中美外交关系。
第622章【中美民间文化友好交流团】
  周赫煊的这趟美国之行,阵仗搞得很大,同去的足足有三十余人,对外宣称是“中美民间文化友好交流团”。周赫煊身边不仅有费雯丽跟随,孟小冬也一起去了,顺便还邀请了梅兰芳先生及其剧团,打着艺术交流的旗号。
  他们先是坐火车前往上海,与宋子文、范鹤言的团队汇合,然后才结伴登船出海。
  “宋先生,好久不见!”周赫煊笑呵呵地握手。
  宋子文语气冷淡的回应:“周先生好。”
  整个南京国民政府的财政系统,都是由宋子文一手创立的,他同时还是中央银行的创办者。然而宋子文这次出访美国,却是以普通中国人的身份,他一股脑儿把自己的政府官职全辞了。
  这是自1928年以来,宋子文第四次辞官。
  当初常凯申举兵北伐的时候,宋子文说服常凯申承认不同时期的各种债券。这些债券都是各个“中央政府”发行的,价值相当于废纸,用来擦屁股还嫌硌得慌。
  宋子文突然大声宣布,说只要常凯申能够北伐成功,将对这些债券全部予以承认,并由政府分期付款,部分折价或延期偿还。各地的商人们乐坏了——废纸居然还能兑现!于是纷纷支持常凯申,使得常凯申的军费有了着落。
  可以说,常凯申能够北伐成功,宋子文立下了泼天大功。
  然而,常凯申非常不让人省心,连年挑起内战,使得政府财政赤字节节攀升,把宋子文搞得焦头烂额。不仅如此,常凯申还经常跟商团财阀翻脸,导致宋子文被商人们骂得狗血淋头。
  每次常凯申把事情搞砸,让南京政府财政崩溃,宋子文就闹着撂挑子不干。然后常凯申又让老婆出马,把大舅子给劝回来,继续给他擦屁股。
  去年初,宋子文出国访问,临行前跟常凯申约定本年度不再发行新的债券,因为以前的大窟窿还不知怎么补上。等宋子文回国时突然发现,妈卖批,老子才出国几个月,中央银行咋又背了一身烂账?
  宋子文被逼疯了,实在忍无可忍,终于跟常凯申拍桌子,一口气辞去大部分政府职务,只保留了几个闲职。
  辞职虽然辞职,但毕竟是亲戚,宋子文不可能真的撒手不管。
  白银风潮爆发以后,宋子文又再次出马,积极寻求美国的财政支持。可惜美国根本不鸟他,甚至不愿邀请他赴美访问,摆明了就是不想谈这事儿。即便宋子文自发前往美国,多半也见不到罗斯福,顶多有个外交部的官员接待他。
  现在改为周赫煊出马,主要责任是以民间身份拜访罗斯福,并负责在美国那边搅风搅雨。而宋子文也把仅有的几个闲职辞了,一介白身赴美,负责进行专业领域的谈判。
  他们两个是有明确分工的,周赫煊造势打嘴炮,宋子文周旋谈合作。
  宋子文随口介绍道:“这是中央银行副秘书长范鹤言。”
  周赫煊笑着握手道:“范秘书长你好!”
  “哎呀,周先生,久仰大名。今日一见,范某三生有幸!”范鹤言哈哈大笑,几句马屁拍出来居然不显阿谀奉承,反而有些文人名士的风范。
  范鹤言不是宋子文的人,而是孔祥熙的心腹手下。
  自从宋子文辞去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总裁的职务后,孔祥熙便接任了这两个官职。现在周赫煊和宋子文要去美国搞事,孔祥熙必须掺和一把,于是就将自己的心腹范鹤言派来。
  说白了,范鹤言是来敲边鼓的,顺便为孔祥熙捞政绩。
  但范鹤言确实又不让人讨厌,此君高高瘦瘦,举手投足自带一股名士风范。他不仅是搞经济的,而且还是书法家、诗人,并主办着一份报纸,场面话说得让人如沐春风。
  顺便一提,当初常凯申和宋美龄结婚所用的小轿车,就是范鹤言找自己大舅哥朱复戡借来的。
  宋子文、范鹤言与周赫煊聊了几句,又跟梅兰芳、孟小冬、费雯丽等人握手,一番寒暄之后,众人开始陆续登船。
  傍晚,轮船甲板上。
  范鹤言试探道:“周先生,听说你已经有了全盘计划,不知我等该如何配合?”
  周赫煊没有作答,而是笑着问宋子文:“宋先生有什么安排?”
  “见机行事而已,还能有什么安排?”宋子文对此行不抱希望,也不相信英国人会入局帮忙,因为他是专业人士,对白银风潮的内幕了解太深了。
  知道得越多,就越悲观。
  在宋子文看来,周赫煊敢揽下这个烂摊子,纯属外行人的无知无畏,以为凭借一点名气就能让英美列强低头。
  历史上,包括常凯申、宋子文和孔祥熙在内,处理白银危机时都是见步行步,跟无头苍蝇一般乱撞,根本没有拿出具有可行性的全盘策略。特别是作为财政部长的孔祥熙,几乎是用哀求的姿态,一次次寻求与美国沟通,竟然搞出一边向美国出售白银缓和关系、一边向英国购买白银稳定金融的离奇事件。
  呵呵,中国本来就白银外流、银根紧缩,还敢大量向美国出口白银。把银子卖给美国佬以后,孔祥熙担心中国金融崩溃,又马上找英国佬买银子补漏。这特么叫什么操作?
  或许,孔祥熙能够在三方交易中赚上一笔,但他是中国的财政部长啊,哪有这样子玩的?
  至少换成宋子文做财政部长,绝对搞不出这种狗屁倒灶的事来。
  顺便一提,美国政府有些官员,是希望邀请宋子文赴美谈判的。但这个提议最终被否决了,美国人拒绝宋子文访美的理由很简单,因为宋子文属于反日派,怕宋子文访美会破坏日美关系。
  周赫煊笑道:“罗斯福已经被白银集团政治绑架,我们到了美国以后,不要急着跟罗斯福取得联系。而是要先在民间造势,让美国百姓关注中国,让美国百姓认为中美合作对他们有利。”
  “哪有你想的那么简单。”宋子文忍不住想翻白眼。
  周赫煊笑着说:“有时候做事,越简单越好。”
  “那你随意。”宋子文懒得再废话。
第623章【失意的老宋】
  平静的海面一望无垠,天地都变成了蓝色世界。
  宋子文躺在床上看了好阵子书,又透过舷窗望着大海发呆,突然问道:“康齐,几号了?”
  随从秘书陈康齐说:“9月27号。”
  “应该快到美国了吧?”宋子文问。
  陈康齐回答道:“按照预计的航程,明天上午就能抵达旧金山。”
  “周赫煊和范鹤言在干什么?”宋子文把书扔到一边。
  陈康齐道:“周先生正在甲板上,陪他的两位夫人晒太阳、看海景。范先生昨晚打了半宿麻将,估计还没起床。”
  “呵呵,两位夫人,他倒是有闲心。”宋子文冷笑道。
  说实话,周赫煊把张乐怡抢走,顶多叫捷足先登,连横刀夺爱都算不上,毕竟宋子文只是剃头挑子一头热。但他就是觉得心里膈应,好像被人戴了绿帽子一样,怎么看周赫煊怎么不爽。
  咱宋先生的情路很坎坷啊!
  最开始宋子文非常喜欢盛爱颐,两情相悦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却被盛家狗眼看人低给棒打鸳鸯。
  紧接着,宋子文爱上张静江的女儿张芸英。一次在海边游泳的时候,宋子文突然单膝下跪送戒指示爱,张芸英尴尬得顺手把戒指扔海里,然后返回上海另嫁他人。
  前几年宋子文又看上了张乐怡,却莫名其妙被周赫煊截胡,这件事情已经流传开来成为笑谈。
  好不容易吧,宋子文觉得唐瑛这姑娘挺不错,两人迅速进入热恋阶段。结果唐瑛的哥哥突然遇刺身亡——刺客认错了人,原定目标本来是宋子文。唐父本来就不想女儿跟政治人物有瓜葛,现在死了儿子,就更加反对宋子文和唐瑛的恋情,一对恩爱小情侣就此散伙。
  直到去年,宋子文终于结婚了,娶的是一个小商人的女儿。夫妻感情还勉强过得去,老婆也知书达理,但宋子文心里就是不爽啊!
  抛开“情敌”的身份不论,其实宋子文非常欣赏周赫煊,因为两人在许多事情上的看法一致。
  比如抗日,宋子文是南京政府高官里边最著名的“反日派”,他不止一次跟常凯申激烈争吵,坚决不同意“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宋子文是纯从财政角度考虑问题的,他觉得应该趁着中日还没开战,抓紧时间发展经济民生,攒足了底子才有钱跟日本打仗。在他看来,常凯申无休无止的“剿匪”计划,把国家财政搞得几乎崩溃,白白丧失了发展经济的大好时机,简直愚不可及。
  有钱才有底气,有钱才能造枪买炮,有钱才能招兵买马,有钱才能给公务员发薪水。只要有了钱,就有了军队,就能聚拢人心。到那个时候,不管是打日本,还是打红军,都可以高枕无忧。
  在宋子文眼中,有钱好办事,没钱万万不能。这正是他前后四次辞官的根本原因,他的政治理念与常凯申严重不合,他感觉自己没法再干下去了。
  那什么破财政部长,谁爱做就让谁做,反正老子不玩了。于是孔祥熙捡了个大便宜,把国家财政捞到手里,白花花的银子赚翻天。
  宋子文缓步来到甲板上,阳光有些灼烫,他眯着眼睛伸了个懒腰,顿觉浑身舒服了许多。
  不远处,费雯丽和孟小冬并肩扶着栏杆,面对镜头巧笑嫣然。
  周赫煊举着相机说:“对,就是这样,侧面再来一张。”
  费雯丽和孟小冬立即背靠背,偏着脸望向镜头,两女一高一矮,一西一中,那四射的艳光把周围男人们的注意力都招来。
  “笑一个,茄子!”周赫煊手指压着快门。
  “咔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4/70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