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校对)第4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3/702

  蒙塔古·诺曼并非英国传统贵族出身,但他的父亲、叔叔、爷爷、外公……全都是银行家。他不仅在英国继承了家族银行,爷爷辈们早在几十年前就投资了美国银行业,与摩根等美国大财团保持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罗斯柴尔德家族的神话,只停留在幻想作品当中,蒙塔古·诺曼才是此时英国的钱袋子。
  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也跟蒙塔古·诺曼脱不开关系。此君在经济领域持极端保守态度,疯狂迷信黄金,在1926年让英国重新回到金本位(一战期间,英镑已经跟黄金脱钩),导致英国利率调低,更加助长了华尔街的非理性繁荣。
  通过艾伯特王子邀请诺曼的计划失败,周赫煊只能直接投拜帖,没想到居然获得了诺曼的邀请。
  当然,受邀者只有周赫煊一人,宋子文被挡在了门外。
  这位鼎鼎有名的金融家已经64岁了,但依旧保持着单身(婚姻破裂),而且他的住宅跟身份严重不符。只是一栋普通的两层水泥房子,旁边紧挨着“荷兰公园”,房子里住着诺曼和他的七个仆人。
  管家的年龄很大,看样子至少有70多岁,脸上的褶子能把蚊子夹死,还有一些可怕的老年斑。他稍微弯腰行礼,不苟言笑道:“周先生请跟我来。”
  “谢谢。”周赫煊微笑道。
  老管家依旧面无表情,带着周赫煊直奔房屋大门,然后把他领到一间会客厅。
  这破水泥房子连墙砖都没贴,花园里也没有什么奇花异草,随随便便载了一些普通植物。直到进入水泥房子以后,周赫煊才发现里头别有洞天——屋内的装潢极其诡异,或者说非主流,会客厅墙壁上甚至挂着一幅关于地狱的油画。
  蒙塔古·诺曼拄着拐杖现身,见周赫煊盯着那副油画看,他笑着解释道:“那是但丁《神曲》中的景象。”
  “很有趣。”周赫煊只能这么评价。
  蒙塔古·诺曼亲自给周赫煊倒了一杯红茶,突然毫无征兆地问:“我听说过你,神秘的‘远东巫师’,你真的会占卜吗?”
  瓦特法克?
  周赫煊一脸懵逼,他完全没有想到,大英帝国的央行掌控者,居然见面就问出这种奇怪的问题。
  蒙塔古·诺曼笑道:“我研究过吉普赛人的占卜术,也对东方的神秘巫术很感兴趣。你能介绍一些关于东方巫术的秘密吗?作为回报,我可以带你参观木乃伊。”
  “木乃伊?”周赫煊有些晕。
  蒙塔古·诺曼自豪地说:“是真正的木乃伊,从埃及金字塔里挖出来的。我收藏了三具木乃伊,有两具是法老的,还有一具的主人是猫。”
  周赫煊心里只剩下“我草”,难怪有人说诺曼神经质,整天研究这种玩意儿能不神经质吗?
  “诺曼先生,其实吧,我对东方的巫术也是一知半解。”周赫煊道。
  “不必谦虚,”蒙塔古·诺曼突然拿出一本英文版《神女》,笑呵呵地说,“周先生,我是你的忠实书迷。这本《神女》写得太棒了,龙王、河神、土地、城隍、山魈、狐仙……让人痴迷的东方神秘学。看完这本书以后,我都想亲自去中国走一趟了,如果能看到龙王就更好。”
  尼玛比!
  老子这叫现实魔幻主义,用魔幻影射现实好不好,你居然当成了神秘学科普读物。
  周赫煊感觉这老家伙真有些精神问题,只能顺着说道:“那你可错过了一次好机会,去年有一条龙坠亡的中国东北,目击者成千上万,现在巨龙的尸骸被收藏在一所学校的陈列室里。”
  “真的吗?一头活生生的巨龙?”蒙塔古·诺曼激动起来。
  周赫煊笑道:“当然是真的,中国很多报纸都有报道,人们称其为‘营口坠龙事件’,那头巨龙坠亡的地方叫营口。”
  周赫煊还真没胡说八道,“营口坠龙”一直是未解之谜。
  几十年后,央视《探索发现》栏目还出了专题,强行用科学解释这次事件,还认为巨龙是一头搁浅的鲸鱼。结果引起全国人民狂怼,一些当年的目击者纷纷写信给央视,要求《探索发现》栏目必须给个说法。
  央视终于认怂了,第二次制作相关节目时,不敢轻易下结论,只能说:“由于没有实物,它成了历史之谜。”
  “营口坠龙事件”,发生在小灵均入学的前两个月,巨龙一共出现了两次。
  第一次是7月初,有人在河边发现活龙,趴在岸边奄奄一息。人们用草席给它搭凉棚,挑水浇灌龙身,还请僧侣每天为它做法祈福。当时连下数日暴雨,暴雨停歇后,巨龙就消失了。
  第二次是8月初,巨龙从天空降下,弄翻了三只小船,卷坏了工厂房子,还掀翻了火车,导致9人死亡。该肇事巨龙消失几天后,又在营口被发现,只不过当时已经死了,呈半腐烂状态。
  包括《盛京日报》、《北方晨报》在内的诸多报纸,都有相关报道,还刊载了一张巨龙骨骸的照片,隐隐可见照片上的两只巨大龙角(龙身长约10米,龙角长约1米)。传闻,巨龙现在被收藏在辽宁的一家师范学校,供师生们解刨研究。
  如果不是营口已经被日本人占领,周赫煊还真想去看看,毕竟这玩意儿千载难逢。
  蒙塔古·诺曼对此非常感兴趣,不停询问周赫煊详情。这家伙已经心动了,甚至琢磨着花钱把巨龙骨骸买回伦敦收藏,他确实对这种神秘现象极度痴迷。
  甚至有传说,蒙塔古·诺曼精通巫术,可以随意的穿墙隐身……
  好吧,此君如果不做银行家,应该可以成为一名称职的巫师——手动滑稽。
第638章【宝腾】
  面对这种精神有问题的家伙,只需要顺着他的口风可劲儿忽悠就行了。两人从中国远古神话,一直胡扯到宗教传说,聊得是热火朝天。
  周赫煊说完盘古开天地,又开始讲女娲造人:“在中国,有一个叫女娲的女神。她正月初一创造出鸡,初二创造狗,初三创造猪,初四创造羊……初七这一天,女娲用黄土和水,仿照自己的样子造出一个个泥人。”
  “中国的造物主也是七天吗?太巧了,”蒙塔古·诺曼惊讶道,“在《旧约》当中,上帝也是七天造物。第一天造光,分明昼夜;第二天造天,确定晨昏;第三天造地,分隔水陆;第四天造日月星辰……只不过,上帝是在第六天造人,第七天属于休息日。”
  周赫煊笑道:“是的,东西方的神话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大洪水。西方是上帝震怒,发出灭世洪水,诺亚方舟保存了生命的延续。而在中国的神话里面,共工与颛顼两位神灵争夺天帝之位,共工战败,怒撞不周山,引发了灭世大洪水。在中国,救水的不是诺亚,而是一个叫大禹的人类,大禹是中国第一个王朝的开国君主。”
  蒙塔古·诺曼突然笑道:“我认为《圣经》更接近于真相,上帝是无所不在的,只不过传到东方被曲解了。”
  “或许吧。”周赫煊不想反驳,跟一个神经病较真干嘛?
  蒙塔古·诺曼又问:“东方有什么神秘修行方式吗?”
  周赫煊点头道:“有的,道教和佛教都有自己的修行方法,我恰好会其中的一种。”
  “原来你也会,果然都是修行者啊,”蒙塔古·诺曼笑道,“我们可以互相探讨一下。”
  周赫煊所谓的修行法门,其实就是刚刚穿越时,李寿民教他的道家吐纳术。听李寿民说很有效果,但周赫煊学会以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根本就没认真练习过。
  蒙塔古·诺曼曾经患有严重的狂躁型抑郁症,甚至一度精神崩溃,他的主治医师教他用西方冥想法自我治疗。说来也是邪乎,蒙塔古·诺曼居然真的成功了,从此之后便打开新世界大门,陷入极度的宗教狂热当中,顺便也开始研究世界各地的不同巫术。
  说干就干,东西方两位巫师,开始了他们的学术交流。
  首先是周赫煊,把李寿民的那一套道家吐纳术传授给诺曼。紧接着,蒙塔古·诺曼又认真的教导周赫煊练习西方冥想法。
  蒙塔古·诺曼还弄了一间专门的冥想室,兴冲冲地拉着周赫煊去练习。
  吐纳一个周天后,蒙塔古·诺曼欣喜地说:“周,你这套东方修行法门很有效果,我感觉整个人都精神了许多。”
  “那太好了!”周赫煊一副高兴的表情,心中却在吐槽:自从你得了神经病,一直都很精神。
  吃过午饭,蒙塔古·诺曼又带着周赫煊去参观他的藏品。
  别看这老家伙房子不咋地,但地下室却很大,光是收藏室就有好几间。
  一间是基督教和犹太教收藏室,里面的藏品都跟上帝有关;一间是埃及收藏室,不用说,里面的玩意儿都是从金字塔里弄来的;一间是吉普赛收藏室,收藏着吉普赛施法物品;一间是印度收藏室,全是从印度搜刮的;一间是美洲收藏室,陈列着许多美洲史前文物。
  周赫煊不得不感叹,有钱真是好啊,再稀奇古怪的爱好,都能由着性子随便折腾。
  就说埃及收藏室吧,法老面具就有好几个。诺曼不仅弄来了木乃伊,还把装木乃伊的棺材都一起搬来了,放在家里也不嫌晦气。
  蒙塔古·诺曼指着一间空置的地下室说:“等我退休以后,就去中国住几年,这间是我预留的远东收藏室。”
  周赫煊拍马屁道:“让人惊叹的收藏,诺曼先生,你对神秘学的造诣让人叹为观止!”
  蒙塔古·诺曼遗憾道:“我曾经修炼过穿墙术,可惜哪里出了岔子,一直都无法成功。中国有穿墙术吗?”
  “当然,中国全真道的崂山派,专门研究这种巫术。”周赫煊说。
  蒙塔古·诺曼拼读着蹩脚的中文:“劳森配,我记住了,我以后会去学习。”
  周赫煊笑道:“是全真道,崂山派,我还是用中文给你写在纸上吧。”
  “那太好了,说中文好困难。”蒙塔古·诺曼道。
  等周赫煊把崂山派的中文写下,蒙塔古·诺曼道:“非常感谢,周。作为回报,我可以送你一件礼物,请跟我来!”
  蒙塔古·诺曼把周赫煊带到二楼,跟地下室不同,那是间正经古董收藏室。进屋以后,蒙塔古指着一处说:“那边都是中国古董,你随便挑一件吧。”
  周赫煊心里颇为厌恶,因为这些古董都是从中国抢来的,从晚清到如今,不知有多少中国文物流落海外。
  但不爽归不爽,周赫煊还是乖乖走过去挑选古董。
  一把金光闪闪的长刀很快吸引周赫煊的注意力,他问道:“诺曼先生,这把刀我能看看吗?”
  “请随意。”蒙塔古·诺曼说。
  刀鞘是木制的,蒙着一层金桃皮,鞘尾和鞘身都有金铜箍。只看刀鞘就金光闪闪、壕气逼人,一股暴发户的气息扑面而来。
  刀柄是上好的和田玉打造,周赫煊握住玉柄,“锵”的一声拔刀出鞘。整把刀呈“S”型,只见钢刀近把处,以错金、银、红铜相间构成图案,刀身刻着祥龙飞腾。
  再仔细看去,刀身一面刻着“天字十七号”和“宝腾”字样,另一面刻着“乾隆年制”。
  只这金光闪闪的刀鞘,还有那生怕别人不知自己有钱的和田玉刀柄,那满满的暴发户风格,以及毫无艺术感的造型……天上地下只此一家,别无分号,当属乾隆的御制物品无疑。
  啧啧啧,乾隆的“宝腾”御刀啊!
  这是仅有的一把流落在民间的乾隆御刀,几十年后的拍卖价格,貌似是4830万,稳居世界刀剑拍卖价格榜第一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3/70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