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校对)第4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8/702

  “是啊,”杨怀远附和道,“我听说周先生前段时间捐了10架飞机,那可值100万大洋!”
  李诹这个富二代明显要活泼得多,他没有盯着周赫煊看,而是仔细打量其他报考学员。突然他眼睛一亮,拍着宋保国的肩膀道:“老宋你看,那边还有两个女的来报名。”
  “真的?”
  “在哪儿?”
  宋保国和杨怀远连忙激动地问,他们虽然满腔报国热情,但也并非是冷冰冰的机器人。少年爱慕异性的天性发作,顿时变得无比积极,垫着脚往人堆里眺望。
  突然,一个航空协会的工作人员喊道:“普通学员请到我左手边报名,高级学员请到我右手边报名。”
  上千个报名者立马分成两团,宋保国发现自己这边也有百十号人,不禁咋舌道:“竞争者还真多!”
  杨怀远贼兮兮笑道:“那两个女的也报的是高级学员,说不定以后还能做同学。你们看,头发更长的那个,小脸儿长得多乖啊,腿也长得很。”
  “嗯,屁股还很翘。”李诹点评道。
  “下流。”宋保国和杨怀远一起鄙视。
  杨怀远鄙视完毕,随即挤眉弄眼道:“确实很翘,胸也好大,听说这样的女人会生养,她老公以后可有福了。”
  杨怀远万万没有想到,他此刻调侃的对象,正是以后自己的老婆,光是儿子就给他生了四个。
  那两个女人已经在报名了,杨怀远削尖了耳朵仔细偷听。
  “姓名。”
  “周芃娟。”
  “年龄。”
  “21岁。”
  “籍贯。”
  “苏州。”
  “学历。”
  “东吴大学法学院二年级在读。”
  听到这里,旁边的报名者同时爆发出调侃起哄声:“嚯,喔喔喔!”
  在民国时期,除了专门的女子大学以外,其他大学的女学生比例很低,有时候整个院系才寥寥几位,珍稀程度堪比大熊猫。
  到了社会上,如果说自己是女大学生,那也是能让普通人肃然起敬的。
  两年前还发生了一个离奇的新闻,云南省会委议长(相当于省人大主任),由于强纳女大学生为妾,被女大学生及其堂兄告上法庭。女方家里无权无势,但把事情闹大以后,却引起社会广泛同情,最终法院判处该婚约无效,女方只需退还男方的一半聘礼。
  等抗战期间更搞笑,还是云南那边,一个土财主强纳女大学生为妾,结果被判罚:为国家捐献一架飞机。
  这两则案例,如果女方没有大学生的身份,绝对不可能引起社会关注,可见民国时期的女大学生那都是宝贝。
  周赫煊就坐在场边,笑呵呵地对李大超说:“李老弟,如果那两个女的考核不过关,就把高级学员的名额扩增到12个。”
  “明白。”李大超笑道。
  女大学生脱颖而出,远赴美国学习航空知识,这是多好的宣传素材啊,怎么可能放过?
  再说了,这些高级学员是去系统学习航空知识的,并非要亲自开飞机上战场。他们以后可能成为飞机设计师,也可能成为空军参谋官员,也可能成为地勤后勤人员,反正不能轻易牺牲,周赫煊不怕那两个女人会因此而死。
第662章【楼市崩盘】
  不管是向政府捐10架飞机,还是招收60位飞行学员赴美,这些新闻都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周赫煊再次被誉为爱国进步人士的典范。
  咱们的爱国者周先生,如今正在给自己的小情人买房子。
  霞飞路。
  一个房产中介极力推销道:“这栋别墅是八年前建成的,一直住着法国大老板。几位看看这里面的家居装潢,那都是最顶级的,只这真皮沙发就值上百大洋。还有这水晶吊灯……”
  何阿英提着个包包,楼上楼下到处逛,连连点头表示满意:“很好,很漂亮,这房子住着舒坦。”
  阮玲玉弱弱地说:“妈,房子太大了,我们住着浪费。”
  “大了怕什么?”何阿英笑得合不拢嘴,“等把房子买下来,你跟姑爷住三楼,我跟你妹妹住二楼。再请十个八个佣人、厨子、花匠和司机,一楼不就住满了。”
  阮玲玉劝道:“哪用得着那么多佣人,请一个帮着打扫房间就够了。”
  何阿英教育道:“阿阮啊,你真是笨。咱姑爷什么身份?大名鼎鼎的学问家,还是腰缠万贯的大富豪,家里只有一个佣人要被人笑话的,太寒酸了!”
  房产中介立即跟着接话:“那是,周先生什么人?阮小姐又什么人?佣人请20个都不嫌多。”
  “你看看,我说得对吧。”何阿英春风满面。
  阮玲玉红着脸没说话,胆怯地朝阳台看去,生怕母亲的言行会引起周赫煊的不满。
  房产中介也快步走去阳台,点头哈腰地问:“周先生,您对房子还满意吧?”
  周赫煊抽着烟点点头:“挺满意的,多少钱?”
  “一口价,五万!”房产中介伸出巴掌道。
  周赫煊笑问:“以现在上海的情况,你确定五万有人买?”
  房产中介叫冤道:“我的周先生诶,这可是霞飞路的花园别墅。放到一年前,别说五万,你十五万都买不到!”
  房产中介还真没说谎,就拿鲁迅刚到上海时租的房子举例。那只是一栋石库门的老房子,地段偏得都算郊区了,可全款买下却需要5万元,而且还是七年前的价格。
  至于霞飞路的别墅,有钱都买不到,到了30年代一向只租不卖。
  生活在民国时期的上海非常艰难,大部分市民每月收入的30%-50%都要用来付房租。
  为啥周赫煊突然想在上海买房?
  两个原因。
  第一,海格路那边的房子是岳父买的,把阮玲玉母女安置在那里不合适,最好还是专门买一套房;
  第二,上海的楼市崩了,房价在半年内下跌八成,而且还在继续崩盘当中。
  “两万,不行我就去别处看看。”周赫煊笑着说。
  房产中介面露苦色:“周先生,两万是真的太低了。要不,我先给法国房东打个电话,具体再商量一下。”
  “去吧。”周赫煊点头道。
  1934年白银危机在中国所造成的影响是连续性的,就拿房价来说吧,只是公共租界的地价就蒸发6亿元,整个上海的地价蒸发达20亿元以上。而在上海投资地产最多的是英国人和法国人,包括租界政府(工部局),那损失简直让他们心头滴血。
  无数投机者在房地产市场的损失,很快又通过对金融机构贷款的违约,转嫁到各大金融机构那边,酿成更加严重的金融风潮,引起大批银行和企业的破产倒闭,其中包括很多英资和法资企业。
  英法政府加上英法企业,仅在上海的损失,至少就在10亿元以上。
  英国资本家们已经急坏了,不断督促英国政府帮助中国解决白银危机。资本的力量是巨大的,英国政府那边已经顶不住压力,终于放弃了重新控制中国海关的打算,正在积极跟南京方面进行谈判。
  “三万五,”房产中介打完电话回来,“周先生,法国房东说要三万五!”
  周赫煊笑道:“三万。”
  房产中介又跑去打电话,很快喜滋滋地说:“周先生,成了,要不咱们约个时间签合同?”
  “可以。”周赫煊点头道。
  房产中介笑道:“周先生,您这房子买值了。我在上海做了那么多年,头一次卖这么低价的。”
  周赫煊摁灭烟头:“值个屁,亏大发了。等到下个月再买,估计两万块他都要卖。”
  “看您说的……那个,我去约房东。”房产中介尴尬地跑开。
  阮玲玉走过来,低声道:“谢谢你。”
  “你跟我还说这些啊。”周赫煊笑着搂住阮玲玉的腰。
  “就是,就是,”何阿英高兴得声音发抖,“都是一家人,不用分那么清。姑爷,你今晚想吃什么?我去给你做。不是我吹牛啊,我的手艺好得很,上海菜做得顶呱呱!”
  “不用了,我晚上还有事,”周赫煊说,“英国驻沪总领事约我吃饭。”
  何阿英一脸崇敬道:“姑爷真是做大事的人,连英国总领事都要请你,要不你把阿阮也带去见见世面。”
  “妈!”阮玲玉悄悄拉扯何阿英的衣服。
  周赫煊点头说:“可以啊。”
  何阿英顿时更加兴奋:“阿阮,你看姑爷多疼你啊,以后有你享福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8/70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