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校对)第4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4/702

  “周先生说笑了,”成舍我乐道,“上海是全国最大的报业市场。”
  周赫煊说:“两三年之内,日寇必然入侵上海。到时候,成先生的一番心血,全都要化为乌有。”
  成舍我顿时默然,思索片刻后才说:“没那么快吧。”
  “了解日本情况的人都清楚,这是必然的,”周赫煊说,“这几年日本一直在储备战略资源,一直在制造枪炮弹药,如果不在两三年内侵略中国,那些成堆的武器全都要烂在仓库里。”
  成舍我愣了愣,居然就被周赫煊说服了,或许是因为周赫煊有足够威信吧。他问道:“周先生,你觉得在武汉办报怎么样?”
  “我觉得最好在重庆,”周赫煊说,“《大公报》的总部以后也要搬到重庆,所以我想聘请一个开路先锋,而成先生就是最合适的人选。如果你愿意加入《大公报》,不但可以担任重庆分社社长,我还可以给你一些股份。”
  成舍我摇头说:“《大公报》的报道,往往避实就虚、抓小放大,不符合我的办报原则。”
  周赫煊苦笑:“没办法,有些新闻不能刊登,否则报馆就要被查封了,比如成先生的《民生报》。”
  “周先生不用再劝。”成舍我还是不肯合作。
  周赫煊只好改变计划,说道:“不如这样,我出一些钱,跟成先生合作办一份新报纸,总部设在重庆。你看如何?”
  成舍我说:“我认为武汉要好一些,重庆实在离中央政府太远了。”
  周赫煊笑道:“离得远才好,可以放开手脚。如果成先生的报纸办在重庆,第一,我可以介绍刘湘跟你认识;第二,《大公报》可以为你提供最新的新闻讯息。”
  “容我再想想。”成舍我有些心动。
第670章【张恨水】
  在火车上一路闲聊,周赫煊终于问清楚,原来成舍我去南京见的那个朋友,正是一代小说大家张恨水。
  成舍我和张恨水是老相识,此次要创办新报纸,他不仅邀请张恨水当主编,而且还希望张恨水能投钱做股东。
  张恨水前几年都住在北平,但周赫煊还真没见过,干脆跟着成舍我一起在南京下关火车站下车。
  从上海坐火车到南京,距离虽然很短,但却足足用了六个小时,以前的老式车头更是要八个小时。两人抵达南京下关时,已经是傍晚时分,太阳都快落山了。
  周赫煊准备在南京住一晚,等明天再坐轮船过江,到浦口火车站买票继续北上。
  车站月台,张恨水挥手大喊:“老成,这边!”
  成舍我快步走过去,跟张恨水来了个拥抱,转身笑道:“心远,你看这是谁?”
  张恨水扶着眼镜仔细打量,顿时喜道:“周先生!”他连忙走到周赫煊跟前,热情地握手,“哎呀,哎呀,周先生你好,今天总算见到真人了。”
  “张先生,久仰大名!”周赫煊笑道。
  成舍我乐呵呵地说:“两位都是小说界的大师,肯定有很多共同话题,不如我们找一家茶馆坐下聊。”
  三人结伴而行,路过一家书店时,周赫煊笑道:“我去买一套《啼笑因缘》,请心远兄签名。”
  “那正好,我也去买一套《神女》和《狗官》。”张恨水笑着说。
  走进书店,周赫煊直接问:“老板,有《啼笑因缘》吗?”
  “有有有,续集都有。”老板答道。
  《啼笑因缘》前22回在三年前就写完了,由于悲剧结尾让读者很不满意,因此而诞生的各种续集就有十多种版本。张恨水实在顶不住读者的压力,终于又续写了10回,在今年初完结出版。
  关于《啼笑因缘》续集,还有个非常有意思的逸闻。
  土肥原贤二对亲日的中国文人,亲而不敬,犹如猎人养狗。反倒是对那些仇日的文人,土肥原贤二刻意讨好,礼遇有加。
  比如有个叫管翼贤的家伙(《实报》创始人),经常在报纸上发表排日言论。由于《实报》的发行量一度达10多万份,居北方各报之首,所以管翼贤的文章影响力非常大。
  土肥原贤二不但没有派人暗杀管翼贤,反而各种逢迎讨好,甚至专门在管翼贤的老婆喜欢去的布店,存下一笔可观的钱款。只要管翼贤的老婆来买布,账房就说:“土肥原君已付久矣。”
  几年下来,管翼贤终于做了汉奸,成为土肥原进行文化侵略的帮凶,大谈“国民再生论”,还说“南京之陷落,实给中国一般民众以彻底反省之重大机会”。
  《啼笑因缘续集》描写的是抗日义勇军,张恨水也因此进入土肥原贤二的视线。就在一个月前,他请人带着《春明外史》和《金粉世家》去见张恨水,传话说:“赐予题签,藉留纪念,以慰景仰大家之忱。”
  张恨水把土肥原送来的两本书留下,抽出一本《啼笑因缘续集》,在扉页上写道:“土肥原先生嘱赠,作者时旅燕京。”
  这文字游戏玩得很溜,“嘱赠”二字挑明是土肥原求的,而非作者自愿送的,落款只写“作者”而不署名,表明张恨水不愿与土肥原为伍。
  土肥原贤二收到“签名小说”后,果然气得七窍生烟,但却对张恨水更加“崇敬”,请人向张恨水转达自己的敬意,力赞描写抗日义勇军的《啼笑因缘续集》:“描写生动如画,真神笔也!”
  书店的货架上,正版《啼笑因缘》及续集只有两册,但各种盗版续集却足有10多本——某些人就靠给《啼笑因缘》写续集为生,可见这部小说有多受欢迎。
  而周赫煊的作品就更恐怖,《射雕》、《神雕》、《倚天》三部曲,《神女》、《狗官》、《狗官后传》、《泰坦尼克号》、《黑土》单行本,以及《大国崛起》等一系列学术著作,整整摆放了大半个书架。
  甚至周赫煊还看到一本《周明诚文集》,他好奇地翻开浏览目录,内容居然是他在报刊杂志上发表的各种时评和诗歌。
  “老板,这是盗版书,没有作者授权的。”周赫煊翻着《周明诚文集》说。
  书店老板笑道:“读者喜欢看,我当然要卖,盗版不盗版,那是出版社考虑的事儿。”
  周赫煊问:“这个人的书很好卖吗?”
  “那当然,《射雕》三部曲和《泰坦尼克号》买的人最多,一个月起码能卖出五套以上。《大国崛起》、《神女》和《狗官》也能每月卖出一两套。只有他的学术著作不吃香,”书店老板抽出一本《枪炮、细菌与钢铁》,叹气说,“这种书根本就看不懂,前两年还有人买,现在完全无人问津。要是再没人来买走,我都打算把它们下架了。”
  张恨水在旁边看得肚子都笑痛了,提醒道:“老板,你再仔细看看,跟你说话的人是谁?”
  周赫煊戴着一顶白色男士礼帽,帽檐把眉毛都遮了。书店老板仔细瞅瞅,顿时惊道:“这怕不是周……周明诚先生?哎呀,失敬,失敬。我刚才都是胡说八道,您别在意啊。”
  这种风头怎么能一个人出呢?周赫煊指着张恨水:“这位是《啼笑因缘》的作者。”
  “张恨水先生!”书店老板惊喜交加。
  书店里此时有几个顾客,听到喊声立即围过来,周赫煊和张恨水瞬间被包围。而且围观者数量越来越多,一些路过书店的行人听到动静都跑来了。
  书店老板喜滋滋地取来纸笔,恭敬道:“请两位先生留下墨宝!”
  周先生的毛笔字早已今非昔比,提笔就写下四个大字——勿卖盗版。
  “好字!”
  “哈哈哈哈!”
  在围观者的称赞与笑声中,老板显得极为尴尬,连忙跑去把周赫煊和张恨水的盗版书收起来。
  张恨水就宽容得多,提笔写出“下关书店”四个字,这幅字可以刻成匾当招牌用。
  周赫煊和张恨水都没料到,他们两个的题字,使得这家书店生意越来越好。老板虽然死于南京大屠杀,但他的儿子却在抗战胜利后重新开业,经过国营、私营几十年的发展,下关书店竟然被做成了“百年老店”。
  周赫煊那“勿卖盗版”四个字,在80年代被人翻出来重新挂上。到了21世纪,网友们截取周赫煊的照片,再配上这四个字制成表情包,专门用来调侃盗版和抄袭行为。
  还有各种组合表情包,比如用张恨水的照片配文“周先生说得对”,再用鲁迅的照片配文“我没说过这话”。
第671章【合作】
  茶馆,包间。
  成舍我用碗盖拨弄着水面的茶叶,问道:“心远,《啼笑因缘》的续集写完以后,你有没有创作什么新的作品?”
  “正在写一本小说,叫《燕归来》。”张恨水道。
  成舍我笑道:“这名字好,听起来又是那种爱情小说。”
  张恨水摇头道:“虽然写的是爱情,但我更想把它写成一部反映现实的作品。”
  周赫煊听到张恨水在创作《燕归来》,立即想起那部小说里的开场诗——“红睛恶犬如豺虎,人腿衔来满地拖”、“兵去匪来屠不尽,一城老幼剩三人”。
  张恨水并非那种靠写消遣小说糊弄钱的文人,他有自己的追求,后来干脆致力于创作抗战小说和讽刺小说。可惜,他后期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都不出名,反而是谈情说爱的小说更受欢迎。
  “反映现实好啊,难道是写东北抗日的?”成舍我问道。
  事实上,张恨水最初是写新闻稿件的记者,成舍我感觉他的短篇小说很不错,就怂恿张恨水写长篇,于是《春明外史》出炉了,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
  没有成舍我的鼓励,就没有《春明外史》,更没有《金粉世家》和《啼笑因缘》。
  “并非东北抗日,而是描写西北的故事,”张恨水悠悠说道,“我去年走了一趟西北,甘肃和陕西两省犹如人间地狱。那里的军阀横征暴敛,抓丁拉夫,弄得民不聊生,跟十年前的山东、河北没啥两样。”
  成舍我惊讶道:“西北的情况那么遭?”
  周赫煊心想:西北如果不是那么遭,红军又怎么站得住脚?
  “你们知道,在甘肃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是什么吗?”张恨水问。
  “麦子?”成舍我猜测道。
  张恨水摇摇头:“并不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4/70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