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校对)第44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8/702

  至于李四光嘛,他去年就被邀请到英国,先后在牛津、伯明翰等八所大学做学术讲座,主讲内容是“中国地质”。在英国讲学期间,他分析了新华夏构造体系沉降带发育的特点,并由此推测中国东部地区很可能找到石油。
  李四光手里拿着一份《泰晤士报》,指着上面的新闻说:“复初,你有没有觉得很邪乎,最近英国的报纸整天报道周赫煊,都快把他捧成孔子、老子一般的圣人了。”
  “有什么邪乎的?”郭泰祺高兴地说,“这是好事情啊,难得有中国人被提名诺贝尔奖,而且还是同时提名文学奖和医学奖。就算放眼全世界,也找不出如此荣耀者,西方媒体自然要使劲报道。再说了,你又不是不知道,周先生在英国有多受欢迎。”
  “这倒也是。”李四光点点头。
  这半年多以来,李四光在英国八所大学讲座,遇到好多英国学生询问周赫煊的情况。在得知李四光和周赫煊认识时,那些学生对他更加尊重,甚至还有托他向周赫煊要签名的。
  别的不说,只一部正在连载的《银河英雄传说》,就足够让英国学生们疯狂了。
  郭泰祺拿起那份《泰晤士报》,啧啧感叹道:“别看英国佬狂妄自大,对待大学者还是很尊敬的。你看这文章写得真离谱,什么‘远东五百年来之圣哲’都出来了。昨天《金融时报》居然也跟着起哄,说周先生的《大国崛起》具备巨大的经济研究价值,哈哈哈,周先生都快被说成是经济学专家了。”
  李四光摇头苦笑,他是真感觉英国报纸吹捧太过分,有一些恭维话说得让人脸红。
  这半个多月来,英国媒体不但详细介绍周赫煊的小说,还科普了周赫煊的各种学术贡献,包括史学、文学、语言等方面,甚至有人专门翻译周赫煊的诗歌。
  现代史学奠基者、莎士比亚戏剧研究专家、认知语言学创始人、东方现代派诗歌领袖、骑士科幻文学大师、魔幻现实主义文学鼻祖、磺胺的发现者……太多太多的头衔,犹如一道道耀眼光环罩在周赫煊身上。
  就算是一个不学无术的骗子,都能被媒体包装成大师。更何况周赫煊本来就是大师,再加上那么多报纸不遗余力的宣传,期间产生的化学反应难以想象。
  这么说吧,就算伦敦街头不识字的流浪汉,都有可能听说过周赫煊的大名,知道那是一位来自远东的世界级伟人。
  以沙逊为首的那帮在华利益派英商,其实没有那么大的能耐控制所有报纸。他们只是出了一笔钱,让几份大报和一些小报疯狂报道,剩下的都是其他报纸跟风吹捧而已。
  现在周赫煊就是英国最大的热点,为了销量,媒体自然愿意来蹭蹭。
  “时间差不多了,我们出发吧。”郭泰祺看了看镀金怀表。
  两人和大使馆部分人员共同出发,很快便抵达码头,这里已经是人山人海。
  李四光看着码头上的各种迎接横幅,顿时惊道:“嚯,这阵仗可真大!”
  光是留学生团体就来了十多个,有些学生还是专门从牛津、剑桥赶来的,而前来迎接的英国华侨也至少有两三千人,另外还有五洲洪门英国分舵成员,以及国党复兴社(英国)的领导人员。
  这些都是中国人,他们到码头迎接很好理解,但跑来接船的英国佬也不少啊。
  郭泰祺也愣住了,震惊道:“这么多英国人举着横幅迎接,起码也有好几千吧?乖乖,周先生在英国的号召力可真大!”
  事实上,那些前来接船的英国人,至少有九成都是花钱雇来的,造势而已。
  突然有两辆轿车朝码头驶来,李四光惊讶道:“那好像是伦敦市长的车。”
  “嘶!”
  郭泰祺倒吸一口凉气说:“不仅有伦敦市长,还有英国文化体育部长的车!咦,还好还好,来的只是部长秘书,否则就太吓人了。”
  不止是郭泰祺和李四光,码头上的所有中国人,以及那些英国媒体记者,全都被宏大的迎接场面给震惊了,周赫煊的影响力似乎已经远超想象。
  轮船来得有些早,不到11点就已经出现在海面。
  当船只靠岸时,被雇来接船的几千英国人反应最快,猛地高举横幅扯开嗓子大喊:“欢迎周先生,欢迎远东圣哲!”
  码头上的中国人顿时被吓了一跳,随即油然而生自豪感,跟着吼起来:“欢迎周先生,欢迎周先生!”
  正排队等候下船的张乐怡和于珮琛,看到码头上恐怖的场面,已然被惊得说不出话来,纷纷朝身边的周赫煊看去。
  作为妻子,张乐怡与有荣焉,脸上带着骄傲与幸福。
  于珮琛则是深深的敬佩,以一种近乎仰慕的眼神看向周赫煊。不出国不知道,现在到了伦敦,她才真正对周先生的国际地位有所了解。
  周赫煊一脸古怪笑容,心想:沙逊那帮家伙很会玩啊,居然搞出这么大的场面!
第677章【崇尚和平的英国】
  这次的英国之旅,周赫煊过得非常惬意——
  第一天:中午,跟伦敦市长、英国文化部长私人秘书、中国驻英大使等官员吃饭。下午,参观中国驻英大使馆,并与使馆人员交流。晚上,出席中国驻英大使馆的接待晚宴。
  第二天:上午,前往伦敦唐人街与华侨交流。中午,出席华侨接待宴。下午,会见留学生代表并做演讲。晚上,跟留学生们一起吃饭。
  第三天:上午,在文化部官员的陪同下,参观大英图书馆。下午,访问《泰晤士报》总部,接受报纸采访并进行演讲。晚上,出席晚宴并观看舞台剧。
  一直到第四天,周赫煊终于见到“合作伙伴”。
  伦敦西郊的一栋乡村别墅,这是周赫煊为了注册专利而买的房产,现在成为他逗留伦敦期间的落脚点。
  清晨,张乐怡推门进来,冲床上喊道:“煊哥,快起来吃早餐了!”
  “让我再睡会儿,累死了。”周赫煊迷迷糊糊地说。
  张乐怡坐在床沿上,好笑道:“整天游玩、看戏、演讲、吃饭也累?”
  周赫煊打着哈欠坐起来,伸懒腰道:“天底下最累的事情,就是整天跟一群陌生人打交道,无时无刻都在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还得摆着笑脸装出非常高兴的样子。”
  “好了,好了,看你委屈的,”张乐怡笑道,“今天上午没安排活动,你吃了早餐就可以休息。”
  周赫煊拖拖拉拉的起床洗漱,刚吃完早饭,于珮琛就说:“周先生,外面有位先生求见,他说是已经约好的。”
  “让他到书房。”周赫煊没好气道。
  来的是个年轻人,长得挺高,就特么快一米九了,他自我介绍说:“周先生你好,我叫霍华德·沙逊。”
  “你好,”周赫煊跟他握手道,“恕我冒昧,你跟上海的维克多·沙逊先生是什么关系?”
  “他是我叔叔,”霍华德·沙逊仔细说明道,“我的父亲是菲利普·沙逊,沙逊家族的英国掌舵人。我这次来跟你见面,代表的是英国财政部门、军方和英国在华投资利益团体。”
  “军方?”周赫煊有点惊讶。
  霍华德·沙逊点头道:“是的,我的父亲目前担任英国空军部副部长。”
  周赫煊又详细询问一番,才知道霍华德的老爹很不简单。那老家伙在一战期间是黑格元帅的私人秘书,后来成为劳合乔治首相的私人秘书,从1924年到现在,前后两次出任英国空军部副部长。
  而霍华德的老妈艾琳·卡洛琳,则是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千金。霍华德的姑姑,嫁给了乔姆利侯爵——很有影响力的老牌贵族。
  周赫煊又问道:“著名诗人齐格弗里德·沙逊先生,是你的……”
  “叔叔。”霍华德微笑道。
  我草!
  这些英国大家族的势力简直盘根错节,他们通过联姻,已经渗透到英国的贵族、军方、政界、商界、文化界、社交界等各个领域。
  “说吧,接下来具体怎么操作?”周赫煊问。
  霍华德笑道:“反战演说。是那种真正的反战演说,反对一切战争,而不是只反对帝国主义和法西斯。周先生,你在演讲的时候,最好能忽略法西斯。”
  “为什么?”周赫煊问道。
  霍华德露出讽刺与不屑的笑容:“因为英国人怕打仗,害怕激怒法西斯国家而引发战争。”
  周赫煊乐道:“这是逃避吧。”
  “是的,逃避,”霍华德点燃一根香烟,“前段时间,英国国际联盟协会主持进行了一场民意测验,你知道结果是什么吗?99%的投票者赞同英国继续在国联倡导和平,99%的投票者赞同国际全面裁军,90%的投票者赞同废除英国空军,90%的投票者赞同禁止生产和出售军火。”
  周赫煊听得目瞪口呆,英国人追求和平裁军很好理解,但支持废除本国的空军是什么鬼?
  现在全世界都在进行空军建设,英国人居然想要废掉自己国家的空军!
  周赫煊略带讽刺的苦笑道:“英国真是个追求和平的国度,本人佩服之至。”
  30年代的英国,“和平主义”属于政治正确,在1936年的民意测验当中,甚至有90%的英国人表示,如果战争来临,他们将拒绝参战。
  为了迎合所谓的民意,英国政客已经完全丢掉了脑子,一个个都化身为和平主义者。他们的施政理念是:只要能够不打仗,一切利益都可以牺牲,包括英国本国的利益——比如默许爱尔兰独立。
  霍华德说:“所以,周先生千万要避免提及法西斯,现在法西斯在英国是个很敏感的话题。你只需要控诉日本对中国的无耻侵略,控诉日本在中国的累累战争罪行。那么,剩下的事情就由我们来解决,特别是财政部和军方,都坚决的站在我们这边。”
  “等等,”周赫煊疑惑道,“现任英国财政大臣张伯伦,好像是最坚决的‘绥靖分子’吧,他就不怕激怒日本、挑起战争?”
  “他首先是政客。”霍华德笑道。
  “明白。”周赫煊也笑了。
  身为英国财政大臣的张伯伦,最大的责任就是带领英国走出经济危机,他需要获得大财团的支持。英国的在华投资利益团体势力很大,沙逊家族只是其中一员而已,这些人都会逼着张伯伦出手。
  不但如此,为了扩大英镑体系,提升英镑的国际地位,张伯伦也迫切希望把中国拉入英镑集团。
  周赫煊他们此时最大的敌人,就是英国外交大臣塞缪尔。这家伙为了“和平”什么都干得出来,为了避免激怒日本,他坚决反对英国独自帮助中国解决白银危机。
  对于政客来说,屁股永远决定脑袋。
  在这一点上,张伯伦表现得尤为明显。在20年代末,张伯伦担任外交大臣,主张出兵中国帮助北洋政府,因为北伐势力要废除不平等条约和租界;在30年代中期,张伯伦担任财政大臣,又支持中国解决白银问题,甚至不惜激怒日本;到了30年代末期,张伯伦担任英国首相,又立即化身为和平主义者,反对世界上的一切战争。
  于是乎,张伯伦就得到了非常矛盾的评价,军方骂他消减国防开支,工党则将其称之为“战争贩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8/70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