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校对)第4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9/702

  “这是我们收集到的资料,希望能够给你一些帮助。”霍华德拿出一个文件袋。
  周赫煊拆开一看,顿时高兴道:“谢谢,这些非常有用。”
  文件袋里装满了日本侵华的证据,包括许多日军屠杀、虐待中国平民的照片,不知道他们是从哪儿搞到的。
  这些资料公布出来,以英国人如今看待战争的态度,肯定要在舆论上全面支持中国。要知道,就因为反对战争,甘地都能在30年代的英国成为英雄,他干的可都是撬英国墙角的事儿。
第678章【好戏开始】
  周赫煊来伦敦的第一次学术演讲,被安排在伦敦大学历史系。
  早晨八点,马珏就匆匆吃完早餐,跑到历史系的大教室占座位。她逃课了,因为她读的是政治学系,为了听讲座只能选择逃课。
  跟着马珏一起逃课的,还有另外几个中国留学生。或许是这段时间报纸吹捧太过,导致周赫煊人气爆棚,他们即便早早来到教室,座位也依旧所剩无几。
  “我们站着听,马珏你先坐。”一个男同学献殷勤道。
  “对对对,”另一个男同学附和道,“第七排还有个空位,那已经是最靠前的了,马珏你快去坐那里。”
  民国的女大学生数量稀少,能出国留学的就更少,还能入读伦敦大学的简直凤毛麟角。马珏是此时伦敦大学仅有的中国女生,再加上长得又漂亮,立即被伦敦大学的中国学生们奉为女神。
  为了不打扰马珏的学习生活,那些男生甚至私底下达成协议:每人每月最多只能给马珏写一封情书,超过数量即被视为公敌!
  历史上,马珏由于在北大追求者太多,绯闻都闹到了报纸上。她不堪其扰之下,都没毕业就宣布结婚,而且是嫁给一个普通的海关小职员,让无数仰慕者扼腕叹息。
  现在似乎出现了一些变化,马珏不但没有嫁人,而且顺利完成学业,并跑来英国伦敦大学留学。
  “咦,讲台墙壁上怎么多了一块大白布?”一个男同学说。
  马珏也感到很疑惑,正待说话,突然又陆续进来几个带照相机的记者。很快,又有人抬着电影放映机进来,窗户上也被挂上了黑布,教室一时间变得光线黯淡。
  “汤因比教授!”
  前排有学生大喊,其他学生愣了一下,立即离开座位冲了过去。
  汤因比这几年不仅在英国如日中天,在整个欧洲都名望巨大。就连希特勒,明年都要授予汤因比一枚“帝国总理勋章”。他此时正担任伦敦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教授,周赫煊来这里讲学,汤因比自然也要来听听。
  汤因比身边还跟着两个人,一个是他的私人女秘书维罗妮卡,另一个是他刚刚招收的爱徒马丁·怀特(未来的国际关系学派第一代领袖)。
  教室里又陆陆续续进来几个历史学家,都是伦敦大学的教授。
  直到8点45分,周赫煊终于来到教室,身后是他的讲学助理于珮琛。
  “周,好久不见!”汤因比热情地张开双臂。
  “是啊,我的老朋友,”周赫煊笑着给了对方一个拥抱,又对维罗妮卡说,“你好,玛丽,你越来越漂亮了。”
  维罗妮卡高兴道:“周先生,你越来越让女人着迷了。”
  等自己的小秘跟周赫煊寒暄完毕,汤因比才介绍说:“周,这是我的学生马丁·怀特。”
  “你好,周先生,我是您的忠实仰慕者!”马丁·怀特激动道。
  “你好。”周赫煊有点小惊讶的看着对方,这年轻人是未来的一尊大神啊。
  在跟所有前来听讲座的教授都认识过后,周赫煊终于踏上讲台,同时教室门窗也被黑布封死,只能靠室内的电灯提供照明。
  周赫煊笑着说:“大家好,我叫周赫煊,来自遥远的中国,很高兴能在伦敦大学的讲堂上与诸位见面……有谁读过我的《大国崛起》?请举手。”
  来听讲座的,大部分都是历史专业学生,瞬间呼啦啦举手一大片。
  周赫煊继续说道:“在《大国崛起》一书当中,我阐述了世界几大列强的崛起。不管是英国、法国、德国、苏联,还是大洋彼岸的美国,大家想必对这些欧美国家都很熟悉。而在遥远的东方,那里也有一个强国,叫做日本,想必在座的诸位就所知甚少了。有谁读过我的《菊与刀》?”
  这次只有十多个人举手,马珏把自己的手儿举得高高的。
  “看来这本书在英国卖得不好,本地的出版商亏大了。”周赫煊说。
  “哈哈哈!”
  台下发出一阵轻笑声。
  “既然这样,今天我就讲讲日本吧,”周赫煊扫视下方,提问道,“你们对日本有多少了解?坐第二排最左边的男同学,请回答。”
  一个金发男生回答说:“日本有天皇,跟英国一样,实行君主立宪制。日本在远东很强大,曾经打败俄国,吞并了朝鲜的全部国土。嗯,就是这样。”
  “还有呢?日本的历史起源,日本的文化风俗,你了解多少?”周赫煊问。
  那金发男生摇头道:“我不清楚。”
  连伦敦大学历史系的高材生,都对日本所知甚少,可见普通的英国人有多糟糕,估计给他们个地球仪都找不到日本在哪地儿。
  周赫煊在黑板上画出简易世界地图,标注道:“这里是中国,这里是被日本吞并的朝鲜,这里是横跨欧亚的苏联。而日本,就在这里,一个小小的岛国。早在几万年前,日本列岛就有原始人生存,但如今的日本人,大部分是坐船而来的‘渡来者’。‘渡来者’带来了中国和朝鲜半岛的先进技术,日本渐渐出现陶器、铜器和铁制品,逐渐形成一个农业社会。到了中国的汉朝,大概在1世纪左右,日本岛上的一个大部落,得到了中国皇帝刘秀的册封,日本有了自己的国名,叫做‘倭奴国’,日本人也叫做‘倭人’。”
  周赫煊在黑板上写下“倭”的汉字和英语音标,笑道:“为什么叫‘倭’呢?在中国的汉字里边,‘委’通‘矮’,当时的日本人很矮小,身高普遍只有一米出头,能长到1米3都属于大高个,所以中国皇帝就在‘委’旁边加了个‘人’,给日本先民取名为‘倭’。‘倭奴国’,其实就是‘矮人国’的意思。”
  马珏噗嗤一笑,自言自语道:“原来‘倭寇’的‘倭’是这样来的。”
  听到下面发出的笑声,周赫煊说:“别以为我在胡说八道,这是有文献记载的。即便到了现代,日本人经过数十年的提高营养,他们的普遍身高也只有1米5。而在古代,日本人经常为此自卑,日本皇室和贵族为了改良人种,经常派本国的女人到中国借种。”
  英国人估计很难对日本产生兴趣,周赫煊必须加入各种有趣的故事。对于普罗大众来说,这种小故事才是他们喜欢的,而且更加利于广泛传播。
  周赫煊对此毫无压力,反正往死里黑就是,日本的黑材料多着呢。
第679章【伟大的矮子民族】
  “嗙!”
  教室里突然有个亚洲学生站起来,愤怒地拍桌子大喊:“我抗议!周先生,你这是对大日本帝国的无端诋毁,是对大和民族的严重侮辱!你必须道歉!”
  “我也抗议!”
  “我也抗议!”
  “……”
  陆陆续续又站起来四五个亚洲学生,很明显,他们都是来自日本的留学生。
  自明治维新之后,日本赴欧美留学者非常多,其中以德国柏林为最。日本著名电影人川喜多长政这样回忆道:“如果去柏林之类的地方,那里的日本留学生很多,学不了德语,也无法研究真正德国人的生活。”
  而在英国这边,日本留学生也为数不少,今天来听讲座的就有好几个。
  面对这些日本留学生气势汹汹的质疑,教室里的中国留学生也坐不住了。包括马珏在内,所有中国学生都站起来,他们本来准备奋起反驳,现在人太多反而不知该让谁先说。
  “马珏同学,你来说吧。”其中一个学生道。
  此言正合众意,其他中国学生立即坐下,只剩马珏还孤零零站着。
  周赫煊这才看清楚是马珏,稍微有点惊讶,不明白这位北大校花怎么跑到伦敦来了。
  马珏俏脸微红,很快深呼吸平定情绪。她也不据理反驳,而是直接训斥道:“日本向来自诩礼仪之邦,大和民族也以敬爱师长、尊重秩序为准则。周先生是国际历史学术权威,今天来讲座就是各位的师长,你们凭什么大呼小叫的?如果怀有疑问,大可以共同探讨,为什么要直呼道歉?还有,讲学有讲学的秩序,你们有不赞同的地方,可以在自由提问时表达。现在站起来咆哮,一不尊重师长,二不尊重同学,三不尊重秩序,四不尊重学术。你们还有脸说自己是日本人?啊!”
  “说得好!”中国学生纷纷喝彩。
  周赫煊冲着马珏微笑点头,马珏脸色更红,连忙坐下说:“请周先生继续。”
  中日两国的互怼,让欧洲学生们大呼过瘾,那些媒体记者也兴奋地等着看好戏。
  周赫煊问那个最先站起来的日本留学生:“这位同学叫什么?”
  “田中健三郎。”那学生回答说。
  周赫煊笑道:“你刚才说我诋毁和侮辱日本,那请问,我讲的内容哪里不符合事实?是‘倭奴国’这个国名,还是日本喜欢借种的趣闻?”
  “都是假的,”田中健三郎说,“日本最早出现的国家叫‘大和国’,‘大和民族’也因此而来。至于所谓的借种,只不过是中国人的污蔑。日本人身高的提升,是源自于几十年来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加强营养的科学结果!”
  周赫煊云淡风轻地笑道:“首先,大和国并不是日本列岛最早出现的国家,在大和国之前还有邪马台国。另外,你知道大和国的别称是什么吗?”
  “是什么?”田中健三郎来英国是主攻欧洲历史的,显然对自己国家的历史不了解,或者说,他们的历史教科书有意掩盖不光彩的部分。
  “大和国的别称,叫倭国,或者叫大倭国,”周赫煊在黑板上写出几个汉字、日语和英文音标,“‘倭’在日文里面跟‘大和’的发音都是‘yamato’,‘大和’就是‘大倭’,‘大和民族’从字面意思理解就是‘大矮人民族’!”
  “哈哈哈!”
  教室里的中国学生差点笑喷。
  欧洲学生同样忍不住笑起来,因为周赫煊刚才是用英语表达的,而且是用“great”这个单词,听起来就像是“伟大的矮子民族”。
  至于什么“大和魂”,难道该翻译成“伟大的矮子精神”?
  田中健三郎气得脸红脖子粗,只能叫嚣道:“污蔑,你这是污蔑,强词夺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9/70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