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校对)第4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0/702

  “作为一个严谨的历史学者,我所说的每一个字都是有据可查的,”周赫煊笑道,“早在100多年前,日本志贺岛就有个农民,发现了一枚金印,上面刻着‘汉委奴国王金印’,这个印章现存于日本的博物馆内,总不会是我造假吧?中国还是很讲礼节的,觉得‘倭’字带有侮辱性质,在给日本国王赐印时特意用‘委’字。而‘倭奴国’改名为‘大和国’,同样是因为当时的倭奴国王觉得很没面子而已。如果你还对‘倭’字有异议,那么我们可以讨论一下中国的《论衡》、《后汉书》等古籍。”
  田中健三郎不知该如何反驳,憋闷得脸色发青。
  “至于日本人借种,那也是有迹可循的,”周赫煊先念了一遍汉语原文,接着又翻译成英语,说道,“中国宋代周辉的《清波杂志》记载:倭国一舟漂泊在(宋)境上,一行凡三、二十人。(日本)妇女悉被发,遇中州(中国)人至,择端丽者以荐寝,名‘度种’。从这些文字就可以看出,日本在宋代就有‘借种’的传统。”
  “那是污蔑,”另一个日本学生反驳道,“《清波杂志》不是正统古籍,那只是民间野闻而已!”
  周赫煊笑道:“那我们就说说近代吧,中国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先生,曾经写过一首诗:娟娟香影梦灵修,此亦胜兵敌忾俦。蓦地思量十年事,何曾谋种到欧洲?这首诗里的‘谋种’,就是《清波杂志》里的‘度种’,也是我所说的‘借种’。在日本明治时代,伊藤博文提倡优化种族论,认为黄种人孱弱不堪,不及白种人甚远。他当首相以后,立即实施‘谋种’政策,凡是欧美白人来到日本,就鼓励日本女子与其野合,以改良日本种族。这个事情不需要翻阅文献,你们回家问问自己的祖父祖母就知道。”
  那些日本留学生都很愤怒,但周赫煊摆事实讲道理,他们根本无从反驳,一个个气得直发抖。
  欧洲学生则感觉特别新鲜,他们对日本没有太多了解,听周赫煊这么一说,都认为日本人的思维方式特别奇葩——居然还有国家领袖主动号召外国人给本国男人戴绿帽的?
  周赫煊继续说道:“‘借种’这件事情,其实反映了日本的民族性。他们一直自卑,一直想要变强,为了变强而不择手段。我们继续从日本的‘遣唐使’说起,如果说‘借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真正借种,那么‘遣唐使’就是科学文化与精神层面的‘借种’……”
第680章【幻灯片】
  “日本这个国家,在某些方面还是让我极为佩服的。”
  周赫煊没有一黑到底,否则就显得太跌份儿了,甚至有可能让欧洲学生觉得太刻薄。他讲完遣唐使的历史,又说了一下明治维新的情况,总结道:“日本人崇拜、学习、依附于强者。中国强大的时候,日本就向中国派出遣唐使,这让日本在公元7世纪上半页迅速崛起。而当欧美强大的时候,日本立即抛弃曾经的宗主国,全面倒向西方,从而变成世界列强之一。这样的国家和民族,是可敬的,可畏的,也是值得让人深思的。”
  这一段话说出来,那几个日本留学生立即转怒为喜,显然对此极为满意。
  “大家想必听说过一则故事,它出自于《伊索寓言》,”周赫煊突然冷笑起来,“在寒冷的冬天,农夫发现一条冻僵的蛇,于是就把它放在怀里取暖。等蛇完全苏醒过来,它立即恩将仇报杀死了农夫。日本列岛,从形状上就像是一条长蛇,而日本民族,在精神上也像是一条毒蛇,它有着天然的侵略性。”
  日本留学生们立即色变,就差没冲上去攻击周赫煊了。
  “为什么我要说日本是一条毒蛇,”周赫煊继续分析道,“日本第六次向中国派出遣唐使,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修复中日关系。前面五次遣唐使行动,让日本国力大增,毫不犹豫地选择对外扩张。它不但进攻朝鲜半岛,更直接与中国唐朝开战,在白江口被打得落花流水。这是日本第一次想要染指东亚大陆,在此后一千多年,只要日本强大起来,必然入侵朝鲜和中国。而它一旦衰弱,则又奉中国为宗主国,予取予夺。”
  “现在全世界都崇尚和平主义,但日本的国策却刚好相反,他们一直在对外侵略。1874年,日本入侵中国台湾;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国并改设冲绳县;1875年、1876年、1882年、1884年、1894年,日本前后五次入侵朝鲜。直到现在,日本已经彻底占领中国的台湾,以及整个朝鲜半岛。他们还占据了中国东北四省,还在积极策划占领中国华北五省。”
  “日本的侵略战争,往往伴随着血腥屠杀,大家请看幻灯片。”
  幻灯片这玩意儿很早就出现了,比如鲁迅先生在《呐喊》自序当中,就详细记录了自己在日本看幻灯片的情形。
  放映机的灯光照射在白色幕布上,立即出现惨痛的画面,几个日本兵耀武扬威地走着,街道上尽是中国百姓的尸体。
  周赫煊语气沉痛的讲述道:“1894年11月21日,日军攻陷中国辽东的旅顺,旋即展开四天三夜的大屠杀。英国作家艾伦是这样描述的:日本兵追逐逃难的百姓,用枪杆和刺刀对付所有人,对跌倒的人更是凶狠的乱刺。在街上行走,脚下随处可踩着死尸……天黑了,屠杀还在继续进行着……地上浸透了血水,遍地躺卧着肢体残缺的尸体。有些小胡同,简直被死尸堵死了……日军用刺刀穿透妇女的胸膛,将不满两岁的幼儿串起来,故意举向高空,让人观看……”
  “美国《纽约时报》记者克里曼描述:我见一人跪在日本兵前,磕头求命。日本兵一手以枪尾刀插入其头于地,一手以剑斩断其身首……有老人跪在街中,日兵斩之,几成两段……一队日本兵追逐三人,有一人抱着婴儿……一点钟后,我见该婴儿已死,两人被枪弹打倒,第三人即婴儿的父亲,失足跌倒,日本兵即刻擒住其背。我走上前,指着手臂上的白布红十字想要救他,但不能阻止。日本兵将刀连插倒地之人的颈部三四下,然后离去,任其在地上延喘等死……”
  “英国牛津大学博士胡兰德先生,曾引用维利尔斯的相关记录:他们(日本兵)从战后第二天起,一连四天,野蛮地屠杀非战斗人员和妇女儿童。在这次屠杀中,能够幸免于难的中国人,整个城市只剩下36人,而这36人,完全是为驱使他们掩埋同胞的尸体而留下的……其中一个幸存者说:我们来参加收集尸体时,看到有的人坐在椅子上就被捅死了。更惨的是,有一家炕上,母亲身边围着四五个孩子,最小的那个还在吃奶就被捅死了……”
  幻灯片正在一张张放映着,连续不断地出现屠杀场面,其血腥残暴让人不忍卒睹。再配合着周赫煊引用文献报道,以及各种现场描述,教室里顿时一片死寂。
  欧洲的教授和学生们,在感觉毛骨悚然的同时,已经对日本人的残暴印象极其深刻。
  至于在场的中国学生,一个个眼含热泪,马珏更是扑在桌上低啜起来。
  几个日本留学生此时手脚冰凉,不知该如何是好。因为周赫煊手里不仅有欧美作家的相关文章,还有欧美记者拍下的几十张照片,根本不容他们抵赖。
  “噢,上帝,太可怕了!”
  “这群该死的野蛮人。”
  “我怎么以前没听说过相关报道?”
  “……”
  欧洲学生们窃窃私语,那些照片简直能毁掉他们的三观。
  欧美国家虽然靠着血腥殖民发展起来,但到了20世纪已经标榜文明,战争中死伤几百万人他们可以理解,但对平民进行大屠杀却不可饶恕。
  历史上,就连大恶魔希特勒,在得知南京大屠杀的消息后,都暴跳如雷的痛骂日本是猪队友。嗯,希特勒认为日本的杀戮手段太过血腥,应该使用毒气、绞刑等不见血的方式,这样杀人更文明一些,德意志是文明的民族。
  披上一层文明的面纱,欧洲人再看日本制造的屠杀,他们完全没有办法接受。
  周赫煊继续说:“为什么英国对旅顺大屠杀的报道失真?因为包括中央社、路透社等大型通讯社,都被日本人重金收买了,但凡有对日本不利的报道,两家通讯社立即帮忙反宣传。英国中央通讯社甚至说:‘除战时的正当杀伤之外,日军没有杀害一名中国人’。照这个说法,旅顺城里的几万百姓,难道都是自杀的吗?今天,我们既然呼吁和平,自然要还原历史的真相!”
第681章【变态的民族】
  距离旅顺大屠杀已经过去40年,近半个世纪的时间足够漫长。漫长到不但欧美人淡忘了,就连中国人都记忆模糊,甚至绝大多数国人还不知道旅顺曾经发生过屠杀事件。
  报纸上没有报道,历史书里没有记载,文学作品中没有反映,这让普罗大众如何能知晓?
  就在周赫煊激愤讲学的时候,有个叫做孙宝田的大连人,已经悄悄来到旅顺,秘密调查当年大屠杀的真相。
  历史上,正是由于孙宝田冒死查证,旅顺大屠杀才再次引起社会关注。但由于南京政府和日本人的双重打压,这些调查结果很难登报,只能在私底下小范围传播。
  直至南京大屠杀发生后,费孝通、费青兄弟俩共同翻译《龙旗翻卷之下》,旅顺大屠杀的真相终于被大众所熟知。
  周赫煊讲座时引用的部分内容,就出自于《龙旗翻卷之下》,又名《在龙旗下——中日战争目击记》,早在1898年就出版了。这本书的作者詹姆斯·艾伦,其实是个破产的富二代,他所供职的美国轮船负责为清军运送军火,结果因此被日军俘虏,随后亲眼见证了整个大屠杀。
  毫无疑问,当周赫煊的讲座内容公之于众,必然在欧洲引起轩然大波,中国那边也会群情激奋——不管是在欧洲还是中国,大部分老百姓都是第一次知道这件事。
  前几天,霍华德·沙逊在跟周赫煊进行交流时,透露他们正在重新印刷《龙旗翻卷之下》,最多半个月这本书就能跟英国读者见面。
  周赫煊继续放映着幻灯片,平顶山惨案、兰仓屠城惨案、通河县屠城惨案、海北镇惨案、关家窝堡惨案、高家屯惨案、马忠县大桥惨案、张景芳屯惨案……
  “仅在1931年到1933年两年时间内,日军在中国制造的惨案,有确切人证物证的,就多达十几起,”周赫煊沉痛的说,“日本的野蛮屠杀从未停止,并且在变本加厉的进行着。这些惨案的受害者,少则几十人,多则几千人,他们基本上都是手无寸铁的平民……”
  关于这几年的惨案照片很少,毕竟沙逊家族不是神仙。周赫煊现在放映的内容,主要用战后惨状的照片来代替,但配合上他的文字解说,一样让人触目惊心。
  即便是那几个日本留学生,现在也无话可说了,甚至还有人羞愧地低下头颅。
  “噢,法克,”一个英国学生看得受不了,憋闷得大喊道,“周先生,请你别放这些照片了,我感觉好难受!”
  “是啊,周先生,我们已经知道中国人民所遭受的苦难了,求你别再放映幻灯片。”
  其他欧洲学生纷纷附和。
  “那就不放了。”周赫煊让人关掉放映机。
  “如果是一群只知道杀戮的野兽,我们不必太过慌张,因为文明必将战胜野蛮,”周赫煊继续说道,“但日本,是一台精密运转的杀戮机器,它正在用科学的力量武装自己。日本为什么要一次次入侵东亚大陆?源于他们的‘大陆政策’。”
  “什么是‘大陆政策’?日本是一个岛国,无时无刻不在梦想占领大陆,梦想着称霸亚洲,占领全世界。早在17世纪,德川幕府统治期间,日本就已经出现‘海外雄飞论’,这是日本‘大陆政策’的雏形。1868年3月,日本明治天皇颁布《御笔信》,正式确立了‘大陆政策’的基本国策和思想。”
  “日本‘大陆政策’分为六步:第一,吞并台湾;第二,吞并朝鲜;第三,吞并满蒙;第四,吞并中国;第五,吞并亚洲;第六,称霸全世界!”
  “现在日本已经完成第一步和第二步,第三步计划也即将完成。中国的满蒙地区,已经被日本吞并一大半,他们的下一步就是吞并整个中国和整个亚洲。这并非危言耸听,‘天羽声明’已经暴露了一切。”
  “未来五年内,日本必然入侵中国和东南亚。到那个时候,英国、法国、荷兰……欧洲国家在亚洲的殖民地,包括印度,都是日本进攻的目标。欧洲人祈祷着和平,但不可否认,战争正在一步步逼近,你们是逃不掉的。或许,当日本再次举起屠刀的时候,杀的不仅是中国人,还有英国人、法国人、美国人。”
  周赫煊怕这些西方学生不相信,又列举了日本近30年来颁布的法令文件,以及日本这几年的扩军备战数据。在冷冰冰的文字和数字之下,日本想要吞并亚洲、称霸世界的真相,被彻彻底底的摆在众人面前。
  “可怕的还不止这些,更可怕的是普通日本人,他们支持日本侵略扩张,认为日本的战争和杀戮行为是正确的,每个日本人血液中都藏着一只野兽。”
  “就拿买卖亲人来说。日本最初的法律道德是模仿中国而制订的,中国人禁止近亲买卖,把这种行为确定为‘十恶’中的‘不睦’。中国人有句成语叫‘十恶不赦’,就是说犯了这十条大罪的人不可饶恕,买卖近亲就是其中的一恶。而日本则把‘十恶’去掉两条,改为‘八虐’,公然支持买卖亲人和近亲结婚。”
  “在日本人的传统思想中,父母可以随意支配子女,丈夫可以随意支配妻子,甚至将他们卖掉。而子女和妻子也认可这样的行为,并觉得这是为家庭做贡献。他们接受的教育就是为了家庭的利益,为了孝顺父母,为了侍奉丈夫,牺牲自己的幸福是应该的。”
  “在日本,一个女孩子为了父母和弟弟,把自己卖身为娼妓,会受到政府官方的表彰。这种道德观念扩展到整个国家,就变成了下层百姓,必须为政府、贵族和官员牺牲服务。”
  “在德川幕府时代,日本甚至制定了‘游廓政策’,鼓励良家妇女从事娼妓活动,因为这样可以增加国库和家庭收入。这导致当时的日本平民接近三成左右染上梅毒。”
  “到了日本明治维新时代,日本为了发展工业,又鼓励日本女人到海外做娼妓。仅1911年的统计数据,到海外卖淫的日本妇女就超过的2万人,她们被称为‘南洋姐’。几十年前,日本和中国、俄国的战争,其军费就有一些是日本妇女卖身筹集的。”
  “这是非常可怕的现象,日本人普遍自愿支持国家发动侵略战争,甚至不惜为此牺牲自己的一切。四年前,日本举行航空大募捐活动,个人、团体、商店、公司、学生,全民踊跃捐款,甚至连日本的囚犯、乞丐和娼妓都在捐钱。他们总共捐献了64架飞机,被编为‘爱国飞行联队’,这些飞机都是用来侵略中国的。”
  “日本政府,到底为国内的囚犯、乞丐和娼妓做过什么?居然让他们自愿捐献。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们是自愿捐款的,用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血汗钱,支持他们的国家发动战争和屠杀。”
  “这就是日本,一个近乎变态的国家和民族!”
  周赫煊说的这些内容,让教室里的西方人毛骨悚然,因为日本人的变态已经超乎他们想象,是完全不可理解与接受的。
  汤因比也对日本展开过研究,但他的研究只停留在表面,此时不由自言自语道:“荒唐的国家,荒唐的国民,我好像是在听寓言故事。或许,我应该再去日本走一趟,深入了解他们的一切。”
  临近中午,讲座已经结束,周赫煊让学生们自由提问。
  但没人举手说话,一个个都沉默起来,似乎在消化周赫煊所讲的东西。
  只有记者站出来提问:“周先生,你能保证自己所说的都是事实吗?”
  “我以人格担保。”周赫煊点头道。
第682章【追逐英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0/70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