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校对)第4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0/702

  “确实很糟糕,有机会的话,我想去中国看看,顺便帮帮那里的苦难者。”文森特说。
  威廉·阿斯特则摇头苦笑:“恐怕我没那个能力,在伦敦做慈善已经是我的极限了。”
  威廉·阿斯特不仅喜欢做慈善,他更喜欢享受,这家伙过的是纸迷金醉的贵族生活。当世界经济危机来临后,他为了自己的奢侈享受,已经变卖了许多产业。
  说白了,威廉·阿斯特就是个顶级啃老族,靠挥霍祖产过日子,还花钱买了个英国世袭子爵的封号。他做慈善也不完全是听从祖训,慈善避税是主要目的,方便他的两个议员儿子继承财产。
  文森特则要单纯得多,他是真的在做慈善,听到周赫煊对中国的描述,他已经有了去中国实地考察的打算。
  周赫煊邀请道:“阿斯特先生,不如跟我一起去中国吧。我们可以合作设立慈善基金,也不止是帮助中国人,还可以帮助全世界的穷人。”
  “我会认真考虑的。”文森特点头说。
  威廉·阿斯特突然问:“周先生,你什么时候去瑞典领奖?”
  “下周。”周赫煊道。
  “等你从瑞典回来,我可以为你举办一场庆祝舞会。”威廉笑道。
  “当然可以。”周赫煊立即就接受了,他还想忽悠阿斯特家族给中国捐款呢。
  威廉·阿斯特也很高兴,他喜欢举办舞会,喜欢邀请贵族名流,给周赫煊举办庆祝舞会是个涨面子的好机会。还有,他的大儿子是英国上议院的议员,如今正在谋求更高的世袭爵位,而周赫煊貌似跟艾伯特王子关系很好,到时候可以借机把王子也请来。
  这就是老家伙的打算,相比起来,他的侄子文森特就要可爱得多。
第695章【文学界的独裁者】
  12月6日,周赫煊坐船前往欧陆,随行的有张乐怡、于珮琛、贴身护士和《观察家报》记者。
  经过深入交流才知道,原来阿斯特家族不仅玩房地产,还有涉足金融和传媒。
  文森特·阿斯特是《新闻周刊》的大股东,这份杂志在美国的影响力仅次于《时代周刊》。
  威廉·阿斯特则是《观察家报》的大股东,这份报纸在英国跟《泰晤士报》齐名。
  二战前,有一种说法是“英国的决策者不在唐宁街,而在克莱夫登庄园”。克莱夫登庄园,就是威廉·阿斯特的庄园,战前英国的重大决策都在那里敲定,包括出卖捷克和波兰,驱使德国进攻苏联等等。
  如今,《观察家报》正在积极帮助张伯伦造势,只要张伯伦成为英国首相,这家报纸就能一飞冲天,甚至影响整个世界的局势。
  英国对德国的一系列绥靖政策,都是在《观察家报》的老板家里搞出来的。
  威廉·阿斯特这老家伙虽然不会做生意,但玩政治投机却有一套。他老婆是英国众议院的首个女议员,他儿子是英国上议院的议员,他自己还是《观察家报》的大老板,并且即将扶持起来一个英国首相。甚至在几十年后,他的曾孙女还能嫁给英国首相,或者说,就是阿斯特家族把卡梅伦推上首相宝座的。
  现在英国的老国王已经病入膏肓了,贵族们都在围着大王子爱德华打转,从龙拥立之功嘛。
  但威廉·阿斯特偏偏想要借周赫煊的路子,搭上二王子艾伯特那条线。估计这老家伙已经料准了爱德华王子不靠谱,早晚要失去王位,他的政治投机眼光实在太恐怖了。
  等艾伯特成为国王,张伯伦成为首相,作为他们的支持者,威廉·阿斯特简直要上天!
  周赫煊突然发现,自己无意中又结交了一门权贵。
  所以,这次威廉·阿斯特说要派记者跟随周赫煊,周赫煊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就算抛开威廉的其他身份,只《观察家报》的二股东就值得他结交,关键时候帮着搞宣传非常厉害。
  ……
  因为伤势还没有痊愈,来到斯德哥尔摩后,周赫煊没有陪张乐怡她们观赏异国风情,而是老老实实住在瑞典文学院安排的房间里。
  当天下午,周赫煊见到了他拿奖的伯乐——霍尔斯陶穆。
  一个表情严肃的老头子,只看面相就知道是那种老古板,他见面就说:“周,我非常讨厌你的《神女》,简直不知所云!”
  “呃,”周赫煊愣了愣,笑道,“那真是太遗憾了。”
  “你的那部《狗官》还不错,至少把故事写清楚了,”霍尔斯陶穆毫不掩饰地说,“如果你的竞争者不是尤金·奥尼尔,你这辈子都不可能拿诺贝尔文学奖。我宁愿把奖颁给你,也不给那个文笔粗俗的美国佬。”
  “谢谢,看来我很幸运。”周赫煊面带微笑,其实想把这老家伙打一顿。
  瑞典文学院是有正副院长的,但院长只是摆设,半年就要选一次。真正能做主的是常务秘书,而且最最可怕的是,此时的常务秘书是终身制,相当于诺贝尔文学奖的皇帝。
  恰好,现任常务秘书霍尔斯陶穆是个老顽固,讨厌推陈创新,讨厌故弄玄虚,他的文学思维还停留在大仲马、雨果时代。
  别说周赫煊和奥尼尔了,就连后来艾略特获奖都历经波折。
  艾略特是谁?
  但丁的继承者,20世纪最伟大的诗人。
  徐志摩那首《西窗》,就是模仿艾略特的风格创作的,他的诗歌粉丝遍布全世界。
  就是这么一个牛逼的人物,差点被霍尔斯陶穆取消诺贝尔文学奖,理由是他不喜欢那种像谜语、像巫咒一般的现代诗。当时霍尔斯陶穆已经老得快死了,经过即将继任的厄斯特林苦苦劝说,他才终于同意让艾略特拿奖。
  霍尔斯陶穆就像一只拦路恶虎,只有等他老死了,诺贝尔文学奖才开始颁给那些文学创新者。
  如果大文豪马尔克斯生活在霍尔斯陶穆的时代,几乎没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谁让他的现实魔幻主义太故弄玄虚呢。
  如果周赫煊只写了《神女》,而没有写平民易懂的《狗官》,那他也不能拿奖,霍尔斯陶穆绝对会将今年的诺奖作废!
  这是个文学领域的大独裁者!
  “年轻人,文学是神圣的,”霍尔斯陶穆开始了他的说教,“你很有文学天赋,但千万不要误入歧途。什么现实魔幻主义,那只是故弄玄虚的小孩子把戏。还有你那几首诗歌,简直狗屁不通。现代派是诗歌界的毒瘤!你如果继续写现代派诗,那你就完全把自己毁了。”
  周赫煊还在笑:“或许吧。”
  霍尔斯陶穆愤怒地说:“这是个最糟糕的时代,年轻人都盲目推崇什么现代派、意识流、先锋主义、魔幻主义,简直舍本逐末!真正的文学是什么?是雪莱,是雨果,是巴尔扎克!为什么我讨厌尤金·奥尼尔,因为他的文笔不但拙劣,而且展现的内容也浮华庸俗。你写的《神女》虽然也很烂,但至少要比他好一些。我知道,明年那些院士还会选尤金·奥尼尔,但我不可能让他获奖!”
  看来明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要作废了……
  奥尼尔先生,你还是转行打篮球吧,当剧作家没前途啊。
  霍尔斯陶穆没等周赫煊说话,就把一本厚厚的《悲惨世界》拍出来:“年轻人,认真读读这本书吧,放弃你的现实魔幻主义。这才是真正的文学,真正的小说!”
  周赫煊捧着《悲惨世界》哭笑不得,他实在不知该说什么好。站在面前的明明是瑞典文学院常务秘书、诺贝尔文学奖的掌门人,但给周赫煊的感觉,却跟面对周璇的养母一样,都是生活在过去的思想陈旧者。
  霍尔斯陶穆走了,只留下雨果的《悲惨世界》,他是专门来教训周赫煊的,估计是周赫煊获奖让他很不爽。
  这老头儿可真顽固,周赫煊为全世界的文学家们悲哀。
第696章【领奖】
  诺贝尔奖的正式颁奖日期为12月10日,因为这一天是诺贝尔的忌日。
  但从12月5日开始,“诺贝尔周”就悄然降临,各种讲座、演说、记者会、见面会、音乐会……五花八门。
  到了12月10日,颁奖礼分别在瑞典和挪威举行。
  挪威那边颁发的是和平奖,但获奖者奥西茨基无法亲自到场领奖。这位德国反战记者,早在两年前就被秘密警察逮捕,如今还关在纳粹集中营里面。
  德国与挪威对此非常不满,希特勒公开抵制,命令所有德国人都不能接受诺贝尔奖。挪威国王也拒绝参加颁奖礼,挪威《晚邮报》批评奥西茨基是“攻击自己国家的罪犯”。
  这一年的诺贝尔和平奖似乎成了闹剧,获奖者无法到场,颁奖者(挪威国王)拒绝到场,只剩下一堆记者大眼瞪小眼。
  瑞典这边就要热闹得多,观礼者足有数千人,可惜中国人很少。
  中国此时的驻瑞典公使是空缺的,由使馆二等秘书王念祖代任。整个瑞典公使馆的外交官只有三人,而且经常拿不到工资,简直寒酸得可怜。
  国党经营的中央通讯社,如今还没有创办海外分社,一切国际新闻都需要向外国通讯社购买。经常跑国际新闻的大记者戈公振,两个月前病死了,否则他这次肯定要亲自来瑞典采访。
  寒风萧瑟,雪花飘零。
  二等外交秘书王念祖,带着两个使馆人员站在皇家音乐厅外等候。他们穿着崭新的西服,已经冷得直发抖,嘴唇苍白无血色。
  没办法,他们太穷了,已经一年多没有领到工资,根本无钱置办着装。皮裘大衣什么的当然有,但破得不成样子,甚至还缝了补丁,不适合在正式场合穿出来。
  就三人身上的西服,还是在出国前定制的,平时都小心藏在衣柜里,只有遇到大场合才穿。
  “快……快到了吧?”吕兆新打着冷颤问。
  王念祖跺脚呵着白雾,搓手道:“应该快到了,妈的,该多穿一双袜子。”
  孙方突然朝前一指:“王秘书,有辆车过来了!”
  三个可怜的外交官顿时踮脚张望,只见那辆轿车缓缓停下,车里出来了两个外国佬。
  “是居里夫妇,不是周先生。”王念祖失望地说。
  约里奥·居里夫妇是今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奖者,他们一露面,守候多时的记者立即扑上去,咔嚓咔嚓地照个不停。
  吕兆新羡慕的看着居里夫妇,说道:“来瑞典工作三年多,总算是有盼头了。周先生是第一个,以后还会有更多中国人拿诺奖。”
  “但愿吧。”王念祖无奈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0/70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