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校对)第4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2/702

  周赫煊非常认真地说:“王储殿下,如果有可能的话,我希望你能把这些文物归还中国。”
  “怎么可能?”奥斯卡王子笑道,“那些都是我花钱买来的,真金白银,正当买卖。更何况,就算我不买过来,留在中国也会被毁坏,我这是在为中国保藏文物。你应该感谢我才对。”
  面对这种低级的强词夺理,周赫煊竟然无言以对,因为部分属于事实。
  奥斯卡王子继续说道:“我听说中国的山东出土了‘蛋壳陶’,像蛋壳那么薄的陶器,简直让人难以置信。如果有时间的话,我会再去一次山东,把那些蛋壳陶都买过来。”
  “那恐怕就要让你失望了,”周赫煊说,“出土的那些蛋壳陶,全都送到了北平研究院,禁止私人买卖。阁下贵为一国王储,想必不会做这种违法的事情吧?”
  “那真是可惜,”奥斯卡王子耸耸肩,笑道,“周先生的语气很不善,似乎讨厌我收藏中国文物。其实我很喜欢中国,我还出钱资助了中国的地质学、古生物学和考古研究工作。”
  “谢谢你的资助。”周赫煊脸色难看道。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家伙资助的研究项目,都可以跟文物扯上关系,估计从中搜罗了不少的中国文物。
  “哥哥,你们在聊些什么?我都听不懂啊。”索菲亚公主突然说。
  奥斯卡王子笑道:“这是中国话,一种非常古老而优雅的语言。他们还有一种甲骨文,跟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一样优美。”
  好吧,周赫煊还说西方人不了解中国,现在马上就遇到一个中国通。这家伙不仅懂中文,而且还知道甲骨文,所作所为实在是太可恶了。
  索菲亚公主懒得理会大哥,热情地对周赫煊说:“周先生,我不喜欢你的《神女》,但我非常喜欢《泰坦尼克号》。听说这部小说拍成电影了,什么时候能在瑞典上映啊?”
  “这你得问电影公司,不过英国那边已经上映。”周赫煊道。
  索菲亚公主欢呼雀跃:“我明天就去英国!”
  嗯,为了看电影而出国,这个理由很强大。
  瑞典国王和王后,此刻一直在跟诺贝尔医学奖得主施佩曼说话。没办法,施佩曼来自德国,相当于王后的娘家人,但他们似乎也聊得很不愉快。
  国王和王后不时表达对希特勒的敬意,并赞赏希特勒的一系列独裁政策,这让施佩曼非常恼火。历史上,再过六年,施佩曼就要被希特勒迫害而死。
  瑞典王室这一家子,真是讨人厌啊。
  奥斯卡王子还想跟周赫煊聊京剧,周赫煊实在没兴趣,有一句没一句的回应着。听出周赫煊语气中的敷衍,奥斯卡王子尴尬的笑了笑,转而找自己的王妃聊天去了。
  约里奥·居里夫妇显然也对国王和王后很不满,他们是坚定的反纳粹者。居里夫人主动跟周赫煊聊天:“周先生,你的领奖致辞讲得很好,我们确实需要交流与沟通。”
  “当然,”周赫煊笑着邀请道,“如果有可能的话,我希望两位能够到中国进行学术交流。”
  居里先生说:“我们是研究原子反应的,中国有这方面的相关研究吗?”
  周赫煊解释道:“中国有中央研究院和北平研究院两所科研机构,虽然发展很缓慢,但已经有物理研究所了。如果两位能够前去指导,中国人民会非常欢迎的。”
  “如果有时间的话,我们乐意之至。”居里夫人笑道。
  约里奥·居里夫妇证明了裂变产生中子能够引起链式反应,而核裂变和链式反应的发现,正是实际利用原子能的依据,它最为人所熟知的成果是——核弹!
  再过两年,钱三强就要成为居里夫妇的学生,而中国的第一个原子能研究所,也是在居里夫妇的帮助下创建的。
  周赫煊不想错过这次机会,追问道:“两位什么时候有空?”
  “这个嘛,我们也不确定。”居里先生道。
  周赫煊说:“我代表中国的两所研究院,正式向二位发出学术邀请,希望不要拒绝。”
  居里先生有些为难,居里夫人笑了笑,点头答应下来:“我们明年抽空去中国。”
  “太感谢了!”周赫煊欣喜道。
  周赫煊只负责搭桥牵线,剩下的工作就交给专业人士了,如果能帮助培养出几个原子能专家,那绝对是意外之喜。就拿钱三强来说吧,他能成为居里夫妇的学生,就是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所长严济慈推荐的。
第699章【文物】
  颁奖典礼及晚宴结束后,周赫煊跟其他获奖者一样,先后做了六场学术讲座,还参加了一场交响乐演奏会。
  12月16日,应奥斯卡王储邀请,周赫煊携妻子张乐怡前往参观东亚博物馆。
  那是一家大型博物馆,藏品超过3万件,主要来自中国、日本、印度和东南亚,中国文物占了90%以上。
  周赫煊和张乐怡刚刚走进博物馆,奥斯卡王储就带着个50多岁的老头儿过来,介绍道:“周先生,这位是安特生教授,也是东亚博物馆的馆长。他曾供职于中国政府,担任采矿事务顾问。”
  “你好,教授!”
  “你好,周先生!”
  两人互相握手寒暄。
  周赫煊感觉安特生的名字很耳熟,似乎在哪里听到过,他询问道:“安特生教授,你以前供职于北洋政府,还是南京政府?”
  “北洋政府,”安特生的中文说得很流利,笑道,“我在中国生活了11年,主要工作是地质勘探和考古发现。”
  考古发现?
  熟读历史的周赫煊猛地反应过来,眼前这个安特生,正是大名鼎鼎的仰韶文化遗址发现者,人称“仰韶文化之父”!
  就是因为安特生发现了仰韶遗址,挖掘出大量的彩陶,奥斯卡王储才私人掏腰包,支持中国的地质勘探和考古研究工作。在充足的资金帮助下,仅1923年到1924年的一年时间内,安特生就在中国发现了50多处史前遗址,并把大量中国史前文物运到瑞典。
  周赫煊没有表现出任何不满,在奥斯卡和安特生的陪同下,带着张乐怡四处参观博物馆的藏品。
  走到一处站台前方,周赫煊看到大量的史前玉器,玉钺、玉珏、玉环、玉刀……他终于忍不住了,问道:“王储殿下,这些好像是史前文物,总不会也是你们花钱买来的吧?”
  奥斯卡王储笑着说:“当然不是,这些文物是从中国借来的。”
  “借来的?”周赫煊不解其意。
  安特生解释道:“准确地说,是租借,租期为十年,我们跟中国的北洋政府签订了文物租借合同。”
  周赫煊很想说一句妈卖批,这种史前文物都能出租,北洋政府是干什么吃的!
  稍微缓和了一下情绪,周赫煊问道:“安特生教授,我可以看一下文物租借合同吗?”
  “当然。”安特生笑道。
  合同就放在博物馆内,安特生很快就找来了。
  周赫煊仔细看了一下合同起始日期——1924年5月,那个时候是曹锟在当大总统,直系军阀统治着北京城。当时直系军阀四分五裂、争斗不休,冯玉祥又自成一派,外面还有孙(中山)、皖、奉“反直三角同盟”,几乎是中国军阀混战最激烈的时期。
  唉,时隔多年,现在估计已经找不到责任人了。
  “北洋政府倒台以后,你们的租金付给谁?”周赫煊问道。
  安特生笑答:“当然是南京政府。这些文物属于合法租借,我们每年都按时付给租金,从来没有拖欠过。”
  周赫煊翻阅着合同说:“十年租期已经过了吧?”
  “确实,”安特生乐呵呵道,“我们也想把文物归还给中国,但南京政府一直不配合。或者说,他们想要继续出租,毕竟每年的租金非常可观。”
  周赫煊已经彻底明白了,南京政府怕麻烦。把这些文物运回中国需要花钱,运回去保管还要花钱,反倒是留在瑞典,南京政府可以躺着收取每年的租金。
  可问题是,这些文物租金也太便宜了些!
  合同上标注的中国史前文物超过12000件,每年租借费用居然只有10万大洋,平均每件文物的年租只有8元钱,难怪安特生和奥斯卡从不拖欠租金。
  历史上,国内也有一些考古和文物专家,积极呼吁安特生归还文物。安特生最终同意归还,但却遇到了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这一万多件史前文物大部分遗失在运送途中。
  或许,其中有些文物根本没归还,被瑞典人给私吞了!
  周赫煊既然遇到了,自然不可能袖手旁观。他默默地把租借合同还给安特生,准备马上拍电报给蔡元培和李石曾,让他们组织文物专家呼吁此事。
  奥斯卡王储笑道:“周先生,其实这些文物留在瑞典也是好事。就像你说的那样,东西方需要交流,而这些文物让瑞典知道中国、了解中国。我们专门成立了‘中国委员会’和‘中国俱乐部’,围绕着这些文物进行研究,让越来越多的瑞典人喜欢中国。”
  “呵呵,可能吧。”周赫煊报以干笑。
  几人继续向前走着,来到一个青铜器面前,奥斯卡王储介绍道:“这是东周的战车,四马拉乘。中国有句古话叫‘万乘之国’,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其中‘一乘’。”
  周赫煊已经彻底麻木了,只剩下无限叹息。
  眼前这一件青铜器,放在哪里都是镇馆之宝。它足足有半人高,四匹马拉着一辆战车,依稀可见春秋时代诸侯们的风光。
  “这也是租借来的?”周赫煊问。
  “买的,”奥斯卡王储无比得意地笑道,“十多年前我去中国,花费2万银元买来的。我每个星期都要来看看,亲自给它做保养。你看,它被我照料得多么精细,多么光彩照人。它就是我的宝贝儿,我一生的挚爱!”
  “我想买回它,可以吗?”周赫煊问。
  奥斯卡王储连连摇头:“不不不,它是非卖品。就算远东博物馆,每年也只能展出3个月,剩下的时间都在我的私人收藏室里保管着。”
  周赫煊默然不语。
  至少奥斯卡王储是真的喜欢这件青铜器,把它照顾得很好,就算到了21世纪依旧没有任何折损。
  周赫煊更讨厌大英博物馆,那里的中国文物实在太多。除开一些拿出来展览的,大部分都扔在仓库里任其腐烂,十年八载才拿出来保养一下。那才真是对文物的亵渎,对中国的侮辱,英国佬比瑞典佬坏多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2/70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