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校对)第4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6/702

  “说实话,我并不认同你对德国未来的预估,”汤因比说道,“德国肯定会向周边扩张,但它最多能吞掉波兰,然后向苏联进军,不可能给英法两国构成威胁。”
  “我们拭目以待吧。”周赫煊没再废话,这种事情说不清楚。
  《历史研究》的前两卷,是由周赫煊和汤因比“合著”的,但现在他们已经走向分歧。
  汤因比在创作《历史研究》第三卷时,明显得到了英国政府的资金支持,许多内容都在为英国30年代的外交政策服务。也因此,《历史研究》第三卷出现了很多问题,有些话歪着说,有些话不说透,类似于孔子、司马迁著史时的春秋笔法。
  就拿“大一统国家”来说,汤因比为了阻止希特勒将欧洲结成统一板块,疯狂否定“大一统国家”的积极影响,完全就是在玩学术恐吓。连带着把中国往死里黑,认为中国走向衰弱,正是源于早早就形成“大一统国家”。
  而在字里行间,汤因比又通过对印度的论述,暗示只有英国才有资格搞“大一统国家”,并认为印度形成大一统归功于英国恩赐。而事实上,英国为了长期统治印度,不遗余力的将印度“碎片化”,这导致印度独立之后,经济、文化、宗教、政治完全处于四分五裂状态。
  周赫煊当然不高兴,他已经不想跟汤因比“合作”了,现在两人的历史学术文章都是分开署名发表的。汤因比已经沦为英国政府的御用学者,《历史研究》第三卷的某些观点是违心的,只不过汤因比还保留着学者底线,把真话藏在假话后边,需要认真思考才能发现。
  然而,汤因比已经是国际学术权威,他的著作观点不容置疑。包括中国此时的许多史学家,在读汤因比的作品时,往往都不带脑子,英国文化学术扩张随着《历史研究》第三卷风行全世界。
  直至二战结束,《历史研究》的后续内容出版,汤因比依旧靠着学术文章影响全世界。这本书的内容,是跟英国外交政策息息相关的,比如战后通过文化“捧杀”,引导美国和苏联对立,顺便把中国也一起绕进去。
  “冷战”的文化学术基调,完全可以在《历史研究》当中找到影子。
  正因为汤因比利用学术理论挑起两极对立,到了1950年左右,他的学术思想遭到许多历史学者的抨击。
  没有谁是圣人,汤因比有自己的祖国,他的学术就是为英国服务的。
  于是乎,这个时空的史学界,就出现了两个版本的《历史研究》。前两卷为周赫煊、汤因比合著,从第三卷开始,他们虽然还保持着交流,但学术思想已经分道扬镳了。
  到了21世纪,后来的史学家们,普遍认为周赫煊版的《历史研究》更为纯粹,而汤因比版本掺杂了太多私货。
  下午时分,众人抵达柏林火车站。
  这次虽然没人出钱组织,但迎接周赫煊的依旧很多,而且全部都是华人。
  纳粹德国是没有文学的,政府已经明文规定,“政治”等于“文学”,“文学”就是“政治”,这两个词汇已经合二为一了。所以,周赫煊在德国没啥真正的书迷粉丝,就连德国本土的文学家,都已经大规模移民出逃。
  但在柏林的华人却很多,因为此时是中国和德国的蜜月期,蓝衣社欧洲分社的总部就设在柏林。
  “周先生,欢迎欢迎!”
  “周夫人,你好!”
  中国驻德国全权大使程天放,带着使馆人员和蓝衣社成员,笑容满面的上前握手。
  程天放,晚晴时期湖广总督程矞采的曾孙,“五四运动”上海学生领袖,国党CC系骨干分子,历任安徽大学校长、浙江大学校长、四川大学、中央政治学院教务主任等职。
  “程兄,这次来德国,还要多多打扰啊。”周赫煊笑道。
  “哪里哪里,周先生斩获诺贝尔奖,乃我华人之骄傲。如需帮助,鄙人一定竭尽全力。”程天放说。
  其实程天放也是刚刚到任,1月底坐船来到柏林当大使,现在自己都还没完全搞清楚状况。顺便一提,中德两国的外交关系,已经升格为大使级别,程天放是第一位中国驻德大使。
  这家伙还是个希特勒的迷弟,极度推崇德国法西斯的高度组织力和整齐划一精神,认为这种精神对一盘散沙的中国非常有价值。
  于是乎,程天放一到德国上任,就积极与纳粹党结交,后来还两度受邀参加纳粹党年会。德国的总统府、国防部、外交部、经济部、宣传部……程天放很快就能混得门儿清,到处都有他的纳粹朋友,想要见希特勒也只需预约即可。
  正是由于程天放和纳粹党打成一片,他任期内解决了许多中德两国的历史遗留外交问题,还帮非法入境德国的华人,解决了居留、营业权等实际问题。中日两国爆发全面战争后,程天放成功争取到德国中立,并在自己的任期内疯狂联系购买德国军火。
  总的来说,此人非常有能力,大概是30年代最风光的中国外交官——中国驻美大使想见罗斯福很难,但程天放想见希特勒,就跟拜访老朋友一样简单。
  走出火车站,周赫煊就跟汤因比分开了,各自前往他们国家的大使馆。
  路上,周赫煊对程天放说:“程兄,中国奥运代表团,下个星期就要到柏林。你能不能帮他们物色一下住宿和训练场地,经费方面我来解决。”
  “这么快?”程天放惊讶道,“奥运会还有半年才举行啊。”
  周赫煊解释说:“旅途奔波对运动员影响很大,上次美国旧金山奥运会,刘长春坐了三个星期的船才抵达,马上就要投入比赛,怎么可能发挥得好?而且,中国的运动员也不习惯德国的气候和食物,最好能让他们适应一段时间。”
  “那行,我马上让人处理此事。”程天放郑重道。
  历史上,中国一共派遣了69名运动员参加柏林奥运会,但他们的情况非常凄惨。为了筹集路费,国术表演队员跑去南京大光明戏院卖艺,足球队员跑去东南亚打表演赛募捐。
  而程天放也在其中做了贡献,他成功说服德国政府,为中国代表团免费提供团徽和开幕式服装,据说希特勒私人承担了全部费用。
  就此而言,元首还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只可惜程天放对体育一窍不通,以为人到了就能比赛,完全没有做任何赛前准备工作。
  对于这种遗憾,周赫煊自然要去填补。他这次来德国的最主要目的,并非是见希特勒领勋章,而是安排好半年后的中国奥运代表团事宜。不说拿几个奖,就算能有中国运动员进入决赛,都可以振奋国人的精神。
第705章【元首亮相】
  汽车在柏林街头前进,跟周赫煊想象中完全不同。这里看不到政治混乱,看不到示威游行,看不到警察逮捕,甚至看不到乞丐和流浪汉。
  一切都是那么井然有序,一切都是那么光鲜亮丽。
  街头被打扫得异常清洁,行人被规定了行走方向,市民脸上看不到恐惧,而是弥漫着积极奋进的喜悦。
  只看柏林街头的情况,就已经把伦敦甩出了一个银河系。
  “是不是很美?”
  程天放看着车窗外的街景,由衷赞叹道:“德国是最有凝聚力的国家,德意志是个整齐划一的民族。把柏林跟南京、上海比一比,就知道两国的差距有多大。不仅是经济与军事上的差距,更是文化与精神上的差距。如果有一天,中国能达到德国十分之一的成就,我就感到极度满足了。一定有那么一天的!”
  周赫煊别有深意地笑道:“光明背后,往往隐藏着黑暗,古今中外皆如此。”
  “黑暗?你说的是那些犹太人吧。”程天放道。
  周赫煊摇头说:“不止犹太人,是一切所谓‘无用’之人。我非常好奇,柏林的流浪汉都到哪里去了?估计是集中营吧。”
  程天放笑道:“我听说,流浪汉都被抓去劳动改造了。我非常赞同这种做法,国家不应该养废物,只有每一位国民都努力起来,国家才能快速向前发展。”
  周赫煊没有再说话,因为很明显,程天放是个崇拜纳粹的疯子。
  汽车又往前行驶一阵,周赫煊突然看到路边竖起两根立柱,他好奇地问:“那是在修什么?”
  程天放解惑道:“是电视,你听说过电视吗?这两根水泥柱竖起来,用作专门放置大型电视屏幕的平台。据说整个柏林市区,要设置25台大型电视屏幕,到时市民可以站在路边观看比赛。”
  电视机?
  好遥远的词汇,周赫煊都快忘记那玩意儿了。
  元首玩得够新潮啊,电视机发明出来也就10年时间,柏林居然要设置几十台大型室外电视屏幕。
  汽车很快来到柏林奥林匹克体育场,程天放带着骄傲的语气说:“这是全世界最大的体育场,可容纳11万名观众。体育场西侧的五月广场,会用作马术项目和大型体操活动的场地,可同时容纳观众25万人。我们的国术表演团队也收到了邀请,就在五月广场表演中国武术,到时候全世界都能看到中国国术。”
  “你倒是打听得够清楚。”周赫煊笑道。
  “这几天,我都在寻找训练场地,”程天放指着远处说,“那边是奥运村,差不多已经竣工了。等我们的运动员来到柏林,可以直接提前住进奥运村,我已经跟对方联系好了,到时只需付钱即可。不过训练场地有些麻烦,奥林匹克体育馆还没对外开放。”
  周赫煊想了想说:“我去跟希特勒谈谈,或许可以解决。如果不行的话,那就找其他的体育场。”
  程天放眺望着奥林匹克体育场,感慨道:“德意志真是个伟大的民族,如此大规模的建设,他们居然只用了四年时间就竣工。恐怕不仅中国做不到,美国、英国和法国也做不到。今年的奥运会,将是空前绝后的盛会,只看这些奥运建筑就知道了。”
  希特勒确实是个疯子,此时根本没有“奥运经济”的说法。其他国家举办奥运会,根本不可能大兴土木,那纯属白白的浪费资金。
  但今年的柏林奥运会却是个例外,光是比赛主体场馆就占地1.32平方公里,用于马术表演和体操活动的五月广场占地10万平方米,这两处的观众席加起来有30多万座位。
  另外,德国政府还专门修建了占地52万平米的奥运村,以及150多座奥运辅助建筑。
  事实上,希特勒最开始不想举办奥运会,因为奥运会标榜“跨越文化和民族的理解”。这是什么鬼?伟大的雅利安民族,完全不需要跟劣等民族互相理解!
  许多纳粹党徒认为,举办奥运会属于精神错乱,有失雅利安人的身份。
  最后还是戈培尔说服了希特勒,他列举出举办奥运会的诸多好处,比如提高第三帝国的声誉,宣扬雅利安民族的优越性,凝聚德国民心,为扩张进行精神上的备战等等。
  周赫煊突然笑起来:“希特勒手下有能人啊。”
  “什么能人?”程天放不解道。
  “德国失业人口众多,”周赫煊指着奥运场馆说,“只是修建这些奥运建筑,至少就能解决几万工人的就业问题,还能拉动建筑相关产业的内需。德国有了面子,工人有了活路,企业有了订单,社会经济就是这么盘活的。”
  程天放听得目瞪口呆:“发展经济还能这样搞?”
  周赫煊点头说:“罗斯福在美国也是这样搞的,前提是,政府要有钱才行。”
  “是啊,政府有钱才行。”程天放苦笑不已,南京国民政府的钱都拿去打内战了。
  “回去吧,”周赫煊走向轿车,笑道,“明天就去见希特勒,听说他还要给我发勋章呢。”
  程天放追上来说:“周兄,今晚纳粹党有个派对聚会,参加的都是中高层党员,要不我们一起去看看?”
  “你自己去吧,我没兴趣。”周赫煊摇头道。
  ……
  翌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6/70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