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校对)第49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7/702

  “我就算了吧,”周赫煊笑道,“你高兴就好,祝你们的合作一切顺利。”
  “什么合作?”张学良尤作不知。
  周赫煊给张学良倒了一杯红酒,又把酒淋在茶几上,手指蘸酒写出个“赤”字,又写出一个“杨”字和“奉”字,然后把这三个字圈到一起。
  张学良哈哈大笑:“明诚真是慧眼如炬,什么都瞒不过你。”
  周赫煊把茶几上的字迹擦掉,叮嘱说:“别太相信老蒋,当心被他反咬一口。”
  “我哪敢相信他啊。”张学良摇头叹息。
  两人的思维明显没有对上号,周赫煊说的是西安事变以后,让张学良早点脱身开溜,千万别反过来被人软禁了。张学良此时还没产生活捉老蒋的念头,他还以为周赫煊所言,是在提醒他别被老蒋控制东北军。
  牛头不对马嘴的一通闲聊,周赫煊还没办法解释,总不可能说自己未卜先知吧。
  少帅还是那个少帅,他都打算带着东北军集体入党了,依然还是那么爱玩。当天下午,张学良就邀请周赫煊一起去听戏,晚上又是出席舞会,跟舞场中的漂亮妹子打得火热。
  第二天早晨,周赫煊终于带着老婆启程,出发前往重庆的新家。
  小姨子张满怡兴冲冲的想随行,却被张谋之强行留在南京,准备趁热打铁与孔令仪多多结交,挖空了心思想要攀上孔家的关系。
  经过数日的江上奔波,众人终于抵达重庆朝天门码头,这里比前几年更加繁荣热闹了。
  此时的刘湘已经统一四川,成为名副其实的“四川王”,并被南京方面授予陆军上将衔,他的官邸也从重庆搬到了成都。
  关于刘湘和刘文辉的最后一战,说起来极为搞笑。
  当时老蒋让刘湘全力“剿匪”,刘湘模仿“攘外必先安内”,来了个“剿赤必先安川”,内战打得是热闹非凡。
  而刘文辉呢,战败以后即撤往西康,通电告之全国自己要“巩固国防”,竭力为国家守住西方边疆,刘湘如果再追着打就是国贼。
  刘湘在四川的全面主政,对四川和整个中国都有重大意义,四川的交通、工业、文化和教育在这两三年中发展迅速。特别是交通建设,以前打内战的时候根本没法搞,如果不统一四川的话,抗战期间的后勤运输将极为艰难。
  就在两个月前,由成都经重庆到达贵阳的公路,终于全线通车了,这是四川的第一条对外交通干线。等到广东被日本占领,这条公路将会成为中国的交通命脉,源源不断的外国物资将从这里运至陪都重庆。
  不说刘湘在抗战初期的精彩表现,只说他在四川的内政发展,就足以称得上爱国功臣了。
  周赫煊的新家建在李子坝,即后世的渝中抗战遗址公园附近,由张谋之亲自负责设计建造。总体占地面积足有5000平方米,内置花园草坪,门口就是风光秀丽的嘉陵江,还专门买了一艘私人小江轮作为出行工具。
  周赫煊这次就是乘着小江轮到家的,江边修起了简易码头,顺着蜿蜒的石阶步行150米,就是高耸的别墅围墙,大铁门上方刻着“周公馆”三字。
  主体建筑为一栋三层洋楼,墙体被刷成了灰白色,楼上楼下共有十九间屋子。
  周赫煊对一切都很满意,美中不足的是,花园别墅去年底才落成,里面的植被都还没长起来,乍眼看去显得光秃秃的。
  姨太太们带着女儿到江边迎接,崔慧茀指挥挑夫帮忙运行李,引来江上的渔民驱船远远围观。
  几个劳作一整天的渔民,划船靠在岸边,抽着叶子烟聊得起劲:
  “这又是哪个大人物?”
  “你还不晓得啊?看到门口的字没有,周公馆!”
  “梅老坎你又吹牛,你书都没读过,认得到铲铲的字。”
  “我听学校的先生说的,这地儿是周赫煊的公馆,人家在西洋拿了大奖,是中国最厉害的文化人。”
  “跟刘神仙斗法的周赫煊?”
  “咋个不是他嘛。你听说没得,刘神仙跟刘司令闹翻了,现在被到处贴告示通缉。为啥子刘神仙要跟刘司令闹翻?就是因为周赫煊要来重庆了,一山不容二虎,一个四川容不下两个神仙!”
  “啷个厉害呀!”
  “嗨呀,何止厉害。我听说英国那边的委员长,儿子生病了都要请周赫煊施法驱邪。人家出门都是坐飞机的,从中国一哈子飞到英国,穿起道袍就开整。”
  “放屁,周赫煊是神仙下凡,他出门骑的是白鹤儿,还用得着坐飞机?”
  “那他咋个回家还要坐船?”
  “搬家带的东西太多嘛,白鹤都驮不起。”
  “有道理。”
第745章【周大头】
  清晨。
  嘉陵江面还漂浮着雾气,朝阳被折射出氤氲红光,四野里一片安详与寂静。
  小灵均拎着竹制鱼篓,迈着步子朝江边飞快奔跑。山城的坡路极其陡峭,更何况下边就是大江,吓得孟小冬连忙追赶大喊:“慢点,慢点,别掉水里去了!”
  “妈妈你快点,今天我要钓好多大鱼!”小灵均回头咯咯直笑。
  周赫煊牵着儿子维烈的手,怀里还抱着小女儿纯熙,费雯丽拿着几根鱼竿亦步亦趋跟在身后。再后边就是廖雅泉了,她负责照看硕明和扬舲两个调皮鬼。
  至于张乐怡和崔慧茀,两个女人还在家里忙活,没功夫跑来江边凑热闹。
  一家人来到私人简易码头,小灵均把鱼篓放下,举着鱼竿焦急地喊:“爸爸,快给我挂蚯蚓,我要钓好多大鱼。”
  “把瑞芭给我吧。”费雯丽伸出双手说。
  瑞芭是小女儿周纯熙的英文名丽贝卡的昵称,小家伙刚满两周岁,生得粉雕玉砌,特别是一双湛蓝的眼睛极为迷人。
  跟姐姐周灵均的活泼比起来,周纯熙显得极为安静内向。自从她会走路以后,便成为姐姐的小跟班,小灵均走到哪里,她就跟到哪里,也不怎么说话,就像条小尾巴一样跟着。
  周赫煊把小女儿交给费雯丽,笑嘻嘻的帮大女儿挂鱼饵。周硕明和周扬舲则在旁打闹,这兄弟俩是一对冤家,天天都要因为各种原因打架,廖雅泉的儿子扬舲往往是被打哭的那个。
  众人就这么坐在小马扎上,靠着江水开始惬意垂钓。
  费雯丽的心思都放在女儿丽贝卡身上,根本不看水中浮标。过几天周赫煊就要去德国看奥运会,她也准备带女儿回英国,欧尼斯想外孙女已经想疯了。
  再之后嘛,费雯丽决定去好莱坞拍电影,《乱世佳人》电影版已经立项了,周赫煊钦定费雯丽为女主角。
  瞎子阿炳也被老婆扶着来到江边,他是来吹笛子助兴的。清晨、朝阳、江水、垂钓、笛声……这些元素组合起来,很有田园山水画的意境,至少周赫煊是这么认为的。
  悠扬的笛声响起,小灵均盯着浮标颇为急躁,时不时就要拉杆看看鱼饵,不停地问:“爸爸,怎么还没有鱼啊?”
  小维烈就要稳重得多,眼睛看着浮标眨也不眨,耐心十足,属于天生的垂钓者。
  江面上划来几条渔船,嘉陵江的渔民已经劳作多时了。他们驾的是一种乌篷船,跟鲁迅笔下的乌篷船有所差异,篷更矮一些,由两支木桨摇动划行。
  “稀罕呢,周神仙也钓鱼!”一个渔民笑道。
  那个叫梅老坎的渔民鄙视道:“啷个子钓鱼,钓得起来个铲铲。”
  旁人笑哈哈地说:“说不定周神仙有仙法,一杆钓起来七八条。”
  梅老坎却看不下去了,划船来到岸边,提醒道:“周先生,你这样是钓不起来鱼的。”
  “那该怎么钓?”周赫煊好奇发问。
  梅老坎解释说:“大热天早晨钓鱼,要在浅水区钓,码头这边水太深了。早晨的鱼容易受惊吓,不要投饵撒窝子,也不要大声说话,稍微有响动,鱼就要被吓走。你这边又是吹笛子,又是打哈哈,有鱼都被你吓跑了。”
  三人行必有我师,周赫煊总算体会到孔夫子当年的感受,诚恳地说:“多谢老哥提醒,想不到钓鱼也有这么多门道。”
  “门道多得很,”梅老坎得意地说,“要看水流水速,要看水深水钱。天气不一样,冷热不一样,时间不一样,钓鱼的手段就不一样。这大热天早晨钓鱼,鱼已经闷坏了,也饿坏了,喜欢跑到浅水区透气,见到吃的就咬钩。你该找一个浅水区,把钩子放浅点,不要大声说话,一会儿就是一条,好钓得很。”
  “这样啊,”周赫煊笑道,“不如你来教我们钓鱼吧。”
  梅老坎连连摇头:“我没得时间,打渔要紧,屋头婆娘娃儿要吃饭。”
  周赫煊说:“我出五块钱,请你当一天老师。”
  “五块钱啊,要得要得。”梅老坎欢喜得脸色胀红。
  其他渔民一听,顿时后悔不已,恨不得取而代之,唉声叹气道:“梅老坎今天是发了。”
  “周神仙出手大方呢,好阔气。”
  “老子刚才咋个不过去嘛,那五块钱不就是我的。”
  “……”
  周赫煊笑着招手道:“每人都有,把船全开过来!”
  这可把渔民们乐坏了,疯狂地朝着码头划桨,齐刷刷靠岸等待命令。
  周赫煊怕小孩子出意外,在每人的腰上都系了一条绳子,若是落水直接拉绳子即可救起。
  五六艘渔船就这么浩浩荡荡杀出,寻了几处浅水地方,由渔民们教导着甩杆抛饵,再手把手教导如何拉竿。
  很快就有鱼儿上钩,小维烈学得最快,20分钟不到,他就钓起来三条鱼。小灵均那边却很不顺利,除了渔民帮忙钓起一条,她自己没有任何收获。
  足足过了40分钟,小灵均终于开张了,捧着一条两指宽的小鱼,欢喜得蹦跳大喊:“爸爸,妈妈,姨姨,弟弟,妹妹……你们快看,我钓起来一条好大的鱼!”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7/70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