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校对)第5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60/702

  不管是组织防空演习,还是修建防空隧道,都需要花费很多钱,而林森手里根本没有财政大权。
  林森尴尬地说:“国府也很困难啊。实不相瞒,我此行的真正目的,就是想请明诚去英国走一趟,帮全国抗战弄些国际借款来。听孔部长说,明诚与英王乔治六世关系匪浅,跟英格兰银行总裁也有故旧,想必此行必有收获。”
  周赫煊气得发笑:“英格兰银行又不是我家开的,哪能说借钱就借钱?孔部长去年在伦敦发行了几千万英镑的债券,是拿中国几条铁路做的抵押。现在有一条铁路已经被日本占了小半,英国人还想反悔呢,如何再去借钱?”
  “额,”林森顿时语塞,苦笑道,“确实很为难。既然明诚不愿赴英,那就算了吧,我也不强求了。”
  周赫煊眼珠子一转,突然说:“我不去英国,但可以去一趟美国。”
  林森喜道:“那我就任命你为访美特使!”
  周赫煊此去美国当然不是为了借钱,而是为了美国的军用飞机。冯庸已经拍了好多电报回来,希望带着俱乐部的飞机归国参战,周赫煊必须亲自走一趟才能解决。
第842章【刘湘之死】
  刘湘终于病死了,没能挨过农历新年。
  以常凯申为首的中央军要员,在沉痛哀悼的同时,无不欢欣鼓舞。
  抗战初期最为棘手的三个军阀,分别是刘湘、韩复榘和宋哲元。如今刘湘病死,韩复榘被捕,宋哲元丧师失地,常凯申终于没了后顾之忧,只剩下共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属于心腹大患。
  原本老蒋还没下定决心枪毙韩复榘,担心刘湘生出物伤其类之心。事实也确实如此,老蒋在诱捕韩复榘之前,刘湘就悄悄给韩复渠拍电报,让韩复榘千万别去开会。可惜韩复榘心太大,老蒋这边又演技精湛,轻轻松松就让韩某人自投罗网。
  刘湘病死的第四天,韩复渠也死了。刘湘之死,坚定了老蒋杀韩复渠的决心,同时也是在向其余军阀立威。
  老蒋敲山震虎确实有效果,把大大小小的军阀吓得不轻,比如“云南王”龙云就极为配合。在接下来的台儿庄战役当中,滇军和川军一样英勇奋战,四万多官兵死得只剩下两万。
  当然,另一个结果是军阀离心,对老蒋所代表的中央政府更加警惕。龙云在积极听从抗战命令的同时,暗中加紧了与共党的联系,还跟朱老总私交甚笃,彼此有通信来往,并在抗战期间秘密加入“民盟”。
  周赫煊这次担任访美特使,本来说春节过后就走,现在必须等到刘湘的灵柩回川了。
  刘湘的死,还引起四川军政大乱。
  如果说,老蒋是全中国的武林盟主,那么刘湘就是四川的武林盟主。刘湘还在病重的时候,王瓒绪就在成都上蹿下跳,等到刘湘一死,王瓒绪迫不及待的就要当第二个四川王了。
  可能是连续剪除了两个异己,老蒋有些志得意满,居然让张群继任四川省主席。原本一团散沙、各自争斗的四川军阀,瞬间就抱团起来,各种给老蒋添堵找麻烦,甚至彼此争夺军权的唐式遵和潘文华都有联合迹象。
  现在老蒋被搞得焦头烂额,因为四川军政已经乱成一团麻,还不如刘湘没死的时候方便行事。他只能封官许愿安抚四川军阀,同时召集侍从室的幕僚反复讨论,终于想出对策:以川制川。
  这个以川制川的法子,就是把中央力量从四川抽离,任命野心大又无威望的四川人接掌军政。到那个时候,川军的军阀们又要闹内讧,而中央则可以顺势出来调解,并且利用各方矛盾控制四川力量。
  于是乎,王瓒绪被任命为四川代主席,被老蒋架在火上烤。偏偏王瓒绪还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成了四川王,疯狂的想要收拢四川各地军政大权,成为四川军阀们集体仇视的对象。
  李根固这个重庆警备司令兼重庆防空司令,已经顾不上搞防空工作了。他跟潘文华一样,属于刘湘嫡系。潘文华在前线跟唐式遵争权,而李根固则必须在重庆争权,因为王瓒绪那帮人想要染指重庆,同时中央政府也在逐渐控制重庆。
  前线一团糟,后方同样一团糟。
  这就是中国的抗战,若真能上下齐心、全国使力,日本人能不能打到两湖都难说。
  特别是到了抗战相持阶段,原本齐心协力抵抗日寇的国共游击队,突然之间就兵刀相向了。你敢相信?居然有国党游击队奉中央命令投敌当汉奸,拿着中国军饷帮日本人打八路军的事情。
  相持阶段投敌当汉奸的小军阀,至少有一小半都是奉老蒋之命行事。这些军队虽然名为伪军,但享有独立编制,且不听从日本指挥,只有在攻击共党游击队时才会协同作战。
  有些小军阀不愿投敌背汉奸骂名,国府还会派人去劝说,请军阀们一定要忍辱负重,待到抗战胜利必然为他们恢复名誉——这种情况在华北尤为多见,其中山东属于典型。
  刘湘死后的第十天,农历春节来临。
  被安排在别院居住的阮玲玉母女,以及干妹妹周璇,也被张乐怡允许来到周公馆过年。
  南方人过年基本上不包饺子,但婉容、崔慧茀和于珮琛却颇为积极。府上的厨子都被轰走了,几个女人忙得不亦乐乎,其他人则喜气洋洋的贴着春联。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
  收音机里传来动人的歌声,这是周璇在上海录制的版本。过年这几天,《我的祖国》在电台早中晚循环播放,即是在庆祝新年,也是在激起民众的爱国热情。
  自中华广播电台从天津迁到重庆以来,已经亏损了一年,每月周赫煊至少要补贴3000元法币。一直把电台坚持办下来,就是为了宣传抗战,目前宣传的重点就是防空。
  重庆比较繁华的街道,都有露天有线广播,周赫煊砸钱设置的。这些天,广播不断重复防空知识,至少经常出门的市民已经知道飞机来了要找地方躲避。
  随着上海的陷落,包括大中华在内的三大唱片公司,都落到日本人手中,整个中国居然找不到灌录爱国歌曲的专业机器。
  此时此刻,周赫煊花费80万英镑采购的专业录音机器和唱片生产线,已经随同其他工厂设备运至广州。实际上,这些机器半个月前就到广州了,因为日军对广州轮番轰炸,一些铁路还在抢修当中,所以迟迟不能随火车北上。
  等唱片灌录设备一到,周赫煊就要组建唱片公司,专门录制爱国歌曲。同时,周赫煊还在联系内迁的电影公司,打算投资拍摄一些爱国电影。
  舆论战是很有效果的,中国武器装备落后,就只能强大自身的精神。
  “哥哥,重庆行营邀请我去前线慰问演出。”周璇突然走过来说。
  周赫煊对此并不感到诧异,周璇在他的影响下,已经变成了爱国女青年。这些日子,不仅孟小冬到处义演为抗战筹集经费,周璇也在重庆城内多次登台演唱爱国歌曲。
  《松花江上》、《我的祖国》、《大刀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这些都是周璇的主打曲目,再配合着她用金嗓子唱出的一些靡靡之音,迅速俘获了重庆人民的耳朵。
  重庆行营名义上负责主持川东地区抗战事务,邀请周璇前去前线慰问演出很正常。
  周赫煊问:“去哪儿演出?”
  “武汉。”周璇说。
  “注意防空避难。”周赫煊叮嘱道,算是答应了。
  武汉现在是全国运送兵力的交通枢纽,许多部队到了武汉都要整修,等着坐军列开赴前线。而周璇慰问演出的意义也在此,给即将上战场的官兵们唱歌,即给将士们鼓劲,也是将士们难得的消遣娱乐。
  周赫煊说:“让小冬陪你去,如果有不长眼的找麻烦,那就报我的名字。我的名字不管用,就直接报常凯申和宋美龄的名字!”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难说会出现某些色胆包天的混账官僚。
第843章【第一次轰炸重庆】
  大年初五,刘湘遗体运回四川。
  初六,中央及四川军政要员,在成都为刘湘举行公祭仪式。
  周赫煊也带着妻子去了,并献上亲手所书挽联,对刘湘的家人表达沉痛哀悼之情。
  公祭仪式的气氛庄重而悲伤,特别是四川军政人员,个个痛哭流涕,跟刘湘矛盾甚深的王瓒绪亦掉了几滴眼泪。等这些四川官员回到家中,立即开始私下串联讨论,关于刘湘死亡之谜的谣言传得满天飞。
  传言内容大致如下:老蒋欲借抗日来削弱川军,消灭四川地方势力。刘湘感觉不妙,遂与韩复渠密谋反蒋。待韩复榘被老蒋诱捕,刘湘惊惧不已,设计用假死之法回川,但被老蒋识破。老蒋借口隆重吊唁,下令重漆棺木,把刘湘活活闷死在棺材里。
  这话传到民间以后,顿时衍生出各种版本,连老蒋闷死刘湘的细节都被好事者补全了。即:刘湘服用西药假死入棺,老蒋揣着明白装糊涂,一脸悲痛的前往凭吊。见棺材还留了一条出气的缝,老蒋立即扑在棺材上痛哭,把缝隙堵得死死的。足足哭了两个时辰,老蒋终于把刘湘给憋死了。
  不但如此,传言更是变得五花八门。比如刘湘根本就没生病,是装病想回四川。而老蒋派戴笠买通了护士,把救命药换成了毒药,让刘湘稀里糊涂就被毒死。
  反正万变不离其宗,这些传言的核心就是:老蒋把刘湘害死了!
  四川人相信这些传言者十之八九,毕竟阴谋论总是有市场的。老蒋被搞得很被动,特意致电川军将领王陵基,说“奸小乘隙故造谣言淆乱事实”,希望王陵基能够帮忙解释,消解川军对中央的误解。
  刘湘究竟是不是被害死的,那是一个迷,谁也说不清。
  就后世公开的秘密文件来看,常凯申和戴笠确实有密谋。戴笠电报原文如下:“限即刻到南京军事委员会毛秘书(老蒋侍从室组长)庆祥兄亲译。密。请转呈委员长钧鉴。生昨由长沙来汉待候杨某(杨虎城)。顷据报,刘湘有今日抵汉托病回川之确息。刘如回川,将来必不利于中央之长期抗战,对刘应如何办法,乞即电示……电示请由汉口警备司令部稽查处简处长收转。”
  这封电报是戴笠发给常凯申侍从室第四组组长毛庆祥的,说自己在长沙等候转移杨虎城的时候,接到刘湘想要托病回四川的消息,刘湘回四川则不利于抗战,请常凯申早作批示。
  电报发出的第三天,常凯申便召集幕僚讨论,决定了解决刘湘和四川问题的策略。至于策略的具体内容,仍是个谜团,几十年后也没有公布。
  所以,常凯申害死刘湘的说法,是有可能的。
  但刘湘当时也确实病重吐血了,据刘湘心腹刘航琛所述,刘湘在南京时就已经“胃病大作,吐血厉害”,因此刘湘自己病死的可能性也很大。
  不管刘湘死因为何,在四川军阀眼中都必须存疑,他们才有借口抵制中央政府掌控川务。
  甚至,这些家伙还跑来找周赫煊,比如重庆市长李宏锟……
  李宏锟见面就说:“周先生,刘司令死得冤啊!你跟刘司令是老朋友,你要站出来为他说话啊,不能够让刘司令死得不明不白……还请周先生写篇文章,为刘司令讨回公道!”
  周赫煊只能摇头苦笑,说些敷衍话把李宏锟给打发走。
  还是常凯申有办法,各种封官许愿就把四川军阀的嘴巴给堵住了。比如李宏锟,即被老蒋任命为21军参谋长,实打实的是升官了,相当于川军主力的第三号人物。
  四川军阀们对老蒋的怨言轻了许多,开始把矛头对准代省主席王瓒绪,让老蒋白白的坐收渔翁之利。
  至于咱们的国家元首林主席,自从那天拜访周赫煊之后,隔三岔五就要来周公馆坐坐。他很喜欢周府的茶叶,也很喜欢瞎子阿炳的二胡,下午坐在树下品茶听琴,林森非常享受这样的生活。
  当然,周赫煊的私人收藏室,也时常被林森光临。那副被鉴定为北宋初期真品的《韩熙载夜宴图》,更是被林森翻来覆去的欣赏,这小老头儿恨不得把画给抱回家。
  这天阳光明媚,一扫连绵春雨带来的潮湿。
  林森自愿充当苦力,帮着把周赫煊的藏品拿到院中晾晒。他将一幅幅字画小心摊开,一边晒一边欣赏,突然惊道:“明诚,你竟藏有苏东坡的《寒食帖》!”
  “明代摹本而已,真品在日本。”周赫煊摇头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60/70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