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校对)第55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9/702

  1月8日,白求恩率领加拿大和美国医疗队来华,支援中国人民进行抗战。
  与此同时,欧洲各国也出现不同规模的民间援华活动。不知道希特勒怎么想的,德国明明已经和日本结盟,却在南京陷落以后,秘密支援中国一批武器,其中包括I型坦克和重火炮。
  中日战争初期,德国派来中国的军事顾问,也一直没有撤走。直到全面抗战爆发足足一年,德国迫于日本的外交压力,才撤回了大批援华顾问。但依然有一些留下来了,甚至成为中国的现役军官。比如参与指挥常德会战的弗兰克·霍布里希上尉,就与中国守军共进退,在1943年11月英勇牺牲,被国民政府追授为陆军少将。
  在希特勒的自传当中曾提到,他穷困潦倒的时候,曾受一个中国家庭无私帮助,那中国人姓Cheung,音译有可能姓张,也有可能姓程。由此,希特勒对中国印象极佳,甚至有过想和中国共分天下的传言。
  当然,这些传闻很不可靠,不知出自哪本地摊文学。但希特勒对中国很暧昧是真的,中日全面战争爆发,德国是欧美诸国最积极站出来调停的,前后调停了三次,可惜调停内容太过苛刻。
  跟德国比起来,抗战初期对中国支援力度最大的当属苏联。
  苏联以志愿军的形式,在1937年底就派航空队进驻南京机场。这些苏联飞机涂着中国军徽,与日本空军在南京鏖战数日,1月5号又来到武汉参战,飞往芜湖击落日机六架。
  苏联之所以帮助中国,是因为英法美怂恿德国进攻苏联。而德国虽然暂时不愿与苏联正面对抗,却在怂恿日本进攻苏联远东地区,好让苏联自顾不暇,方便德国在欧洲的扩张。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所以苏联和中国是朋友。
  1月10日。
  常凯申、白崇禧从武昌前往开封,此行目的是惩办韩复榘,韩某人离死不远了。这位死得也算活该,抗战初期差点当汉奸——答应山东保持中立,老蒋得知此消息,连忙安抚他做了第五战区副司令官。
  在战争期间,韩复榘为了保存实力,数次拒不执行中央命令。加之韩复榘又跟刘湘搅在一起,老蒋对其已经忍无可忍,这趟非要杀鸡儆猴不可。
  驱车抵达火车站,常凯申和白崇禧坐进了专列。
  几分钟后,常凯申望着外边惊讶道:“这长江大桥何时开通的?”
  副官回答道:“建桥人员加班加点抢工期,于凌晨四点钟正式竣工,半夜就有一辆火车试运行。”
  “这桥修得及时啊!”常凯申感慨道。
  平汉线连通北方,粤汉线连通南方,唯独在长江天险面前中断。以前火车过江,需要靠大型驳船转运,至少要耽误一个半小时。如果遇到运输任务繁重的时候,耽误半天到一天稀松平常,火车排队登船等两天都有可能。
  现在武汉长江大桥一通,立即让运输效率成倍增加,大大缓解了战时运输困难。
  副官笑道:“听说周先生为了赶修桥进度,特地追加了100万大洋投资。”
  常凯申点头说:“周明诚对国家还是有贡献的。”
  常凯申说完就开始看报刊杂志,虽然每天忙得不行,但他还是在坚持读报。看了一会儿报纸,常凯申又翻开《非攻》杂志,重要内容都被秘书标记好了,他直接翻开即可。
  这期《非攻》的头号文章,正是半个月前周赫煊在大学讲课的内容。
  常凯申读得连连点头,直看到周赫煊谈美国外交策略,才突然皱眉,复又松了口气。他有些恼怒美国支持日本,又对美国未来的参战颇为期待,读罢说道:“给健生(白崇禧)看看。”
  白崇禧就在隔壁车厢,副官连忙把杂志拿过去。
  白崇禧把文章读完,跑来常凯申的车厢说:“虽是书生之见,却也有几分道理,至少能坚定国人的抗战信心。”
  “是啊,现在最缺的就是信心。”常凯申唏嘘道。
  虽然在淞沪会战之后,国内“主和派”少了许多,但真正有信心的却没几个。
  比如国党元老张群,就是这样劝常凯申的,大致内容如下:不能接受德国调停,因为条件太苛刻,一旦接受,则中央政府威望尽失。中国应该先打仗,打败了再议和,到时候无论怎么议和,老百姓都可以理解,也不会太过敌视中央政府。
  好嘛,张群也是主战派了。可惜他这个主战派,却是奔着战败议和去的……也总比汪兆铭强。
  不可避免的,周赫煊那篇文章在《非攻》杂志刊载以后,立即引起中国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有人说他太武断,有人说他不该把美国想得那么龌龊,也有人把文章当学术问题讨论。但更有许多人因此坚信美国必然参战,只要中国能够坚持抵抗,届时必然能够依靠美国赢得胜利。
  于是乎,在主和派和主战派之外,中国又出现了“美援派”。这一派主张坚持抵抗,尽可能的把时间往后拖,拖到美国加入战局即为胜利。
  在火车专列抵达开封之后,常凯申突然对副官说:“给林主席拍电报,让他任命周明诚担任访英特使。他跟英王乔治六世关系好,怎么也得再弄些援助来。”
  仗打起来,花钱如流水。
  孔祥熙去年弄来的国际借款,已经消耗得七七八八,老蒋是想尽了一切办法在搂钱。
第841章【空壳元首】
  中华民国的主席林森,此时也住在李子坝,距离周公馆约有二里地。
  跟周公馆的奢华高档不同,林森住在普通民宅,家中佣人和侍卫也不多。若真有心怀不轨者,派几个枪手即可把林森给解决,比暗杀如今的部长级高官要简单得多。
  放在整个民国的官场,林森都算是特立独行者。这位老先生无妻无子,孑然一身,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平时出门只带司机不带侍卫,唯一的爱好就是收藏古董,同时还笃信佛教。
  当初,常凯申、汪兆铭和胡汉民斗得厉害,汪、胡二人联手逼迫常凯申下台。
  常凯申在下野之前,想要安排一个放心的国家元首,当时备用人选有二,即蔡元培和于右任。
  老蒋是比较满意于右任的,可惜胡汉民坚决不同意,而蔡元培当主席的反对者也很多。最后还是陈铭枢推荐了林森,因为林森在国党之中不属于任何派系,而且资历深厚,喜欢清闲,不爱揽权。
  如此人物,自是最佳傀儡人选,常凯申、汪兆铭和胡汉民都非常认可。
  于是,林森就此成为中国元首,一直到他出车祸死去。
  今天主席先生的早餐,是一碗小米粥,就一碟咸菜。他对吃喝穿没有特别要求,初来重庆时,规定府上每天可买一斤肉。到后来物价飞涨,就只能每天买两角钱的肉——厨师对此很苦恼,因为抗战中期的两角钱,只能买二指宽那么一丁点,肉太少不知该怎么做菜啊。
  许多文献里说林森不吃肉,应该是错误的,他只是吃得不多而已。
  前几天收到老蒋的电报,让林森任命周赫煊做访英特使。林主席知道周赫煊不好请,所以没有直接任命,而是亲手写了一副“抗战必胜”的墨宝准备相赠。
  林森现在也只剩下这么一个作用了,到处高呼抗战必胜口号给国人鼓劲,他半个月前的元旦致辞是这样的:“我们要求的是最后的胜利,必须要长时间的抗战……我们要拖延敌人的战争时间,消耗敌人的兵力财力,使敌人的经济机构,军事形势,一齐崩溃。此次国府迁渝,就是我们长期抗战的决心……从抗战中达到最后胜利的目的!”
  将昨天刚刚裱好的墨宝包装起来,林森没有立即出门,而是向家中的佛龛上了一炷香,然后走进他的私人古董收藏室。
  形形色色、真真假假的古董当中,赫然陈列着一具骸骨,能把不知情者吓得毛骨悚然。
  林森拿起一方丝绸手绢,走到骸骨旁边,认真擦拭着每一节骨头,皱纹密布的老脸上写满了柔情。
  这具骸骨的主人,正是林森青梅竹马的表妹。
  因为包办婚姻的关系,林森年轻时娶了一个素昧平生的女人,婚后夫妻感情比较平淡。他跟表妹两情相悦,却又无可奈何,只能感慨有缘无分。
  谁知林森的妻子病死了,两人的爱情终于看见曙光。就在这时,表妹被家人安排嫁给华侨富商之子,表妹苦苦哀求林森带她私奔。
  当时林森正要追随孙中山闹革命,非常危险,带着女人就更不方便,于是便拒绝了。悲剧由此发生,表妹选择悬梁自尽,林森悔恨难当、终身不娶,还把表妹的尸骨收藏至今。
  或许是情伤太深,让林森对生活失去了欲望,从而变成民国政坛罕见的清官。他清得连官位都不争,也从不拉帮结派,结果反而因此当上国家元首。
  把表妹的骸骨擦拭完毕,林森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拿着墨宝,施施然朝周公馆而行。
  在南京的时候,林森出门就只带司机,如今连司机都省了,因为李子坝这边实在不适合开车。他要是一直住在李子坝,说不定能活得更久,因为不会遭遇车祸,可惜后来搬家了——老蒋认为林森的李子坝住宅太寒酸。
  春雨如丝,沾衣不湿。
  林森拄着拐杖行走在山路上,听着风摇树叶的声音,看着远处烟雨笼罩的长江水,忍不住触景生情,朗声吟诵道:“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两三里山路,林森慢悠悠走了半上午,到周公馆时都快吃午饭了。
  嗯,正好蹭饭吃。
  周公馆的门房不认识林森,但见他气度不凡,便恭敬问道:“老先生有什么事?”
  林森把墨宝夹在腋下,拄着拐杖笑答:“烦劳通报,就说林森来访。”
  “请稍等。”门房连忙跑去报信。
  不多时,周赫煊亲自迎出来,拉着林森的手往里走:“林主席快请,本该我去贵府拜见才是,您怎么亲自来了?”
  林森把那副亲手所书的“抗战必胜”墨宝拿出来,递给周赫煊说:“明诚最近的文章写得好,我每天都要拿出开反复欣赏。你我的看法是一致的,那就是抗战必胜,侵略者必然惨痛收场!”
  “林主席目光如炬,中国确实必胜,”周赫煊将裱好的墨宝小心收下,说道,“林主席吃午饭了吗?还请入座饮两杯。”
  “我不喝酒,加一副碗筷即可。”林森也不客气,跟随周赫煊大摇大摆走进饭厅。
  张乐怡、孟小冬、婉容、费雯丽、廖雅泉、崔慧茀、于珮琛纷纷起身问候,几个儿女也乖乖叫一声林爷爷好。
  周赫煊连忙为林森介绍家中妻儿和管家、秘书,林森忍不住朝婉容和费雯丽多看了两眼。无他,就是对两女的身份很感兴趣,一个前清皇后,一个洋人影星,实在有够稀罕的,他笑道:“明诚,你这一大家子倒是热闹。”
  “家和万事兴嘛,国家也是如此。”周赫煊一语双关道。
  林森以前是很仇共的,因为反对国共第一次合作,还被国党开除过党籍。他点头道:“是啊,家和万事兴。国共争斗再激烈,也不过是兄弟阋墙,如今日寇狰狞,兄弟自当联手应对。明诚,中央初来重庆,对地方还不是很熟悉。你在重庆德高望重,又是参议会长,有什么建议可以提出来嘛。”
  林森不过是场面话,周赫煊却趁机道:“重庆的防空力量很薄弱,如今中央政府迁来,重庆必然成为日寇轰炸的目标。林主席,我希望中央政府尽快组织修建防空隧道,加强民众的防空演练。”
  四川由于地处西南,刘湘统治时根本没有训练过民众防空。以至于,在重庆第一次遭到轰炸的时候,许多老百姓居然争相出门围观,对那些可以下蛋的飞机品头论足。
  林森这个元首只是空架子,他有些为难道:“组织防空演练和修建防空隧道,这是军事委员会的工作。但军事委员会由蒋委员长亲自指挥,如今还没迁来重庆。”
  周赫煊说:“中国如此之大,如果事事都要劳烦委员长,他怎么忙得过来?还请林主席不要推辞懈怠,这事关万千百姓的生命!”
  “那……我就开会让大家讨论讨论。”林森不敢把话说死,因为他做不了主。
  周赫煊趁热打铁道:“去年九月,中央军委重庆行营,已经委任李根固为重庆防空司令。但李根固手里资金困难,无力修建防空隧道,还请林主席拨发相应的防空款项。至于防空宣传方面,我已经在帮着进行了,而国府可以出面组织大型防空演习。”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9/70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