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校对)第5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67/702

第853章【拉贝日记】
  周赫煊来到纽约的第二天,胡适和张彭春也过来了。他们和普利兹兄弟关系很熟,胡适甚至和亨利·普利兹有将近十五年的交情。
  发起“美国不参与日本侵略委员会”,胡适、张彭春二人也是出了大力气的。关于日本侵华的宣传工作,胡适在美国是搞演讲,而张彭春则编写话剧在美国演出,与美国教会的宣传活动互相配合。
  周赫煊隐约的感觉到,美国有一双无形大手,把胡适、张彭春、美国教会和美国学界串联起来。
  但肯定不是骷髅会,因为骷髅会内部也非铁板一块。有的家族希望美国不参战,有的家族希望美国赶快参战,有的家族则希望美国在合适的时机参战。
  史汀生虽然在骷髅会有巨大影响力,但依旧无法调和这种矛盾。他是倾向于美国尽快参战的,问题是别人不愿意啊,只能通过支持民间抗日援华运动来达成目标。
  周赫煊想要在美国造势,史汀生和惠特尼等家族也想造势,他们现在的目标是一致的。
  与此同时,反对制裁日本的力量更为恐怖,那些利益财团联手起来,把罗斯福和史汀生都压得不敢轻举妄动。
  6月中旬,约翰·拉贝终于来到美国。
  他高高的个子,身材微胖,戴着一副圆框眼睛,头顶已经全秃了,只剩下周围还有些头发。
  约翰·拉贝在见到周赫煊之后,第一句话就是:“抱歉,周先生。关于大屠杀的影片,我没有能够带来,它们被盖世太保收走了。”
  “你也拍了影片?”周赫煊惊讶道。
  拉贝解释说:“是美国的马吉先生摄制的,我拿到了一份拷贝,打算带回德国揭露日本的战争罪行。但是……”
  经过拉贝先生的仔细说明,周赫煊终于了解了事情经过。
  拉贝在刚回德国的时候,是受到了热烈欢迎的,还被德国国务秘书授予一枚红十字勋章。
  紧接着,拉贝将自己的报告寄给希特勒。几天之后,盖世太保将他逮捕,并带走了他的日记和影片拷贝,审讯了几小时又将他放出。同时,盖世太保警告拉贝,今后不许再做报告,不许出书,不许放映马吉的大屠杀影片。
  历史上,直到1938年十月,拉贝才把自己的日记要回来。现在稍微有些不同,因为周赫煊答应帮拉贝在美国出书,拉贝托关系从警察总局那里提前要回日记。
  拉贝离开德国的经历也很惊险,他将日记藏在皮箱夹层里,差点就被监视者搜出。他以旅游为借口,带着家人前往瑞典,因为瑞典跟德国关系好,所以没有受到盖世太保刁难。到了瑞典之后,他再坐船去英国,紧接着连夜坐船来到美国。
  拉贝庆幸道:“周先生,幸好你发给我的电报,是通过中国驻德大使馆转交的。如果直接发给我的话,肯定已经被盖世太保发现了,他们一直在秘密监视我的对外通信。”
  “你今后有什么打算吗?”周赫煊问。
  拉贝说:“以后不知道,但现在我只想把日记公开,让更多的西方人知道日军暴行。虽然没有明确数据,但日军至少在南京屠杀了十万人以上!”
  周赫煊连忙问:“你是怎么推算的?”
  拉贝说:“红卍字会每天最少掩埋200具尸体,竟然还有3万具尸体尚未掩埋,这只是2月中旬的数据。所以,仅从红卍字会的尸体掩埋报告中,就可以推测日军屠杀了4万2千人以上。在南京城里,负责收埋尸体的,除了红卍字会以外,还有红十字会、回民掩埋队、同善堂掩埋队、崇善堂掩埋队、南京临时政府掩埋队,以及零星的私人掩埋队。就算这些掩埋队埋葬的尸体比红卍字会少一半,那加起来也超过了10万受害者。至于更多的数字,我不敢去想。”
  周赫煊沉默片刻,说道:“我能先看看你的日记吗?”
  “当然。”拉贝连忙打开皮箱,入眼便是三枚勋章和一块红绸布。
  三枚勋章的其中一枚,是国民政府颁发的采玉章。而那块红绸布,则是拉贝离开南京时,他救济的难民们所赠送,红布上写道:“您是几十万人的活菩萨。”
  拉贝解开红绸布,把日记翻出来交给周赫煊,自己则站到一旁不停抽烟。
  说实话,周赫煊虽然喜欢看各种史书史料,但他穿越前没有读过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内容。因为读高中的时候,学校组织了一次爱国教育展出,南京大屠杀的照片让他反胃,之后便坚决不肯再接触。
  此时此刻,周赫煊带着异常沉重的心情,翻开拉贝的日记手稿仔细阅读。
  开头的一部分还很正常,是关于筹建国际安全区的,接下来就显得触目惊心了。其实拉贝的用语很普通,日军闯进安全区他使用的是“光顾”,妇女被日军抢走他使用的是“拉走”。
  但在这些普通用词背后,却隐藏着无限的血腥、残暴和丑恶。
  有时候,在同一天内,就密密麻麻的记述着,几点几分谁被拉走,几点几分又有谁被拉走。
  在拉贝的记述中,日军也有少数好人,比如日本宪兵制止士兵强暴和抢劫,比如某个日军救治受伤的尼姑。但这种“好日军”的记录,只有寥寥几次,剩下全是一群禽兽不如的东西。
  同时,从日记中可以看出,日本人在刻意隐瞒真相。稍微大一点的屠杀现场,都会事先把西方人驱走,但还是让拉贝目睹到一次屠杀数百人的场景。而且日军还会给国际安全区提供食物,尽量装出伪善的面目,让西方人以为被屠杀的平民并不多。
  其中12月份的日记,拉贝有提到过一个传闻,说是已经有6万中国人被杀。但拉贝对此存疑,因为他没有亲眼目睹,更不敢相信那是事实。
  周赫煊一页一页的翻看着,于珮琛在旁边跟着看。
  没看多久,于珮琛便已不忍卒读,跑出房间到外边去缓和情绪。
  房内一片死寂,只剩下周赫煊翻动手稿的声音。
第854章【整理资料】
  仅过去三个小时,拉贝就抽完了整盒香烟,屋内弥漫着呛人的味道。
  拉贝推开窗户透气,问道:“我还有80多张相片,你要看吗?如果,你还能坚持的话。”
  “看。”周赫煊眼睛里充满了血丝,声音嘶哑,不知是哽咽了,还是被香烟给熏的。
  拉贝从皮箱夹层当中,陆陆续续掏出许多相片,背面朝上递给周赫煊,他似乎也不想多看相片的画面。
  周赫煊首先看到相片背面的文字,那是用德文写的:“又有一千多个中国人被赶到那里,押至城外,用机枪处决。拉贝。12月18日。”
  周赫煊忍受着翻腾的胃液,翻到相片正面仔细查看每个细节。然后轻轻放下,拿起第二张照片看完正反面,接着第三张、第四张、第五张……80多张照片,周赫煊足足看了一个小时。
  拉贝又拿出一沓稿纸说:“这是我写给日军司令部的抗议信原稿,一共十六封信,调查记录了500多起暴行,每一桩暴行都有相应编号。”
  周赫煊随手翻开其中一封信稿,信件开头是谴责南京城内的日军,并要求日本军方立即制止这种行为。后面则是一连串的案件,比如编号36:日军抢走猪、马各一,多名日军强暴十七名妇女,其中二人被奸致死,在阴阳营多次发生强暴和抢劫事件。
  周赫煊放下信稿,对拉贝说:“先生,我本来想写一本书,用第一人称小说的形式,来揭露南京大屠杀。但看了您带来的这些资料,我觉得任何文学体裁,都无法承载那份罪恶的重量。所以,我想把所有资料汇总起来,包括你的日记、照片和信件,也包括其他传教士写给教会和家人的信。不需要特别的文学形式,只是客观的记录,客观的汇总,把事实客观的摆在世人眼前。有些暴行,别的传教士所记录的,可能跟你的有重合,我们需要逐一检查和对证。”
  “我同意,我会全力帮助你完成这份工作,”拉贝郑重地点头,补充道,“最重要的物证,就是马吉神父那几盘影片资料。我手中那份拷贝,虽然落到了盖世太保手里,但马吉先生说要把母盘寄回美国。”
  周赫煊说:“我联系过马吉神父的家人,他们暂时还没有收到。”
  拉贝猜测说:“可能还在邮寄途中,我离开南京的时候,他已经拍摄了3盘胶片,委托一个朋友偷偷带去上海保管。对了,马吉先生还给日军司令部写了400多份抗议书和报告书,那些也是重要文字资料。”
  周赫煊想了想,问道:“拉贝先生,你能联络当初一起救助难民的朋友们吗?我需要他们的帮助。”
  “当然,”拉贝点头道,“周,你是一位正直的人,多亏有了你的帮助,我们才不至于那么窘迫。”
  所谓“周赫煊的帮助”,是指他当初留给许传音的20万大洋。
  拉贝和朋友们一起组建国际安全区,并被推选为安全区主席。而许传音也被邀请加入安全区,并担任安全区委员会委员,两人之间互有接触和配合,这在《拉贝日记》当中有多处记载。
  国际安全区要负责安排20多万人的食宿,每天耗费钱粮极多,资金来源主要有四个途径:第一,拉贝、许传音等人私人提供;第二,慈善团体捐赠;第三,国民政府拨款;第四,日军调拨粮食。
  国民政府的拨款时有时无,日军提供的粮食又总是拖拖拉拉,慈善团体和个人捐款杯水车薪,因此周赫煊留下的20万大洋就在关键时救命了。
  那20万大洋本来是留给许传音,让他帮助老弱病残撤离南京的。但当时南京车马难寻,车票和船票都不好弄,许传音对此没有什么办法。
  当许传音感觉事态不妙时,20万大洋汇票已经无法兑现了,因为战乱影响,南京城里的银行全部关门。
  直到1月份,国际安全区里的难民忍饥挨饿,许多人冻死饿死,拉贝和朋友们都快被逼疯了。终于有个传教士冒险前往上海,将汇票里的钱取出,从上海运输粮食和药品发往南京安全区。
  拉贝好奇地问:“周,你事先就知道日军会在南京城内搞大屠杀吗?听许传音博士的叙述,你好像早就有了准备。”
  “猜的,”周赫煊苦笑道,“能够预知又如何?还不是没有用处。”
  “不,很有用处,”拉贝摇头说,“你留下的那些钱,帮助难民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如果没有那20万大洋买粮食和药品,会死很多人,不是被日军杀死,而是活活冻死、饿死和病死。因为有你的帮助,至少让上万难民保住了性命。”
  周赫煊难得的笑起来:“早知道的话,我就该多留点钱。”
  拉贝遗憾道:“可惜,二月份的时候,安全区就被迫关闭了。当时日军承诺不再屠杀平民,但我知道,他们不可能履行诺言,南京城内的暴行还将继续。虽然安全区已经关闭,但许多朋友还在维持各处难民营,而我却迫不及待地离开了南京。我不是逃避,我想尽快赶回德国,请求元首希特勒先生出面干涉。谁知,我没能等来元首的召见,等来的只是盖世太保而已。”
  “不必自责,”周赫煊安慰说,“拉贝先生,你已经做得很好了。你和你的朋友们,挽救了25万中国百姓的性命,你们都是中国人心中的活菩萨。”
  接下来两个月,陈光甫等人终于说服罗斯福,开始跟摩根财团展开商业借款谈判。而史汀生、普利兹兄弟、胡适和张彭春等人,也顺利组建“美国不参与日本侵略委员会”,在美国各地掀起更加激烈的反日援华浪潮——在此形势下,虽然几大美国财团依旧交好日本,但民间舆论却已在迅速倒向中国。
  在去年淞沪会战刚结束时,有82%的美国人反对调停中日战争,70%的美国人要求撤回美国在华人员和军队,可见美国的孤立主义在民间是极为盛行的。
  仅仅过去一年时间,由于胡适、张彭春等中国人在美国不断宣传,以及美国学界和教会的发力,再加上某些利益受损的资本家推波助澜,形势终于渐渐改变。
  刚刚进行的民意调查显示,虽然大部分美国民众不愿卷入战争,但他们却同意用外交和经济手段制裁日本,并通过物质来支援中国人民抗战。此时有超过30%的美国人,表示支持废除美日贸易协定,而再过一年,这个数据将达到81%。
  普通美国人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美国不能参战,打仗太可怕了。但日本人是禽兽,并且还炸了咱们的军舰,所以应该对中国予以物质支援。
  周赫煊想做的,就是加快这个进度,用揭露南京大屠杀来换取美国民众的进一步支持。
  有了拉贝的帮助,周赫煊搜集第一手资料的速度快了许多。毕竟拉贝以前是国际安全区主席,跟南京的大部分难民营和慈善团体都有联系。拉贝一封电报拍过去,魏特琳女士直接把她所有日记都寄来,而马吉神父的四盘影像资料也到美国了。
  此时此刻,周赫煊手里有日记18本,影片胶卷4盘,照片681张,各类信件1328封,抗议书和调查报告66份。
  资料非常齐全,比东京审判和后世调查的记录都多,只缺大屠杀幸存者的叙述证词而已。
  周赫煊、于珮琛和拉贝共同对比整理,一共罗列出抢劫、强暴和屠杀案件829起,仅这些案件的受害者数量就高达5万多人。
  于珮琛最先撑不住,她只坚持了半个月,就不断做噩梦,好几次在梦中惊叫着醒来。
  周赫煊其实也不好了多少,文字描述稍微可以忍受,但影片和照片资料就太触目惊心了。难怪魏特琳女士会自杀,难怪张纯如女士会自杀,这些人性的极恶能够把正常人给逼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67/70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