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校对)第5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7/702

  “嗯,已经安顿好了。”孟小冬说。
  周赫煊劝道:“你明天还是回去吧,别让父母担心,我的伤已经没有大碍了。”
  孟小冬沉默片刻,低声问:“周大哥,你真那么讨厌我吗?”
  “哪有,”周赫煊转移话题道,“那个……我想方便一下。”
  周赫煊刚刚一动,孟小冬立即就来扶住:“周大哥,小心一点!”
  “我真没事,自己能行。”周赫煊苦笑道。
  “小心没大错。”孟小冬还是没放手,一路扶着周赫煊去厕所。
  ……
  周赫煊算是痛并快乐着,虽然受伤,但整天都有美女在身边伺候,过得比以前还要舒坦。
  眼看着就要出院时,褚南湘来了。
  褚南湘还是那副老样子,衣服穿得整整齐齐,头发梳得一丝不苟,面无表情道:“周先生,好久不见。”
  周赫煊点头微笑:“请坐。”
  褚南湘没有坐下,而是拿出洋行存折说:“1万银元,周先生请收好。”
  存折是一张巴掌大的对折纸片,大部分地方印着英文,只有银行的名字、地址和电话号码才有中文翻译,甚至还注明了利率。
  周赫煊翻了翻那存折,问道:“褚大帅给我的受伤赔偿金?”
  “跟大帅无关,这是杜笑山给的赔偿金。”褚南湘纠正道。
  周赫煊抿嘴冷笑道:“杜笑山畏罪自杀,也是褚大帅的手笔吧?”
  “是的,”褚南湘毫不隐瞒,“杜笑山罪有应得,他这些年犯的事,枪毙十次都不过分。”
  “褚大帅好手段,租界巡捕房的犯人也想杀就杀。”周赫煊说。
  褚南湘道:“其实很简单。巡捕房的侦缉股督察长卢占魁,跟杜笑山是多年的好朋友,他以为凭借这层关系,就能在巡捕房性命无忧。大帅只花费3万银元,卢占魁就把杜笑山给卖了。”
  “卢占魁那3万银元,还有我这1万大洋的赔偿金,”周赫煊抖抖手里的存折,笑道,“恐怕都是杜笑山的钱吧,褚大帅这次又赚了一笔。”
  褚南湘没再说话,算是默认了。
  杜笑山当初帮褚玉璞积极筹措军费,还以褚玉璞的表字命名一所学校,两人关系好得甚至结拜为异姓兄弟。
  然而这年头,就连亲兄弟都靠不住,更别提拜把子兄弟。现在出事了,褚玉璞不但弄死杜笑山,还把杜笑山的家产给强占,手段真特么黑。
  不愧是乱世中的一方大帅,周赫煊佩服。
  褚南湘说:“大帅让我给你带句话,说这次的事就这么算了,他不会再追究,也希望你能安分点。”
  “明白,识时务者为俊杰。”周赫煊点头道。
  如今褚玉璞兵雄势大,实在不好力敌,周赫煊还没傻到要不依不饶。他必须等,等到褚玉璞失势,那才是算总账的真正时机。
  按照历史轨迹,褚玉璞也就还能蹦跶个一年时间。
  “话我带到了,再会!”褚南湘说着就要走。
  周赫煊突然问:“褚兄是赤党吗?”
  褚南湘停步摇头:“不是。”
  “革命党?”周赫煊又问。
  “也不是。”褚南湘回答说。
  周赫煊好奇道:“那你上次跟四姨太发暗语……”
  褚南湘打断说:“周先生别再问了,我什么都不会承认。”
  褚南湘越是如此,周赫煊就越有兴趣,准备以后再慢慢刨根问底。
  租界枪击案就这么稀里糊涂告破,两个月后,天津英租界领事法庭开庭:判处马奎谋杀未遂罪,刑期12年。杜笑山作为谋杀案主谋,已畏罪自杀,不予追究。
  但天津地方法院却把杜笑山的老案子翻出来,因走私军火、贪污公款、挪用善款等一系列罪名,杜笑山被罚抄没家产,连杜府的宅子都被法院拍卖。
  杜笑山和他的亲哥哥杜宝桢,都是天津八善堂的董事会成员。杜宝桢因为受到牵连,也被踢出八善堂,这个用作敛财的慈善组织,财政大权就此落到褚玉璞手中。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褚玉璞和褚玉凤的差距,“误伤”英国人后,褚玉凤吓得要带兵逃跑,把洋人当成洪水猛兽。褚玉璞却连消带打,不仅把黑锅扣在杜笑山头上,还趁机霸占了杜家的上百万资产。
  杜笑山的哥哥杜宝桢亦非普通人,他乃天津名流,著名书法家。全聚德、杜顺斋、大德祥、登瀛楼等京津众多老字号,其牌匾都是杜宝桢题写的。
  现在亲弟弟冤屈至死,连财产都被抄没,杜宝桢自己也被侵吞股份。他一气之下,带着全家逃到上海租界,向《申报》和《新闻报》披露整个事件经过,在南方引起小小的舆论轰动。
  当然,那是半年后的事情了,杜宝桢如今还在惶恐当中,暂时不敢轻举妄动。
第081章【出气筒】
  周赫煊在医院住了一个星期,最后实在受不了那股药水味儿,吊着膀子就提前出院了。
  孙永振还要疗养些时日,他的背部第四根肋骨严重骨折,必须整天趴在床上。那滋味才难受呢,连翻身都需要有人帮忙。
  周赫煊不是吝啬鬼,保镖用身体给他挡子弹,他自然也得表示表示。奖励了孙永振1000大洋,又奖励他弟弟500大洋,顺带还把他们每个月的工资涨了10银元。
  “先生回来啦,”佣人刘吴氏惊喜地开门,很快拿出来一篮子鸡蛋,“听说先生住院了,我也不知道该去哪里探望。这些都是自家母鸡下的蛋,正好给先生补补身子。”
  周赫煊问:“多少钱?”
  刘吴氏笑道:“又不是啥值钱东西,鸡蛋3分5厘一斤,这一篮子才7分钱。平时多亏先生照顾,权当是我的一点心意。”
  “刘婶有心了,”周赫煊点点头,“从下个月起,你的薪水涨2角。”
  “这……这多不好意思。”刘吴氏欣喜道。
  孙永浩和孟小冬搬着东西进屋,孟小冬捧着从医院带回来的书问:“这几本放在哪儿?”
  “书房在左起第二间房。”周赫煊说。
  刘吴氏见孟小冬模样俊俏,打听道:“先生,这位是夫人?”
  周赫煊介绍说:“我朋友,孟小冬,你喊她孟小姐就行。”
  “好的。”刘吴氏一脸“我啥都明白”的笑容。
  周赫煊对此头疼无比,孟小冬非要跟到家里来,说等他肩膀上的伤好了再回北平。
  有道是最难消受美人恩,孟小冬如此热情温柔,让周赫煊的心都有些化了,暗暗生出那么一丝情意来。
  当天晚上。
  周赫煊抱着本《儿童学实地研究》慢慢阅读,他前些天在医院里太无聊,就让孙永浩出去买了几本学术著作。孙永浩大字不识几个,拿着钱乱买一气,甚至还买了两本医书回来。
  这本《儿童学实地研究》,是上个月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作者为美国人蒲洛克。就内容而言,应该叫《儿童教育心理学》更合适。
  周赫煊现在是搞教育的,自然也得学点教育心理学,他还准备继续编小学课本呢。
  “咚咚咚!”
  周赫煊听到敲门声,随口喊道:“请进!”
  孟小冬端着夜宵进来说:“周大哥,我给你熬了一碗莲子羹,趁热喝了吧。”
  “谢谢。”周赫煊心想,这是红袖添香夜读书的节奏?
  孟小冬规规矩矩站在旁边,看着书架仅有的十多本学术著作,心中不由生出一种对读书人的崇拜。她也曾读书识字,但除了戏文之外,顶多再看些唐诗宋词和通俗小说,学术专著是绝难读下去的。
  周赫煊喝着莲子羹说:“明天我要到报社上班,你就别跟去了,影响不好。”
  “我明白,”孟小冬笑着说,“天津有不少京剧票友,我可以找他们论艺唱戏,以前就是这样过来的。”
  翌日。
  周赫煊吊着膀子来到报社,员工们纷纷过来问候。
  胡政之道:“怎么不在家多休息几天?”
  “无事可做,闷得慌,”周赫煊问,“对了,咱们的报纸销量咋样?”
  胡政之笑道:“已经稳定在8000份以上了,年底应该能破万。等日销量突破两万份时,我觉得就可以去上海开分馆,那边看报纸的人更多。”
  跟《申报》、《新闻报》动辄十多万份的销量相比,《大公报》还是显得太弱。人家在全国20多个城市有发行点,《大公报》的辐射面积却还只在直隶地区,只论影响广度就远远不足。
  周赫煊说:“现在很多报纸都有副刊,要不《大公报》也办一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7/70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