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校对)第5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86/702

  在食堂里,梅贻琦请周赫煊回家吃小炒,那纯属打肿脸充胖子。若周赫煊真答应赴宴,估计一顿饭能把梅校长家一个星期的伙食费吃掉。
  梅夫人韩咏华本来是没有工作的,她为了补贴家用,结合昆明当地的米粉做法,创造出一种江浙式米粉碗糕去兜售。此糕名叫“定胜糕”,取抗战一定胜利之意。
  别看闻一多现在活得很潇洒,再过两年他的存款就用完了,只能捡起手艺给别人刻章赚钱。朱自清和金岳霖没钱买菜,只能开荒种菜自己吃,有时候还能救济一下同事。
  梅贻琦心里真的很纠结,他当然想给老师们发补贴。只要给老师们发了补贴,他这个做校长的也能领到一份,至少可以顿顿吃青菜了。
  但庚款每年是有限额的,不但要用来送学生去美国留学,已经在美国留学的也要靠庚款提供资助。西南联大这边还有许多日常开支,需要使用庚款来解决,没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是不能再动庚款的。
  历史上,西南联大总务长沈履很快就撂挑子了,郑天挺被赶鸭子上架接任。在郑天挺的软磨硬泡之下,梅贻琦才终于答应给钱,每个月给足补贴让老师们得以喘息。
  谁知生活补贴赶不上物价上涨,教授们是越教越瘦,导致最后传出老师们集体绝食请求涨薪的谣言。
  就在梅贻琦犹豫不决的时候,周赫煊突然问:“每位老师发100元补助,一个月需要多少钱?”
  梅贻琦说:“教授、讲师和助教,加起来总数有一百出头。”
  周赫煊道:“也就是说,每个月只需一万多块?”
  梅贻琦苦笑:“周先生说得轻巧,一年算下来就是十多万啊,我上哪儿去变出那么多钱来?”
  闻一多在旁边说:“也不能这样算,可以按级别发补贴。每月助教补贴40元,讲师补贴60元,副教授补贴80元,教授补贴100元,如此算来还用不了一万块。清华庚款那么多,一年几万块钱轻松就能解决。”
  梅贻琦像个葛朗台一样说出他的口头禅:“大概或者也许是,恐怕仿佛不见得。”
  众人听得直翻白眼,都不想再理梅校长了。
  周赫煊突然说:“老师们的生活补贴我来出吧。”
  所有人都惊讶的看着他,包括那个刚把饭吃完的野生男同学。梅贻琦更是尴尬道:“这……这怎么好让周先生破费,教育部的事情,不能让你私人来贴钱。”
  “我是大资本家嘛,哈哈,”周赫煊笑着说,“不如这样,我每月汇来10万元,有剩余的就留作学校经费。以后若是物价上涨,我也会酌情增加汇款,尽量不让大家饿着肚子讲课。”
  梅贻琦激动地握着周赫煊的手:“周先生,我真是……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周赫煊调侃道:“只要别说‘大概或者也许是,恐怕仿佛不见得’就行。”
  “哈哈哈哈……”众人开怀大笑。
  欢笑之余,大家心中别提有多感动了,这相当于周赫煊每年要拿出上百万元来补贴。而且随着物价上涨,这些钱就越出越多,普通的资本家肯定要被败光家底儿。
  周赫煊倒是无所谓啦,他在四川建了那么多工厂,搞了那么多房地产,足够应付西南联大的教师生活补贴了。
  刘文典拍手大赞:“中国资本家若人人如明诚这般,何愁国家不强,何愁教育不兴?”
  闻一多似乎看刘文典不顺眼,毫不掩饰的讽刺道:“补贴再多钱也不够你吃鸦片的。”
  “我吃鸦片碍你什么事了?又没花你的钱!”刘文典顿时大怒。
  闻一多也怒道:“你在自己家里抽没人管,你在教室里当着学生的面抽就是罪大恶极!中国衰败至今日局面,鸦片就是第一大害人之物!”
  刘文典反辱相讥:“我在教室里抽鸦片就是罪大恶极,那你在教室里抽香烟又怎么算?你不仅自己抽烟,上课时还跟学生一起抽,我可没跟学生一起抽鸦片!”
  “香烟和鸦片能相提并论吗?简直强词夺理!”闻一多脸都气红了。
  刘文典笑道:“都是抽烟,怎么就不一样?”
  闻一多呵呵道:“有人不仅上课抽鸦片,还让学校给他安排杂役,专门提茶壶给他冲水。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地主老财,哪像是堂堂的大学教授?西南联大就不该聘用你当老师!”
  刘文典也呵呵道:“我的学问值那个价,你看那沈从文算什么玩意儿?他都能当联大教授,我为什么不可以!”
  在几百米外坟地里给学生侃大山的沈从文,突然打了个喷嚏……
  两人都是暴脾气,言语冲突很快升级为拳脚斗殴,梅贻琦连忙招呼教授们上前拖开。
  闻一多就不说了,易燃易爆炸,怼天怼地怼空气的人物。而刘文典就更牛逼,传言他曾经当众踢过老蒋的裤裆,气得老蒋大骂他是疯子。
  当时刘文典是安徽大学校长,老蒋前去视察,见他邋里邋遢的,便问:“你就是刘文典?”
  刘文典很不高兴,反问:“你就是常凯申?”
  常凯申说:“安徽大学里有共党,影响非常不好,必须严惩那些罢课学生。”
  刘文典说:“我这里只有老师和学生,不知道谁是共党。你是总司令,你带好你的兵;我是大学校长,学校的事由我负责。”
  常凯申大怒,指着刘文典的鼻子说:“你这个学阀!”
  刘文典也指着常凯申鼻子:“你这个军阀!”
  常凯申又说:“教不严,师之惰。学生夜毁女校,破坏北伐秩序,是你这学阀横行,不对你撤职查办,就对不起先总理(孙中山)的在天之灵!”
  刘文典说:“提起先总理,我和他在东京闹革命时,根本不晓得你的名字。青年学生虽说风华正茂,但不等于成熟理性,不能以三十而立看待,些许小事不要小题大做。”
  两人越说越僵,刘文典突然冲上去,照着老蒋的裤裆就给了一脚——好吧,踢裆传闻应该属于杜撰,但前面那些对话绝对是真的。
  刘文典看不起沈从文也是人众皆知的事实,他曾在课堂里给学生说:“要讲教授嘛,陈寅恪可以拿一块钱,我刘文典拿一毛钱,沈从文只能值一分钱。”
  有一次学校遭到轰炸,刘文典和学生护卫着陈寅恪奔跑,半路上遇到也在跑警报的沈从文。刘文典立即大骂道:“我被炸死了,就没人给学生讲《庄子》了,你沈从文跑什么跑?”
  沈从文被骂得一脸懵逼,也懒得跟这疯子计较,假装没听见赶快躲开了。
  再过四年,闻一多就要提出对刘文典解聘,一番争论后梅贻琦予以同意,刘文典只能灰溜溜地离开西南联大——然后去了云南大学,工资更高。
  主要是当时刘文典做得太过分了,他擅自离校跑去普尔抽大烟,原因是普尔那边的鸦片质量顶尖。他扔下学生一走就是半年多,只跟几个朋友打了招呼,根本没有正式请过假,把闻一多这个中文系主任气得想杀人。
  周赫煊此时见闻一多和刘文典上演全武行,那也是哭笑不得,说老师补贴说得好好的,怎么就打起来了呢?
  与此同时,远处的山林坟地中,有学生问起关于周赫煊的情况,沈从文讲道:“说起周明诚啊,我跟他是老朋友了……”
第886章【闲扯】
  华罗庚蹲在一块墓碑后面,手里握着石子,地面写着密密麻麻的数字和符号。他身边是妻子和五个儿女,小儿子现在还没出生,不过很快就要怀上了,并且被取名叫做华光——既有中华光复之期望,也有家底花光之自嘲。
  最近,华罗庚想要总结改进哈代与李特尔伍德圆法,随着研究越来越深入,涉及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他萌生出写一本数学专著的念头,这就是未来的《堆垒素数论》。
  华罗庚现在也戒烟了,他对自己将要撰写的专著很有信心,有一天还跟妻子说:“等我这部书稿出版以后,我们去割几斤肉,全家人美美的吃一顿。要是还剩着钱,就给孩子们添几件新衣服,再给我自己买两包烟……真想抽支烟啊。”
  为了养家糊口,华罗庚既要在西南联大当教授,还要到一所中学当代课老师。每天城里城外步行十几里路,晚上还要继续做研究,一天的睡眠时间不超过五个小时。
  未来的某天,华罗庚在防空洞里研究数学,一颗炸弹落下来把他活埋。幸亏附近有两个学生,马上跑来挖土,将华罗庚的头部露出来维持呼吸。
  那次轰炸,不仅把华罗庚的工作间(防空洞)炸毁,还把他在郊外的房子炸踏了。闻一多得知消息以后,立即把华罗庚接到自己家里住。
  当时华罗庚的小儿子华光已经出生,两大家子共14口人,全都挤在一间屋子里,中间隔了一块布做屏风。华罗庚还开玩笑说:“闻兄,我们两家人好似住进宾馆了。”闻一多被逗得哈哈大笑。
  可惜,华罗庚耗尽心血的《堆垒素数论》,在第一次投稿的时候居然寄丢了,足足30万字啊!他迫切渴望的版税自然也随之落空,直到抗战胜利后才重新写了经过改进的英文版。
  跟华罗庚同样悲剧的还有金岳霖,这位先生已经完成《论道》,正在撰写毕生集大成之作《知识论》。这本书有好几十万字,他明年就能写完,结果在一次躲避轰炸的时候全部遗失。
  当时金岳霖把书稿随身携带,到了野外往地面一放,屁股坐在书稿上跟人聊天。由于聊得太过起劲,离开时居然把书稿给忘了,再回去寻找已经被风吹到不知何方。
  老金跟华罗庚同样牛逼,全凭记忆重写,花了几年时间又把《知识论》给写出来。
  此时此刻,华罗庚估计遇到了困难,他扔掉石子站起来,跛着脚来回走动苦苦思索——华罗庚是个瘸子,走路时要左腿先画个大圈,右腿再迈上一小步,他称自己走路是“圆与切线的运动”,在昆明每天十几里路就是这样瘸着走完的。
  妻子吴筱之没有去打扰,而是抱着小女儿,又拉着其他四个子女主动走开,她知道丈夫此刻需要安静。
  旁边不远处,沈从文正在跟学生们吹牛逼。老沈讲课的水平不太高明,但他聊天却是个妙人。就像刘文典说的那样,沈从文的学术水平不高,他自己也承认,但他胜在杂学渊博,什么书都看,跟什么人都能聊。
  中文系的学生最喜欢跟沈从文聊天,很多学生每个周末都要去沈从文家中。学生们不但听沈从文吹牛,还总跟沈从文借书,因为老沈藏书很多且乐意外借,而且从来不登记。
  以至于有些学生都毕业好几年了,某天突然发现自己箱子里有本书,想半天才回忆起来是在沈从文那里借来的。
  “沈教授,周先生今天来学校了,你跟他认识吗?”一个学生问道。
  沈从文回忆道:“说起周明诚啊,我跟他是老朋友了。当时我跟丁玲夫妇租住在北大附近,正好目睹了周先生的北大校长就职演讲。后来他聘请我去做副刊编辑,在编辑部,我认识了李寿民、郑证因和朱湘。”
  有学生迷糊道:“郑证因和朱湘我知道,一个是武侠小说家,一个是诗人,那李寿民是谁?”
  沈从文笑道:“李寿民就是写《蜀山剑侠传》的还珠楼主。”
  “是他啊!”学生们惊呼,显然都看过李寿民的小说。
  又有学生问:“周先生私底下是什么样的人?他好相处吗?脾气如何?”
  沈从文描述道:“周明诚的性格很好,对朋友从来不发脾气,对平民百姓也很亲切。但他发起火来很吓人的,当时有人贪污挪用希望小学的善款,那些人都是张学良的老部下,大家劝他随便小惩治一下就算了。但周先生根本不给张学良面子,直接报警抓人,主事者被判了十多年,后来靠花钱保释才提前出狱。”
  学生们纷纷央求道:“沈教授,再讲讲关于周先生惩治恶人的事情呗。”
  沈从文想了想说:“有一件事情,我是听朋友讲的。孔祥熙院长家的大公子浪荡无行,当着周先生的面调戏妇女,直接被周先生一枪打进医院里。”
  “孔祥熙的儿子他也敢动枪?”学生们惊道。
  沈从文笑着说:“他不但开了枪,而且那把枪还是德国元首希特勒赠送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86/70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