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校对)第6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50/702

  从民国到二十一世纪,但凡能在莫高窟坚持临摹一年半载的画家,个个都画技突飞猛进。不仅如此,敦煌壁画对建筑设计师、服装设计师、舞蹈家、雕塑家等职业有着同样的效果——这是属于全人类的巨大财富。
  “大千先生此言甚妙,我愿留下来一起临摹壁画。”吴作人听得热血沸腾。
  周赫煊自动忽略吴作人的抢戏,他说:“不管有什么理由,都不能破坏文物。”
  “迂腐之极!”张大千不屑道。
  夏鼐指着张大千的鼻子质问:“你敢说,你在其中就没有私心?”
  张大千昂首笑道:“我非圣人,怎能没有私心?我的私心和中国画坛的公心是站在一起的,我不仅是为自己研究晋唐画艺,也是为全中国所有画家研究它!届时,国画家在面对西洋画家的时候,就不用再低头掩面。我们可以说,中国画是全世界最好的画!”
  “你别把自己想得太伟大,”夏鼐讽刺道,“如果所有的国画家都赞成为了研究绘画技巧而破坏文物,那我将替他们感到羞耻!”
  张大千激愤斥责道:“你不是画家,你懂个屁!研究发掘敦煌壁画,就等于是国画届的一场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也不能破坏文物,你是中国画坛之耻!”夏鼐毫不示弱。
  周赫煊见两人快打起来了,连忙制止:“好了,好了,都稍安勿躁,听我讲几句。”
  “你说。”张大千没好气道。
  周赫煊问:“张先生,你是否赞成保护文物?”
  张大千道:“我当然赞成。”
  周赫煊又问:“敦煌壁画是不是文物?”
  张大千急了:“话不能这样说……”
  周赫煊打断道:“你只需回答,是,或者不是。我再问一遍,敦煌壁画是不是文物?”
  张大千闭眼道:“是。”
  周赫煊继续问:“你在临摹壁画的时候,有没有破坏到它?请不要解释,只需回答,有,或者没有。”
  “有!”张大千把脸调开。
  周赫煊又说:“一切中国文物,都是全体中国人共有的财富,个人是不能随意去发掘破坏的。我想问,张先生你有没有政府的批文?”
  张大千辩解道:“髯翁(于右任)是支持我……”
  “你有没有政府批文,有,或者没有!”周赫煊突然喝道。
  张大千欲言又止,沉默几秒突然说:“没有。”
  周赫煊起身大喝:“你没有政府批文,有什么资格剥掉敦煌壁画!别跟我扯什么保护文物、研究艺术,还扯到国家民族的高度。是不是我宣称一声,我要研究复原汝窑的制瓷工艺,就可以把故宫的国宝偷出来研究?甚至是砸坏了研究它的分子结构?张大千,我告诉你,你的行为是犯法的!我以一个中国公民的身份,勒令你马上停止自己的恶劣行为,否则我将尽一个公民的义务,协助政府把你捉拿归案!永振,国桢,把这人绑起来送回重庆受审!”
  这一连串话说出来,众人目瞪口呆,孙永振和朱国桢则左右按住张大千的肩膀。
  “我……你……污蔑!”
  张大千气急败坏,说话哆嗦道:“我……我这就回重庆,让教育部给我开批文!”
第986章【甩锅】
  张大千当天就离开莫高窟,只带着儿子和侄子,由几个士兵护送去瓜州。他打算发电报给老朋友于右任,请于右任去教育部弄来批文,然后再派人送到敦煌这边,可以节省一半的时间。
  周赫煊也只带着孙永振前往瓜州,而且还亲自开车赶路——张大千坐副驾驶位,孙永振和几个士兵坐在车斗里。
  张大千刚开始不愿说话,后来实在憋得慌,主动开口道:“教育部批文很快就会送来,到时候你别拦着我。”
  周赫煊说:“张先生,我在洞窟里看到那些明代壁画,人物的皮肤都变黑了。你把晋唐壁画暴露出来,再过几十年,那些色彩鲜艳的唐画也会变成黑色。你猜未来的游客会怎么想?他们肯定会以为,敦煌壁画就是那个颜色,中国人的壁画毫无色彩感可言。”
  张大千冷笑道:“还几十年后,谁想得了那么远的事情?你看清朝到现在也才30年,敦煌壁画被破坏成什么样子了!我要是不赶快临摹下来,几十年后敦煌壁画还存不存在都是个问题。”
  周赫煊道:“考古发掘需要国家支持,现在正是民族危亡之际,不可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做……”
  张大千抢着说:“所以我才自己出钱发掘保护!你以为我花那么多钱买颜料雇人,是吃饱了撑得慌吗?”
  周赫煊感慨道:“张先生,我们这一代人生活在乱世是很不幸的。对于古老的文物和艺术,最好是能保住它不被破坏,至于更进一步的发掘和研究,应该留给未来的子孙后代。我很喜欢林徽因先生对沈从文说的那段关于考古的话,她说:‘我们太平时代的事业,现时谈不到别的了,在极省俭的法子下维护它不死,待战后再恢复算最为得体的办法。’对于敦煌壁画,也应该是维护它不死,而不是以极端手段进行研究。”
  “话不投机半句多。”张大千直接把眼睛闭上不说话了。
  两人来到瓜州电报局,周赫煊微笑道:“张先生请!”
  张大千也不客气,对发报员说:“致电重庆最高国防委员会于右任:髯翁台鉴,现壁画研究已步正轨,因遭周明诚及中博院阻拦,须求教育部批文一份,务必托人早日送至敦煌。弟大千敬上。”
  发报员听说是给最高国防委员会致电,连忙噼里啪啦一通操作。
  张大千让出位置冷笑:“周先生请吧。”
  周赫煊对发报员说:“致电重庆《大公报》,就发一个大写的英文字母A,署名周赫煊。”
  ……
  于右任刚刚在大西北转了一圈回重庆,他在游览成吉思汗陵的时候,还即兴做了一首爱国散曲《天净沙·谒成陵》:“兴隆山畔高歌,曾瞻无敌金戈。遗诏焚香读过,大王问我:几时收复山河?”
  不得不说,于右任这首散曲写得让人拍案叫绝,直把冯玉祥的诗词甩出几个银河系。
  张大千直接把电报发到最高国防委员会,搁古代就是八百里加急,电报内容一个小时不到就送去于右任家中。但周赫煊那边的速度也不慢啊,因为《大公报》有自己的电讯室,分分钟把老板发来的电报送去周公馆。
  于右任正在和老朋友喝茶聊天,耽搁了好几个钟头才去找陈立夫。他面子大,一路都不用通报,直接就找上陈立夫本人。
  陈立夫连忙起身迎接,热情笑问:“什么风把髯翁吹来了?”
  “西北风,”于右任说,“张大胡子在敦煌考察壁画,需要开一份考古批文,麻烦教育部通融通融。”
  陈立夫脸上的笑容顿时僵住,他从抽屉里拿出一封信,递给于右任道:“髯翁,不是我不肯帮忙,你先看看这个。”
  周赫煊在离开重庆之前,就写好了三封信,根据不同情况让崔慧茀交给不同的人,最坏的打算是直接告状到老蒋跟前。
  给陈立夫的那封信很简单,先是强调了一番敦煌壁画的宝贵,又指责张大千肆意破坏文物。信的结尾,周赫煊隐隐威胁陈立夫,说一旦教育部批准张大千发掘敦煌壁画,那么他将专门写本书纪录此事,一切恶劣后果都将由教育部承担,说白了就是让陈立夫来背骂名。
  周赫煊是什么人?
  国际知名大学者啊,而且还是正经的史学泰斗。
  如果周赫煊专门写书痛批敦煌文物被破坏,那后续影响难以想象,说不定百年后都还有人戳陈立夫的脊梁骨。
  于右任把信读完,脸色阴沉道:“一派胡言!”
  陈立夫劝道:“髯翁,你最好也别掺和进去。否则周赫煊一怒之下,把你也写进书里,您老的一生清誉就毁了啊。”
  于右任皱起眉头,嘀咕道:“明诚到底想干什么?简直莫名其妙。”
  不用说,于右任和张大千的思维模式一模一样,他们都是站在艺术家的角度看问题。
  陈立夫和稀泥道:“你们都没错,就是立场不同。我觉得吧,敦煌壁画一事太过重大,不如让中博院组织专业考察团去调研,综合各方意见再下定论。”
  于右任哭笑不得:“你这是在拉偏架啊。中博院明摆着是反对发掘敦煌壁画的,他们怎么可能同意?”
  反正陈立夫绝对不愿背锅,就算是没有周赫煊,历史上他也让中博院组织了西北考察团。只不过中博院的考察团成员不硬气,更不敢像周赫煊那样动粗绑人,导致此事不了了之,张大千也赖在莫高窟死活不走。
  让教育部下达正规批文?
  呵呵,陈立夫才没那么傻,屁好处没有还弄个一身骚。
  于右任也没办法了,厚着脸皮说:“你先给开个条子吧,组织考察团的事情以后再说。”
  陈立夫的姿态越放越低,拉着于右任道:“髯翁,论年龄您是长辈,论资历您是前辈,于情于理我都不该拒绝您的要求。但这件事比较复杂,我代表的是教育部,不能因个人偏好而做出决定。如果您有私事找我帮忙,那我肯定是不会推辞的,还请髯翁包涵!”
  一套太极拳打得于右任无话可说,他摇头道:“罢了罢了,我也不为难你。告辞!”
  见于右任出了房门,陈立夫才嘀咕冷笑:“什么乱七八糟的,浪费我时间。”
第987章【挖坑】
  “老汉儿(父亲),髯公回电了!”
  张心智拿着电报冲进旅店客房,脸色难看道:“事情没弄成。”
  张大千一直留在瓜州等消息,此时连忙夺过电报纸,内容只有八个字:“兹事体大,不易办理。”
  “咋个办?”张心智问。
  “凉拌!”张大千郁闷无比。
  张轶凡在旁边焦急地说:“叔叔你买物资、请工人,已经在莫高窟花了上千两黄金,难不成就这样灰溜溜离开?”
  张心智出主意道:“依我看,不如跟周赫煊打个商量,先答应他只临摹宋明壁画,更里面的晋唐壁画以后再说。他总不可能一直留在敦煌守着嘛,等他一走,莫高窟还不是我们说了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50/70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