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校对)第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6/702

  “不行不行,我威望不足。30岁都不到,去北大当教授都显得太年轻了,哪里能做校长!”周赫煊连忙推辞,他可不想去趟那个浑水。
  张作霖却拍板说:“好,就这么定了。小周先生去当校长,我信得过。”
  “雨帅,你还是另选高才吧,我真的不行。”周赫煊那个后悔啊,他就不该提北大的事,纯属引火烧身。
  一旦周赫煊去北大做校长,管得太严,就是破坏了北大“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校风。而管得太松,肯定又要惹怒张作霖,简直两面不讨好。
  这种破事,周赫煊才不会管。
  张作霖笑道:“不准拒绝,我回头就跟教育部打招呼。来来来,喝酒!小周先生,我就把北大交给你了,一定要给我管好。”
  “雨帅,我真的不行。”周赫煊脸都绿了。
  张作霖却不顾他的推辞,哈哈大笑着继续喝酒。
  周赫煊想死的心都有,见事情已经板上钉钉,他只能说:“雨帅,让我做北大校长也可以,但你必须答应我两个要求。”
  “说。”张作霖道。
  “第一,教育部的款项必须按时发放,不得拖欠。”周赫煊道。
  张作霖笑道:“可以。”
  周赫煊又说:“第二,学生可能会参加一些活动,甚至是游行示威。这我拦不住,也没办法拦。我只能保证,北大那边不会公然喊出革命党的口号。”
  “这个嘛……”张作霖犹豫了。
  周赫煊趁机说:“如果第二点雨帅不能答应,那恕我不能胜任。”
  “行,老子就答应你!”张作霖拍桌子说。他对北大的事已经烦透了,内阁和教育部隔三岔五就有人来反应,早晚都必须解决的。
  离开张作霖的官邸,周赫煊唉声叹气,跟死了老爸一样,埋怨道:“任公先生,你可把我害苦了!”
  “哈哈哈哈,”梁启超幸灾乐祸,“明诚,你行的,我看好你。”
  周赫煊虽然嘴上这么说,其实心里也是愿意的,否则他坚持不干,张作霖总不能用枪逼着他去当校长。
  帮助北大提前复课,这是一桩大好事。至于以后闹出麻烦,大不了周赫煊引咎辞职。
第093章【当官了】
  周赫煊当官了,是教育部的官。
  他年纪轻轻、资历不足,张作霖想安排他担任北大校长,就必须给个比较体面的政府公职。
  北洋时期的官职,一共分为九等二十二级。
  最高级的是特任官,由政府以特令形式任命,比如中央各部部长,以及地方省长;接下来是简任官,由政府挑选合格官员担任,比如中央各部次长和省政府委员;再后面为荐任官,由主管长官推荐人才担任,比如中央各部科长和地方县长。
  周赫煊以前没有任何政府职务,所以比较适合做荐任官。
  教育部的荐任官共8人,其中秘书长1人,司长3人,参事4人。
  秘书长和司长如今都满员了,唯独参事还有空缺,周赫煊自然而然的荣升教育部参事。
  整个过程完全符合正规程序,先由教育总长任可澄发出邀请,得到周赫煊应允后,再通过教育部正式下发荐任书。周赫煊摇身一变就成为北洋政府的县处级官员,等级比地方县长略高,每月官俸360银元。
  北洋政府的薪水很有意思,技术官员往往比行政官员拿得多。比如副部级别的行政官员,薪水最高才500元,而同等级的技术官员最多可以拿800元。
  周赫煊怀着深深的恶意联想:难道是因为行政官员便于贪污,所以才用高薪来补偿技术官员?
  当教育部任命书下发到北大时,那边的教授们集体懵逼,连夜召开北大评议会。
  参与会议的人员不多,只有北大考古研究室主任马衡、北大物理教授李书华(中法大学代理校长)、北大国文系主任马裕藻(北大校花马珏之父)、北大生物系主任谭熙鸿、北大植物标本室主任钟观光、北大教授洪涛生、吴虞(被胡适誉为中国思想界的清道夫)等,总共加起来还不满10人。
  一封北大校长委任书摆在众人面前,场面陷入沉默当中。
  马裕藻率先发话,敲着桌子说:“到底什么情况?怎么突然选个年轻人来当校长?”
  谭熙鸿道:“我跟周赫煊认识,他的人品还是极好的。”
  “这不关人品的事,”吴虞提出疑问道,“教育部为什么安排周赫煊来北大当校长,他跟张作霖又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幕后交易?”
  钟观光叹息道:“值此危局,有人愿意来当北大校长,敢于接手这个烂摊子,已经值得庆幸了。”
  “是啊,有校长总比没校长好。”李书华说。他今年也接手了一个烂摊子,“三一八惨案”的时候,中法大学(建国后并入北理工)校长李石被政府通缉,李书华临危受命代理校长之职。
  “老四,你怎么看?”马裕藻问马衡,他们两个是亲兄弟。
  “我没看法,你们说了算。”马衡属于那种埋头做学问的人,不喜欢参与俗事,他未来会担任故宫博物院院长。
  谭熙鸿比较倾向于支持周赫煊,他说:“我觉得不论如何,最重要的是让北大尽早复课。教育部现在肯任命校长,说明事情已经有了转机。”
  吴虞抱怨道:“问题是这个周赫煊才二十几岁,正当年轻气盛的时候。他以前没有任何办学经验,如果跑来北大胡乱指挥,那我们该怎么办?”
  钟观光对周赫煊印象不错,辩解道:“也不能说没有办学经验,直隶地区的希望小学他也曾参与其中。”
  “大学跟小学能一样吗?”吴虞质问。
  洪涛生笑道:“老吴,你一向蔑视权威,反对礼教,今天怎么反而论资排辈起来了?”
  吴虞解释说:“我不是论资排辈,而是怕周赫煊太年轻,到了北大以后乱搞。”
  钟观光提议道:“我们在这里也讨论不出结果,不如先去接触一下周赫煊,试探试探他的想法。”
  “可以,”马裕藻说,“你跟仲逵认识周赫煊,就劳烦你们走一趟。”
  ……
  翌日,钟观光和谭熙鸿便前往清华园,找到正在创作《神女》的周赫煊。
  二人也不拐弯抹角,谭熙鸿直奔主题道:“明诚,你怎么突然被任命为北大校长了?”
  “前几天徐志摩被抓,我和梁任公先生去找张作霖放人……”周赫煊把情况详细解释一遍,苦笑道,“我只是想趁机帮北大说说好话,没料到把自己也绕进去了。”
  “原来如此,这是件好事啊。”钟观光笑道。
  谭熙鸿问:“如果明诚担任校长,你打算怎么做?”
  周赫煊说:“一切照旧,我只负责找教育部要钱,平时都住在天津。你们自己选一个代理校长出来,自行管理日常校务,我不参与其中。”
  钟观光和谭熙鸿相视一笑,俱都看到对方眼中的喜意。
  事实上,蔡元培在北大做校长的时候,就当了好几年甩手掌柜。一直由蒋梦麟担任代理校长之职,负责处理校务问题,而蔡元培则在欧洲旅游。
  蒋梦麟几个月前上了张作霖的黑名单,如今已悄然南下,投奔国民政府去了。北大现在的情况非常尴尬,校长蔡元培辞职不干,代理校长又玩失踪,校务只能由学校评议会来处理。
  如果周赫煊履行承诺,不管北大日常事务的话。那北大自己再选个代理校长就是,跟以前没啥两样,这是北大师生可以接受的。
  就在钟观光、谭熙鸿高兴之时,周赫煊又说:“但我有一点要求,那就是北大以后不能公开喊出革命口号,不能公开出版革命刊物,也不得组建革命性质的社团。”
  “这个嘛,”谭熙鸿皱眉道,“似乎有违北大的自由校风。”
  周赫煊放话说:“如果不能做到这点,那我请辞校长职务。”
  周赫煊属于两边拿捏,先向张作霖要钱、要承诺,再向北大提各种要求。反正是张作霖和北大想要尽快解决问题,他只负责从中牵线而已,随时可以抽身不管。到时候头疼的,也还是张作霖和北大。
  钟观光说:“明诚你提的这几点要求,我可以代为转告北大评议会。至于具体的答复,还要大家讨论后再做出决定。”
  “没问题,”周赫煊笑道,“我明天就回天津,你们讨论出了结果,直接给我发电报即可。”
第094章【小钱钱】
  北大那边再次召开评议会,最终投票一致通过,接受周赫煊继任校长之职。前提是周赫煊不得插手北大校务,说白了只是名誉上的校长。
  他们还在会议上投票,选举钟观光为代理校长,全权负责校务问题。
  钟观光以前做过教育部参事,而且还开办过工厂,无论是在资历还是能力上,都完全可以胜任此职。
  周赫煊也乐得清闲,回天津继续办他的报纸,只等北大复校后去讲话即可。
  北大停课至今,教员奇缺,必须请到足够数量的老师。实在不行,就只能聘请其他学校的教员做兼职讲师,勉强把教师队伍给搭建起来。其次,许多学生已经返回老家,还得逐个写信叫回来。
  等这些筹备工作做完,估计已经到11月了,那时北大才能正式复课。
  10月中旬,周赫煊把《神女》前五万字稿件寄出去,他的《大国崛起》也终于出版了,而且是在全国十多个大城市同时发行。
  不得不说商务印书馆太给力,他们甚至有邮寄服务。比如一个西南地区小县城的人想买书,通过写信、电报或者电话订购,先把钱汇过去,商务印书馆这边立即就会邮书。
  整套《大国崛起》分上、下两部,卖得比《射雕英雄传》便宜,售价仅为4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6/70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