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校对)第6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60/702

  尼赫鲁很快聊起了他在英国的留学生涯,又谈起了爱因斯坦、罗曼罗兰、萧伯纳等朋友。紧接着,他又对孙夫人称赞不已,还托周赫煊帮忙给孙夫人带去礼物。
  尼赫鲁从包里拿出一本《大国崛起》,说道:“周先生,你的巨著令我受益匪浅,请务必留下签名。”
  “那是我的荣幸。”周赫煊迅速在扉页上签名留念。
  尼赫鲁请教道:“周先生,你是国际问题专家,你觉得像印度这样的国家该怎样寻求独立解放与发展崛起?”
  周赫煊笑着说:“印度的独立是必然的,这一次世界大战就是契机。”
  尼赫鲁摇头道:“英国早在20年前,就释放出了要让印度独立的消息,但每次都是骗人的把戏。这次的《联合国家共同宣言》,虽然英国明文表示愿意让印度独立,但他们总是在敷衍,印度人看不到任何的希望。”
  周赫煊说:“印度独立的关键在美国,而非英国。”
  “美国?”尼赫鲁像是捕捉到什么灵感,但又想不通透,惊异道,“请周先生详细说明,万分感谢!”
第1001章【智如象头神】
  尼赫鲁此人的先祖,是莫卧儿皇帝的御前学者,其家族在莫卧儿帝国世代为官。有点像中国两汉时代的士族,掌握着极为稀缺重要的知识资源。
  到尼赫鲁的爷爷辈就家道中落了(毁于印度大起义),幸好他爹是个有能力的,重振家业成为了百万富翁。
  以尼赫鲁的才识而论,此人极为博学。他精通印度教典籍和传统印度哲学,在剑桥学的又是数理化,同时还兼修人文科学,接着又进入伦敦大学攻读法律专业。为了扩大独立运动的影响力,尼赫鲁提出“到农村去”的口号,深入偏远乡村搞运动,由此精通印度各地的方言。
  在很多印度人看来,尼赫鲁就是个无所不知的全能天才。人们称呼他为“班智达”,这在印地语中是“大博学者”的意思。
  尼赫鲁此时与全世界的进步人士都保持着友好关系,包括中国共党的诸位大佬们。所以在印度建国之初,与新中国的外交关系非常亲密,他还是不结盟运动的创始人。
  直到某天,这位印度的“大博学者”彻底膨胀了,利欲熏心之下侵犯中国领土,被开国先贤们吊起来打得怀疑人生。
  40年代的尼赫鲁还是很谦虚好学的,他就像一个小学生,欠着身子向周赫煊请教问题,甚至掏出随身小本本等着记述重点。
  周赫煊没有直接阐述观点,而是问道:“现在国力最雄厚的是哪个国家?”
  尼赫鲁想了想说:“军事力量最强大的是德国,经济实力最强大的是美国。”
  “你觉得这场战争谁会赢得胜利?”周赫煊又问。
  尼赫鲁说:“不出意外的话,肯定是盟国胜利。德国虽然取得了一系列辉煌胜利,但它的工业和经济已经快到极限了,而英吉利海峡和苏联寒冬也遏制了它的快速扩张。现在美国又加入进来,源源不断的提供美元和军火,轴心国战败只是迟早问题。”
  不愧是印度开国领袖,战略眼光极为高明。他后来是该有多膨胀,才会想不通来摸新中国的虎须?
  周赫煊继续问道:“一旦盟国获胜,哪个国家会成为世界领导者?”
  “美国,”尼赫鲁不假思索地说,“英国已经欠了美国一屁股债,等到战争结束,美国将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债主。”
  周赫煊笑道:“是啊,战争结束后,美国将成为全世界最强大的国家。但强大不等同于国际地位,英国依旧保留着无数殖民地,就像蛛网一样制约着美国在全世界的势力扩张。尼赫鲁先生,如果你是美国总统,你会选择怎么做?”
  尼赫鲁苦苦思索良久:“我会通过交换或赎买的方式,逼迫英国让出殖民地。”
  好吧,这人的政治手段也就如此了,国际思维还停留在一战时期。
  周赫煊笑着说:“如果是我来当美国总统,我会打着民族解放的旗帜,高喊正义文明的口号,笼络全世界被压迫的国家,逼迫英国、法国、荷兰、意大利等老牌列强放弃殖民地!从此以后,地球上就再也没有殖民地,所有民族都能独立自主,而英法等国则会失去翻身的机会。”
  尼赫鲁听得目瞪口呆,喃喃自语道:“没有殖民地的世界,简直难以想象。可是,美国既然成为世界霸主,又怎么可能放弃唾手可得的殖民地呢?”
  周赫煊说:“殖民地是用来做什么的?掠夺资源,倾销商品而已,这些都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代替。”
  “什么方式?”尼赫鲁连忙问。
  周赫煊说:“以盟国为基础,建立一个类似国联的组织,姑且叫他联合国。到那时,联合国就是美国的办事机构,美国说谁正义,谁就是正义,说谁是邪恶,谁就是邪恶。美国要想打谁,英法等国就必须跟着摇旗呐喊。那些被解放的殖民地国家,美国可以通过政治施压,利用经济手段控制其资源,打着自由市场的幌子向全世界倾销商品。这种情况如果出现,全世界都没有殖民地了,但全世界都是美国的经济殖民地。”
  尼赫鲁没有再说话,而是慢慢地消化周赫煊所讲的内容。足足思索了十多分钟,尼赫鲁才猛拍沙发道:“幸亏周先生不是美国总统!”
  周赫煊笑道:“但对印度却是个机会啊。”
  尼赫鲁也笑了:“确实,美国一定会让印度独立!”
  周赫煊说:“所以,你们应该继续忍耐,帮助中国和美国打赢这场战争。”
  “会的,”尼赫鲁点头说,“即便不考虑其他问题,作为同样受压迫的民族,印度人民也有理由帮助中国人民。对了,你们的蒋先生对印度是什么态度?”
  周赫煊道:“他全力支持印度独立。”
  “那真是太好了,”尼赫鲁高兴道,“等蒋先生从边界视察归来,我一定亲自去拜访。”
  周赫煊扭头对正在做速记的卓克华说:“卓克先生,我刚才所说的话,请不要在报纸上发表出来。”
  “当然,这种事情我很明白。”卓克华笑道。
  尼赫鲁起身拉着周赫煊的手,万分感慨:“周先生不愧为国际问题专家,你的智慧堪比犍尼萨(印度教中的智慧之神、破障之神),请容我致以十万分的敬意。如果哪天印度能通过美国获得独立,那么周先生将是印度最尊贵的客人!”
  凭周赫煊刚才说的那番话,当得起尼赫鲁如此感谢。尼赫鲁可以借此做很多准备工作,也可以在和英国谈判时弄到更多好处,至少可以凭此扫清任何跟他有矛盾的权力竞争者。
  “我可不敢跟犍尼萨相比,尼赫鲁先生谬赞了。”周赫煊笑嘻嘻地说。
  犍尼萨是象头神,长得太丑,不符合周赫煊的审美。
  两人又畅聊了一个小时,临走之际,尼赫鲁发出邀请道:“周先生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亚洲人的英雄,印度文学界非常期待你的访问。这次前来,我还受安纳德先生所托,请你参加印度进步作家协会的活动。”
  穆拉克·拉吉·安纳德是印英文学三大代表人物之一,在印度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印度进步作家协会,则有些类似中国的“左联”和“文联”,既反抗英国殖民统治,又反对法西斯暴行。
  周赫煊欣然受邀:“我很高兴能与印度的作家交流。”
第1002章【不可接触者】
  “当今的印度社会正出现着革命性变化,日暮途穷的反动势力为了延缓自己的生命正在疯狂挣扎,它们的毁灭是必然和不容置疑的……我们协会的目的是将文学和艺术从……反动阶级的控制下拯救出来,使文学接近人民,成为反映生活、建设未来的有效途径……”
  ——摘自《印度进步作家宣言》。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是放诸四海皆准的道理,印度自然也不例外。
  在英国殖民者到来之前,“印度”只是个地理名词和宗教名词。这片次大陆邦国林立,从未真正统一过,就更谈不上什么国家的概念。
  正是英国的殖民统治,让印度人在精神和思想上渐渐凝聚,并开始自我认同“印度”这一国家和民族观念。
  英国也是想分而治之的,比如刻意制造地区矛盾和宗教矛盾,让印度本地人互相仇视。但伴随着英国的残暴统治,民族矛盾依旧上升为主要矛盾,并兴起了一系列独立解放运动。
  最滑稽的是第一次印度大起义,虽然有着各种各样深层次的原因,但直接诱因却是子弹上有牛油和猪油,士兵装填时必须用牙齿来咬开。这让印度教信徒和绿教信徒感受到侮辱,共有85名士兵拒绝使用这些子弹。而英国军官把他们捆起来,将子弹塞进士兵的嘴里,随即点燃了印度起义的烽火。
  印度人也是尝试过多次武装反抗的,可惜都被英国殖民者摆平。双方实力的巨大悬殊,让印度进步人士感到绝望,于是就催生出以甘地为代表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30年代和40年代的印度进步文学运动,跟中国近现代文学运动很相似,初期具有极强的革命性。这让英国殖民者如临大敌,两三年内逮捕了20多个知名作家,印度各地的文学革命运动就此陷入低潮。
  二战的爆发,《联合国家共同宣言》的签署,日本在亚洲的急剧扩张,这些事件让印度作家又看到了机会,于是他们暗中串联商讨如何东山再起。
  未来的印度、孟加拉国和巴基斯坦,此时统称英属印度。来自各地的十多位进步作家,悄悄齐聚加尔各答,也有些作家还没登上火车就被抓回去——他们被长期监视着。
  聚会地点是加尔各答郊外的某个庄园,周赫煊和张乐怡坐了两天火车才到地方。
  前来车站迎接的是一位仆人,名叫杜旺·帕蒂达。仅从“帕蒂达”这个姓氏,就知道他是印度四大种姓中最低等级的首陀罗,长得又黑又瘦。
  帕蒂达弯腰行礼,用夹杂着孟加拉口音的印度英语说道:“伟大的圣雄阁下,我是高斯老爷家的仆人帕蒂达,请容许我为您引路。”
  在印度,广义上的“圣雄”特指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周赫煊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也能被人称为圣雄。
  “多谢了。”周赫煊点头微笑。
  周赫煊牵着张乐怡的手,由帕蒂达领着他离开车站,不多时便看到了一辆马车。
  帕蒂达低头屈膝道:“请上车!”
  一个衣衫褴褛的瘦弱男子,扛着麻袋从他们身边经过。此时已经接近傍晚,日头偏斜,把人的影子拉得老长,那人直接踩着周赫煊和张乐怡的影子过去。
  “站住!”
  刚刚在周赫煊面前表现得谦卑无比的帕蒂达,突然像头发怒的狮子,指着扛麻袋的男人说:“你冒犯了一位圣雄,必须付出代价!”
  扛麻袋的男人看看自己脚下,又看看周赫煊,突然扔掉麻袋噗通跪地,小鸡啄米一样疯狂磕头。
  “怎么回事?”张乐怡吓了一跳。
  “不清楚。”周赫煊也有些懵逼。
  帕蒂达一脚将那男人踹翻,然后疯狂殴打起来,而来往路人都对此视而不见。
  周赫煊连忙拉住,问道:“别打了,到底怎么回事?”
  帕蒂达指着躺在地上的男人说:“圣雄阁下,这是个贱民,他刚刚踩到了您与夫人的影子。”
  张乐怡心有不忍,劝道:“没什么的,只是踩到影子而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60/70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