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校对)第6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61/702

  “不,这是无法饶恕的冒犯,请容许我来惩罚他!”帕蒂达说着又开始一阵乱踢。
  那男人抱着脑袋蜷缩在地上,嘴里不时发出痛呼声。但即便是这种痛呼,他也在忍耐着,似乎连呼叫求饶的资格都没有。
  周赫煊实在看不过去,让孙永振把帕蒂达拉到旁边,随后又掏出一张10元英镑,放在男人身边说:“真是抱歉,这是给你的补偿。”
  男人似乎听不懂英语,蜷在那里瑟瑟发抖。
  “您真是太仁慈了,”帕蒂达恭维了一句,又对那个男人说,“今天算你走运,遇到了一位宽容的智者。”
  直到周赫煊等人上了马车,那个男人才捡起英镑,跪着低头亲吻周赫煊刚才站立的地方。
  一般情况下,低种姓对高种姓表达敬意的最高方式,就是跪下亲吻对方的鞋子或脚趾。但那个男人是贱民,是不可接触者,他只能亲吻地面来表示尊敬与感谢。
  张乐怡坐在马车上,扭头远远望着那一幕,皱眉说:“印度这个地方真吓人,简直不可理喻。”
  “是啊,不可理喻。”周赫煊点头道。
  负责来接火车的这个帕蒂达,可是印度哲学家奥罗宾多·高斯的仆人,怎么说也该沾点文气吧,居然对贱民也是如此的粗暴歧视。
  在印度,也有自学成才、改变命运的贱民。
  比如“印度宪法之父”安贝德卡尔就是贱民出身,也是印度历史上第一个拥有大学学位的贱民。他天然成为了印度贱民的领袖,反对甘地保护种姓制度的立场,两人在1932年达成了妥协——即印度建国后允许贱民拥有选举权。
  即便是身为“印度宪法之父”,本该拥有无限崇高的地位,但贱民出身的安贝德卡尔依旧被歧视。他在义愤之下,公然宣布脱离印度教,改为皈依佛教,并成为印度佛教复兴运动的倡导者。
第1003章【梵与道】
  太阳即将落山的时候,周赫煊来到了加尔各答的郊区庄园。
  我们前面说过,庄园的主人是印度哲学家奥罗宾多·高斯。此人出身于婆罗门种姓,剑桥毕业,精通多国语言,还是印度早期民族解放运动的领袖之一。
  奥罗宾多的年纪已经很大了,常年住在印度法属殖民地——既想住在印度,又不愿被英国殖民的选择。他并没有加入印度进步作家协会,但这次却专程赶回家乡,腾出自己的庄园充当作家聚会场所。
  英国殖民政府不允许进步作家聚会,有可能两三个作家一起喝酒,就会被以阴谋叛乱的罪名给逮捕……
  “老爷,周先生和他的夫人来了。”帕蒂达进去禀报。
  奥罗宾多驻扎拐棍站起来,对会客厅里的两个男子说:“我们一起去迎接。”
  那两个男子,分别是印度“小说之王”普列姆昌德,以及印度进步诗人乔什·马里哈巴德。
  “我已经迫不及待了!”普列姆昌德笑道。
  作家聚会要等明天才正式开始,目的是商讨未来几年印度进步文学运动的发展,大部分作家现在都还在赶来的途中。
  三人联袂而出,与周赫煊热情握手。
  泰戈尔去年就已经死了,现在印度文坛的扛鼎者非普列姆昌德莫属。安纳德、萨加德等人当初鞍前马后创立印度进步作家协会,可当协会真正成立之后,所有人都公推普列姆昌德做主席。
  如果将普列姆昌德和中国某位作家比较,那他可以称得上“印度鲁迅”。这人喜欢写乡土现实主义题材,是第一个深入探讨农村问题的印度作家。可惜他的革命性不足,他是典型的改良主义者,把印度底层穷人翻身的希望寄托在高位者的施舍上边。说白了,就是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奥罗宾多的思想也差不多,这位印度哲学家自创了“社会进化论”。他认为社会是由人组成的,每个人都通过自我完善达成精神进化,汇聚起来就能实现社会的进化。仔细想想,大概就是儒家的观点,人人为君子,则仁爱和谐,则社会进步,则国家昌盛。
  更扯淡的是,奥罗宾多认为个人的精神进化,在实现社会进化以后,将出现国家的进化。国家与国家之间在精神上达成统一,就能和睦相处,不再爆发战争,甚至全世界都能融为一体,即出现所谓的“精神化时代”,类似于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这些印度学者,精神思想似乎都有些跑偏了……
  不过他们的英语说得极好,个个都是标准的伦敦腔,而非那种让人听着想撞墙的咖喱味英语。
  别看普列姆昌德从小在农村长大,一度穷得只能在中学当老师糊口。但人家原本姓“拉伊”,典型的婆罗门姓氏,精通拉丁语、英语、印地语、波斯语和乌尔都语等语言。
  印度进步人士和中国进步人士的区别,就在于这里了。
  印度的民族独立运动,是新兴资产阶级发起的,代表着资产阶级的诉求。他们的进步人士99%都属于高种姓,或许对低种姓和贱民抱有同情心,但也仅是同情而已,属于上层阶级施舍般的“善心”。就连甘地,也是被迫妥协,才答应在建国后给贱民选举权。
  而中国的民族独立运动,则来自整个中华民族。不管是商人、学者、地主、农民、工人、手工业者,都以国家独立、民族复兴为出发点。即便独裁如常凯申,也会颁布一系列惠及底层贫民的政令,虽然这些政令都在施政时搞歪了,但终归得做做样子。
  印度真正缺少的,是一种叫“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精神。它的阶级早已固化,现在是这样,再过五十年还是这样,甚至有可能一百年后也无法改变。
  为什么大部分印度人家里没厕所?
  因为厕所粪便是肮脏的,即便最低种姓的人都不愿触碰,掏粪工人的活儿只能由贱民来做。但贱民又是不可接触者,比粪便还肮脏,四大种姓者不可能让贱民进自己家掏粪。
  这就形成了一个死循环,导致厕所在印度成为难度近似于土改的大难题,以至于莫迪老仙喊出“厕所革命”的口号。
  普列姆昌德似乎对周赫煊极为推崇,他说:“周先生,你的巨著《神女》,我前后拜读了不下十遍。那真是太妙了,魔幻现实主义让我深深着迷。我曾尝试着模仿,可惜我的文风并不适合。”
  “伟大的作品不拘泥于形式,拉伊先生你的小说同样精彩。”周赫煊没有说假话,他是真的读过普列姆昌德的小说。
  20世纪的印度文学家,在中国最出名的自然是泰戈尔,其次便是眼前这位普列姆昌德。特别是新中国建立之初,普列姆昌德在中国备受推崇,因为他的作品经常反应农村问题,被中国研究者认为是印度贫下中农代表作家——其实人家是婆罗门地主呢。
  普列姆昌德说:“《神女》让我知道了一些中国的情况,特别是中国农村,你们那里似乎没有种姓制度?”
  “是的,从公民基本权利来看,所有中国人都是生而平等的。”周赫煊摇头道。这是他刚学会的技能,在印度摇头是表示赞同肯定。
  诗人乔什·马里哈巴德感慨道:“在这方面,中国天然比印度更进步。”
  奥罗宾多又开始贩卖他的哲学思想,说道:“人类历史拥有五个阶段,分别是象征时代、典型时代、约定时代、个人主义时代和精神化时代。包括印度在内,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处于约定时代。我认为再过30年,人类就能进入个人主义时代。到那时,印度人可以通过自己的精神进化,达成社会进化的目标,则印度种姓制度就能自然消解。”
  “会有那么一天的。”普列姆昌德居然表示赞同。
  奥罗宾多问:“周先生研究过哲学吗?”
  “不太了解。”周赫煊道。
  奥罗宾多说:“人类社会进化的终极目标是精神化,当物质文明发展到最高处,人们将不再苦于吃穿住行,所有人的精神都至臻完美,所有人都是圣贤圣哲。宇宙的本源亦是超自然的纯精神实体,我称它为‘梵’。‘梵’能超越时空、质量和一切形式,不依赖于他物存在。人类的精神进化,就是对‘梵’的感知……”
  周赫煊听得有点头晕,这尼玛说的不是哲学,而是神学吧?
  咱们的周先生是啥样人?别说神棍了,他跟猪都能有共同话题。
  “高斯先生所说的‘梵’,让我想起中国的‘道’,”周赫煊立即成功的接住话题,使用音译道,“道家认为‘道’是宇宙本源,是万物的终极真理,体现万物而又不依赖万物而存在。人类在感知‘道’以后得到进化,从凡人升级为贤人,更高级的还有圣人、至人和真人。贤人的标准是知晓天地法则,万物规律。圣人的标准是知行完备,品德至善。至人的标准是……”
  扯什么哲学?不就是吹牛嘛!
  周赫煊吹起牛来天地变色,把三个印度文坛大佬唬得一愣一愣。
  特别是那套道家思想,让奥罗宾多非常感兴趣,拍手道:“条条道路通罗马,世界的真理都是一致的。周先生所说的‘道’,应该就是我说的‘梵’,只不过名称不同而已。”
  “是啊,印度的哲学思想,和中国的哲学思想有很多共同之处,我们以后可以多加交流。”周赫煊笑嘻嘻说。
  这就是印度顶尖的哲学家,这就是印度早期独立运动的领袖……
第1004章【会谈】
  翌日。
  共有十二位印度进步作家汇聚在庄园,他们分别是:进步作协主席普列姆昌德、副主席安纳德、秘书长阿利姆、前任秘书长萨加德、孟买作家领袖阿巴斯、海德拉巴作家领袖乌丁……本来收到邀请的作家更多,但由于各种原因缺席了。
  这次并非召开正式会议,而是进步作家领袖们的碰头会。
  聚会地点就在庄园内的草地上,明明有足够的椅子板凳,但每人都席地而坐,面前摆着瓜果盘子。等到用餐时间,则每人面前摆放一扇芭蕉叶,仆人将米饭舀到蕉叶上,再大勺淋上咖喱汤汁。
  小勺子肯定是有的,但只用来添加配料和佐菜,吃饭时人们直接用手抓取。
  手抓饭也就罢了,毕竟是人家的饮食风俗。但为毛要用手把咖喱汁饭捏了又捏,就跟小孩子玩泥巴一样,捏成了饭团再送到嘴边慢慢啃?再配合咖喱饭黄中带黑的颜色,那模样真像是……呕!
  周赫煊看得一阵恶寒,老老实实的用勺子取饭。
  顺便一提,昨晚周赫煊和张乐怡内急,都是跑去庄园外的野地里解决的,偌大的庄园居然连个厕所都没有。当时还有仆人跟着,仆人手里拿着个装水的罐子。
  那罐子里的水当然是用来洗屁股,一般情况下得用左手浇水去洗,最后再顺便洗洗左手。有权有势的可以让仆人代劳,比如昨晚就有仆人想帮周赫煊洗屁股,吓得周赫煊连忙掏纸解决。仆人对此感到很委屈,或许是觉得自己工作没做好,或许是觉得自己受到了忽视。
  ……
  之前都是互相闲聊扯淡,开始吃饭时才进入正题。
  主持发言的并非印度进步作协主席和秘书长,而是副主席安纳德。此人放下手里捏成团的咖喱饭,挥舞着沾着黄色汁液的右手说:“先生们,马克思曾写文章阐述过印度问题:一切天灾人祸都只能触动印度的表面,而英国则破坏了印度的社会结构。印度人失掉了旧世界,而没有获得一个新世界,我们同自己的全部传统和历史都断绝了关系!”
  众作家都微微摇头,表示赞同这种观点。
  这些人当中,只有一两个是印度共党,但剩下的都倾向或同情共党理论。特别是副主席安纳德,他曾公开表示自己深受马克思影响,还把马克思的作品翻译到印度连载。
  或许大家很难理解,为毛这一大群高种姓资产阶级作家,居然会选择同情甚至加入共党。
  其实很简单,他们都是从英国人那里学来的。30年代,英国人向往苏联,印度人向往英国,苏联的共产主义就这么二倒手的传进了印度,然后用来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
  既然是二倒手,自然在内容上有差别。印度人所追捧的共产主义,属于英国人弄出的弱化版,严格说来更类似于改良社会主义。
  暴力革命?呵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61/70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