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校对)第66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65/702

第十章周赫煊——第五节小王子:
  “《小王子》出版于1942年2月,是周赫煊在抗战时期创作的童话寓言小说,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具有突出成就和巨大影响力的爱国文学作品……”
  “《小王子》有两种解读方式:一是以孩子为视角,透视出成人的空虚、盲目、愚昧和教条,用浅显天真的语言写出人类的孤寂,以及随波飘荡的命运,同时批评了金钱物欲,讴歌了真善美。二是站在爱国者的角度,折射出民族危难时期的中国社会,通过隐喻手段歌颂抗日英雄,抨击法西斯侵略势力和汉奸,谴责了国民政府的独裁残暴统治……”
  “这种双重情感表达方式,体现了作者对真善美和祖国的热爱,在中国抗战时期的文学创作当中独树一帜,历来是文学批评领域的重点研究对象。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人们对《小王子》有着内容繁多的解读,这些解读甚至互相矛盾。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周赫煊后来说:小王子可以是任何人,是你,是我,是他,每个读者对书中意象的理解都是正确的……”
  不管如何,《小王子》成为21世纪文学系学生们最喜欢的作品之一。因为期末考试时往往考主观题,列出其中某个角色让学生解读,自由度很高,只要不乱写基本上都能得分。
  咱们再回到1942年,《小王子》的销量好得出奇,许多学生省吃俭用也要买一本。它能满足读者对个人情感和爱国大义的双重需求,还能让父母买回家讲给孩子听,它属于爱情小说,也属于童话故事,更是一本抗战爱国文学。
  就像法国人把《小王子》奉为经典,甚至把作者、小王子和星星印在50面额的法郎上一样,中国读者同样把《小王子》视为经典著作。普通人对它的喜爱,远远超过了《神女》等小说,被公认为周赫煊的代表作品。
  同时,《小王子》还引发了一波童话创作潮流。有些国民政府不让写的内容,作家们纷纷使用童话题材进行隐喻,搞得老蒋那边禁书都不知道该怎么禁。
  而远在美国和英国,虽然没有爱国主义的光环,但《小王子》同样引爆了两国图书市场。
  有种说法是《小王子》的销量仅次于《圣经》,这个不好说,有好几本书都自称销量仅次于《圣经》。真严格而论,世界销售第二的图书应该是《毛语》,第三名为《新华字典》,第四名为《毛诗词》,第五名为《毛选》。
  但是,《小王子》肯定排进了前二十位,销量远超《哈利波特》系列。
  而且由于那位法国原作者死得太早,各国盗版横行,此书销量统计困难,保守估计也超过了8000万册,更有人说是2亿册——如果是2亿册,那么它将超过《双城记》和《指环王》排名前六,成为销量仅次于《圣经》的非中国图书。
  因为这本书写得太美了,有一种触及灵魂的力量。
  周赫煊版的《小王子》上市仅一个月,在英美两国的累计销量就达到40万册,接着印度市场又贡献了3万册。听说英文版都已经悄悄流传到法国,法国作家们给予了高度评价,就差没再给周赫煊颁奖了。
第1010章【屈原】
  4月3日。
  重庆柴家巷,国泰影剧院。
  吃过晚饭,周赫煊便带着张乐怡、孟小冬和阮玲玉至此,身边还跟着从印度过来交流的安纳德。
  “哎呀,明诚真是赏脸!”郭沫若热情地过来握手。
  周赫煊笑道:“郭先生的巨作首演,我当然要来欣赏学习。”
  今天是话剧《屈原》首演的日子,来了许多左翼作家。郭沫若在跟周赫煊等人寒暄过后,立即又去迎接其他朋友。不多时,周赫煊也被团团包围,作家们热切的跟他讨论《小王子》。
  话剧即将开演时,一个胖乎乎笑眯眯的中年男人走过来,跟周赫煊握手道:“周先生,近日拜读大作,颇有感触,你那本童话写得太好了。”
  周赫煊哈哈笑道:“孙先生你就是书中的小王子啊,一片爱国赤子之心,饭碗砸了还敢来看《屈原》首演。”
  “饭碗砸了不要紧,总能找到吃饭的家伙。”中年男子依旧笑容满面。
  此君名叫孙伏园,民国时期的“副刊大王”,《阿Q正传》就是他向鲁迅邀稿的产物。
  孙伏园堪称催稿狂魔,是很多民国作家心中的阴影,用曹聚仁的原话来说:“(孙伏园)圆圆脸,一团和气,跨进门来,让你知道该是交稿的时候了。”
  当年鲁迅被催稿折磨了两个多月,郁闷得想把《阿Q正传》早点结束,却被孙伏园软磨硬泡继续往下写。直到孙伏园到外地出差,鲁迅连忙趁机写了个大结局,若非如此,《阿Q正传》估计会写成长篇小说。
  鲁迅刚开始与孙伏园关系非常好,他在北平、西安、厦门、广州各地奔走,孙伏园都以学生的身份一路陪伴。直到孙伏园投靠了国党改组派,两人的交情才渐行渐远。
  即便如此,鲁迅也没有写文章骂过孙伏园,只在给妻子的书信中吐槽:“他(孙伏园)似认真非认真,似油滑非油滑,模模糊糊地走来走去,永远不会遇到所谓为难。然而行旌所过,都往往会留一点长远的小麻烦来给别人打扫。”
  孙伏园就是这种人,永远一副微笑面孔,乍看虚伪,实则真诚,而真诚中又带着三分油滑,天塌下来了估计他还在傻乐。他属于那种乐天派,诸事都不放在心上,惹了祸事也不担心,却害得朋友来给他擦屁股。
  比如说前阵子,孙伏园担任《中央日报》副刊主编。这是国党的机关报啊,居然敢连载郭沫若的《屈原》,气得老蒋亲自指示要把孙伏园解职。于是《中央日报》社的社长陈博生被连累了,陈博生是孙伏园的朋友,也是孙伏园进入《中央日报》的邀请人。
  陈博生被此事搞得焦头烂额,孙伏园却拍屁股笑嘻嘻走人,今天还敢来国泰剧院看《屈原》首演。
  孙伏园跟谁都自来熟,而且笑容可掬让人不好拒绝,此时他就说:“周先生明天有空吗?我正好没事做,想去贵府坐坐,请教一些文学方面的问题。”
  “改天吧,明天我有事。”周赫煊道。
  “那行,周六如何?”孙伏园又问。
  “可以,恭候大驾。”周赫煊只得答应,不然这人还会继续选日子。
  ……
  舞台上,暮春时节。
  由金山饰演的屈原徜徉在橘园内,抒情朗诵道:“辉煌的橘树啊,枝叶纷披。生长在这南方,独立不移……植根深固,不怕冰雪纷霏。赋性减震,好比仁人志士……”
  “好!”
  观众拍手大呼。
  安纳德好奇地问:“周先生,这部话剧讲的是什么?”
  周赫煊解释道:“讲的是中国古代的爱国者屈原……”
  安纳德在周赫煊的讲解下,万分困难地欣赏着话剧,而其他观众则早已沉浸在剧情当中。
  渐渐演到第五幕,屈原被囚禁在东皇太一庙。突然舞台上响起了交响乐,屈原在宏大壮阔的伴奏声中吟唱《雷电颂》,酝酿多时的狂暴情绪喷薄而出:“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在这暗无天日的时候,一切都睡醒了,都沉在梦里,都死了的时候,正是你咆哮的时候,应该你尽力咆哮的时候!尽管你是怎样的咆哮,你也不能把他们从梦中叫醒,不能把死了的吹活转来,不能吹掉这比铁还沉重的眼前的黑暗……”
  周赫煊听得全身汗毛直立,郭沫若的诗现场朗诵太可怕了,情绪毫不委婉掩饰,如同火山喷发般肆意宣泄。
  “轰隆隆!”
  突然间,一道春雷响起,窗户外闪烁着煞白的雷电。
  而此时此刻,屈原正在舞台上呐喊:“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你们在这黑暗中咆哮着的,闪耀着的一切的一切……”
  剧院内外,交相辉映,仿佛苍天也感应到了这个时代的黑暗。
  那叱咤风云、气吞山河的气势,冲破了禁锢已久的心灵闸门,在窗外电闪雷鸣的烘托下,震撼了所有国泰剧院内的观众。
  周赫煊扭头看了看不远处的孙伏园,暗自佩服这人的胆量。这出话剧就差没指着老蒋的鼻子骂娘了,孙伏园居然敢把剧本放在《中央日报》副刊上连载,头真铁啊!
  当演出结束,全场起立,掌声持续了好几分钟才停下。
  接下来,《屈原》在国泰剧院连演17天,从早到晚,场场爆满,观看人次将近30万。并且,这部话剧渐渐从重庆传到各地,所带来的社会影响远超《小王子》,不管是左派人士、自由人士,还是国党那边的爱国官员和将领,都纷纷表达了由衷的赞叹。
  到了六月份,重庆主城这边直接禁演,《屈原》只能搬到周边区县。
  《屈原》剧组一到北碚,国党就派出特务找北碚民众教育馆长刘忠义:“这个剧煽动性很大,在重庆上峰已经禁止演出,你应该立即阻止。”
  刘忠义说:“这是管理局安排的,我无权取消,不信你去找卢局长。”
  卢子英也根本不甩特务,顶着压力对刘忠义说:“不管他,每天演出时,你安把藤椅坐在戏台口。名为监督,实为防止特务破坏。发生了事情就找我,我始终都在剧场内。”
  这两人都不是共党,只是重庆本地的官员而已,完全出于爱国热情才支持《屈原》,即便事后被撤职也在所不惜。
  好多江北、巴县、璧山、合川等邻近区县的百姓,听说北碚那边还能看到《屈原》,纷纷结伴而来,导致北碚旅馆全部暴满。江北县就挨着北碚,那里的观众发现找不到旅馆,干脆看完演出半夜徒步回家。
  为了看一出话剧,徒步几十上百公里,甚至不惜风餐露宿,可想而知《屈原》的影响力有多大。
  这是今年文艺界最轰动的事情了,周赫煊和《小王子》得靠边站。
第1011章【小丑】
  《屈原》不出意外的被禁演了,而且被禁的方式很奇怪。
  抗战期间,有个叫“中央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的机构,专门负责对图书、报刊、杂志、戏剧、歌曲、广播等内容进行审查。话剧《屈原》是审不出毛病的,即便所有人都知道这部剧在攻击国民政府,但逐字逐句的推敲也找不到一处违规。
  于是,图书审查委员会就派出特务,听说哪里要上演《屈原》,那些特务就去警告当地管理部门和剧院老板。
  这算禁演还是不禁演?
  同时,国党控制下的媒体,开始疯狂批评攻击《屈原》,认为这部话剧“大成问题”、“鼓吹爆炸”、“不利精诚团结”。一些国党御用文人,干脆直接对屈原进行抹黑,把屈原塑造成一个弄臣倡优。
  五月初的某天,周公馆来了位不速之客——中央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副主任潘公展。
  此人脸型瘦削,戴着眼镜,西装革履,人模狗样。他抱拳笑道:“周先生,近日拜读大作,在下深感佩服,特来登门求亲笔签名!”
  “潘主任客气了。”周赫煊笑呵呵说,他才不信这人是来要签名的。
  两人寒暄一番,周赫煊随手签了个名。
  潘公展收起那本《小王子》说:“周先生是史学界泰斗,对先秦历史想必很有研究吧?”
  “略知一二。”周赫煊道。
  潘公展笑道:“周先生太谦虚了。你对屈原怎么看?”
  周赫煊说:“千秋文宗,爱国先贤。”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65/70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