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校对)第6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66/702

  潘公展摇头道:“屈原确实是千秋文宗,但爱国恐怕就不好说了。楚国只是中国的一部分,屈原的爱国是狭隘的爱国。放到现在,他就像是地方军阀的幕僚,不识时务,愚不可及。周先生觉得呢?”
  “恕我不敢苟同。”周赫煊冷笑道。
  潘公展道:“这不是我的个人见解,而是文学界和史学界的共同看法。”
  周赫煊懒得绕弯子,直接问道:“你到底想说什么?”
  潘公展拿出一副字画,说道:“此为清代画界第一人袁江的《汉宫秋月图》,权做润笔费,希望周先生能写一篇《屈原小传》。”
  “恐怕是让我写《屈原小人传》吧,你们图书审查委员会够阔气的。”周赫煊挑眉笑道。
  “还请周先生配合,”潘公展诉苦水道,“实不相瞒,蒋总裁对话剧《屈原》非常不满。周先生是总裁身边的红人,也该为总裁分忧解愁,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周赫煊翘起二郎腿喝茶,撇着碗盖说:“张道藩让你来的?”
  潘公展道:“张主任确实布置了任务,但找周先生帮忙是我自作主张。”
  “你滚吧。”周赫煊把茶碗放下。
  “啊?”潘公展有些懵逼。
  “你听不懂中国话?”周赫煊指着门口,用英语说道,“get
out!”
  潘公展终于回过神来,气得脸红脖子粗,愤然而起说:“周先生,这可是为蒋总裁分忧,你别不知好歹!”
  “你也有资格威胁我?呵呵,”周赫煊冷笑一声,把那副字画收起来说,“既然是为蒋总裁分忧,那我现在就去找他,当面问问屈原是不是弄臣小人!蒋总裁若是敢亲口说屈原是小人,不是爱国英雄,那我马上就帮你写文章!来人,备船,去云岫楼!”
  “别,别,周先生,我告辞了!”潘公展吓得脸色煞白,连那副《汉宫秋月图》都不敢拿回去,分分钟就从周公馆消失。
  国党的文化宣传人员简直就是草包,居然试图抹黑屈原而压制话剧影响力,这等于公然和整个社会站在对立面。
  然而他们就是这样做的,不仅周赫煊被邀请写抹黑文章,就连远在昆明的闻一多都收到了润笔费,李庄那边史语所的学者同样如此。然而,除了趋炎附势的无耻文人以外,哪个正经的文学家、史学家敢跳出来颠倒黑白说屈原坏话?
  历史上,今年黑屈原黑得最狠的是孙次舟。此人也在西南联大当教授,还是个资深考古学家。他各种引经据典进行研究探讨,最后得出结论:屈原是弄臣,屈原在战国的地位类似于倡优,屈原和楚王是同性恋,屈原投江是因为楚王移情别恋而因妒生恨。
  孙次舟那篇文章立即引起学术界围攻,他自己扛不住,就把闻一多也拉进坑里,还说什么闻一多也是赞同这种观点的。
  闻一多连忙写文章否认,顺便把孙次舟骂得狗血淋头。
  孙次舟本来在民国史学界也是能排得上号的,对先秦历史有着比较深入的研究。但就因为这次无端抹黑屈原,他从此被学术同僚所厌弃,在学术上没有任何新的成果,甚至他后来捐给川大图书馆的文稿都被当成废品卖了——其实这些文稿颇具研究价值。
  这人啊,有时候走错一步,就能毁掉一生。
  “好久没见你发这么大脾气了,怎么回事?”张乐怡微笑着走来。
  周赫煊把玩着那副《汉宫秋月图》说:“一个跳梁小丑而已,不必管他。”
  张乐怡说:“那人不会报复吧?”
  周赫煊笑道:“咬人的狗不叫,潘公展只是一条惯会汪汪大叫的狗。别看他在文章里谁都骂,动辄扣大帽子,但现实中他连杀只鸡都不敢。跟这种人打交道,别讲道理,用拳头就可以了。”
  “你呀,又得意忘形。”张乐怡忍不住笑起来。
  周赫煊握住她的手说:“这几个月别出门了,当心遇到空袭,跑警报动了胎气。”
  张乐怡又怀孕了,反倒是阮玲玉、马珏和崔慧茀一直没有动静。
  “我知道,”张乐怡收起笑容,正色道,“这个月维烈就高中毕业了,让他读哪所大学更合适?我想把他送去美国留学,但又担心他年龄太小不习惯。”
  民国时候的高中毕业考试,基本上在五月份进行。留给学生一个半月的时间,用来跋山涉水前往心仪大学所在的考区报名,七月初才会参加正式的高考。
  周赫煊想了想说:“去西南联大吧,维烈喜欢数学,西南联大有个叫华罗庚的教授非常厉害。”
  “昆明太乱了,不太合适。”张乐怡担忧道。
  昆明确实乱,随着日寇的进攻加剧,西南联大前年就在考虑再次搬迁。
  周赫煊说:“让他去锻炼一下也好,别太娇生惯养了。”
  张乐怡说:“我不同意。要么送他去美国留学,要么就在重庆读中央大学。”
  “这事我说了算。”周赫煊拍板决定。
第1012章【周维烈的高考】
  1942年的国际战事瞬息万变。
  苏联已经结束了冬季攻势,再次转入防御状态。日本在东南亚气焰嚣张,英国、美国和荷兰的东南亚殖民地军队不断投降,日军至此在南线战役中获得全胜。
  同时,介于共党敌后部队和义勇军的袭扰,日军开始对华北沦陷区实行“三光政策”。
  而美国在面临太平洋战争初期的不利局面,派遣轰炸机编队对日展开“杜立特空袭”。十六架陆基轰炸机直接从航母上起飞,对横滨、神户、大阪、名古屋等地的10座军事工业目标进行了轰炸。
  尽管这次的轰炸效果微乎其微,但带来的影响却非常大。
  美国空袭日本的消息传出后,中美两国都一片欢腾。而日本政府在民众心目中的威信则发生了动摇,日本民间对政府是否有能力赢得战争的质疑声越来越大。
  日本陆军立即把锅甩给海军,海军只能无奈的将航母编队从印度洋调回本土。对于海军来说很郁闷,在印度洋他们能立功,在本国海域防守则只能看着别人立功。
  于是乎,山本五十六高喊着“美军太平洋舰队一日不除,帝国一日不得安宁”的口号,毅然发动了“中途岛战役”。这一战,日本海军遭受重创,成为美日两国海军力量对比的转折点。
  自从去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以来,法币前所未有的疯狂贬值。日本把沦陷区的法币一股脑扔向国统区和解放区,其中混杂了大量假币,在赚取大量物资的同时,更严重冲击了非沦陷区的金融市场。
  解放区不得不禁用法币,改用共党发行的“抗币”,而国民政府则选了另一种方式报复——印伪钞,以假对假。
  此事由戴笠亲自策划执行,通过汉奸周佛海弄到日伪银行的印钞票版,再通过宋子文联系美国印钞厂进行仿制。这些假币都是汪伪政府发行的“中储券”,由美国印钞厂仿制后很快运回重庆,专门用来在沦陷区抢购物资和贿赂汉奸。
  然而,这些假钞很快就被发现了,不是因为印得太假,而是印得太真。
  美国仿制的汪伪政府假钞,由于纸张精良、印刷精美,居然比真钞都更像真钞,让人一眼就能发现区别。
  不得已之下,戴笠只能在重庆歌乐山筹办伪钞工厂,终于杜绝了伪钞印得太真的缺点。虽然汪伪政府严厉打击假钞,但根本没有办法,到抗战胜利时,每一千元“中储券”就有一元是戴笠印的假币。
  无独有偶,日伪方面也在疯狂制造国统区和解放区的假钞。但共党发行的“抗币”更加粗糙,甚至还带着些许毛边,日伪制造的“抗币”也是比真的还真……
  五月底,周维烈顺利通过高中毕业考试。
  就儿子的择校问题,周赫煊和张乐怡展开了长达一个月的争执,最后不得不让儿子自己来做决定。张乐怡整日苦劝,周赫煊则一句话没说,直接把华罗庚的论文扔给儿子。
  毫无悬念,周维烈选择了西南联大。
  由于时间不太够,周赫煊只能让孙永浩带维烈坐飞机去昆明。张乐怡也想跟着,可惜她正在怀孕期间,家里根本不可能让她到处跑。
  今年的高考已经取消了统考,改为执行联合招生区制度,昆明区这边只有2所大学,由西南联大作为召集学校,考试地点也设在西南联大。报名、命题和阅卷由教育部规定,但具体操作由考区自己决定。
  现在已经好很多了,抗战前的大学入学试题那才是真的刁钻。比如1933年的国立北洋工学院自主命题,第一场第一题为作文,题目为:常凯申对日不抵抗,宋子文在欧美大借款,试述其事实而评论之。
  来到昆明后,孙永浩先带着少爷在城内选了家旅店,然后前往西南联大的办事处报名。这天已经快到截止日期了,报名考试的学生不多,没有排队便直接进去。
  负责报名的是个中年人,他瞅了瞅孙永浩和周维烈,说道:“请出示相关证件。”
  孙永浩连忙拿出证件,说道:“这是我家少爷的高中毕业证书。”
  中年人随手拿起毕业证翻看,明显愣了一下,问道:“小朋友刚满12岁?”
  周维烈说:“12岁零三个月,虚岁13。还有,我不是小朋友,你可以叫我周同学。”
  “好吧,周同学,”中年人颇为稀奇地说,“你有把握能考上大学?”
  周维烈道:“我要读西南联大,我喜欢数学,我想做华罗庚教授的学生。”
  “有志气,祝你考试顺利。”中年人拿出一张报名表格让周维烈自己填。
  又在昆明住了几日,终于等到正式开考。
  或许是因为伙食好,又被逼着日常锻炼,这两年周维烈个子长得很快,已经超过1米5了,在普遍营养不良的民国非常难得。他独自走进考场,居然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因为还有比他更矮的考生。
  检查准考证,入场,发卷,开考。
  先要说明一下,西南联大此时的考卷有四套。
  科目略有差别,分为“文法组”和“理工组”,也就是文理分科考试。在这个基础上,又分为大后方考卷和沦陷区考卷,沦陷区考卷更简单一些,是为了体现对敌占区学生的关怀。
  周维烈考的是大后方理科卷,数理化更难一些,文史地相对简单。
  第一科,国文。
  第一题,作文:记述童年最深刻的一段印象。
  周维烈没有直接开始做题,而是把所有题目都浏览了一遍,再回来写作文。这小子连草稿都不打,直接在试卷上开搞,写的是刚搬来重庆时,老爸带着他们兄弟姊妹在江上钓鱼。最后还得出结论,万物皆有规律,需要细心的发现和掌握,同时还要勇于求教,任何人都可能比你懂的更多。
  第二题,文言译语体。
  就是把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而且还需要自己断句,因为给出的文章没有标点。这题还算凑合,周维烈大致读懂了,翻译得八九不离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66/70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