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校对)第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8/702


第096章【北大复课】
  《小说月报》顾名思义,每个月只发行一期。
  按照现在这个速度,想要连载完《神女》,至少得历时一年以上。
  随着剧情发展,场面越来越宏大,一个光怪陆离的畸形社会,赤条条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当连载到第三期时,文学研究会甚至专门为它举办了座谈会,同时按照周赫煊的解释,将这种形式的小说命名为魔幻现实主义。
  此时距离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百年孤独》问世,大概还有40年的时间。
  后来世界文学界讨论魔幻现实主义起源,一直是个很苦恼的话题。许多欧美学者认为,魔幻现实主义诞生于中国,它以《神女》为起点,在之后20年内出现诸多同类作品。
  《神女》的问世正当其时,如今五四新文学已经开始由盛转衰,中国新派作家们的创作恰好进入瓶颈期。魔幻现实主义就像一道闪电,划破漆黑的夜空,给许多青年作家带来全新的创作灵感。
  就像鲁迅的《故乡》发表,催生出“乡土文学”这一流派,并成为20年代中国文坛的中坚力量。周赫煊的《神女》,也带起一波魔幻现实主义创作潮流,活跃期从20年代末,一直延续到40年代初。
  甚至有同类型作家高呼:“我乃周赫煊门下走狗!”
  周赫煊的拥趸们不知道他家地址,便纷纷把信寄到《大公报》报馆,每月至少能收到上百封。其中大部分是向他请教文学创作的,周赫煊回了几封便感觉太麻烦,必须得请个专职秘书才行。
  ……
  当周赫煊名震文坛时,南方的战争还在继续。
  孙传芳之前一直坐山观虎斗,想利用北伐军解决吴佩孚,再以“援吴”名义趁机吞掉中南地区。如果战事顺利的话,他还打算顺手把北伐军给解决掉。
  最开始孙传芳的计划非常顺利,还打了几场胜仗,但很快局势就扭转了。
  10月中旬,进攻受挫的北伐军调整战略目标,移师赣北向孙传芳主力所在的南浔路发起攻击。11月初,北伐军只用两天时间,就切断孙军的补给线,孙传芳主力瞬间溃散,一部分缴械投降,一部分坐困愁城。
  北伐军又用了四天时间,彻底消灭江西的孙军残部,一枪不发便占领南昌。
  而战前不可一世的孙传芳,因为看到被包饺子的危险,在决战之初就坐军舰跑路了。以至于他的军队群龙无首,毫无战心,坚持不到一周就全线溃败。
  孙传芳由此失去争天下的雄心,北上投靠死对头张作霖,当面谢罪、俯首称臣。
  张作霖见全国局势大变,在北平也坐不住了,把官邸搬到天津,亲自坐镇后方指挥部。他命令直鲁联军立即南下徐州,以策应南京的孙传芳部队,共同携手对付北伐军。
  在河南圈占地盘的张宗昌和褚玉璞,连家都没回,便被张作霖派往徐州,南北大战一触即发。
  与此同时,周赫煊的《大众》副刊也已筹备完毕。就在他准备发刊时,北大那边传来消息,说是准备近日复校,邀请周赫煊这个名义上的校长去讲话。
  周赫煊立即坐火车前往北平,会见了北大的众多教授、讲师。
  好吧,“众多”只是虚词,其实数量并不多,总共还未满30人。
  没办法,如今北平的情况,南方的学者们都不愿受邀任教。而很多跟共党有关的北大教员,要么南下避难,要么躲进东交民巷,一露面就会被警察抓走。
  名满全国的北大,如今就只剩下20多个教员。好在清华、中法、燕京等大学的老师,接受了北大的兼职讲师邀请,勉强可以承担教学任务。
  北大校门口,周赫煊还没下黄包车,便看到那里挂了条欢迎他的横幅,北大教师们站成一排迎接校长。
  这个阵仗并不算大,如果换成蔡元培,迎接地点绝对会设在车站,而不是自家校门口。
  年初蔡元培回国的时候,北大师生以为他要返校,可是直接放假一天来庆祝,那才叫威望呢。
  不过此一时彼一时,如今好多北大的师生,都对蔡元培充满了怨恨。认为他在最困难的时候抛弃北大,所谓爱之深、责之切,便是如此。
  “周校长,你可让我们苦等啊!”钟观光笑着迎上去,热情的跟周赫煊握手。
  周赫煊说:“钟老先生,在下才疏学浅,可当不起各位这样欢迎。”
  “当得起,当得起,哈哈,以后大家的工资都要靠你呢,”钟观光拉着周赫煊的手,介绍道,“这位是国文系主任马裕藻,这位是物理系代理主任李书华,这位是……”
  “马先生好!”
  “李先生好!”
  “周校长好!”
  “……”
  周赫煊逐一跟北大的老师们握手问候,有个年轻人引起他的注意。此君名叫叶公超,实在太年轻了,才22岁,这个年纪居然也能做北大老师。
  周赫煊打听几句,才知道叶公超还是北师大的教员,而且身兼《英文日报》和《远东英文时报》编辑。
  民国时代风云激荡,涌现出无数少年成名的英才。想当初梁簌溟在北大讲课时,也不过才25岁,放在后世是绝无可能的。
  周赫煊在认识所有人后,突然退后鞠躬行礼道:“今后北大就拜托诸位了,鄙人俗务繁忙,恐怕不能履行校长职务,只能负责跑跑腿向教育部要钱。”
  “哪里哪里,周校长言重了,应该我等感谢周校长。”众人连忙说道。
  周赫煊此举目的有三:一是表现出谦虚,给北大老师们留下好印象;二是表明态度,承诺不会干涉日常校务;三是亮出手腕,暗示自己乃北大的财神爷,教育款项需要他去跑。
  只一个鞠躬,有礼有节,有承诺也有恩惠,立即就让北大老师们接受他。
  就算有人看不起周赫煊这个校长,也只能在肚子里腹诽,当面驳他面子是绝不可能的。
  当天晚上,周赫煊住在北大教师宿舍,只等着明日做开学讲话。
第097章【忽悠】
  北大附近某公寓。
  清晨,沈从文洗漱完毕,朝隔壁喊道:“崇轩,蒋玮,你们今天去北大不?”
  “去北大做什么?”丁玲开门问道。
  沈从文说:“北大今天复课啊,新校长是周赫煊先生。”
  “真是周先生?”胡也频激动地跑出来。
  沈从文反问:“你们居然不知道?”
  胡也频、丁玲夫妇本来住在西山,他们在张作霖掌控北平后,一直隐居不出,甚至决定逃到南方去。后来发现自己属于小喽啰,根本没入张作霖法眼,这才安心下来。
  沈从文跟他们是好友兼邻居,前不久三人一起搬到北大附近,积极从事文学创作。沈从文的《炉边》,甚至还被《小说月报》选中刊载,名气日渐大起来。
  最新一期《小说月报》他们都读了,对周赫煊的《神女》惊叹不已。沈从文还给周赫煊写了封信,请教文学创作问题,他经常干这种事,给鲁迅、郁达夫等人也写过。
  吃过早饭,三人结伴前往北大。他们虽不是北大的学生,但都通过北大新潮社发表过作品,也经常跑来学校参加活动。
  待行至大操场,人渐渐多起来。
  沈从文混进学生堆里,只等着周赫煊上台讲话,耳边尽是学生们的窃窃私语声。
  “周赫煊怎么会来当我们的新校长?好奇怪。”
  “唉,要是蔡校长能回来该多好。”
  “呵呵,蔡元培,他早把北大忘得一干二净了。”
  “你别胡说!蔡校长是怕被军阀通缉,所以才留在上海的。”
  “你才是胡说。教育部总长任可澄,都亲自发电邀请蔡元培返校了,是他自己不肯回来!”
  “反正不许你说蔡校长坏话!”
  “他蔡元培做得出来,我为什么就不能骂?全校师生盼了他半年,北大最困难的时候他在哪里?他在南方逍遥快活!”
  “……”
  那怨气大啊,就像是被负心郎抛弃的少女。
  早晨八点左右,学校的老师们也来到操场,敦促学生们排好队。
  钟观光率先登台亮相,说道:“老师们,同学们,今天是北大复课的大喜日子。这一学期,我们已经虚度了两个月,希望大家能在剩下的时间里,勤奋刻苦、努力上进,把耽误的功课都补上来……下面,有请校长周赫煊先生致辞!”
  “啪啪啪啪!”
  掌声并不响亮,周赫煊这个校长,暂时还没获得学生认可。做学者是一回事,做校长又是另外一回事,他的威望还不足以服众。
  周赫煊走到麦克风前,这玩意儿挺大,长得有点像汽车方向盘。他见台下人声嘈杂,没有立即说话,只站在那里一言不发的等着。
  沈从文惊讶道:“周先生好年轻啊!”
  “别出声,对人不尊重。”丁玲提醒说。
  其他学生似乎也意识到这点,渐渐的嘈杂声小起来,都抬头看向周赫煊等着他致辞。
  “我知道你们不服气,”周赫煊第一句话就点破学生们的心思,“我今年28岁,既不是名校毕业,又没当过教育部的大官,没资格做北大的校长。北大是什么?中国第一所国立大学,上承太学正统,下立大学祖庭,在场诸位都是天之骄子!而我,只是个浪迹江湖的草莽之辈,无功无名无才无德,确实不配做你们的校长!”
  话说到这里,台下彻底安静下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8/70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