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野性时代(校对)第10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5/566

  “到时候再说。”宋维扬还没想好。
  在喜丰和旭日升的不懈努力下,冰茶作为一种新的饮料种类,整体市场正在迅速壮大。
  今年第三季度的财报已经出来了,三款罐头产品的季度总销售额为2100万元,平均月销售额已经跌至700万,罐头生意是越来越不好做了。反观冰茶,只九月份的销售额就达到2600万,虽然随着天气转凉而接近极限,但随着市场越铺越广,这个数据还有上升的空间。
  无论是去年的罐头,还是今年的冰茶,销售情况都爆得让人难以想象,已经有媒体称宋维扬为“营销天才”了。
  但自家事自己知,宋维扬非常明白其中情况。
  喜丰罐头的最高月销售额为4000万元,那是春节期间,通过大量广告投放和新奇定位实现的,广告费用就占了很大一部分成本。春节一过,立马打回原形,而且随着跟风现象严重,独门生意做不成,喜丰罐头几乎不可能再热卖了,现在还能维持700万的月销售属于奇迹,足可在中国罐头界笑傲群雄。
  而冰茶呢?
  市场空白期啊!
  八大国产饮料品牌死了七个,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还在忙着消化七大品牌的尸体,生产和销售都处于混乱状态。
  乐百氏的重心在保健品,已经被高额利润迷花了眼,暂时没空打理饮料业务。
  健力宝已经发展到瓶颈期,高层集体茫然,不想着开发新款饮料,反而觉得被保健品冲击了市场。
  娃哈哈热衷于开拓小县城和村镇市场,暂时没想过进攻大城市。
  这就是今年中国饮料行业的情况,冰茶那么大的一块市场,除了喜丰和旭日升之外,竟然没有其他公司跑来竞争。
  发展顺利得超乎宋维扬想象,这种情况到了21世纪,几乎是不可能出现的,只能说90年代的生意太好做。难怪在历史上,旭日升只靠卖冰茶,几年就能做到30亿元的产值。
  《焦点访谈》说嘉丰酒业总资产6个亿,其实是有水分的,撑死了5个亿,但一直处于急速壮大当中——从销售额就能看出。而被钟大华乱搞之后,亏损得连5个亿都没有了。
  可喜丰食品饮料公司,在宋维扬手里仅一年时间,已经有人估值3个亿了,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算出来的。
  现在容平市流传着一句玩笑话:小宋厂长干一年,抵得上老宋厂长干十年。
  其实,宋维扬能够调动的公司资金不足1500万元,其他钱都拿去扩大生产规模了。虽没有大肆建分厂,但由于产品供不应求,陆陆续续又租赁了10多条生产线。
  还有广告投入也在不断扩大,几乎每个省台和重要市台,以及影响力较大的报刊杂志,都能看到喜丰冰茶的广告。
  杨信在公司总部喊出的口号是,今年喜丰冰茶的销售要达到2个亿(从五月开始算)!
  黄市长高兴得发疯,他撞大运捡了便宜啊,喜丰的发展有他一份功劳。
第130章
意外之喜
  秋高气爽,阳光明媚。
  陈桃找了一张路边长椅坐下,从包里拿出信封说:“这是杨总派人送过来的,他怕寄到学校寄丢了。”
  “什么东西?”宋维扬笑道。
  “他想要投资1500万元,引进一条新的罐头生产线,盖一个5000平米的出口加工车间,”陈桃解释道,“阿姨(郭晓兰)跟杨总起了争执,又联系到我和老郑。我们几个股东意见相左,而且拿不准情况,所以杨总就自己做了一份计划书。”
  宋维扬惊讶道:“他找到出口路子了?”
  “嗯,”陈桃说,“上个月,全国工商联举办了一次中外企业家交流会,由粤省银海集团主办。工商联也邀请了你去参加,但你又说没有大事别打扰,所以杨总就自己去了。他遇到了来自俄罗斯、瑞典、丹麦的罐头经销商,不知用的什么方法,居然谈成了合作意向。”
  “我先看看。”宋维扬把计划书翻开。
  杨信的计划书,开篇就介绍了中国罐头的出口情况——
  近两年,中国的那些罐头作坊越做越大,不仅在国内把大厂给挤死一大片,而且还迅速抢占出口份额。终于,就在去年冬天,那些民营企业的罐头出问题了。
  为了降低成本打价格战,提高自身的产品竞争力,好多民营罐头厂开始搞歪门邪道。
  他们使用糖精代替白砂糖,1元钱的原料成本直接压缩到5分钱,并混在正常罐头里面出口至欧美,而且还莫名其妙的逃过了质量检验。
  消费者虽然吃不出白糖和糖精的区别,但是,加了糖精的罐头,处于零下18度的环境就有可能玻璃瓶破裂。去年冬天,北欧和俄罗斯的罐头,出现大量瓶裂现象,一查全是从中国进口的。
  玩儿砸了!
  好多个中国罐头品牌,包括几十年的老牌子,直接在欧洲信誉崩溃。
  但西方人又特别爱吃罐头,家家户户都会定期购买。而欧美罐头价格昂贵,远不如中国罐头好卖,欧美的经销商们迫切需要中国罐头赚钱。
  于是乎,北欧和俄罗斯的罐头经销商就集体来到中国,想要重新挑选值得信赖的品牌。这些洋人买了不少罐头做检验,已经挑选出七八个品牌,恰好喜丰罐头位列其中,又恰好在中外企业家交流会上遇到了杨信。
  双方一拍即合。
  俄罗斯的经销商比较糙,只需瓶子不被冻裂,其他什么情况都可以接受。而北欧的经销商就苛刻得多,他们认为喜丰罐头的某些数据不达标,需要提高出厂质检标准。
  所以,杨信打算在鲁省建一个出口生产车间,并引进生产线和质检设备,一举打开欧洲市场。
  郭晓兰和宋其志都不同意这个方案,认为花钱太多,而且出口市场一直都不稳定,说不定哪天遇到反倾销法案就完蛋了。
  陈桃也不同意,她觉得应该全力拓展饮料市场,不该把过多的精力放在罐头上面。
  而远在鲁省管理分厂的郑学红,这次却站到了杨信那边,并且建议研发生产新的罐头品种。
  郑学红说,他在鲁省发现了一种白梨,皮薄肉厚,汁多无渣,吊打各省的所谓“贡梨”,有人甚至把这种白梨称为“仙果”。这种白梨非常便宜,只在沂蒙一带有市场,别说卖去外省,就连鲁省本地市场都比较少见。原因是皮薄易碎,难以长途运输,更适合在当地建厂做水果罐头。
  但是,鲁省无数的罐头厂,都把白梨给无视了。因为白梨在去皮之后,很短时间就要发黑发黄,品相难看,就像用坏掉的果子做出来的一样。
  郑学红建议改进生产工艺,加快从剥皮到漂煮环节的时间。一旦白梨罐头研发成功,必然吊打全世界的梨子罐头,称霸全球的梨子罐头市场都有可能。
  宋维扬认真看完杨信的计划书,笑道:“老杨和老郑很不错,进步蛮大的。”
  “你同意了?”陈桃问。
  “当然同意。”宋维扬说。
  陈桃道:“你之前不是说,罐头属于夕阳产业,没必要投入太多精力吗?”
  “那是因为没有进入西方市场的机会,”宋维扬道,“欧美国家的那些老外,非常爱吃罐头,而且越甜的越喜欢。不止是水果罐头,蔬菜和肉类罐头同样很受欢迎,他们在家吃牛排的时候,经常会开一两瓶豆子罐头当辅菜。如果一个美国家庭的冰箱里没罐头,说明那家的主妇不合格。这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只要能站稳脚跟,年利润几千万轻轻松松。”
  “真是这样?”陈桃颇为惊讶。
  宋维扬在计划书上签字,并注明意见:同意调用1500万元建造出口车间,另调50万元用于白梨罐头的研发。可与法国明星苏菲·玛索接触,请她为喜丰罐头做全球代言,3年代言费必须压到2000万人民币以下,超过此价另请明星。
  苏菲·玛索这几年正迎来事业第二春,在欧美甚至亚洲都极具影响力,如果2000万人民币能请她代言非常划算。
  这就是差距,姜文、葛忧已经算国内顶级明星了,20万代言费都让宋维扬觉得贵,苏菲·玛索的2000万代言费反而跟捡便宜似的。
  宋维扬非常感谢那些搞歪门邪道的国内同行,居然想着用糖精代替白糖。1块钱成本压缩到5分钱,貌似赚大了,其实是自己找死,白白便宜喜丰罐头找到出口良机。
  不仅是国外市场,国内的东北、内蒙、疆藏市场,喜丰罐头估计也会在冬天焕发生机。
  那些小罐头厂吃了亏也不会改,因为成本能压下来太多,温带和热带市场就足够他们吃饱,何必再花大力气稳住寒冷地区呢?
  当然,宋维扬更高兴的是杨信和郑学红的表现,一个已经把目光转向国际,一个能在平常之中发现新商机。即便把他们放出去自立门户,估计也能做出一番事业,特别是郑学红,进步超快。
  同时宋维扬也在检讨自己,他的思维还停留在21世纪,没想到一次所谓的“中外企业家交流会”就能直接攻破海外市场——太他妈神奇了。
第131章
书迷
  今天是周末,草地上坐着许多男男女女,还有学生乐队一边演奏一边唱歌。
  手风琴、吉他、萨克斯、单簧管,四件乐器胡乱搭配,一个女生唱着带有东欧风格的歌儿。这种情景在90年代的高校很常见,因为娱乐活动很少,看电影的机会都不多,反而促进了学生的集体交流。
  再过二十年,别说周末聚草地里欢唱了,就算到了KTV也各种玩手机。
  陈桃站在路边听了一阵,怀念道:“我又想起了中专时候,可惜那时我太穷,一心读书,都没想过多跟同学娱乐交流。”
  “确实很可惜。”宋维扬没有安慰,而是点头同意这种说法。
  没有高中时代的学习压力,没有步入社会的生活压力,大学属于一段极为梦幻的时光。身在其中或许还不觉得,等到时过境迁,才明白那是有多么美好。
  陈桃突然笑道:“快中午了,带我去食堂吃饭吧,我想重温一下学生食堂的感觉。”
  二人漫步来到中央食堂,宋维扬没有直接去打饭,而是下意识地往信息栏那边走。
  如果说“传条”是这个时代的微信,那么信息栏就是朋友圈了。学院有事会贴告示,社团有事会贴告示,甚至学生闲得蛋疼了也可以来贴大字报。
  随便扫了几眼,宋维扬便转身离开。
  上面没啥重要信息,也就未来的韩国总统金大中,下星期会来复旦做演讲。
  这种情况很常见,基本上每个月都有名人演讲,有兴趣的就去看热闹,没兴趣的就当不知道。
  此时的复旦特牛逼,就文科来说,公认的北大第一,复旦第二。金大中此次访问中国,跟领导人会面以后,也是直奔北大复旦,对清华什么的没有任何兴趣。
  “吃些什么?”宋维扬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5/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