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野性时代(校对)第20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3/566

  小胖子丁明已经正式休学了,瞒着家里,一个人打背包来到京城。
  放在新生入校的时候,谁都猜不到这种情况。他就是宿舍里的小弟弟,见谁都笑,见谁都喊哥,谁都能使唤他做事,包括彭胜利在内——虽然彭胜利只是偶尔请他帮忙,但丁明从来没有拒绝过。
  这样的人,居然读完大二就去创业了,义无反顾,什么后果都不考虑!
  但创业是艰辛的,宋维扬承诺的300万投资,目前只有50万元到账。这还是宋维扬卖了股票弄来的,剩下250万元,得到年底在股市大收割后才能兑现。再加上丁明和张朝扬的投资,现在搜狐的可用资金不足90万元。
  必须省着用啊。
  京城万泉庄某出租屋,面积不足24平米。这既是搜狐网公司所在地,也是张朝扬和丁明的卧室,几台电脑,一台风扇,若干桌椅板凳,便是他们的全部家当了。
  之前的两个月,丁明一直跟着张朝扬跑手续,好不容易注册了公司,又租赁了服务器。
  接下来,张朝扬独自构建网站,丁明就坐在旁边跟着学习。现在网站已经建好,可惜没有什么内容,完全无法吸引网友关注。
  他们很快招了两个员工,一个是通过报纸招聘的打字员,另一个是从BBS站忽悠来的计算机专业应届毕业生。其实来应聘的总共有十多个人,那些家伙到出租屋看了两眼,二话不说扭头就走了。
  清晨,电风扇呼呼的吹着。
  四个抠脚大汉从梦中爬起来,收拾好他们的地铺,然后出去接水洗漱,而丁明则负责去买早餐。
  ……
  宋维扬和马小云下了出租车,在附近打听转悠半天,终于问清楚“公司地址”。
  “老宋,你这公司可难找啊。”马小云开玩笑道。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宋维扬说,“搜狐是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商业公司,只凭这个就能载入史册。”
  马小云点头道:“也对。”
  正巧丁明提着包子油条豆浆回来,跟二人撞见,他欣喜道:“扬哥,你怎么来了?”
  “我来看看,”宋维扬介绍道,“这是我在复旦的室友,大二读完就休学创业了。丁明,这是中国黄页的老板马小云,他正在给人民X报做网站。”
  一听就高大上,丁明连忙喊:“云哥好!”
  马小云鼓励道:“小伙子很有魄力,争取成为中国的比尔盖茨。”
  “谢谢云哥。”丁明笑着说。
  丁明带着二人来到出租屋,推门就喊:“老板来视察了,大家加油干!”
  张朝扬连忙站起来跟宋维扬握手,介绍了一番公司情况。
  另外两名员工,一个叫潘晓光,负责网站管理维护;一个叫李军,把过期报刊杂志上的内容,通过手打录入网站。
  听说来的是喜丰宋维扬和中国黄页马小云,潘晓光和李军都激动不已,连忙在大裤衩外边套了条短裤才跟二人握手。都是些富有激情的年轻人,条件艰苦不算啥,偶像来了更能激起他们的干劲。
  张朝扬给宋维扬汇报工作道:“现在中国做内容的网站,就那么两三家,而且不以盈利为目的。他们的内容本来就少,我们做超链接也偷不了多少。所以,我就把过期报刊的重要新闻,手打录入到我们的搜狐网内。比如《光明报》昨天的内容,我今天录入网站,这样也能规避侵权风险。”
  “够辛苦的。”宋维扬说。
  张朝扬又说:“我们还设立了计算机技术板块,用一问一答的方式,来解答一些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问题。这方面丁明出力很大,问题内容都是他提出的,我来负责解答。这个板块最受网友欢迎,毕竟现在上网的人,大多数都刚刚接触计算机和网络,对这种问题非常感兴趣。”
  丁明笑道:“我是初学者,知道初学者会面临什么困难,比较符合那些网友的情况。”
  宋维扬说:“你们继续吃饭,当我不存在,该干嘛干嘛。”
  “那好,”张朝扬嚼着油条说,“我们一边吃饭一边开会,讨论一下今天的工作内容。”
  李军首先说:“我认为应该再招一个人,就算你们三个帮着打字,也忙不过来啊。我每天打字手都酸了,晚上吃饭都握不住筷子。”
  “这个问题我也意识到了,我会尽快招人的。”张朝扬说。
  李军又说:“还有,我觉得应该把体育新闻单独列为一个版块。奥运会刚刚结束不久,大家对体育还是很感兴趣的。”
  “可以。”张朝扬点头道。
  潘晓光说:“现在的网民,都想接触更多的计算机和互联网知识咨讯,特别是国外的咨讯。我们是不是可以把国外网站的相关内容翻译过来?”
  “这个工程量有点大啊。”张朝扬说。
  “也不用翻译太多,就找那些比较关键的内容。”潘晓光道。
  张朝扬想了想,点头道:“我试试看。”
  张朝扬对员工提出的建议都从善如流,这就是他的创业风格。非常宽松,有时候员工上班干其他事儿也不管,各种建议他都会考虑,同时也不太懂得拒绝人。所以在历史上,从搜狐网走出去的老人,一提起张朝扬都是赞誉有加,感谢张总给他们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
  但是,慈不掌兵,张朝扬其实非常不适合当老板。
  刚开始创业的张朝扬,什么意见都听,什么方向都尝试,员工犯错了他也不忍太过处罚。这就导致他没有威信力可言,而且内部管理非常混乱。
  同时张朝扬的权力欲又很旺盛,或者说,他什么都想过问,不相信手下能把事情独立办好。直至搜狐开始第二轮、第三轮融资,部门结构变得复杂起来,张朝扬更是什么都想抓,并让部门领导之间互相制衡,无法做到职权下放。
  于是乎,搜狐不断培养人才,却又不能完全发挥人才作用。往往是张朝扬亲自主抓哪个项目,这个项目就做上去了,他一放手又落下来了,人才与人才、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内耗非常严重。
  其所带来的更严重后果,是张朝扬没有培养起自己的核心团队,创业十年还是孤家寡人。
  这些人才无法得到晋升,无法充分展现自己的价值,于是纷纷出走。同时还对张朝扬感恩戴德,因为张朝扬培养了他们,教会了他们,给了他们一个更广阔的天地。这就导致搜狐成为中国互联网的黄埔军校,培养出的各种网站创始人、CEO数不胜数,甚至其中有好几个回过头来跟搜狐抢市场。
  此时的张朝扬还可以补救,对于那些出走创业的人才,他完全可以投资扶持,搞出一个规模庞大的“搜狐系”。雷军就是这样做的,从金山走出的那些人才,雷军进行了很多投资,最终在互联网界形成“雷军系”,小米能成功就离不开“雷军系”的帮忙。
  但张朝扬也没发展派系的思路,人才走了就走了,他根本不管,导致搜狐越来越没存在感。
  直到2007年,搜狐创业十年,张朝扬才猛然醒悟,开始反思自己的管理缺陷,并把手中权力逐渐下放出去。但那时已经有些晚了,错过了搜狐发展的最好时机,从此始终处于一个不尴不尬的地位。
  2007年以前的张朝扬,就管理能力看来,属于部门经理级别,让他领导大公司就是个悲剧。说得形象一点,就是让一个师长指挥一个军,让一员负责冲杀的猛将去当元帅。
  宋维扬很想给搜狐找个大管家,不能由着张朝扬的性子胡来。
  当然,现在还没必要,毕竟公司规模很小,张朝扬那部门经理的管理手段足够了。
第262章
可乐价格战
  搜狐四人组已经开始工作,马小云坐在旁边问:“你们的网站,每天有多少人访问?”
  张朝扬说:“最多的时候,每天超过1500人次。”
  “太少了啊,”宋维扬问,“你去各大BBS站打广告了没有?”
  张朝扬说:“都已经去过了,每天都要在BBS站泡一个小时做宣传。但我们的内容太少,留不住人。”
  宋维扬问:“目前全球最大的中文网站是哪家?”
  “华渊网,在美国和弯弯都很有影响力。”张朝扬道。
  华渊网后来与利方在线合并,变成了……新浪。
  宋维扬笑道:“那你就做华渊网的超链接啊,为什么要盯着国内?”
  张朝扬愣了一下:“对啊,我们共享华渊网的内容就行了,虽然是繁体字,链接速度有点慢,但应该能够被网友接受。”
  宋维扬说:“做一个海外资讯板块,里面全是繁体字内容,这样就更好理解了。”
  接下来,宋维扬一直在跟张朝扬聊天,马小云时不时的插一句进来。
  宋维扬讲的许多内容,都属于WEB2.0时代,从技术而言还有些难以实现。比如新闻网页留言评论功能,至少还要过两年才行,现在弄出来也是个四不像,而且网友留言的操作必然极为繁琐。
  但是,宋维扬给出了正确的发展思路,那就是互联网的“交互性”。
  中午,宋维扬请大家吃饭喝酒,几个小家伙围着他各种提问,崇拜之情溢于言表。
  酒足饭饱之后,张朝扬就带着人去偷华渊网内容了,估计再过半个月就能让搜狐网的访问量暴涨。
  马小云继续跟宋维扬交流,没聊几句,宋维扬就接到杨信打来的电话。
  “董事长,百事可乐降价了,降幅达到了15%。”杨信说。
  “哈哈哈哈,”宋维扬乐得大笑,“那咱们就降20%,让可口可乐头疼去。”
  杨信说:“我也是这么想的。”
  “你来操作,我不管了。”宋维扬说完就挂断电话。
  90年代中期,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价格是3元,但许多大城市大商场的零售价是2.7元、2.6元,甚至达到了2.5元。现在估计是被非常可乐给逼急了,百事可乐居然率先降价销售,喜丰公司当然不怕啊,反倒是可口可乐被架在火上烤。
  历史上,娃哈哈在推出非常可乐一年后,百事可乐也是被逼得降价,而且降价幅度达到了17%——没过多久又涨了回来,可能是跟可口可乐达成了某种私下协议。
  百事可乐才不管什么逼格问题,半个世纪前就是靠低价策略壮大的,现在无非是凭借雄厚财力跟喜丰硬拼。
  马小云听到了通话内容,惊讶道:“你们竟然把百事可乐逼得主动降价了?”
  “再正常不过,”宋维扬说,“现在非常可乐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了百事可乐,他们不急才怪了。我们的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都更低,巴不得打价格战,百事可乐是在找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3/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