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野性时代(校对)第24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8/566

  宋维扬叫住冯巩:“喜丰在春节前会推出方便面产品,本来没打算请明星做广告。不过一见到冯先生你,我立即就觉得很合适,有没有兴趣合作?”
  “没问题啊,广告费随便给就行。”冯巩笑道。
  “那好,50万怎么样?”宋维扬说。
  “宋老板真是大方!”冯巩非常高兴。
  说实话,像冯巩这些春晚名人,广告价值被严重低估了,远远不如当红影视明星。这是90年代,春晚收视率爆棚,冯巩那张脸至少应该值100万广告费。
  宋维扬道:“那咱们就说好了。马上就快过年了,时间要抓紧,争取抢在春运之前投放广告。”
  冯巩说:“除了春晚彩排之外,其他时间我随叫随到。”
  包括央视在内,喜丰公司全年都在各大电视台有广告合同。现在是饮料销售淡季,完全可以把饮料广告位腾出来,挪给新品方便面露脸。
  冯巩很忙,没说几句就走了。
  吴国第笑道:“小宋,喜丰公司每年的广告支出数额庞大啊,你们做宣传确实有一手。”
  “没办法,日常消费品嘛,”宋维扬说,“不像吴老哥的产品,靠得是实力,目标客户都是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特别是直缝焊钢管,全国独一家,想不买你的货都不行。”
  吴国第连连摇头感叹:“别提了,做钢管把我资金都抽空了,动辄上亿美元的投资。我是砸锅卖铁都不够,只能跟加拿大那边合资,处处都受制于人。”
  “受制于人,总比一穷二白更好,”宋维扬说,“至少,以后中国建长距离石油管道,不用再仰仗进口了。”
  “那倒是。”吴国第颇为自豪。
  三年前,听说中国要铺设10条长距离输油管线,而钢管却只能依靠进口。一直在做塑料的吴国第,立马拍板进军钢管市场,无知者无畏,莽着头撞进去才明白有多难,整个项目至少要投资1亿美元,厂房基建面积就在500亩以上,而且还需要培养大量的高技术职工队伍。
  然而,吴国第没有被吓退。只用一个月时间,他就说服加拿大AKD公司合资,两年之后,亚洲规模最大的ERW钢管项目在中国建成投产。
  为啥吴国第今年能被评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
  就因为那个钢管项目,让中国的石油运输不再依赖进口钢管。再过几年,吴国第就会带着钢管杀回欧美,逼得美国对他提起反倾销诉讼。
  宋维扬说:“吴老哥,我组建了一个金牛会,会员都是些实业家,我们奉行的理念是实业兴邦。你有没有兴趣加入?”
  “金牛会都有哪些人?”吴国第问。
  宋维扬立即进行详细介绍,并说:“我们每年一次聚会,不谈政治,不谈生意,只交流对国内外局势的看法以及私人爱好兴趣。至于商业合作,私下进行即可。我们也不做宣传,低调得很,不像泰山会那么张扬。”
  “那下次聚会我就去看看。”吴国第笑道。
  “相信你会聊得很开心。”宋维扬说。
  又闲谈几句,吴国第问:“你今天回盛海吗?要不我让助理把你的机票也订了。”
  “我还有些事情,明天回去。”宋维扬说。
  “那等你回了盛海,咱们再一起吃顿饭。”吴国第道。
  “没问题。”宋维扬说。
  宋维扬确实有事,电信总局相招,他得亲自去看看什么情况。
  接见宋维扬的是一位副总,对方开门见山道:“小灵通不要降价太狠,不能比国外手机价格低1000元以上。”
  “为什么啊?”宋维扬问。
  那位副总说:“小灵通业务发展太快了,邮电部的领导有些不高兴。所以啊,生意要做,但不要抢生意抢得太过火。”
  “没问题。”宋维扬笑道。
  在价格上变通太简单了,小灵通卖1万元一部都行,大不了赠送5888元话费。
  国家在移动通信行业是有布局的,小灵通纯属搅局者,直接把邮电部的计划给打乱了。若非要安抚电信部门,这玩意儿百分之百被取缔,根本没有二话可说。
  另外在私人情感方面,小灵通当初是被邮电部大佬否决了的,不然三年前就该推出了,宋维扬别想抢到热狗屎吃。现在小灵通卖得越好,那位大佬就越没面子——不是说那位大佬没眼光,而是人家立足于全局,考虑得更长远,不可能推广小灵通这种落后技术。
  还有就是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需要跟国外厂商合作,师夷长技嘛。今天给宋维扬打招呼,不准小灵通降价太狠,多半也有国外通信巨头施压。
  这种事情太常见了,倪院士研发芯片,华为研发GSM技术,刚出成果就面临绞杀,政治施压被洋鬼子们反复使用。
  从电信总局出来,宋维扬又跑去神州科技的京城研发中心视察。
  研发负责人刘强介绍说:“目前我们的研发团队有26人,小灵通手机主板并不复杂,设计方面是很好解决的,估计明年夏天就能进行测试。困难在于规模化生产,材料是大问题,得投入巨大资金建工厂,否则就只能让弯弯的公司搞代工了。”
  “规模化生产的问题,我会想办法解决。”宋维扬道。
第322章
前进中的难题
  倪院士此时无疑处于人生最低谷,随着联想内部斗争的彻底落败,回头再看他这几年不断告状的行为,可以说是“枉做小人”。
  倪院士在联想公司依旧还有职务,大概类似于普通研究员,能够领工资的,但没有丝毫股份。
  “来就来嘛,还带这么多东西。”倪院士笑呵呵接过礼物,情绪比较稳定,似乎不受那件事的影响。
  宋维扬笑道:“给您拜个早年,祝您新春快乐。”
  “我也祝你新年快乐。”倪院士说。
  宋维扬跟倪院士聊起近况,说道:“倪老,干脆你把联想的职务辞了,来神州科技的研发中心领导工作。”
  倪院士摇头道:“刘强做得挺好的,我挂一个研发指导的头衔就够了,关键时候给他们把把关。对了,小灵通的部件现在有多少能够国产化?”
  宋维扬说:“就手机外壳、电池和液晶屏。”
  小灵通液晶屏采用的是STN技术,清华液晶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从6年前就开始研发,于1995年底正式成立公司,并在1996年开始投产。从清华的厂子拿货,也让宋维扬的小灵通成本大大降低,至少比原时空吴鹰的小灵通成本更低。
  历史上,吴鹰投资100万试水小灵通,根本就没怎么考察供货厂商,一股脑儿的全从日苯进口配件,其初期的手机生产成本至少在1800元以上。
  倪院士感慨说:“就这三样啊,还是不够多。”
  宋维扬道:“比亚迪已经在研发手机排线了,听说速度蛮快的,估计再过几个月就能投产。”
  倪院士突然说:“对了,京东方已经上马TFT液晶屏技术,他们有长达三年的技术积累,估计再过一两年就能出成果。以后小灵通若是使用彩色屏幕,可以跟京东方合作。目前的液晶屏领域,日苯、韩国、弯弯三足鼎立,日苯的TFT屏已经建厂了,韩国和弯弯也在迅速跟进。我在中科院的一个朋友就是研究液晶屏的,他也攒着一股劲,到时候你可要支持京东方。”
  宋维扬笑道:“国产便宜,我肯定支持国产。”
  倪院士说:“这都是国外大公司的竞争手段,他们掌握技术的时候,就高价售卖积累资金。等中国人把技术掌握了,国外公司立即就降价,让中国企业无法收回研发资金。我们很吃亏啊,一直吃亏。”
  宋维扬道:“听你这么说,日苯的第三代液晶屏已经建厂投产,那估计第二代液晶屏又要大降价了。这对小灵通是好事,但对清华的液晶屏公司而言却很糟糕,整整研发五年,生产一年就面临大降价,希望他们能够撑住吧。”
  “是啊,能撑住就是胜利。”倪院士说。
  中国唯一的应对措施,那就是把高科技产品做成大白菜。
  再过几年,日苯、韩国和弯弯垄断第三代液晶屏市场,中国却成为第一代和第二代液晶屏的全球最大生产基地。低廉的人力制造成本,让日苯、韩国和弯弯的同行们无利可图,只能渐渐放弃第一代和第二代液晶屏的生产。
  很多领域都是这样,最后中国成了世界工厂,代价是每年支付给外国公司大量专利费用。
  宋维扬说:“日苯人不安好心,当初为了推销PHS技术,把小灵通芯片的价格定得很低。现在我这边刚起步,眼看小灵通在中国大火,日苯那边立即坐地起价,小灵通芯片几个月内涨价两次,现在每部小灵通的制造成本已经超过1200元。”
  “怎么不考虑从弯弯进货,那边肯定更便宜。”倪院士说。
  宋维扬道:“弯弯没有引进PHS业务,不可能有厂家生产小灵通的芯片和主板。神州科技能从弯弯购买主板,都是日苯人嫌本国生产不划算,主动交给弯弯厂商代工的。至于芯片,日苯人死死捏在手里,怎么可能交给弯弯做?”
  “想要摆脱外商钳制,就只能走自主研发的道路。”倪院士道。
  宋维扬苦笑道:“问题是困难太多。不说芯片了,做个手机主板都难。刘强昨天跟我说,只一个什么SMT技术,就能卡着让小灵通没法自己做主板。”
  倪院士同样苦笑:“看来小灵通主板设计好之后,你们只能交给弯弯的厂商代工了。”
  SMT就是贴装技术,把各种元件贴在基片上。
  这玩意儿由于电视机行业的繁荣,在中国的发展速度很快,但目前只能做电视机、收音机等产品的电路板。想给电脑和手机的主板贴片?抱歉,虽然也能贴出来,但生产成本比让弯弯厂商代工还高。
  中国政府其实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在1998年和1999年各种开会,计划性引进一些相对先进的SMT技术。
  可正逢全球SMT技术大发展,中国的引进速度,还跟不上全球发展速度。这个月引进世界一流技术,下个月就变成了二流。直至2000年以后,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日韩和弯弯大规模向中国大陆转移帖装工厂,中国的SMT技术才迎来狂飙突进的发展,并在几年内成为全球最大的贴装基地。
  宋维扬根本不懂技术,之前满腔火热的想做主板,结果一个最基本的贴装就把他卡住了。
  倪院士突然说:“你可以跟长虹合作。”
  “长虹?”宋维扬不解道。
  倪院士解释说:“长虹的贴装技术,在国内是非常先进的,而且有大量的高水平工人、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你出钱跟长虹搞一个研发实验室,一边引进一边研究,再搞一个合资工厂,争取在一两年内解决小灵通主板的贴装问题。”
  “长虹会愿意?”宋维扬道。
  倪院士说:“只要长虹的老总不傻,肯定愿意的。第一,贴装技术上来了,可以为长虹做高端电视机打基础;第二,现在的手机、电脑市场火爆,长虹如果能掌握尖端贴装技术,订单必然供不应求。”
  “那我就去试试。”宋维扬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8/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