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野性时代(校对)第26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5/566

  接下来一段时间,宋维扬走访了附近四个乡镇的十多个村落。
  相比起来,洪伟国老家的村子,已经算是中等偏上的富裕村。真正的穷村无非两种,一种是村干部太黑心,一种是土地太贫瘠。
  这么说吧,以此地对农民的提留和摊派程度,每亩田至少要收800斤谷子以上才行,否则农民就是白干一场。而能打800斤以上稻谷的水田,很少很少,属于凤毛麟角。
  这就导致什么呢?
  农民靠卖农副产品和打短工赚来的钱,全部被提留款和摊派费弄干净了,只剩下家里的一堆粮食,根本没钱用于市场消费。
  特别穷的两个村,由于土地贫瘠,连粮食都没多少,只能勉强保证不饿肚子——初中辍学率竟超过30%,因为农民交不起学杂费。有些交得起也不愿读了,十四五岁就去学手艺或者打工。
  再往西,宋维扬又去了隔壁省,走访洪伟国的一个战友的老家。这里的情况差不多,大同小异,只不过由于靠近长江,农民进城打工的更多,普遍稍微要富裕一些。
  接着又前往西南某省,还是洪伟国战友的老家——怕出事,得有当地人带路。
  这次走访的几个村子简直穷疯了,因为地处偏僻,外出打工的农民很少,只能窝在地里刨食吃。而那到处是贫瘠的山地,根本种不出几颗粮食,农民的人均月收入不足10元钱。就这还有沉重的提留负担,农民别说吃肉了,一斤菜油可以炒一年的菜,油腥味都见不着,年夜饭能有两三个荤菜就属于富裕人家。
  这他妈怎么写论文?
  写个屁啊!
  宋维扬研究的是农村乡镇市场对中国内需的拉动,但现实是根本拉不动,农民能吃上肉就不错了。
  ……
  满县城都没找到网吧,甚至宋维扬想用电话线拨号上网,跑遍全县都没弄到一只猫。
  这破地方,估计连电脑都没几台。
  宋维扬只好去县图书馆,一包烟打通关系,随便他在里面找资料看。很快他就发现了意外之喜,居然找到一套本省出版的社科杂志,复旦的图书馆里都没有的货。
  有个当地的三农问题专家,也在呼吁农村市场化,论文写得头头是道,就是没有多大的可操作性。
  三农问题已经成为许多社会学家、经济学家的研究重点,宋维扬在复旦的图书馆里已经查阅了上百篇相关论文。但没用,都没用,盘活农村经济必须农村经济市场化,专家教授们对此大谈特谈,一个比一个写得精彩。
  但真正的解决方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先把农税取消了再说。避开这个问题谈农村经济市场化,都是在耍流氓!
  宋维扬从县图书馆出来,叼着烟抓耳挠腮,他不知道自己的论文该怎么写。
  洪伟国以为他在替农民烦恼,安慰道:“老板,你真没必要考虑这个。其实农民只要肯出去打工,农村那点提留摊派不算什么,这也没见哪里饿死人啊。就拿我家来说,我弟弟在外面打几个月工,不但农税挣回来了,剩下的钱够买好几年的粮。”
  宋维扬听到这话,脑子里灵光一闪,突然笑道:“我知道该写什么内容了,老洪,谢谢你提醒。”
  “啊?”洪伟国不明所以。
  宋维扬打算重起炉灶,写一篇《农村经济形势与粮食危机》。
  人类都是有趋利性的,农民亦然。
  现在农民种粮已经不能赚钱,甚至是亏本,必然有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外出打工,而把老家的土地抛荒。
  这笔账很好算,我出门打半年的工,就能交完农税还能买到足够的粮食,剩下半年打工赚的钱可以自由支配。既然如此,我凭什么还要种地?
  宋维扬选取了长江流域的多个产粮大省,他假公济私,让喜丰销售分公司的人,帮他到各地查阅档案资料,然后蹲在西南某小县城接收传真——当地唯一的一台老式传真机,直接被宋维扬征用了。
  政府部门的档案资料,不是你说想查就能查。
  宋维扬自己掏腰包花了6万多元,让喜丰销售分公司的人帮忙,终于拿到了一手大数据。接着他又组织30人,前往乡镇去做实地调查,前后花费近10万元,得到更加翔实的数据。
  一共耗费15万元,只为写一篇毕业论文,钞能力无处不在。
  从得到的调查数据来看,某些长江流域的产粮大省,土地抛荒面积已经接近耕地面积的2%,并呈逐年增加的态势。季节性抛荒更严重,杂粮都懒得种了,农民选择到处打短工赚钱。
  交通越便利、信息越通畅的农村,土地抛荒情况就越严重,有些地方整村整村的农民外出打工,只剩下一些老弱病残在家种自留地。
  在小县城的一栋老式筒子楼里,宋维扬用笔写完了论文,再修修改改,写得还算满意。
  嗯,可以拿回去让豆豆录入电脑,权当小孩子练习打字。
  “老洪,你去找房东,把房子给退了,咱们明天就回盛海。”宋维扬整理着手稿道。
  “好嘞,我这就去。”洪伟国快步出门。
  这筒子楼还算不错,空气挺好的,白天也安静。就是没厕所很不方便,每次都要下楼走几百米,到附近的公厕解决生理问题。
  旱厕,臭气熏天,宋维扬第一次蹲坑时差点吐了。
  嘴里叼着烟除臭,宋维扬哗啦啦开始放水,还没撒完尿,就听见隐隐约约的婴儿哭声。幸好这不是晚上,否则怪吓人的,咱们可以改写鬼故事了。
  宋维扬下意识的俯身去看,猛然惊道:“我操!”
  旱厕的排水道里,居然有一个婴儿,连脐带都没脱落,浑身上下全是屎尿。
  宋维扬连忙拿出手机:“洪伟国,赶紧带人来厕所,这里有一个弃婴。排水道里,记得带工具!”
第343章
粪不顾身
  洪伟国拿了个捞鱼的网兜来,但弃婴和蹲便口的角度太窄,根本就触碰不到。
  这时已经闻讯赶来了不少居民,一个阿姨喊道:“去化粪池那边捞!”
  旱厕的粪便通道连通化粪池,每月有掏粪工人定期来捞,然后卖给附近的农民做生物肥。粪便通道是斜着的,弃婴已经滑了很远的距离,再向前一米左右就要掉进化粪池了。
  洪伟国从男厕里绕出来,跟人合力抬开化粪池的水泥遮挡板,脱掉鞋子就要往化粪池里跳,因为他站在岸上的角度也不好使力。
  宋维扬连忙阻止:“慢着,别沼气中毒了,找根绳子拴在腰上。你要是感觉不对,就喊一声,我们立马拉你上来。”
  “我家里有绳子!”一个戴眼镜的瘦子说。这人宋维扬认识,就住在他出租屋的隔壁,是个下岗职工,整天闲在家里看武侠小说。
  宋维扬说:“谁去一趟派出所?把警察叫来!”
  一个老婆婆道:“去了,我儿子去报警了。”
  宋维扬又指挥道:“还有,快去拦一辆出租车,准备送医院。让司机先等着,等一分钟一块钱,这钱我来出!”
  “我去,我去!”一个青年道。
  几分钟后,戴眼镜的下岗职工拿来一条绳索,洪伟国立即系在自己腰上,然后小心的跳进化粪池里。这地方很深,大半个月没掏了,屎尿一直淹没到洪伟国的胸口。
  洪伟国也不用网兜,他屏住呼吸走到通道口,探着身子把弃婴抱出来,然后飞快转身递给岸上接应的群众。
  这时派出所的民警也到了,张口就问:“孩子还活着吗?”
  “活着呢,活着呢,还有气!”抱孩子的群众连忙说。
  宋维扬道:“快送医院!”
  之前那青年在200米外的路边大喊:“出租车喊到了,出租车喊到了!”
  众人簇拥着抱孩子的群众一阵疯跑,洪伟国被拉上岸后就没人管了,一身屎尿臭不可闻,只能灰溜溜的回到出租屋去洗澡。
  宋维扬刚把车门拉开,出租车司机就嚷嚷道:“怎么还有屎?别上来,别弄脏我的车!”
  “车个锤子,救命要紧!”宋维扬骂道。
  民警同志也大喝:“见死不救是犯法的,你敢拒载,抓你去坐牢!”
  司机顿时被吓住,连忙说:“把孩子抱好,屎尿别沾在车上。”
  好在此时并非冬天,否则孩子早被冻死了。
  “这孩子可怜哦,生下来就被爹妈丢厕所里。”
  “可能是残疾,医不好的病。”
  “全手全脚的,哪里像残疾?这是个女孩儿,要是男孩儿就不丢了。”
  “真是女的?我都没注意看。”
  “龙岩街那边捡垃圾的杨太婆,去年不就在垃圾堆里捡到个女孩儿?这些爹妈也真狠心,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就算不养也该送人啊,怎么能往厕所里丢?”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菩萨保佑!”
  “……”
  宋维扬脱下衣服把孩子包裹住,又扔了两百块钱给司机:“赶紧的,去医院,剩下的钱是赔你的。”
  围观群众在路边议论纷纷,已经把事情说清楚,那司机终于搞明白情况,连忙说:“不用不用,救命要紧,坐稳了!”
  民警坐在副驾驶位,宋维扬和抱孩子的阿姨坐在后排。
  那阿姨摇晃了几下,又伸手探孩子的鼻息,惊道:“怎么都不哭了,摇也摇不醒,不会死了吧?”
  宋维扬也伸手去探:“还有呼吸,应该是昏迷了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5/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