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野性时代(校对)第39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6/566

  “那我再想想。”胡耕点头道。
  宋维扬说:“你不是打算写小说吗?一边策划游戏一边写,我帮你做出版宣传,争取在游戏上线前就炒足热度。”
  胡耕高兴道:“那我就写了啊,肯定不会耽误游戏开发进度。对了,我还要把古蜀国的剧情加进来,这是游离于五行种族之外的隐世种族。”
  这个时空的《搜神记》小说,恐怕会有点不一样……
第524章
宽窄巷子
  金沙遗址的文物逐渐登报,不但轰动国内考古学界,还把研究上古神话的爱好者给搞炸了。
  省内的“专家”们就更离谱,他们把三皇五帝的起源定为古蜀之地,还写论文进行各种考证。经过考证推断:古昆仑山即现在的赵公山(青城山主峰),黄帝出生在青城山的轩辕台,即“轩辕之丘”。《山海经》记载的诸多山水,都在古蜀地的范围内,所以华夏文明起源于古蜀之地。
  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组长、清华大学教授李学勤先生也说:“长江上游作为中华民族发源地是可以接受的,川内有许多三皇五帝的传说是可信的,还得到考古发掘的应证,并非空穴来风。”
  这位老先生可不是什么假专家,他的意外表态,可见三星堆和金沙遗址所带来的震撼,很多出土文物都跟《山海经》和神话传说非常近似。
  宋维扬也召集“山海经游戏项目组”的诸多学术顾问,来红光镇和游戏主创团队一起开会,顺便讨论游戏的世界地图该怎么做。
  会议讨论结果很尴尬,全国各地都能在《山海经》中找到影子,唯独古蜀之地没有被《山海经》记录。
  其中,《西山经》记载的是中国西北一带(秦岭以北以西),《中山经》最远能够波及到鄂省并接壤秦岭,《海内南经》甚至提到了巴国(山城周边)。再加上一个《北山经》,古蜀之地被三面包围了,而且是被完美避开不谈。
  专家顾问们在会议上一致认为,蜀道实在太难走,消息是封闭的,所以《山海经》的作者不但没去过蜀地,甚至连关于蜀地的传闻都没听说过。
  游戏地图自然不能按照现在的地理来做,还需设置东西南北四片海域,而古蜀地的地图暂时设为一片迷雾。
  树下野狐编故事的能力很强,他在跟专家们交流意见之后,就把“蜀国”给初步设定好了——
  在游戏发生的年代,这里还不叫蜀国,而是没有编进《山海经》的化外之地,不属于五行当中的任何一个族群。这个族群是跟扶桑之木有着深厚渊源的被遗弃之民,而四鸟负日中的那种鸟乃是‘毕方’,“毕方”属于古蜀地的特产神兽,《西山经》和《海外南经》里提到的毕方,应该是从蜀地跑出去旅游的。
  当年太阳神帝俊与羲和,一共生了10只三足金乌。其中一只金乌与异兽恋爱产子,生下来只有一条腿,不被汤谷的十只金乌所接受。于是这只自称毕方的神鸟,便被迫流亡大荒,与一对夫妇患难共生,最后他们在古蜀这个化外之地定居。
  多年之后,这对夫妇和毕方神鸟不知所终,但他们创立的部落却逐渐兴盛。部落又分裂为两个族系,一个扎辫子,一个盘发髻,彼此之间成为死仇,但共同将毕方神鸟留下的四个孩子奉为守护神。
  游戏时间线里,这块地图的NPC主角,是一个叫“丛”的青年。他的父母,是两系前任族长的子女,本来各自可以继承族长之位,却因为相爱而违背了两族不可通婚的规定,不但当不成族长还双双殉情了。“丛”获得了毕方神鸟留下的传承,发明了植桑养蚕的技术,又被人们称为“蚕丛”。他立志要统一已经分裂的部落,经历千辛万苦终于建国,国号为“蜀”。
  这张地图开启之后,游戏会设立特殊职业,敌对阵营的玩家都可以进入,而且必须在这张地图做转职任务。地图最高副本,就是帮两族解决恩怨,也是为了帮助蚕丛扫清建国路上的障碍。
  宋维扬没有参加项目研讨会,但为了表示对专家顾问团的尊重,开会第一天还他是去露了个面。
  京城的“方舟芯片”项目已经取得成果,“方舟1号芯片”宣告问世。由于宣传给力,顿时引发全国轰动,似乎中国的芯片产业已经进入新时代。其实,神州自研的收银电脑芯片,跟方舟1号芯片非常类似,并且早就投入了商用。
  但神州科技没有做任何宣传,偷偷的进村,打枪的不要,以至于方舟1号被誉为中国第一款可以商用的自研芯片。
  这都是吹出来的,倪院士带头在吹。为了能让方舟1号真正实现商用,一直不愿掺和进去的倪院士,破天荒的在“中芯微”正式任职,带头研发配套的电脑操作系统。
  李德磊虽然后来被定义为骗子,但他的技术团队还是很给力的,至少从这块芯片的研发速度来看,居然比神州科技当初还快得多,而且一次就流片成功了。
  宋维扬是“中芯微”的股东之一,倪院士专门请他去京城,在媒体面前给方舟1号站台做宣传。这次宋维扬非常不给面子,直接以抽不开身为借口敷衍过去,只等着公司完蛋之后去接盘烂摊子。
  “老板,金山雷总电话。”沈思递过来手机说。
  宋维扬拿起手机道:“军子,怎么了?”
  雷军说:“《神魔战纪》快不行了,我决定加快《剑网》的开发。《神魔战纪》虽然也将继续调整和更新,但不可能再投入那么大精力了,这款游戏是你坚持要做的,所以我提前跟你说一声。”
  宋维扬有些诧异:“前段时间还好好的,怎么突然就不行了?”
  雷军解释道:“日苯游戏《石器时代》,由于玩起来不怎么卡,抢了我们不少的玩家。有一款叫《千年》的韩国游戏,也在国内上线了,短短时间在线人数就排第一。现在的格局是,《千年》第一,《石器时代》第二,我们的《神魔战纪》第三。”
  “明白了,你自行处理吧,不用顾忌我的感受。”宋维扬挂断电话。
  《千年》和《传奇》都是Actoz公司参与开发的,两款游戏不但使用同一种引擎,甚至连建模画风都一样。没玩过《千年》的朋友,乍一看游戏画面,估计还以为这就是《传奇》。
  跟《传奇》的简单粗暴不同,《千年》的各种设定非常繁琐,但又非常容易上手。为了鼓励玩家PK,甚至死掉以后可以原地复活,且不爆装备不掉经验。更吸引玩家的是,这款游戏有着十八般武器和各种功法,而且不能用装备和属性来碾压,打架可以通过技术来取胜。
  事实上,《神魔战纪》的在线人数不断降低,跟《石器时代》和《千年》没有太大关系。是金山主研团队的经验不足,导致游戏中后期难度大增,任务系统繁琐得让人受不了,而且职业平衡性也出现问题,反正玩起来已经有些鸡肋无聊了。再加上忙于开发《剑网1》,后续版本的更新不力,大量玩腻了的玩家跑去《千年》那边尝鲜。
  金山公司也在努力做出调整,比如削弱强势职业,降低BOSS难度等等,但玩家数量还是很难涨回去。因为《千年》把这些玩家都留住了,这破游戏的PK系统做得很好,能让人一晚上啥都不干,连续打架到天亮,而且经常是上百人的大混战。
  你可以把《千年》定义为复杂操作版的《传奇》,金山干不过实属正常。
  宋维扬已经懒得去管金山那边怎么瞎搞了,他正在跟老爸一起研究宽窄巷子。这块区域在十多年前,就被确定为市级历史文化保护片区,但整体上非常破旧,危房到处都是,而且交通极不便利,很少会有外地游客来这里。
  前几天从考古工地回来,宋维扬和宋述民聊起了文物,说着说着就转到宽窄巷子上边。
  宋述民当时笑着说:“有个地产商盯上了宽窄巷子,居然还做通了某些部门的工作,打算把老建筑拆了盖小区。前期活动费花了不少,最后项目审批却被卡住了,听说是有文化部门的专家告状,省里那位大佬亲自出面阻拦。”
  宋维扬灵机一动:“咱们可以开发宽窄巷子啊。”
  “我可没那种通天本事,”宋述民道,“再说了,住宅小区哪里都可以建,为什么非要拆历史文化保护片区?”
  宋维扬笑道:“我们不是拆,是保护性开发。把宽窄巷子修复一新,再改善那里的交通状况,招商引入各种店铺,最好能把唱戏、说书、变脸这些传统玩意儿弄来。到时候,市里牵头确定项目,我们来承包工程。把各方面都打造好了,我再找央视做一期节目,整几个外国人在巷子里旅游,用纪录片的形式来搞宣传打名气。”
  宋述民皱眉思索:“这种政府工程,我们只能承包修建,不能更进一步参与。这样算下来,只能赚几个辛苦钱,还不如去开发住宅小区。”
  宋维扬笑得像一只狐狸:“宽窄巷子是历史文化保护片区,隔壁的井巷子不是啊。井巷子现在只剩下半条了,已经被地产商开发了一小半,剩下的也各种乱七八糟的违规建筑。咱们把井巷子的地皮拿下,配合着宽窄巷子一起打造。宽窄巷子咱们动不了,但井巷子就能随便折腾了。”
  “你详细说说看。”宋述民立即来了兴趣。
  宋维扬道:“先做文化定位。宽巷子代表蓉城的过去,展示蓉城的历史文化,突出一个‘老’字;窄巷子代表蓉城人的悠闲生活,展示蓉城百姓的民俗,突出一个‘慢’字。至于咱们开发的井巷子,则展示蓉城人的现代生活,突出一个‘新’字,可以搞酒吧、夜店、特色零售、轻便餐饮、时尚娱乐等等。这种模式就赚钱了,而且还是在展示蓉城新风貌,市里面也肯定乐意配合。”
  宋述民点头说:“有点意思了。”
  宋维扬说:“最好是能修复井巷子原貌,在古建筑中添加现代风格,旧中取新,创造一种时空穿越感。”
  宋述民道:“那咱们合计合计,弄出一个可行性方案,然后我把方案递给市里面。”
  宋维扬说:“先把关系打通,别到时候给人做嫁衣,到嘴的项目被人给抢了。”
  “这还用你提醒?”宋述民大笑。
第525章
中芯国际
  在原时空,宽窄巷子的保护开发实属巧合,至少这个项目的上马时间属于巧合。
  2003年的某天,一位大领导来到蓉城视察,并特意走访了大慈寺、文殊院和宽窄巷子三大古建筑保护片区。当时大慈寺、文殊院片区内的古建筑,已经被破坏得差不多了,唯独宽窄巷子还相对保护得力。
  大领导做出指示:务必要保护好宽窄巷子!
  当地领导立即开会讨论,很快确定了保护开发项目,并由区政府和一家国企组成合资公司来负责。最初找的是西南交大做项目规划,然后又找清华控股的一家公司负责具体设计,结果这一搞就是八年,抗战都胜利了,宽窄巷子项目才最终完成。
  中途还请了好几家国内顶尖的商业策划公司,结果都认为此地的建筑不适合经营。因为院子的进深特别大,门脸又很小,商业应用非常困难。
  而最大的困难还不是这些,是拆迁工作!
  这里本身属于老城棚户区,居住条件十分恶劣,每逢下雨都会变成海景房。如此情况之下,当地大多数居民都乐意拆迁,但却遇到不少的死硬派钉子户。
  钉子户们都是有钱人,而且又有商业眼光,给再多钱他们都不搬,还搞得一些普通住户也赖着不走。中途甚至故意把矛盾搞大,直接捅到央视那边去,新闻播出后立即引起舆论非议,这些钉子户因此更加有恃无恐。
  拆迁就拆了好几年,而且最后有几家也没搬,直至宋维扬穿越那会儿都还钉着呢。
  如果现在就开始搞拆迁,具体工作应该好做得多。因为蓉城的房地产行业,此时还处于起步阶段,井巷子那边只拆了一丢丢,宽窄巷子也因为各种原因保留下来,这片区域还不属于热门地段。
  历史上的宽窄巷子开发赶上了“好时候”,届时恰巧蓉城房价飞涨,房地产行业乘着直升飞机起飞,那拆迁难度等于是地狱级别的。
  宋维扬和宋述民父子联手,亲自写了一份项目策划书,直接拿去拜访一位省里的大佬。
  在这份策划书中,老少两只狐狸大谈经济发展、文化建设和民生问题,都是可以大大凸显政绩的东西。具体会面的内容咱们就不写了,否则又要违规,毕竟当初宋维扬打《焦点访谈》举报电话,都被起点审查人员认为是“煽动群众诱导监管媒体引发群体事件”。
  反正宋维扬又搞了一番骚操作,让宽窄巷子的商业开发,在夏天的时候顺利立项,并且民众也是非常支持的。因为到了夏季,暴雨又至,宽窄巷子由于缺乏排水系统,再次变成了一片海洋,宋述民趁机请媒体进行了连番报道,把这里的旧城改造放到社会上热议。
  当保护改造工程项目正式立项宣布时,宽窄巷子的居民一片欢呼声,恨不得早日搬离这鬼地方。
  宋述民还趁机拿到一块地皮,专门用于拆迁户的安置,顺便还能卖房子赚上一笔——这块地皮紧挨着市区,按照正常的操作,不管是地产公司还是地方政府,都不会用来安置拆迁户,因为太不划算了。
  但宋维扬为了保证拆迁顺利,说服老爸进行“惠民”操作,政府给的拆迁费不够就自己倒贴。反正那块地皮上修的房子,安置之后还能剩下不少,完全可以通过卖房子赚回来。
  宽窄巷子的产权属于区政府所有,专门为此设立了一家公司来管理。而宋述民的荣欣地产,只属于建筑商和开发项目承包商,说白了就是打杂赚辛苦钱的。
  真正的赢利点还是隔壁井巷子,宋述民一口气拿下了这里五分之四的地皮。地下打算修停车场,与宽窄巷子的停车场连通,方便游客停车,否则交通和停车是个大问题。地上就是整各种商业店面,酒吧、客栈、咖啡厅什么的了解一下。
  再下一步,就是请来清华大学的师生,对宽窄巷子和井巷子进行实地测绘。因为古建筑的修复保护,不能由着开发商胡来,必须请专业人士把脉才行。
  至于如何引入商家、吸引游客,宋维扬大包大揽,表示他可以一手负责。
  上辈子宋维扬的公司,可是叫“顶峰置业”。这货什么生意都干过,但真正让他成为容平首富的,还是做房地产开发和物业管理啊。
  穿越之后,宋维扬多次表示自己不做房地产,那是因为这个行业他玩腻了。就像做医生的父母,不愿孩子报考医学院,做老师的父母,不愿孩子报考师范,这是深知自身行业的辛酸,宋维扬二世为人不想再蹚浑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6/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