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野性时代(校对)第4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9/566

  正是历史上长江商学院的第一任院长项冰。
  并非是专门要跟李超人过不去,而是仅有这么一个选择,翻遍全中国也就此人最合适。
  到目前为止,中国只有两所大学开设EMBA班,专门为高端商业管理人才服务。
  北大是第一个吃螃蟹的(1999年),清华紧随其后(2000年),复旦已经确定项目(2001年底),其他学校也开始陆续筹办——EMBA班跟MBA班有所不同,简单来说前者更高级一些,至少得有5年以上企业管理经验或8年以上工作经验才能报名。
  顺便一提,即便是清华北大复旦的EMBA班,此时都没有颁发相关硕士文凭的资格,要到2002年才会获得教育部门的批准,所以宋维扬的金牛商学院想都别想。因为在此时人们的心目中,一帮企业家和公司高管读两年EMBA班,还属于成人继续教育的范畴,根本就没资格拿正经的文凭。
  现在仅清华和北大拥有EMBA班,而两所学校的办学模式又不一样。
  清华财大气粗,一口气请了包括索尼、高盛、波音、花旗、英特尔在内的30家跨国企业董事长或CEO,担任EMBA项目的顾问委员会委员。又请来哈佛商学院、MIT商学院、斯坦福商学院的院长等著名学者。这些人会定期跑来清华授课,极具国际视野,但却不接中国的地气。平时也有本校的一些教授上课,但同样无法联系实际,全都讲一些理论知识。
  而北大就要实际得多,其EMBA班设在深城高新区,且是跟港科大联手创办,双方共同提供师资力量。
  港科大的MBA教学实力,一直在亚洲稳居前三,后来更是成为亚洲第一。跟北大在深城联合创办EMBA班,对彼此而言都是一次实验,并且得到了特区政府的鼎力支持,已经开始探索官、产、学、研、资相结合的道路。或许老师们的来头不如清华EMBA班,但绝对更了解中国,也更知道该教给学生们什么知识和经验。
  至于项冰,正是北大EMBA班的主持创办者,并担任该项目的中心主任。
  此人以前是港科大教授,后来是北大教授,北大的EMBA项目全靠他两边联系打造起来,堪称中国“EMBA之父”。
  所以在另一个时空,李超人创办长江商学院才会找到项冰,而现在宋维扬创办金牛商学院同样来找项冰。只要这位先生愿意接受聘用,那剩下的事情就不用宋维扬操心了,只需要提供启动资金即可,其他项冰自己就可以搞定,顶多在关键时候利用一下宋维扬的人脉。
  深城,高新区,北大EMBA培训中心。
  就算是北大,在EMBA这块,现在也只能搞教育培训机构,教育部门那里根本就没这个专业。
  “项主任,宋老板来了!”
  “快请进。”
  项冰快步走到门口迎接,宋维扬刚刚踏进一只脚,他就握手道:“宋先生,稀客啊,久仰大名!”
  “我对项教授也是久仰大名,”宋维扬笑道,“早就听说北大搞出了中国第一个EMBA班,很早就想来看看,也好感受一下专业学术氛围。”
  项冰笑着把宋维扬请进来:“宋先生太客气了,以你的资历和水平,来我们EMBA班讲课都可以了。”项冰打蛇上棍,也不把自己当外人,在宋维扬坐下之后,笑呵呵说道,“眼看就到周末了,宋先生如果有时间的话,就给我们的学员搞一个讲座。”
  宋维扬问:“你们什么时候上课?”
  项冰解释道:“学员都有本职工作,平时必须管理企业,所以上课时间也要合理安排。我们的学制为两年,每期开学的时候封闭授课一个星期,之后都每个周末才上课。只要把学分修满,论文合格,就可以颁发毕业证书。”
  宋维扬也没说答不答应,继续问道:“北大的EMBA班已经办了两年,现在每届可以招到多少学生?”
  “不多,每届十几个。”项冰答道。
  “有点少啊。”宋维扬道。
  项冰摇头苦笑:“学费太贵,一般人读不起,也没有资格报名。有资格又有钱的,也忙着管理公司做生意,哪有那个闲心来读书深造?”
  其实项冰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没说,那就是北大的EMBA班,现在还属于培训机构,只能拿毕业证,无法获得学位证书,根本得不到政府和社会的认可。许多人宁愿去读各校的MBA班,也不愿读没有文凭的EMBA班,而绝大多数的企业家和公司高管,根本分不清EMBA和MBA的区别。
  这么说吧,项冰每年联系招生的时候,都会被许多企业家当成是骗子。
  宋维扬非常轻松的想通了这一点,于是有了忽悠的底气。他跟项冰东拉西扯一番,突然道明来意:“项教授,我打算办一个商学院,目前只招收EMBA学生。”
  “你自己办商学院?政府能批吗?”项冰有些惊讶。
  “肯定能批,但跟北大的EMBA班一样,只能发毕业证,不能发学位证,”宋维扬笑道,“招生肯定更容易,第一届我打算至少要招100人。”
  项冰认真思索道:“如果是宋先生亲自出面做宣传,肯定能招到这么多人。”
  宋维扬说:“我不但亲自宣传,还准备亲自上几节课。”
  “那你招500人都能招到。”项冰感慨不已,因为他招生实在太难。
  大陆首富亲自授课,即便啥正经内容不讲,只是瞎几把吹牛,也会让无数私企老板趋之若鹜。学费那点小钱对他们而言不算什么,反正又不需要天天上课,就当是花钱旅游搞活动,只要能跟宋维扬说两句话就值了,回去做生意还能扯大旗作虎皮。
  宋维扬图穷匕见:“项教授,你是中国EMBA领域的第一人,我这次来不为别的,就是想请你一起创办商学院。”
  项冰道:“我目前是北大的教授,总不能辞职吧?”
  宋维扬道:“为什么不能辞职?以你的见识和水平,难道还抱着铁饭碗心态?”
  项冰道:“那我就有话直说。你那个商学院,在新中国没有先例,前途不甚明朗,指不定哪天就不办了,那我岂不是半途而废?”
  宋维扬说:“只要政府不取缔,我就会一直办下去。金牛资本会提供启动资金,我每年也会捐赠一部分,只要能走上正轨,剩下的钱靠学费和学生捐赠就能维持运转。我可以保证,这个商学院不以盈利为目的,金牛资本和我个人都不插手财务管理,只会定期派人来查账。只要你同意来当院长,一切资金都由你支配,但你也要负责把商学院搞起来。”
  “嗯,我再考虑考虑。”项冰有些心动。
  主要还是项冰此时的情况有些糟糕,他虽然属于北大教授、博士生导师,但长期留在深城负责EMBA项目。这个项目已经搞了两年,即便获得各方支持,但招不到学生就是招不到,冷冷清清的整天浪费时间,还经常遭到校方某些人的质疑和掣肘。
  而一旦答应宋维扬,虽然没了北大做靠山,却可以任由自己发挥,还没有招不到学生的尴尬与郁闷。
  宋维扬察言观色,趁热打铁道:“这有什么好考虑的?宁为鸡头不做牛尾。”
  项冰苦笑道:“宋先生,你也太急了吧,考虑的时间都不给我。”
  “那你慢慢考虑吧,搞得我像刑讯逼供一样,”宋维扬忍不住好笑,起身告辞道,“不管如何,周末我都过来搞一次讲座。”
  项冰是一个小胖子,揉了揉肥脸,在宋维扬踏出房门的瞬间,他突然喊道:“宋先生,我答应你!”
  “欢迎!”宋维扬立即转身回来握手。
  两人终于开始详谈,商量组建金牛商学院的细节,到晚上出去吃饭的时候都还在聊。
  第二天上午,突然又有人拜访,开门见山道:“项教授,李超人想办一个商学院,邀请你参与创办并担任院长职务。”
  “啊?”项冰有些发愣。
  EMBA项目此时还只有清华和北大在搞,其他学校之所以跟风,也只是当做政绩互相攀比而已,从官方到民间根本就不认可。
  怎么突然之间,大陆首富和华人首富凑到一起了,全都看好这玩意儿,还跑来请他去做院长?
  如何选择?
  宋维扬虽然是大陆首富,可比起钱多,还是只有李超人的零头啊,人家是全球华人首富!
  项冰在吃惊之余,表情严肃的回答说:“非常抱歉,我已经接受其他机构的聘请了,麻烦代我向李超人问声好。”
第542章
师生联谊会
  深城,观澜高尔夫球场。
  1995年的时候,这里成功举办高尔夫球世界杯决赛,一下子就闻名海内外。但在此之前,它就已经是中国最高端的娱乐场所之一了,1985年时办会员证需要8万元,可以在深城当地买一套大房子(当时深城的房价全国最高)。
  到了90年代初,观澜高尔夫球场的会员证要12万一张,现在的价格已经飙升到30万元。而且这个会员证相当于门票,进去打球还得另外收钱,年费什么的简直吓死人。
  这里不仅有高尔夫球场,还有豪华会所、五星级酒店、乡村俱乐部、高尔夫别墅、高尔夫学院等等。
  再过十多年,特区政府一口气收回70多栋无证别墅,还无偿收回了一整块地皮,地面建筑只象征性的进行了补偿。可见这座球场的股东们手眼通天,特区那么紧张的地皮,还能非法占有一大块,并且建起几十栋无证别墅。
  胡润穿着一身笔挺的西装,站在球场五星级酒店的餐厅里,人模狗样的跟到来往宾客握手寒暄。
  这家伙成功说服了高尔夫球场的总经理,把“马氏黄埔一期”师生聚会办在此地,而且只花200万元就能随便使用里面的设施。大家先是在五星级酒店的餐厅里吃饭,喝醉了直接扔客房休息,想打高尔夫球的就去球场,想唱歌的就去会所包间,甚至还能去乡村俱乐部体验农家生活。
  “您好,请入内登记。”穿着旗袍的漂亮妹子微笑鞠躬。
  一个矮壮青年踏步走入,在登记名册上刷刷写下自己的公司和名字。负责登记的,是胡润公司的员工,这位老兄早已经麻木了,瞅了瞅对方的信息说:“王总你好,这是你的身份牌。”
  “你是震威集团的王董?”跟在后面登记的连忙追上去。
  这位矮壮青年点头笑道:“我是王文印,请问你是?”
  那人连忙矮身握手:“我就一家小公司的老板,不值一提。不过我那家公司,跟贵集团有业务往来,这是我的名片请收好。”
  王文印顺手把名片放进衣兜,和颜悦色道:“今天来的都算同学,没必要那么客气。”
  “我是见到王董太兴奋了,没想到你也是马博士的学生。”那人赔笑道。
  王文印解释道:“我当时被经理派去大厦办事,结果对方公司的员工很多都去听课了,我好奇之下也交钱跑去看看热闹。我只听了一节课,平时也不跟其他人来往,这次辗转听到聚会的消息才来的。”
  这位王总是90年代初的南大毕业生,被分配到盛海工作,月薪足有600元。远在农村的父母高兴坏了,儿子终于有了铁饭碗,而且一毕业就能拿600元那么多。
  但王文印只干了半年就辞职,头脑发热学人家下海闯深城。结果在深城惨遭诈骗,兜里只剩下10块钱,连吃饭都成问题。而且他的南大本科学历找不到工作,因为当时下海的太多了,根本不缺白领员工,反而是底层劳动力奇缺。
  王文印在街头流浪了好几天,10块钱很快就用完,走投无路之下只能说自己是高中生,终于在一家港资工厂当上了库管。
  有一天港城老板来视察,随口问了几个关于仓库货物的问题,厂里的领导全都愣住了。王文印立即站出来回答,而且还把功劳主动让给厂领导,自称是领导让他一定要统计掌握的。
  领导哪能不赏识这种又有本事又听话的员工?一年内直接给王文印升了七级,成为这家工厂的总经理助理。
  在听宋维扬讲课的第二年,王文印就自己辞职创业了,并抓住亚洲金融风暴的时机,踩着一堆小厂的尸体迅速壮大。早在1999年的时候,王文印就已经拥有好几家工厂,固定资产总额超过10亿元大关。
  另一个时空,这位老兄后来又抓住03年非典和08年金融危机的机会,再次疯狂抄底成功,一度位居“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5位,他的江湖名号是“世界铜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9/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