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野性时代(校对)第40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8/566

  就连刚刚发文质疑脑白金,指责史育柱虚假宣传的《南方周末》,这次都没有趁机背刺宋维扬——每年给的车马费起作用了。
  只有始作俑者于杰,天不怕地不怕,颇有跟宋维扬死磕到底的气势。
  历史上,这位老兄属于“异见作家”,被人称为“大陆李敖”。他靠骂秋雨老师轰动文坛,又靠骂本山大叔被公众所熟知,再骂二月河、池莉等人来保持名气。这家伙甚至觉得骂名人不过瘾,干脆直接抨击政府,还因乱写文章被拘留,最后其作品没有媒体敢刊载(《南方周末》都不敢),最后跑去大洋彼岸做了美国公民。
  仅仅过了两天,于杰就再次发表博文,而且把攻击目标从宋维扬放大到整个中国社会。大致内容是:中国已经彻底论为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社会,人们衡量成功的标准,不再是美好的品德与对社会的贡献,而是看这个人有多少钱。百万富翁是小成功,亿万富翁是大成功,宋维扬这种百亿富翁就是成功的化身,他放个屁都是香的,拉泡屎都有人抢着吃。因为宋维扬有钱了,成功了,于是他当初的诈骗行为也能被忽视,甚至被人以崇拜的语气津津乐道。中国人已经失去了生活的方向,长此以往,这个国家也会失去方向。反观美国……
  一些仇富者、嫉妒者和乱带节奏的网民,还有少部分心存社会的道德人士,立即围绕着这篇博文展开热议。
  宋维扬根本懒得理会,他给出了两个联系方式,分别是喜丰和神州科技的电话。几天内共有200多人来电联系,大部分都是问候,顺便约宋老师来个集体聚会。但也有一家公司和20多个“学生”,还真打电话找宋维扬要钱,估计这些人都生活比较拮据。
  那家公司已经破产了,300多号人的国有企业,现在原有职工联合起来找宋维扬要债。事实上,宋维扬卖出的奖杯,曾让那家厂子红火过半年,但因为空降领导把厂子直接搅黄。
  宋维扬得知消息以后,自己并没有出面,但让人全部10倍奉还,一共花掉了50多万。
  至于狮子大开口要挟起诉的,目前为止还真没有,中国首富的瓷可不是随便能碰的,至少也得掂量一下自己的实力。
  眼见着于杰在网上越来越跳,跟着黑宋维扬的越来越多,陈桃率先坐不住了。她打电话给宋维扬道:“你就真不管了?”
  宋维扬笑道:“我怎么管?又不可能全网络删帖,难不成找警察把他抓进去?这事儿越闹越说不清楚,你越理睬他越高兴,不如冷处理一段时间。”
  陈桃说:“我来管!”
  陈桃以前是喜丰公关部门的大总管,认识许多报纸杂志的总编。她逐一亲自打电话过去,问这些总编们,手里是否有于杰的黑材料。
  你还别说,半天时间就找出来了。
  无论古今中外,骂战都是理不清的,只会搞出一地鸡毛。而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根本不讲道理,直接挖对方的黑材料,把这人的名声搞臭了,那他说话自然也就没有可信度了。
  陈桃拿着于杰的黑材料连发几篇博文,别的废话没说,只是把杂志上的文章照搬上去。
  第一篇博文,是拿于杰的《我看水浒》,与朱大可的《流氓的精神分析》对比,其中有三个段落惊人相似,甚至有些语句一字不改直接抄袭。
  第二篇博文,是拿于杰的《知、性、游——重读杨绛》,与胡河清的《杨绛论》对比,两篇文章有多处相似甚至相同的地方。
  第三篇博文,是把谢有顺的《盗亦有道——看文坛剽客》原文贴出来,这篇文章直接就是骂于杰抄袭的。
  接着还有朱海军的《于杰不配做任何人的朋友》,刘绍铭的《剥皮的艺术》,李立研的《“天才”的“盲点”——由于杰学风到其立论》,这些文章的内容,全是讽刺或直接骂于杰抄袭,只不过以前没有引起大范围关注而已。
  现在于杰和宋维扬的争论,早已成为网络热点。而陈桃把这些文章贴出来,立即让于杰阵脚大乱,已经引火烧身自顾不暇了。
  宋维扬行骗至少没给人带来损失,属于各取所需。于杰的抄袭可是不告而取,这样没有职业道德的家伙,居然连续好几年遍地骂人,而且骂的全都是社会名人。
  如今的小偷这么嚣张吗?
  网友们有了这些黑材料做弹药,立即对于杰群起而攻之,于杰立即消失得无影无踪,他的博客也从此不再更新。
  也有不少人调侃说:“一个小偷,一个骗子,狗咬狗,一嘴毛,谁也不比谁光彩。”
  陈桃在获得胜利之余,又写博文道:“于杰先生说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应该看其品德和社会价值。品德这种东西无影无形不好说,见仁见智的问题,我来说说社会价值吧。宋维扬先生是中国首富,他赚了很多钱不假,但也创造了巨大的社会价值。到目前为止,喜丰公司及分公司共有员工两万多人,直接解决了两万人的就业问题,另外还有数千个区域合作伙伴。再抛开上下游的相关从业者不谈,只说喜丰的农业合作计划,就为中国6个省的20多万农民实现增收……”
  桃总在网上全力开火,可惜于杰早就夹着尾巴跑了,只剩下一群网友在哪儿大喊666。
  人们在关注宋维扬的“创业”经历时,陈桃也跟着火遍全网,都知道喜丰有个言辞泼辣、得理不饶人的CIO。
第540章
金牛商学院
  胡润这两年混得风生水起,打着“福布斯”的名号做榜单,让他成为中国商业圈子里颇受关注的人物。
  这家伙还接连出了好几本书,封面上都印着“福布斯中国首席调研员”字号,版税就赚了好几十万元。今年的“胡润百富榜”,他更是拿了盛海某地产商的好处,直接将对方排进富豪榜前五位。
  那位地产商去年连前50位都排不进去,现在一下子进了富豪榜前五,瞬间获得巨大关注,并且顺势在盛海拿了两块地,个人财富由此实现爆发式增长。
  这一系列操作让人为之惊叹,于是越来越多的商人主动联系胡润,希望可以通过砸钱来上榜出名。
  恰不恰这些烂钱且不论,胡润开始出现在各种商业场合,成为无数业内聚会活动的常客,也因此认识了更多的富豪。
  《福布斯》本来对胡润的冒名行为睁只眼闭只眼,现在却感觉有些酸了,于是想要直接收购胡润的公司和榜单。胡润虽然各种耍滑头拖时间,但双方的合作最多还能再维持一年,因为《福布斯》已经在考虑派人来中国,摸清实际情况之后就会自己出榜单。
  对此,胡润感到压力山大,迫切希望找到新的突破口,至少要把自己的影响力继续做大。
  这段时间关于宋维扬的新闻闹得沸沸扬扬,胡润突然就有了好主意。他亲自飞到深城拜访了多位富豪(全是宋维扬的学生),不断进行私下串联,终于敲定办一场“同学联谊会”。
  “让我去参加聚会?”宋维扬笑道。
  胡润说:“我是代表你众多的学生,邀请马博士出席聚会,重温当年的美好回忆。如果可能的话,我希望郑学红先生和陈桃小姐也能参加。这场活动办下来,肯定备受瞩目,也能消除你的一些负面影响。”
  宋维扬道:“我考虑考虑。”
  胡润说:“宋老板,我的这家公司,你可是有49%的股份。《福布斯》已经开始重视中国市场了,他们进来之后,我们的榜单肯定受到巨大影响。我们必须提前做准备,不能让福布斯垄断整个行业,这次聚会对你对我都有好处。”
  宋维扬仔细思考一番:“只是聚会太小打小闹了,我跟金牛资本说一声,让他们捐赠一笔钱办‘金牛商学院’。金牛资本负责出钱,我负责跑官方审批,你负责联络吸收学员。”
  “金牛商学院?”胡润的脑子转得很快,立即问道,“你打算借此搞中国骷髅会吗?”
  宋维扬说:“那倒不至于,只是想拓展一下人脉资源而已。金牛商学院的定义是非营利性教育机构,专门招收培养高端商业人才,一边学知识一边联络感情。”
  胡润笑道:“我明白了。”
  事实上,李超人也正在创办长江商学院,只不过还没得到教育部门的审批。宋维扬属于提前截胡,这种事情放着让别人来做,还不如自己做得更好一些。
  另一个时空的长江商学院,名声那是越来越不咋地,被人戏称为“长江体育学院”和“长江小三学院”。
  从长江商学院毕业的那些家伙,高端商业知识不知道能学多少,倒是一个个爱上了体育运动,长跑、登山、足球、高尔夫球什么的非常热衷。
  还有就是读一次长江商学院换一个老婆,花钱报名的交际花可多得很。这些女人不但长得漂亮,而且基本都有高学历,谈吐不俗,才艺绝佳,远比家里的黄脸婆更有情趣。她们就是直奔富豪而去的,主动贴上来各种诱惑,富豪们哪里还顶得住?
  即便是看似意志坚定的富豪,也会不知不觉被俘虏,自认为找到了真正的灵魂伴侣。
  这样分析吧,富豪们总是专注于事业,跟原配的感情本来就比较淡,也不缺逢场作戏的女人。但当他们遇到了长江商学院的美女,发现什么话题都聊得来,生意顺利时被各种赞叹崇拜,生意受挫时被温柔安慰,甚至有可能还会帮着出主意,简直属于生活和事业上的完美伴侣。
  不但男性富豪如此,女性富豪也一样。
  英俊潇洒、年富力强、才识出众、温柔体贴的男学员,同样让那些富婆们难以招架。一些单身富婆刚毕业就领证结婚,有家庭的悄悄保持情人关系,爱得五迷三道跟老公离婚再嫁的也有。
  宋维扬如果要创办金牛商学院,这种事情肯定难以避免,但绝不会主动提供相关条件,更不会晚上组织小组活动去唱K——唱一次K就会多出几对野鸳鸯。
  学伴什么的了解一下……
  至于学员们私下串联交流,宋维扬就管不了那么多,都是成年人嘛,还能像禁止高中生早恋那样防着?
  宋维扬都已经想好了,等教育部门审批通过之后,第一批学员主要以“马氏黄埔一期”为主,其他学员让胡润去忽悠过来。宋维扬会亲自去上几节课,反正会搞得很正规,把金牛商学院的名气彻底打响。
  由此诞生出的“金牛系”,将以金牛会为核心,金牛商学院为旁系组织。宋维扬虽然不会欺行霸市,但只要把这个搞出来,关键时候肯定能一呼百应。
  复旦那位老校长已经退休了,宋维扬专程去拜访,并说出自己的来意。
  “金牛商学院不以盈利为目的,启动资金由金牛资本捐赠,后续资金靠收取学费和社会捐赠解决,”宋维扬正气凌然的说,“这个商学院的宗旨,是为中国培养高端商业人才。现在中国的企业老板们,很多都没读过大学,一身野蛮生长的江湖习气。例子我就不举了,这几年有好多大企业倒闭,都是因为老板的学识、眼界和能力不足。中国工商业想要长足健康发展,必须要有更多具有高端商业知识的企业家群体,我希望能为此搭建一个平台。”
  老校长颇为欣慰:“小宋,你非常不错,格局很大,眼光很远,做事历来高屋建瓴。你在复旦读书的时候,我就知道你不是池中之物,只不过没想到发展这么快,现在都当上中国首富了。你需要什么帮助,我这把老骨头也会出出力。”
  宋维扬说:“我希望通过教育部门的审批,希望金牛商学院拥有颁发工商管理硕士文凭的资格。”
  “可以试试,我帮你联系几个老朋友。”老校长立即答应。
  “谢谢校长!”宋维扬瞬间变回懂事听话的好学生。
  以宋维扬现在的影响力和人脉关系,肯定有各种方法获得审批通过,但找自己的老校长是最方便的,也是最不用欠额外人情的。老校长的人情很好偿还,多给复旦捐几次款就行了,人家的子孙辈都不需要宋维扬特别照顾——虽然找到宋维扬他肯定帮忙。
第541章
真正的截胡
  老校长那边很快就传回来消息,并且在宋维扬的预料当中:金牛商学院想要获得硕士学位授予资质,纯属是在做白日梦,至少两三年内不可能!
  教育部门的某位领导,给了宋维扬两个选择:一是把金牛商学院挂靠在正规大学名下,成为私人投资的独立院校(三本),但只能给学生发毕业证,学位证需要挂靠单位来颁发;二是把金牛商学院注册为教育培训机构,说白了跟新东方、蓝翔之类的没啥两样。
  不论注册为哪种性质的学校,那位领导都可以帮忙跑下来,而且态度还特别热情。因为他也是老校长的学生,跟宋维扬可以算得上同门师兄弟,顺便还能借此机会跟宋维扬建立私交。
  中国虽然从90年代中期就开始教育产业化改革,但文凭发放的口子一直没有松开,全都掌握在正规大学手中。
  另一个时空的长江商学院算是特例,熬了好几年才获得文凭颁发资质,并且始终无法成为私立学院,只能一直保持着“非营利性教育机构”的属性。
  新中国的第一座私立大学,应该是西湖大学——由地方政府牵头,多位学术巨擘发起,众多富豪投资赞助(开学典礼来了5位诺贝尔得主,70多位国内外校长,包括小马哥在内的近100名捐赠者)。
  即便有如此深厚的背景,西湖大学最开始也只是个民办研究院,足足三年才被批准建立私立大学。建成之后,也没法招收本科生,而是直接招收博士研究生,在中国想办综合性私立大学实在太困难了。
  宋维扬约那位领导吃饭商量,明确表示自己不想办三本院校。对方就建议他先搞个教育培训机构,把软件(师资力量)和硬件(场地设备)搞上去,做出社会影响力之后,再去申请硕士文凭颁发资质。
  基本发展方向确定下来,宋维扬立即动身前往特区,为金牛商学院聘请院长,顺便参加“马氏黄埔一期师生”聚会。
  宋维扬相中的首任院长是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8/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