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野性时代(校对)第4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6/566

  “啪啪啪啪!”
  一阵掌声结束,宋维扬继续说道:“刚才听了尼葛洛庞帝先生的发言,鄙人深受启发,同时也很赞同他P2P即将大兴的观点。我要讲的东西,跟尼葛洛庞帝先生差不多,P2P的字面意思就是‘对等网络’,着重‘人与人’、‘端对端’的交流。事实上,互联网诞生之初,就是为了实现对等网络。但商业网站的兴起,把联网的主流形式变得不对等,形成了‘网站—用户’单向传播模式。这是违背互联网初衷的,我姑且把它称之为Web1.0时代,而基于P2P技术所形成的未来的对等网络,我想把它称作Web2.0时代!”
  “这个概念我以前提过,但没有引起任何人的重视,现在技术和时机已经相对成熟了。”
  “大家刚刚经历过的互联网寒冬,我觉得不是互联网的终结,也不是互联网的劫难,那只是一场幼稚、拙劣且迷茫的互联网预演,只是互联网发展史的一页序章。互联网没有步入老年衰退期,甚至都没步入青年期,互联网到现在还只是个花季少年!所谓的互联网泡沫,只不过是一次青春期的叛逆。”
  尼葛洛庞帝之前的发言,主要着眼于技术方面,期间阐述了大量专业术语,一些人从中获得了启发,但更多人听得一脸懵逼。
  宋维扬的发言就比较简单易懂了,而且是高屋建瓴的进行定义,但他的定义能否获得众人认可,还得看后续到底说了些什么。
  接下来,宋维扬语出惊人:“时代的变革才刚刚开始,我想说的是,数字化浪潮的第二波远比第一波更具破坏性,传统行业将受到广泛而激烈的冲击。这种冲击,跟在座的媒体记者息息相关,因为Web2.0时代将淘汰掉大量的传统媒体。未来十年,地方小报将没有生存空间,广播行业更是会趋于死亡。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基于P2P技术,Web2.0时代改变了信息传播方式。‘人—平台—人’的互联网模式,导致每个人都是受众,同时每个人都是传播者。现在手机都能上网了,电脑也会越来越普及,人们会在第一时间,把身边发生的新闻进行广泛传播。这种传播可能发生在聊天室,可能出现在BBS论坛,甚至是直接用QQ发送给好友,随即又被门户网站登载。一件新闻还没来得及排版印刷,就已经被大众所熟知,传统媒体要做的就是把网络新闻搬到纸上!”
  众多记者都听得有些不爽,甚至是想反驳,但又无法打断宋维扬的发言,只能耐着性子继续听下去。
  宋维扬继续道:“还有传统出版行业,包括传统文学,包括唱片工业,也即将步入衰退期。Web2.0时代最典型的特征,就是人人都是创作者和传播者,眼下已经有网络作家了,未来肯定还会出现网络歌手。网络文学与网络音乐,将不断对传统文学和音乐进行冲击,最终必然将传统文学、传统音乐杀得片甲不留。因为基于P2P技术的传播,必然导致盗版泛滥,人们轻松就可以免费获得相关网络资源。当传统作家和歌曲创作者无法获利,那他们的行业体系就会日渐崩溃!就图书出版市场而言,我认为,只有儿童文学和教辅资料可以活得很好,其他类型都会死得很惨。传统商铺门店也是如此,当B2C模式发展成熟之后,实体商店将一死一大片!”
  “Web1.0可以用以下关键词概括:浏览、消费、被动、获取、静态、HTML。而Web2.0的关键词则是:协作、创造、主动、提供、动态、XML。我举个最典型的例子,搜狗公司的网络百科计划,就属于Web2.0的范畴。以搜狗百科为平台,广大的网民协作编辑词条,每个人都是创作者,每个人又都可以从中获取信息,这就是‘人—平台—人’的Web2.0模式。还有搜狐的人人网同样如此,人人网是平台,每个用户都是内容创作者,每个用户又都是内容消费者。搜狗的博客也是如此,现在已经越来越火了。甚至是门户网站的新闻留言评论功能,也是一种初级的Web2.0体验。”
  “Web1.0的互联网企业提供内容,而Web2.0的互联网企业提供服务。Web1.0时代以商业网站为中心,而Web2.0时代以网络用户为核心。不但如此,Web1.0时代的应用软件,规模都比较大,企业做出来给客户使用;而Web2.0时代的应用软件,则以小规模的开源软件为主,每个用户都可以是应用软件的创造者。于是,小型互联网公司的机会就来了,只要做出实用的软件,就算只是个小玩意儿,照样能够拥有广阔的市场。比如国内专门搞下载的网络蚂蚁,如果好好更新维护,必然能够赚到大钱,在座的投资者可以砸钱给他们。”
  “再来谈谈网络社区,在Web2.0时代,并非只有社交网站才能称作网络社区……”
  “再来讲讲网络政务,在Web2.0时代,网络政务也不是单方面由上而下的,它可以反馈民情,甚至能推动反腐工作和法治建设……”
  足足讲了大概20分钟,宋维扬说道:“我来归纳一下Web2.0的三大特征:第一,开放的数据和服务;第二,丰富的用户体验;第三,低廉的发布成本。”
  “对于企业人员来说,Web2.0就是一个商务平台;对于市场人员来说,Web2.0就是一个交互平台;对于软件开发人员来说,Web2.0就是一个软件开发平台;对于在座的记者来说,Web2.0就是一个新的媒体平台。”
  “尼葛洛庞帝先生所说P2P是技术概念,而我说的Web2.0是一个思维概念,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模式。Web1.0把互联网当成简单的传播平台,Web2.0把互联网视为虚拟社会。在一个社会当中,人不可能只是单方向接收信息,而是会主动的创造和传播信息。而我们的互联网企业,只需要做好信息传播的平台服务即可。”
  “朋友们,大家都赶上了一个好时候,现在正是Web2.0时代的发端。选好一个产品,做好平台服务,你们就是互联网新时代的弄潮儿!”
  “好了,谢谢大家,我的发言完毕。”
  全场沉默。
  直至宋维扬走下主讲台,人们才突然爆发出热烈掌声。
  宋维扬并没有讨论任何技术性问题,却在听众的大脑当中掀起了思维风暴,这无异于互联网的一次认知革命。或许,在场有不少人已经摸到门槛,已经发现了这个现象,但宋维扬直接捅破了窗户纸。
  刚刚过去的互联网寒冬,让所有从业者都处于迷茫状态,不知道前路在何方,始终有一种朝不保夕的危机感。
  但宋维扬的一席话,却直接指明了康庄大道,把无限广阔的互联网世界摆在他们面前。
  就连尼葛洛庞帝,都只隐隐感受到P2P的前景,知道这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但宋维扬直接系统性的点破,甚至指出Web2.0时代的三大特征,这让尼葛洛庞帝把自己的各种预测和猜想都串联起来。
  尼葛洛庞帝的座位比较靠前,当宋维扬从他身边走过时,这位大佬立即站起来鼓掌欢迎。受到尼葛洛庞帝的影响,后面几排的中国互联网老总们,也跟着集体起立以示尊重,紧接着全场1000多人站起来大半。
  掌声足足持续了五分多钟,主持人好几次说话都被打断,最后干脆站在台上跟大家一起鼓掌。
  这并非人们反应过激,而是宋维扬值得这种待遇。Web2.0概念的提出,无疑是让处于迷雾当中的互联网从业者,突然看清了正确的道路和方向。谁能在当前的情况下,率先提出Web2.0概念,他就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引路人,同时也是世界互联网行业的引路人。
  《红鲱鱼》杂志的记者皮普·科布恩,在小本子上激动的写道:“在遥远的东方,一个互联网英雄诞生了。不,他不仅仅是英雄,他更是互联网从业者的精神导师!相信未来十年新兴的互联网公司,都无法避开他今天定下的思维框架!”
  官方领导们听到雷鸣般的掌声,忍不住扭头朝后面看去,那乌压压起立的人群和不断拍动的巴掌,让这些领导感觉惊诧莫名,忍不住彼此对视、面面相觑。
  只有互联网从业人士,才能深刻感受到这番话的威力,不啻于在业内投下了一颗思维原子弹!
第588章
工具人宋维扬
  在另一个时空,有人说Web2.0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炒作,是追求新奇的网络研究员、渴望暴富的网络创业者与华尔街风险投资人联手导演的一场惊天大骗局。
  且不论这种说法是否哗众取宠站得住脚,但确确实实反应了Web2.0热潮当中的一些问题。
  当时互联网寒冬带来的阴霾,依旧笼罩在硅谷上空久久无法散去。大量的网络从业者不知何去何从,华尔街的风险投资砸在坑里,迫切希望能够有解套的一天。当有网络研究专家提出Web2.0概念,前两者立即就如获至宝,开始联手起来疯狂炒作。
  不管Web2.0概念是否正确,它都必须正确;不管Web2.0是否有用,它都必须有用!
  在这些人的心目中,Web2.0首先是一句口号、一面旗帜。就像天地会的“反清复明”,不论你信不信,跑江湖都必须挂在嘴边,一来二去就演变为不可违逆的金科玉律。
  极端自由意志和个人英雄主义,一向是硅谷的独特气质。人们崇拜比尔盖茨、崇拜乔布斯、崇拜杨致远,把他们奉为科技创业英雄,宣称个人的力量与智慧能够改变世界。但在历史上,当Web2.0概念提出之后,这些硅谷精英瞬间变成集体主义者,变成digital
Maoists(数字毛ZD主义)的拥护者——因为Web2.0的核心是人人参与、人人创造,信奉集体的智慧力量。
  屁股决定脑袋!
  首先响应Web2.0的就是华尔街投资商们,他们疯狂推销这种概念,让Web2.0在短时间内炙手可热。不仅如此,他们还一边宣传一边行动,使劲往Web2.0网站砸钱,纳斯达克指数由此在互联网寒冬之后再度兴盛。
  当时第一波互联网泡沫刚刚过去两三年,就被生生炒出第二波互联网泡沫,谷歌股价被推到600美元的高峰,创立不久的Facebook被估值150亿美元。
  雅虎入股Right
Media仅半年,这家公司几乎没有任何改变,其估值就突然猛增6.5亿美元。而且增值原因非常扯淡,居然是微软高价收购另一家毫无关联的公司,而雅虎为了跟上微软的节奏,就把对Right
Media的收购价提高了6.5亿美金。
  宋维扬在第一届中国互联网大会上提出Web2.0概念,相关从业者看到的是机会,而投资人看到的却是堆积如山的金钱!
  《红鲱鱼》的新一期杂志还没问世,美国那边的风投商就已经获知消息,关于Web2.0的文章同时出现在好几份报纸上。随即,收了钱或者没收钱的互联网研究专家,开始煞有介事的讨论Web2.0,《华尔街日报》更是宣称互联网即将引来新时代。
  9月份才停止下跌的纳斯达克指数,在这些人的联手炒作之下,到了11月突然出现猛涨。众多网络股齐刷刷飘绿(绿为涨),连带着相关科技股也集体飘绿,背后的人为操作痕迹不要太明显!
  为了让Web2.0概念深入人心,为了让Web2.0更加让人信服,美国佬把宋维扬吹捧上了天。
  中国大陆以前关于宋维扬的各种报道,甚至连港城那边的虚假新闻,还有《读者》、《意林》的鸡汤故事,都被美国媒体收集过去整理汇总。一个美国人民所熟知的东方商业英雄就诞生了,甚至其添油加醋的程度,比港城那边还更离谱。
  在美国的报纸上,宋述民是被迫害的对象,顺便黑了中国政府一把。宋维扬在巨大的政治和经济压力下,17岁就带着零花钱,利用暑假时间前往特区,以近乎诈骗的方式攫取第一桶金,随后用不到10年的时间稳居中国大陆富豪榜首。
  这些报道特别侧重股市相关内容,说宋维扬大学期间投资股票,半年时间就获利上百倍。他拿着这些钱去港交所,20岁不到就操纵了联想股价,而联想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科技公司。这些钱又用来成立金牛资本,并在亚洲金融风暴期间,一举战胜以索罗斯为首的国际炒家,从中疯狂获利数亿美金。
  可谓极尽夸张之能事,索罗斯在这些新闻中成了跳梁小丑,成为凸显宋维扬牛逼之处的大反派。懂行的信不信无所谓,能忽悠普通人就行了,反正Web2.0概念的提出者必须这么牛逼!
  维基百科今年在美国已经开始火了,而那些美国报纸宣称:宋维扬才是网络百科的开创者,在维基百科创立之前,宋维扬控股的搜狗搜索就已经创建了全球最大的中文百科网站,维基百科只不过是拙劣的模仿者而已。
  甚至好几年前那本《未来属于中国》,都被美国编辑翻出来,于是宋维扬又成了预言家:预言了亚洲金融风暴,预言了韩国大宇破产,预言了“中国制造”将会大兴……
  另外,《华尔街日报》还“独家披露”了金牛会内幕,说这个组织就是中国的骷髅会,由宋维扬在大学期间一手创立。金牛会的成员目前只有十多人,但在中国大陆的富豪榜上,有4位成员排进前十,有3位成员在11—50名之间,有3位成员在50—100名之间,剩下的全都在150名以内。
  宋维扬还创立了中国第一所民间商学院,他搞诈骗时办的非法商业培训班,超过6%的学员在几年内成为千万富翁,超过30%的学员成为百万富翁,反正不顾事实瞎J8吹就是了。
  这样牛逼的人物,他提出的Web2.0概念难道还能有假?
  《华尔街日报》甚至刊出这么一句话:“这位来自远东的年轻首富,在中国互联网大会的一次演讲,就让纳斯达克指数上升了100点。”
  明明是你们这些资本家炒上去的好不好!
  《财富》杂志甚至都等不及派记者专访宋维扬,在12月的一期就把宋维扬搞成封面人物,甚至连封面照片就是临时手绘的,封面导读文字是“中国的比尔盖茨”。这篇文章详细介绍了宋维扬担任董事长的三大公司:“喜丰食品饮料股份有限公司,已经成了中国市场的行业霸主,其股票刚刚被港交所列为‘恒生指数股’。无往不利的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在这位年轻首富面前铩羽而归,非常可乐已经占据中国可乐市场的40%份额。而他去年收购的健力宝,今年也在中国掀起功能饮料热潮,市场份额甩开了红牛28个百分点……”
  对于神州科技也是各种吹捧,说这家公司已经垄断中国PHS电话,单项业务每年的纯利润就高达5亿美元(又在瞎J8扯淡)。还有已经普及的U盘,也是这家公司拥有专利,每个美国消费者购买U盘都在向神州科技贡献专利费。在个人电脑领域,神州电脑已经成为中国第二大电脑生产商(故意忽略联想电脑的市场份额超过16%,在国产电脑市场份额中超过65%)。文章还说,神州手机已经是中国第一手机品牌,这倒是没有乱写,但却忽略了诺基亚和摩托罗拉手机的恐怖市场占有率。
  至于金牛资本,由于内部信息高度保密,《财富》杂志完全通篇都在瞎蒙,甚至猜测金牛资本的总资产已经达到50亿美元。
  在文章结尾,《财富》杂志写道:“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位中国首富还有三个月才27岁。他并非官宦子弟,没有任何政府背景,甚至他富二代的身份都要打折扣,因为他创业的时候家族负债上千万元。在中国,年轻人已经把他视为励志偶像,是无数青年创业者的精神领袖。连续两年的中国问卷调查显示,宋维扬是最具影响力的青年,比尔盖茨也只能区居第二位。而今年宋维扬又把目光投向了网络游戏行业,他推出了一款名为《传奇》的网游,注册玩家数量几乎等同于中国的网民数量,每月游戏点卡收入就高达100万美元……这位年轻首富是中国互联网投资第一人,投资了中国将近一半的大型网络公司。他在提出Web2.0概念之后表示,他还会继续增加投资,互联网即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美国多家大型媒体,连续追捧了宋维扬一个月,终于让宋维扬变得家喻户晓。许多美国人根本分不清宋维扬的长相,但却牢牢记住了他的名字,在得知他是搜狐和网易的股东后,搜狐、网易的股价突然应声大涨。
  一代商业传奇,不到27岁的年轻首富,中国的比尔盖茨,正面击退索罗斯的男人,互联网Web2.0时代的揭幕者,一次演讲就让纳斯达克指数上升100点……一番热炒之下,好多美国年轻人都把宋维扬视为偶像了,甚至有人非常装逼的在身上纹“宋”字。异域情调嘛,全世界都喜欢这调调,美国佬在身上纹汉字的有很多,他们甚至分不清日苯平假名、片假名和汉字的区别。
  可惜美国媒体刊登的是“song”,纹身师傅也是半吊子,这些宋维扬粉丝从纹身店出来,一大半都被纹上个“送”字。
  宋维扬在美国被炒成那样,他提出的Web2.0概念自然也人尽皆知。或者说,宋维扬和Web2.0的炒作是互相促进的,同时整个硅谷也把宋维扬和Web2.0奉为圭臬。那些互联网公司CEO,那些自负的互联网创业者,即便对宋维扬嗤之以鼻,嘴上还是会说:“中国宋是一个天才,他具备真正的互联网思维,Web2.0是不可阻挡的一股未来浪潮。”
  整个硅谷、整个美国都在讨论Web2.0,Web2.0热潮在宋维扬的影响下提前爆发了,阿猫阿狗都说自己是Web2.0网站。曾经从5000多点跌到1000多点的纳斯达克指数,在未来半年内疯狂增长,一年之后再次突破2500点大关。而在这期间,不断有Web2.0网站获得千万美元级融资的新闻,新一轮互联网财富神话刺激着普通人往股市砸钱。
  宋维扬从始至终,都被当做一个宣传炒作的工具在使用,而Web2.0在更大程度上只是旗帜和口号。
  而美国佬对宋维扬的极致吹捧,消息传回国内之后,也让中国媒体瞬间集体高潮……
第589章
完全跑偏的采访
  还有几天就是元旦,宋维扬在家里接待了三位记者。
  一个是《瞭望》周刊文字记者胡松,一个是《瞭望》周刊摄影记者庞安明,还有一个是复旦毕业的师姐刘子染。
  “胡记你好!”宋维扬主动握手道。
  “宋先生好!”胡松笑道。
  宋维扬又说:“庞记你好!”
  “宋先生,你好!”庞安明正在摆弄自己的照相机,听到问候声楞了一下,连忙跨步上前跟宋维扬握手。他以前采访各种名人政要,都是老老实实站在旁边拍照,还真没哪个受访者主动跟他握手。
  最后,宋维扬跟刘子染开起玩笑:“师姐,你不错啊,都混成新华社记者了。”
  刘子染笑着说:“新华社记者多着呢,我只是盛海分社的记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6/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