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野性时代(校对)第4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7/566

  《瞭望》属于新华社旗下的周刊,这次采访由刘子染牵线搭桥。她顺便也过来旁听问几句,然后写篇稿子发在本地报纸上,宋维扬现在的专访特别不好约,即便是刘子染这个做师姐的也约不到。
  胡松开门见山道:“宋先生,《瞭望》有许多内容版块,对您的这次专访,会放到‘人物’版块中。这个版块专门对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中的主角或关键人物,以及中国及国际事务有影响的具有高新闻价值的人物进行报道。这次采访的主题内容,是围绕着互联网Web2.0概念展开,请看一下采访预设稿。如果有什么不方便回答,或者你觉得敏感的问题,我们可以绕开不谈。”
  宋维扬接过采访预设稿浏览了一遍,点头说:“没什么问题。”
  “那行,我们现在就开始?”胡松问道。
  宋维扬笑着说:“可以,请吧。”
  胡松没有直接提出正式问题,而是拉家常道:“最近接到了很多采访邀约吧?”
  宋维扬无奈苦笑:“不仅是采访邀请,还有各种演讲邀请,每天的邀约都是两位数。清华北大前几天也请我去做演讲,都被我给推了,答应这家就必须答应那家,我哪有那么多空闲时间啊?复旦的邀请我本来也是推掉的,谁知老校长直接给我打电话,那就怎么也推不开了。做完你这个专访,我下午就要去复旦,早知道就不出风头了。”
  “说起出风头,现在美国有很多关于你的报道,”胡松问,“美国媒体有联系过你吗?”
  宋维扬说:“有啊,美国的《时代》周刊、《人物》周刊,都发来电子邮件,想要给我做个专访。甚至《美国周刊》这种八卦杂志也凑热闹,好好的明星绯闻不报道,跑来招惹我做什么?”
  “《时代》周刊的专访?”胡松饶有兴趣的问,“你答应了吗?”
  宋维扬摇头说:“我拒绝了。”
  胡松终于露出惊讶表情:“能够登上《时代》周刊,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种荣耀,你为什么会拒绝呢?”
  “因为美国媒体最近的报道让我感觉不舒服,”宋维扬说,“有一只无形的大手,正在操纵美国舆论和纳斯达克,而我成了这只大手握着的工具。我不想被人所利用,也不想出这种虚名,美国媒体正在捧杀我。”
  胡松笑道:“你一向这么理智?”
  宋维扬说:“我不理智的时候很少。”
  胡松随手在速记本上写了几个字,坐直身体说:“我们言归正传,你是怎么想到提出Web2.0概念的?”
  宋维扬反问:“你听说过凯文·凯利吗?”
  胡松想了想:“美国《连线》杂志的创始主编?”
  “对,就是他,”宋维扬点头说,“凯文·凯利在1994年出版了一本《失控》,好莱坞拍《黑客帝国》的时候,导演就要求全体剧组成员,包括演员在内,每个人都必须把《失控》至少看一遍。”
  胡松问道:“《失控》跟Web2.0有什么联系?”
  宋维扬说:“《失控》这本书并不仅仅是互联网著作,它涵盖了社会、经济、文化、历史等诸多方面。凯文·凯利在书里将生命体和人造物联系起来,他说生命体越来越程式化,而人造物又不断表现出生命特征,他把生命体以及具有生命体特质的人造物,称之为‘超生命体’,而超生命体进化和生命体间的联系都通过网络,我想《黑客帝国》的灵感恐怕就来自这本书。”
  胡松知道宋维扬还没说完,微笑着点头应和:“放在1994年,这是很超前的观念。”
  “放到现在也很超前,”宋维扬笑道,“凯文·凯利表示,天造物和人造物的联系会越来越紧密,而在阐述这种联系的时候又提到了蜂群效应。没有一只蜜蜂和蚂蚁在控制群体,但有一只看不见的手,一只从大量愚钝的成员中涌现出的手,却控制着整个群体。它的神奇在于量变引起质变,从单个虫子的集体过渡到集群集体,只要增加虫子的数量,使大量虫子聚集在一起,使它们能够相互交流。等到某一阶段,复杂度达到某一程度,集群就会从虫子当中涌现出来,虫子的固有属性就蕴含了集群属性。注意,这些内容的关键词是‘涌现’和‘集群’!”
  这个话题明显有些烧脑,胡松以前也没看过《失控》,他下意识问道:“所以,Web2.0是一种蜂群效应的产物?”
  宋维扬点头说:“是的,社会当中的个体,就相当于一只蚂蚁或蜜蜂。凯文·凯利说,用回旋加速器和X光机来探查一只蜜蜂,你永远也不能从中找出蜂巢的特性。人也一样嘛,你单独观察个人,或聪明或愚昧,或渊博或无知,他都只是单个的人。但是,互联网能够把无数个人连接起来,在网络当中,人们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启发、共同创造,那就形成了一个个集群。而集群力量融合在一起,就会出现‘涌现’的特征。所以我认为,Web2.0概念其实就是蜂巢效应作用于互联网,网络是蜂巢,网民是蜜蜂。”
  胡松问:“这都是凯文·凯利的理论吗?”
  宋维扬说:“可以算是。凯文·凯利在书中说,随着成员数目的增加,两个或更多成员之间可能的互相作用呈指数级增长。当连接度高且成员数目大的时候,就产生了群体行为的动态特征。所谓量变引起质变,现在P2P技术越来越成熟,已经足以支撑互联网的蜂群效应。每一个网民的增加,都让互联网的内容发展呈指数级增长,未来一年的互联网成果,可能抵得上过去十年的成果,这就属于一种‘涌现’特征。所以我说互联网新时代来了,Web2.0时代的繁荣,将远远超过Web1.0时代。”
  胡松道:“能更详细的阐述Web2.0的特征吗?”
  “基本特征我在互联网大会上已经说了,”宋维扬道,“我来复述一下凯文·凯利在《失控》中的描述,他认为集群系统有以下好处:第一,可适应性,集群系统可在部分构件失效的情况下,继续生存或适应新的激励信号;第二,可进化性,集群中的个体经历和演变,能够从一个个体传递到另一个个体,最终引发群体性的进化;第三,无限性,集群系统当中,正反馈能导致秩序递增,自发的秩序能创造更多的秩序,信息能够孕育更多信息,生命能够繁殖更多生命;第四,新颖性……”
  胡松问:“那集群系统有缺点吗?”
  宋维扬说:“有啊,我们用互联网来举例。非最优性,以前是网站把控网络,Web2.0时代是人人创造网络。在没有中央大脑控制的情况下,网络资源分配混乱,冗余内容大量增加,网民和程序员的重复努力随处可见。还有不可控性,在Web2.0时代,没有谁是权威,人人都是英雄,资本和程序员无法控制发展方向,只能顺应互联网的发展潮流。还有非即刻性……”
  胡松说:“所以凯文·凯利预言了Web2.0时代的到来?”
  “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宋维扬道,“凯文·凯利的思想论述,属于Web2.0的基础理论,既清晰又模糊,他当时也不知道P2P技术能发展到现在这种程度。可以说,凯文·凯利看到了大方向,但细节发展会超乎他的想象。但凯文·凯利有句话特别精妙,他说集群系统属于‘群氓的智慧’,这句话概括了Web2.0时代,人人都很平凡,但人人都是英雄。”
  胡松道:“你非常喜欢阅读吗?《失控》这本书好像还没在中国出版。”
  “我读的是英文原版,”宋维扬说,“凯文·凯利在西方计算机和网络界影响很大,他在创办《连线》杂志之前,乔布斯就已经是他的忠实读者,那个时候还是80年代。”
  胡松说:“不管是集群效应,还是蜂群效应,这都好像是社会学的理论。”
  宋维扬笑道:“我大学里面读的就是社会学专业。”
  胡松道:“那是否可以理解成,你提出Web2.0概念,并非基于计算机和互联网知识,而是源自于你的社会学思维?”
  “可以这么说。”宋维扬道。
  胡松道:“Web2.0会给现实社会带来影响吗?”
  宋维扬道:“我认为,Web2.0和现实社会互相影响。但到了Web3.0时代,互联网和现实社会将合二为一、密不可分,不使用互联网将很难在社会上生存。”
  胡松笑道:“不上网就会死吗?”
  宋维扬说:“死倒不至于,但肯定与社会脱节,就像一个终南山隐居修士。人是群体性、社会性动物……”
  胡松很快就发现,不上网会不会与社会脱节他不知道,但他今天的采访已经与预设稿脱节了。他本来想跟宋维扬聊科技、聊网络,却朝着社会学与哲学的方向一去不回,好几次他想扳正都扳不回来,宋维扬总是聊着聊着就聊成了社会学与哲学问题,甚至最后朝着心理学方向狂奔。
  嗯,宋维扬在复旦读书那会儿,心理学也是必修科目。
  当话题越聊越深入,胡松已经快招架不住了,都不知道该怎么接话提问了,只能引导宋维扬继续往下说。最终,两人在传播学领域碰头,这是胡松本来的专业,他终于能够比较针对性的提问。
  回到杂志社,胡松在文章开头就写道:“宋维扬并非纯粹的商人,他更像一个哲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他对传播学也有非常深刻的了解……”
第590章
马博士成了神州科技形象大使
  上午接受完《瞭望》采访,下午就要跑去复旦做演讲。
  如果不是老校长亲自打电话,宋维扬是真不想去的。搜狗搜索在复旦赞助的数据处理项目,因为某种原因一波三折,这个事情让丁明很不爽,就因为是复旦校友,搜狗才在盛海赞助复旦而非上交。
  去年的复旦计算机系都还很牛逼,拿到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的亚洲区冠军,并在全球总决赛当中也取得了好成绩。今年复旦又创办了软件学院,总体实力也是特别牛逼,这一届学生后来出了不少厉害人物。
  车上。
  沈思的手机响起信息提示音,却是又收到了电子邮件。她打开掌上电脑一瞧,对宋维扬说:“老板,长安电子科大发来邀请,希望你能过去做一次演讲。还有刚刚出门的时候,蓉城电子科大也发来邀请,不但请你去做演讲,还打算特聘你为名誉教授。”
  “计算机方面的名誉教授?”宋维扬好笑道。
  沈思说:“是的,蓉城电子科大去年成立了示范性软件学院,鉴于神州科技与电子科大的友好合作,校方决定聘请你为软件学院的荣誉教授。”
  就在去年,教育部一下子批了30多所大学设立软件学院,各大高校的软件学院齐刷刷冒出来,并且全都独立于计算机系之外。蓉城电子科大与复旦大学的软件学院机房,都是神州科技捐赠的,清一色全部使用最高端的神州电脑。特别是复旦软件学院,三月份开班时只能蹭实验室机房,即便神州科技捐赠了电脑,也没有相应的教室用于安置,只能把北区临时食堂改造成软院机房。
  顺便,神州科技还捐建了清华、北大、上交和西电的软院机房。
  反正神州电脑的高端机销量不行,都被国外大牌子抢了市场。而且性能明明比联想高端机更好,在同等价位的情况下,神州电脑居然还是竞争不过联想电脑。究其原因,买高端机的用户很多都不看性价比,只看牌子是否响亮,国外品牌天然自带光环,而联想的品牌效应也早已深入人心。
  即便再过十多年,联想在网上的名声都臭了,人家的PC销量仍旧稳居第一。无数家长和刚入学的大学生,完全闭着眼睛买电脑,并且认为联想就是最好的国产品牌。于是在购机一两年后,这些混成老油条的大学生,自发转变成忠实的联想黑粉,但他们的学弟学妹依旧继续入坑。
  神州电脑的中端机型现在卖得很好,市场销量仅次于联想,并且每个月都在提升市场份额。但井喷期已过,只能通过广告和口碑慢慢增长,沈复兴定下的目标是每年新增1.5%的市场份额(国产品牌份额,不算国外品牌)——今年已经超额完成任务。
  低端机就是充量的,杂牌子太多,竞争太激烈,利润空间也变得很低。神州科技卖低端电脑只是为了彰显存在感,因为根本赚不到几个钱,卖一块U盘的利润就相当于卖两三台低端机了。
  在电脑市场的发展战略上,神州科级的高层,全都认为应该着力于中端机型,稳住低端机型,放弃高端机型。
  但宋维扬却力排众议,即便每个季度都有大量高端机库存积压,他还是要求不能停止高端机的更新换代。积压半年以上卖不出去的高端机型,就用来捐赠给全国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让大学生和研究员们来使用,一定要让他们用起来感觉爽。
  这种铁定赔钱的市场策略已经初见成效,今年用户购机时填写的调查问卷显示:有18.3%的神州高端机购买者,曾在学校或单位使用过神州高端机,因为用起来很舒服,于是在自己购机时就认准了这种机型;另有0.6%的神州中端机购买者、0.9%的神州低端机购买者,他们也在学校机房使用过神州高端机型,对神州这个品牌具有天然好感,于是在毕业之后就选择了神州品牌(刚毕业一两年的大学生,高端机实在买不起,只能买神州品牌中的便宜货。)
  这几组数据,让神州科技的高层们非常兴奋,因为背后隐藏着更多信息。
  那些在学校或单位接触神州电脑的用户,必然长期反复使用神州电脑,只要神州的机子不让人感觉很坑,他们买个人电脑的时候就会有倾向性,而且会主动向自己的亲朋好友传播。特别是那些大学生,现在的消费能力还不行,但再过几年就有钱了,再过十年甚至能成为消费主力。
  就拿清华、北大、复旦、上交、蓉电、西电这些学校的软件学院来说,趁着他们建院之际,神州科技捐赠一批高端机型,只要不搬到新校区,今后好几年的软院学生都会使用神州电脑上课。他们代表着中国软件行业的未来,他们如果用顺手了神州电脑,很可能十年之后整个行业都倾向于神州电脑。
  只说国产电脑品牌,联想去年的市场份额超过65%,今年前三季度的统计直接跌到60%以下。除了长城、TCL等品牌的冲击,单是神州电脑就吃掉了1.8%,到元旦和春节销售旺季,这个数据还会继续拉大。
  当然,联想电脑的市场份额跌了,但其销量却在暴涨。因为整个市场在迅速膨胀,所有品牌都在赚钱,这从每年的网民数量递增就知道。
  宋维扬为什么要公开提出Web2.0概念?
  一是他提不提都无所谓,反正也会有其他人提出;二是Web2.0属于群体智慧,越多人明白大势,互联网就发展越快,宋维扬投资的那些网站也回血更快;三就是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了。
  从美国媒体疯狂吹捧宋维扬开始,这一个月以来,喜丰股价已经上涨18%。一是被健力宝的第三季度业绩所刺激,二是非常可乐因为跟《传奇》合作销量惊人,三就是宋维扬的个人声望猛涨。这三方面因素叠加起来,就使得股民对喜丰信心大增,港股9月份之后大盘慢涨,而喜丰的涨速却是一骑绝尘。
  喜丰市值早已经突破300亿港元,现在离400亿大关也已经不远了。
  而现在国内媒体也在疯狂追捧Web2.0,大多数记者根本不清楚具体概念,只知道互联网业界吹得很牛逼,美国那边更是已经为此沸腾,那咱们也就跟着瞎比吹呗。就像去年从民间到政府都在吹数字化,连卖电动门的都说自己是数字化先驱,卖衣服的都说自己要跟数字化接轨,现在大家又一窝蜂的拿Web2.0来做宣传。
  目前但凡是跟计算机有关的刊物,都在逮着Web2.0胡侃一气,《计算机世界》更是把宋维扬誉为“互联网行业的拯救者”。
  神州科技的市场人员又不是傻逼,他们能放过这个好机会?
  前段时间被沈复兴处理一通的市场总监刘波,这几天一直在跟宋维扬打电话,准备把神州所有产品的形象大使都换成宋维扬本人。宋维扬实在被烦得不行,干脆就答应下来,上周刚刚拍了一组宣传照。
  现在各大城市的卖场,神州柜台前摆着的宣传照,正陆陆续续全部换成宋维扬,宣传词是:“未来科技的引路人、互联网行业的拯救者、神州科技董事长兼形象大使——宋维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7/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