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天子(校对)第10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70/1156

  再者说,你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是想要代太子结党营私吗?
  刘秀没有把心中的不快表现在脸上,反而哈哈大笑起来,说道:“申屠大夫多虑了,这些礼物,是我让太子派人送去的。刚刚申屠大夫宁死直谏,我对申屠大夫的话,也有些重了,心里实在是过意不去啊!”
  听闻这话,申屠刚悬起来的心立刻放了下去,同时长舒口气,原来,送来这些礼物是陛下的意思,那自己收下就没问题了。
  他急忙向前屈膝跪地,叩首施礼,说道:“微臣惶恐,谢陛下隆恩!”
  刘秀乐呵呵地说道:“申屠大夫一心为国,不惜宁死直谏,申屠大夫之举,让我也是深受感动,朝中需要有像申屠大夫这样的‘镜子’啊。”
  天子把自己比喻成镜子,这让申屠刚气血澎湃,热泪盈眶,他向前叩首,哽咽着说道:“陛下乃明君英主,也正是因为有陛下在,微臣才敢宁死直谏!”
  其实刘阳说得没错,倘若换个人做天子,申屠刚还敢这么做吗?未必!起码在隗嚣手底下称臣的时候,申屠刚可从没做过这么过激的事。
  刘秀能容忍大臣们这么干,隗嚣可没有刘秀那么宽广的心胸。
  郭圣通以太子的名义,给申屠刚送礼,可人家申屠刚根本没敢收,亲自把礼物送回到皇宫。
  这无疑是太损皇家的颜面,刘秀只能把这个锅背在自己身上,说是他让太子这么做的,这才打消了申屠刚心中的疑虑,让老头子心安理得的把礼物带回申屠府。
  申屠刚前脚刚走,刘秀便去了长秋宫,直接找到郭圣通,将她训斥了一番。后宫参政,这已经犯下大忌,你还帮着太子去结交大臣,去结党,更是不妥。
  郭圣通被刘秀说得抬不起头,刘秀还没斥责她几句,她突然肚子疼,刘秀吓了一跳,急忙令人请太医过来。现在郭圣通可是怀有身孕,肚子疼不是小事。
  太医过来之后,为郭圣通开了几副安胎药,并提醒郭圣通注意休息,而后便告辞离去。听了太医的话,刘秀也不好再继续责怪郭圣通,此事也就到此作罢。
  回清凉殿的路上,刘秀对身边的花非烟轻轻叹口气,说道:“太子仁善,但过于仁善,就变得毫无主见,可任由拿捏了。”
  花非烟含笑宽慰道:“陛下,太子年幼,想让太子一下子变成陛下这般,太强人所难,也太急于求成了。”
  “当年,高祖建立汉室根基,武帝开疆扩土,令人何其羡慕啊!”刘秀禁不住感叹一声。
  其实,刘秀是很愿意拿自己和汉高祖刘邦相比的。他二人也确实有相似之处,刘邦开创了西汉,刘秀开创了东汉,同是草根出身,同是一步步的成为了开国皇帝。
  刘秀接手的是个千疮百孔的大烂摊子,在他执掌朝政期间,他所能做到的,就是尽可能的休养生息,恢复元气,同时平定各方割据,为汉室江山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他希望自己的后世能出一位像武帝那样的皇帝,开疆扩土,打造一个令四方臣服、无与伦比的大汉帝国。可是无论从哪方面来看,刘强都与武帝都相去甚远。
  反倒是四子刘阳,与他颇为想象。
  他心里正琢磨着,花非烟说道:“太子生性淳朴仁善,身边若有栋梁辅佐,必可成为一代明君!”
  她这话只说了一半,刘强身边有贤良辅佐,他能成明君,若是没有呢,若是郭圣通干预朝政呢,那刘强就只能是个傀儡皇帝了。这让刘秀突然想到了吕雉。
  他转头看向花非烟,后者低垂着头,没有继续说下去的意思。刘秀也未在多问,接下来,两人都是沉默未语。
  翌日,早朝。
  刘秀和群臣议事。这次商议的事情,是对蜀地用兵之事。目前,洛阳朝廷最大的敌人就是成都的公孙述,对蜀用兵,已是势在必行。
  朝中的大臣,大多都是支持对公孙述全面开战的。最积极的大臣,自然是非吴汉莫属。
  吴汉提出,己方可以两面进攻蜀地,一面从南郡向西推进,一面是从汉阳、陇西向南推进,两面夹击益州,让公孙述首尾难顾,如此,己方可处于战略上的绝对优势。
  另外,今年全国的收成也不错,除了弘农受灾外,其它地区都是大丰收,朝廷有足够的钱粮,来打这场平蜀之战。
  吴汉的主张,深得刘秀的喜欢,他环视在场众臣,问道:“诸君以为如何?”
  邓禹出列,向刘秀拱手施礼,说道:“陛下,大司马言之甚善!现,朝中兵多将广,士气高涨,正是平定公孙述的良机!”
  侯霸躬身说道:“微臣附议!”
  李通也跟着躬身施礼,朗声说道:“微臣附议!”
  以前,洛阳朝廷的文武大臣之间,多少有些心结,商议政务时,也经常出现分歧。现在侯霸接任大司徒,李通接任大司空,文武大臣之间倒是变得团结一致了。
  在吴汉的主张下,洛阳朝廷最终决定,采纳吴汉的建议,由凉州和南郡两地,对蜀地同时用兵。
  商议南郡之战的时候,吴汉向刘秀主动请缨,他愿去往南郡,与蜀军决一死战。
  吴汉愿意亲自去往南郡,领导汉军作战,刘秀自然非常高兴,没有多做考虑,便点头应允了。
  之后,刘秀对吴汉意味深长地说道:“大司马擅长陆地上的骑步作战,但对于水战,毫无经验,在这方面,你要多多听从征南大将军的意见,最好是让征南大将军主导水战!”
  岑彭在南郡和蜀军打了这么多年的仗,对于水战,早已精通,刘秀也担心吴汉去到南郡之后,对于水战瞎指挥一通。
  吴汉听了刘秀的话,拱手说道:“陛下放心,如遇水战,微臣都听征南大将军的!”
  刘秀含笑点点头。之后,他又点了两员大将,一位是臧宫,一位是刘隆,让他二人随吴汉一并去南郡,辅佐吴汉和岑彭,领导汉军。
  南郡这边的战事商定完,刘秀又询问众臣,由谁来领导凉州的汉军对蜀地作战。
  有人提议让盖延做主将,有人提议让耿弇做主将。无论耿弇还是盖延,两人都是大将军,都可作为全军之主将。
  刘秀看向邓禹,问道:“右将军,你认为谁任主将最为合适?”
  邓禹沉思许久,说道:“虎牙大将军作战凶狠,但蜀地多险山峻岭,与虎牙大将军战风不相符,不宜为主将。”
  刘秀笑问道:“右将军推荐的是建威?”
  “建威大将军战风飘逸,神鬼莫测,但在群山峻岭间,只怕也是难以发挥。”
  刘秀愣住,听邓禹这意思,他既不推荐盖延,也不推荐耿弇,他不解地问道:“难道,右将军心中已有合适之人选?”
  邓禹向刘秀拱手施礼,说道:“陛下,微臣以为,来大夫可胜任此职!”
  他此话一出,朝堂内一片哗然。
  来歙只是太中大夫,虽说陛下有册封他为中郎将,那也只是口头上的册封,还没有正式册封呢!
  让区区一个太中大夫作为全军主将,让堂堂的大将军给他打下手,这未免也太过儿戏了吧?
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将帅分歧
  邓禹看了看在场的大臣,正色说道:“陛下,来大夫善于治军,更善于统兵,且来大夫性情沉稳,不急不躁,可破蜀地之天险!”
  刘秀听得认真。来歙领兵打仗的本事,的确是挺厉害的,尤其是最近这两年,表现得尤其明显。
  冯异病故之后,是来歙扛起了西征军的大旗,平陇之战的后期,来歙的功劳最大。
  让来歙领兵进入蜀地作战,刘秀心里也是非常有底的,哪怕来歙在正面战场打不赢敌军,但敌军想打败他,那也是很难的事。
  刘秀反复思量了一番,最终还是采纳了邓禹的建议,让来歙于陇地集结兵马,担任全军之主将,而耿弇部和盖延部为辅,协助来歙部入蜀作战。
  在刘秀的旨意中,并没有明确的说明,耿弇和盖延二将必须要听从来歙的指挥,只是让他二人率领各自兵马,协助来歙作战。
  刘秀的旨意传到汉阳,耿弇和盖延双双来到西征军大营里。在中军帐,耿弇和盖延见到来歙。
  要说官职,耿弇和盖延都是大将军,比来歙这位太中大夫要高出一截,但在来歙面前,他二人表现得还是很有礼数的。
  一是来歙年纪大,辈分高,属他二人的长辈,其二,来歙确实有真本事。
  来歙接替冯异,到西征军没几天,就把桀骜不驯的西征军将士训得服服帖帖,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事。
  之后,来歙更是带领西征军将士,一举攻克落门聚,此战也成为平陇的收官之战。
  对于来歙的能力,盖延可是敬佩有加。
  在中军帐里,耿弇和盖延率先向来歙拱手施礼,说道:“来将军!”天子在口头上已经册封来歙为中郎将,称呼他为将军,倒也不为过。
  来歙连忙拱手还礼,说道:“盖将军、耿将军!”
  分宾主落座之后,盖延乐呵呵地说道:“来将军,我和伯昭都有收到陛下的旨意,对蜀作战,来将军是主将,我和伯昭都是辅佐!”
  来歙连连摆手,笑道:“盖将军太客气了,对蜀作战,还得是我们几人商议着来打啊!”说话时,他的目光自然而然地向耿弇那边瞄了瞄。
  盖延是典型的军中武将,直性子,天子下什么旨意,他不会有任何的异议,会原封不动的按照旨意行事。而耿弇则不然。
  耿弇追随刘秀的时候,还不到二十岁,小小年纪,跟随陛下南征北征,立下的军功,不计其数,可谓是少年得志,年轻气盛。
  其实,很多人都认为,耿弇是最有可能成为凉州兵马主将的人选,要说有竞争对手,那也就是盖延,可谁都没想到,这半路杀出个来歙,一举拿下了凉州兵马主将之职。
  要说耿弇的心里就没有丝毫的不服气,没有丝毫的不痛快,那是不可能的。
  寒暄过后,来歙说道:“目前,王元、环安二人占领着武都,欲克蜀地,必先克武都!”
  武都郡是凉州最南面的一个郡,与蜀地接壤。
  在不同的朝代,武都郡的归属也不同,它有时候被划分在凉州,有时候又被划分到益州。武都郡就像是一条纽带,北连凉州,南连益州。
  如果从凉州发兵南下,那么不可避免的,必然要走武都郡,如果从三辅发兵的话,倒是可以避开武都郡,直接南下进入益州。
  来歙的意思是,己方应先取武都,然后再进入益州作战。
  在这件事的讨论上,耿弇提出不同的观点,他正色说道:“来将军,我以为,可不用理会武都郡,走三辅,直取益州!”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70/11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