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天子(校对)第10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71/1156

  邓禹说耿弇打仗的风格飘逸,神鬼莫测,还是挺中肯的。耿弇的用兵,确实是神出鬼没,令人意想不到,防不胜防。
  听了耿弇的话,盖延皱着眉头说道:“伯昭,不平武都,我军后方不稳啊!”
  耿弇淡然一笑,说道:“王元、环安之流,鼠辈尔,不足为虑,只要我军的后勤补给不走武都,而走三辅,便不会受到威胁!”
  稍顿,耿弇又道:“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方为用兵之上策!我军绕过武都,直取益州,必会打蜀军个措手不及,抢先拿下汉中,断武都之根,王元、环安之流,可不攻自破!”
  盖延听得两眼放光,暗道耿弇之计可行。
  不过在来歙听来,耿弇的主意太过冒险了。
  绕过武都郡,直接攻入益州的汉中郡,这等于是孤军深入,一旦推进受阻,未能成功打下汉中,己方怎么办?
  到时候,己方的兵马岂不是被困在汉中郡了?那不是有全军覆没之危?
  来歙连连摇头,说道:“此战,我军既不缺兵,也不短粮,需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才是,如此最为稳妥!”
  盖延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仔细想想,来歙说得也有道理。
  不是盖延耳根子软,听什么就觉得什么有道理,事实上,耿弇和来歙的战术都有各自的道理,只不过是作战的风格不同罢了。
  来歙年纪大,性情稳重,他的作风也偏向沉稳。而耿弇是年轻气盛,善用奇兵,所以他的战风偏向飘逸,看似冒险,实则成竹在胸。
  两种风格的战法,都有各自的道理,没有谁高谁下之分。
  耿弇皱着眉头,忍不住提醒道:“来将军,对蜀作战,不是只有我军一方。”
  来歙不解地看着耿弇。
  耿弇意味深长地说道:“陛下已派大司马去往南郡,接管南征军,并集结南郡、南阳及周边郡县之兵马。如果我方只是步步为营的推进,来将军认为,最先攻克成都的会是谁?”
  目前洛阳朝廷最大的敌人就是公孙述,无论是谁,只要率先攻克成都,擒下公孙述,那就是立下不世之功,可名垂青史,耿弇无论如何也不想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听闻耿弇不愿意打武都,而要直接打汉中,原来是为了抢先攻克成都,来歙眉头紧锁,正色说道:“耿将军,用兵最忌冒进,一味的冒险突进,只会让自己深陷重围,悔之晚矣!”
  耿弇被气乐了,摇头说道:“倘若按照来将军步步为营的战术,恐怕等到大司马攻克成都,我们连汉中都没打下来呢!”
  来歙说道:“无论谁能攻克成都,那都是造福于汉室,造福于天下黎民,又有何区别?倘若为了抢功,而拿全军将士的性命去冒险,我做不到!”
  他二人无论是性情、战风以及理念,都存在巨大的差异,没有谁对谁错,就是二人的风格不同。
  这次的议事,来歙和耿弇没有谈拢,最后不欢而散。
  离开中军帐,到了外面,盖延拉着耿弇,说道:“伯昭,来将军毕竟是陛下亲封的主将,在战事上,我们还得听来将军的!”
  耿弇反问道:“难道,巨卿不想亲自攻克成都吗?”
  盖延苦笑,喃喃嘀咕道:“我又怎会不想?”
  耿弇正色说道:“可是按照来将军的战术,我们是不可能抢在大司马之前攻克成都的!”
  盖延说道:“田戎、任满可都在南郡,二人麾下兵马十余万众!”
  耿弇笃定地说道:“在大司马面前,田戎、任满,不值一提,十余万的蜀军,只转瞬之间,就会灰飞烟灭。”
  见盖延咧嘴,耿弇摇头而笑,反问道:“巨卿不信大司马有这样的本事?”
  盖延说道:“我不是不信,我只是觉得,与子颜抢功,你我,实难拨得头筹!”
  耿弇正色道:“听我之计,出奇兵,直取汉中。蜀军准备不足,仓促应战,必败。我军先取汉中,再取广汉,大军南下,可直攻成都!”
  盖延听得十分动心,但转念一想,又摇了摇头,意味深长地说道:“伯昭,来将军才是主将,你我二部,只是辅佐来将军啊!”
  耿弇一听这话,肩膀立刻垮了下来,感情自己说了这么半天,都白说了,巨卿还是要跟着来歙的战术走。耿弇说道:“既然如此,你们打你们的,我打我的!”
  说完话,耿弇一甩征袍,大步离去。盖延连声召唤他,可耿弇走得头都没回。
  耿弇判断的没错,南郡战场,的确是风云变幻。吴汉抵达南郡,让南征军将士的士气倍增。
  说起来,南征军并不是岑彭创建的,而是被岑彭发扬光大的,当年,是吴汉一手创建的南征军,直到现在,南征军中不少的老兵老将还都是吴汉的老部下。
  对于吴汉的到来,这些南征军的元老们自然是打心眼里高兴和欢迎,全军的面貌都为之焕然一新。
  吴汉也不是自己一个人来的,跟随吴汉一同前来的还有臧宫、刘隆以及从南阳及其周边郡县征召的数万将士。
  抵达南郡之后,吴汉部与南征军合兵一处,岑彭自然也把军中主将的位置让给吴汉。
  目前,以田戎、任满为首的蜀军,还占领着南郡的巫县、夷陵、陵道等沿江要地。汉军要想夺回这三处要地,与蜀军必打水战。
  可是目前军中大多都是步兵、骑兵,会打水战的水兵真就不多。
  岑彭与吴汉商议了一番,于贵阳、长沙、零陵等地,征召棹卒(水兵),第一批水兵,就征召上来三万余众。
  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陆陆续续征召到的水兵,竟然多达六万余人。
  看着这六万多水军,吴汉有种错觉,这就是六万张血盆大口啊,这么多人,每天要吃要喝要领军饷,这得消耗军中多少的钱粮。
  吴汉领兵打仗的理念,一直都是兵马贵精不贵多,只要是精兵强将,可以做到以千敌万。现在岑彭召来这么多的水军,真的有那个必要吗?
  他主动找上岑彭,建议岑彭,把召来的这些水军都解散掉,只留下万八千人足矣。
  岑彭没有接受吴汉的意见,蜀军水兵的战力不容小觑,而且兵力众多,己方的水军兵力若是不足,想要夺回巫县、夷陵、陵道,几乎没有可能。
  在要不要保留这么多水军的问题上,吴汉和岑彭也发生了分歧。
  最后还是岑彭上疏天子,请天子做出定夺。收到岑彭的上疏后,刘秀立刻写了一封回书,内容很简短,提醒吴汉,水战之一切事宜,以岑彭之见为主。
  你都明明都不会打水战,还跟着人家瞎参合什么?
  接到刘秀的书信后,吴汉这位大司马立刻老实了。对于岑彭征召那么多水兵的事,他也再无异议。
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夷陵之战
  刘秀的诏书,让岑彭牢牢控制了水战的主导权。岑彭在荆门集结兵马,逆流而上,与蜀军在夷陵沿岸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水战。
  这场水战,汉军兵力占优,但汉军的船只,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远不如蜀军。
  水战打的也是异常之惨烈,双方的船只在江面上你来我往,不时发生碰撞,轰隆的巨响声不绝于耳。
  碰撞到一起的船只,甲板上的兵卒相互持弩对射,大批的兵卒一手持刀,一手持盾,往对方船只上冲杀。
  打斗当中,从甲板上掉落江中的兵卒,仿佛下饺子似的。船只周围的江面上,都漂浮起一层鲜红的尸体。
  水战比陆战更加凶险,因为船上在打仗,水下也在打仗,双方的水鬼在水下拼杀得难解难分。一旦船只被凿沉,或者被烧毁,这整整一船的人,基本活不了几个。
  只对战几轮之后,双方将士的死伤都不下万余众。在岸上观战的吴汉,也是看得目瞪口呆,一艘战船顶上去,都用不了一盏茶的时间,便燃起熊熊烈火。
  船上的水兵,或浑身是火,或浑身插满着箭矢,惨叫着跳船入江,在江面上只起伏了几下,之后就不到人影了。
  双方的水战就仿佛一台巨大的绞肉机,似乎要把江面上的一切都撕碎。
  眼瞅着己方将士的伤亡越来越大,却迟迟打不开局面,岑彭也是心急如焚。
  他看向周围众将,大声喝问道:“谁愿率队,冲击敌军船阵?”
  要知道蜀军的船只比汉军的船只大,而且数量众多,冲击敌军船阵,那无疑是九死一生。
  就在众人沉默无语的时候,一名将领跨步出列,大声说道:“大将军,末将愿率队冲杀敌营!”
  岑彭定睛一看,出来请缨的这位,正是偏将军鲁奇。鲁奇不是步兵将官,而是一名水军将官,就水战的本事,在汉军当中堪称首屈一指。
  沉吟片刻,岑彭说道:“鲁将军,我只需你率部冲乱敌阵,给我军主力制造全面反扑的机会即可!”
  “末将明白!请大将军下令!”
  岑彭面色凝重地点点头,随即指派鲁奇,组建一支敢死队,水兵数千人,船只数十条,另外,其中还有两百余人的奔命郎。
  鲁奇率领着这支汉军敢死队,向蜀军船阵全速行驶过去。
  蜀军的主将有两人,一人是田戎,一人是任满。
  田戎是水军主将,任满是步兵主将。目前,和岑彭打水战的这支蜀军,就是由田戎率领的。而驻扎在夷陵的蜀军,则是由任满率领。
  看到一支汉军船只向己方本阵扑来,田戎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手指着汉军那数十艘小战船,笑道:“汉贼前来送死了!”
  听闻他的话,周围的蜀军将官们也都跟着仰面大笑起来。
  鲁奇率领的汉军船只,虽是逆流而上,而速度奇快。尤其是最前面的十几艘小船,在江面上行驶时,如同飞起来似的。
  蜀军这边,出动十余艘大型战船拦截。当双方的距离越来越近时,大船的甲板上箭如雨下,无数的箭矢铺盖在汉军小船上,只一眨眼的工夫,汉军小船的船体就如同长了一层芦苇草似的。
  但这并未能减缓小船的速度,十多艘小船,分散开来,直奔十多艘蜀军的大战穿撞去。一时间,就听轰隆隆的巨响声不绝于耳。
  小船的船头,撞开大船的船体,船首深深插入到大船的船身内,紧接着,小船燃起熊熊的烈火,很快烈火便从小船烧到了大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71/11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