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天子(校对)第39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9/1156

  刘秀沉思片刻,意味深长地说道:“眼下,我们最大的敌人,就是王郎,只要是王郎的敌人,那么,他就是我们的朋友,我军当即刻驰援新都城!”
  现在不应该去计较任光究竟是站在刘玄那一边,还是站在己方这一边,既然王郎是大家共同的敌人,他们就该联合到一同,合力抗郎。
  消灭王郎之事,是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至于他和刘玄之间的恩恩怨怨,可以留到以后再说。
  邓禹点点头,赞道:“主公英明!我军应当救援信都城!”
  寇恂附议道:“信都虽为小郡,但若能一举拿下信都郡,便可打消我方东部之忧患!”
  邓禹和寇恂这两位足智多谋的人都支持救援信都,其它人都不再提出反对意见。吴汉立即向刘秀拱手说道:“主公,末将愿率麾下将士,出兵救援信都城!”
  吴汉话音刚落,马武和王霸几乎同一时间拱手说道:“主公,末将愿往!”
  刘秀琢磨了一会,说道:“此战,我需亲自前往。”说着话,他转头看向邓禹,说道:“仲华可代我留守贳城。”
  目前刘秀军的粮草、辎重,几乎都囤积在贳城,对于刘秀而言,贳城自然是至关重要,不能有任何的闪失。
  把贳城交于旁人镇守,刘秀都不太放心,思前想后,还是觉得邓禹最为合适。
  寇恂说道:“主公,贳城西有敬武,东有西梁,这两县都还被王郎所控制,对贳城的威胁太大,末将以为,我军可同时出兵,分别征讨敬武和西梁,既是消灭了贳城周边的隐患,同时对主公率军进入信都郡,也能起到掩护作用。”
  刘秀听后,深以为然。他连连点头,说道:“子翼言之有理。”他环视在场众人,问道:“何人愿取敬武,何人愿取西梁?”
  他话音刚落,耿纯和刘植双双拱手说道:“末将愿往!”
  看到主动请缨的是耿纯和刘植二人,刘秀笑了,问道:“伯山、伯先,你二人可有把握?”
  耿纯和刘植正色说道:“末将若不能胜,愿提头回见主公!”
  刘秀点了点头,让耿纯和刘植率兵去打敬武和西梁,刘秀还是很放心的。首先,他二人性情老成稳重,并非贪功之人,若无把握,他俩也不会主动请缨出战。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耿纯和刘植都是巨鹿本地人,而且都是大士族出身,在巨鹿郡拥有很高的威望,也有很宽广的人脉。
  在刘秀看来,以耿纯和刘植之才干,拿下敬武和西梁二县,并非难事。
  他点点头,说道:“好,伯山可率部众,攻取敬武,伯先可率部众,攻取西梁。”
  “末将遵命!”耿纯和刘植齐齐插手施礼。
  刘秀看向其它众将,又道:“君翁、巨卿,随仲华留守贳城!”
  臧宫和盖延双双插手说道:“末将遵命!”
  刘秀连续下达将令,迅速做好了安排。
  耿纯率领麾下的两千耿家军,攻打敬武;刘植率领麾下的两千刘家军,攻打西梁;邓禹、臧宫、盖延统帅四千兵马,留守贳城;刘秀与其余众将士,前往信都郡。
  西梁虽然与贳城很近,相隔只数十里,不过西梁位于信都郡境内,而贳城则位于巨鹿郡境内,两县分属两个郡。
  当刘植率军向西梁进发的时候,刘秀部紧随其后。
  看起来,好像刘植部是前军,刘秀部是后军,两者都是来攻打西梁的。当刘植的军队抵达西梁城外时,西梁县令和县尉大惊失色,急忙登上城头,向城外张望。
  看到城外两千之众的刘植军,县令和县尉二人双双吓得一缩脖。
  西梁城内的兵力总共才几百人而已,现在前来进攻的敌军,不下两千之众,只凭己方这点兵力,能守得住西梁城吗?
  这时候,刘植骑着战马,从队伍当中走出来,直奔西梁城而去。
  见状,城头上的县兵们纷纷端起弩机和弓箭,准备放箭。县令急忙挥手说道:“等等!谁都不要放箭!”
  对方只来了一人,显然不是来攻城的。县令手扶着箭垛,探头向外观望,随着来人越来越近,他也终于看清楚了对方的模样。
  来人他认识,这不是刘植刘伯先吗?县令吞了口唾沫,等到刘植距离城墙只剩下二十米远,勒停了战马后,他冲着城外大声喊道:“来者可是伯先兄?”
  西梁县令名叫闫瑜,和刘植谈不上有多深厚的交情,但彼此之间的确是认识。刘植举目望着城头上的闫瑜,拱手说道:“闫县令,多日不见,别来无恙?”
  闫瑜现在哪里还有心思和刘植寒暄,聊家常。他咧着嘴,颤声问道:“伯先兄现率这许多的兵马,来我西梁城所为何故啊?”
  刘植心中暗笑,这个闫瑜,到了现在还和自己装糊涂。他正色说道:“闫县令,植现已投奔我家主公大司马,官拜偏将军!”
  稍顿,他又继续说道:“闫县令,郎于河北作乱,妄称成帝之后,妖言惑众,胆大妄为,天下有识之士,皆奋起而诛之。闫县令现助纣为虐,又是所为何故?”
  闫瑜老脸一红,摊着双手说道:“伯先兄,河北郡国,纷纷投奔邯郸,本令又能如之奈何啊?”
  刘植正色说道:“大司马大义忠厚,只要闫县令肯举城归顺,大司马必会既往不咎,倘若闫县令还是执迷不悟,准备宁死忠于郎贼,待大司马大军一到,闫县令悔之晚矣!”
  闫瑜闻言,身子一哆嗦,听刘植这话的意思,现在城外的这些兵马,并非主力,后面还有刘秀亲自统帅的大军?他瞠目结舌地半晌没说出话来。
  恰在这时,一名探子噔噔噔的跑上城墙,来到闫瑜的身后,插手施礼,说道:“大人,刘秀部正在向我城进发,距离我城,已不足十里!”
  得到手下的探报,闫瑜不敢再怀疑刘植的话,他转头看向县尉李庆,哭丧着脸问道:“李县尉,现在我方当如何应对?”
  李庆苦笑,有气无力地说道:“以我西梁一县之力,想抵挡城外这两千多兵马,尚且力不从心,等到刘秀亲帅的主力大军一到,我方必败,西梁必破!届时,大人与在下,乃至全县官兵,只怕……都性命难保,城中百姓,怕是也要遭池鱼之殃啊!”
第四百四十一章
决战前夕
  李庆不说自己贪生怕死,而是说怕殃及城内的百姓,这话正说进闫瑜的心坎里,他连连点头,说道:“你我身为西梁县令、县尉,不能不管城中百姓的死活啊!”
  “正是!”李庆大点其头。
  闫瑜不再犹豫,冲着城外的刘植大声喊道:“伯先兄,倘若下官投诚,大司马当真会既往不咎?当真不会伤害城中之百姓?”
  刘植面色一正,大声回道:“植以人头担保!”
  闫瑜仿佛经过多么激烈的心里挣扎似的,狠狠跺了跺脚,说道:“下官信任伯先兄的为人,愿意向大司马投诚!”说着话,他传令左右道:“打开城门!”
  随着闫瑜一声令下,就听城门处传出吱嘎嘎的声响,先是吊桥被缓缓放下来,紧接着,城门打开,以闫瑜为首的西梁县官员们,纷纷从城内走出来。
  见状,刘植一点都不意外,闫瑜和李庆二人,都是贪生怕死之辈,此时看到己方的两千多兵马兵临城下,加上后面还有主公统帅的主力大军,以这两人的品行,绝不会据城坚守。
  事实证明,刘植的推测一点没错,闫瑜和李庆知道刘秀亲自来了西梁,吓得连抵抗都没抵抗,直接献城投降。
  刘植一部兵不血刃的拿下西梁城,消息很快也传回到刘秀那边。
  听闻前方传回的战报,刘秀笑了,对左右说道:“看来我让伯先率军攻打西梁还真是选对了人,我方未损一兵一卒,没费吹灰之力,并顺利拿下了西梁城!”
  周围众人齐齐在马上拱手说道:“主公英明!”
  寇恂问道:“主公,等会到了西梁,我们要不要进城?”
  刘秀想了想,摇摇头,说道:“一旦入城,只怕今天就走不了了,当务之急,我军得尽快赶到信都城,以解信都城的燃眉之急!”
  说着话,他看向铫期,问道:“次况,信都城那边可有消息传来?”
  铫期说道:“刚有探报传回,现陈懿正指挥万余众,猛攻信都城!”
  刘秀皱眉,说道:“五县不是出兵六千吗?怎么又变成万余众?”
  铫期说道:“听说,是五校军的一部也加入进来!”
  “五校军!”刘秀眉头紧锁地问道:“五校军何时与王郎串通一气了?”
  五校军是河北的起义军之一,势力不小,人数众多,据传有十多万众。
  铫期说道:“探子没有打探到确切的消息,只是听说,王郎有意招抚五校军,并向五校军许诺,只要肯归顺于他,五校军的首领便可封侯拜相!”
  刘秀眯缝起眼睛,低垂下头,沉思不语。
  王郎的邯郸朝廷,和河北当地的起义军之间没什么往来,虽说王郎有对各支起义军抛出橄榄枝,但各起义军都没有做出回应。刘秀多少能明白些起义军心中的想法,其一,他们不愿意听令于人,不甘屈居人下,其二,起义军现在也在观望,想看看刘玄和王郎这两个并存的朝廷,最后到底谁能取胜。
  可是五校军倒向了王郎,此举无疑是打破了目前微妙的平衡,会不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让更多的起义军投靠王郎,现在还真无法确定。
  寇恂吸了口气,面色凝重地说道:“主公,五校军倒向王郎,对我方十分不利啊!”
  现在围攻信都城的是一万多军队,其中县兵六千,五校军在四千以上,可谁又知道五校军还有没有后续的援军?
  一旦己方赶到信都城,撞上五校军后续的援兵,己方的局势可就危急了,毕竟己方现在只有七千将士。
  刘秀沉吟片刻,问道:“次况,信都城附近可还有其它的五校军?”
  铫期摇头,说道:“探子没有这方面的回报,要么是没有,要么是没打探出来!”
  刘秀又想了想,当机立断,说道:“信都郡城绝不能让给王郎,传令下去,全军全速行进,务必要在三日之内,抵达信都城!”
  西梁城这边,献城投降的闫瑜知道刘秀正统帅着大军,向西梁城这边赶过来。
  在城外见到刘植后,他干脆也不回城了,令人取来一根绳索,交给刘植,让他把自己捆起来。
  刘植见状,立刻明白了闫瑜的用意,他这是摆出一副负荆请罪的架势,要在西梁城外等主公到来。刘植并不介意帮闫瑜演这场戏。
  他用绳子把闫瑜捆绑好,后者直接往地上一跪,向前叩首。
  没过多久,人们的视线中果然出现了刘秀军的身影。李庆先是惊呼道:“来了、来了!”说着话,他也跪伏在地,向前叩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9/11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