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天子(校对)第40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0/1156

  可是令闫瑜和李庆万万没想到的是,以刘秀为首的大军根本没进西梁城,而是直接从城前走了过去,继续向东进发。
  跪在地上的闫瑜和李庆等人,等了好一会,也没见有人过来,两人小心翼翼地抬起头,只见大队的兵马正浩浩荡荡的从城前而过,两人都是一脸的茫然。
  还没等他俩开口发问,只见一骑快速奔跑过来。马上的这位骑士,刘植认识,正是主公贴身护卫之一的虚庭。
  “虚庭先生!”别看刘植已被封为偏将军,但在虚庭面前可不敢摆出官架子。能在主公身边做事的人,别管官职高低,绝非泛泛之辈。
  “刘将军!”虚庭翻身下马,向刘植拱手施礼,而后,他问道:“那位是西梁令?”
  闫瑜身子一震,急忙向前叩首,颤声说道:“下……下官闫瑜,叩见大人!”
  虚庭大声说道:“主公有令,西梁令献城有功,往日之过,可既往不咎,能否继任西梁令,可由刘将军定夺!”
  “末将遵命!”刘植急忙插手施礼。
  闫瑜则是连连向前叩首,急声说道:“谢大司马不杀之恩!下官谢大司马不杀之恩!”
  虚庭没有多加逗留,传完刘秀的命令,他向刘植点了下头,而后纵身上马,拨马而去。
  等虚庭走后,闫瑜和李庆等人皆忍不住长松口气。刘植上前,把他二人从地上搀扶起来,含笑问道:“闫县令、李县尉,植所言非虚吧?”
  闫瑜和李庆闻言,又不约而同地下跪,向刘植叩首,说道:“今日若非得刘将军提点,下官怕是已人头不保!救命之恩,下官感激不尽!”
  刘植再次把他二人扶起,解开身上的绳子,说道:“好了,我们入城说话!”
  且说刘秀等将士,一路向东行进,先是路过西梁,而后又绕过昌成、扶柳,一路急行,风餐露宿,两天后,已接近信都城。
  还没等刘秀军抵达到信都城近前,前方先出现一支军队。这支军队的帅旗上,写着一个斗大的陈字。看到这面帅旗,人们也就知道对面的军队是何许人也了。
  位于刘秀身旁的寇恂,望了望对面的大军,说道:“主公,看来陈懿是把攻城的主力大军都调过来,阻击我军了!”
  刘秀点了点头,拢目细看对面的军队。这支兵马,兵力应该不下万人,正中央的方阵,将士们皆是穿着黑色的军装,黑色的皮甲,典型的王莽军打扮。
  不用问便可猜出,中央方阵的将士,皆为陈懿召集的五县县兵。左右两边的方阵,人数稍少一些,穿着杂乱无章,武器也是五花八门,这必然是五校军增援王郎的军队。
  此时,陈懿摆出的是矩形阵。矩形阵是最基础的阵法,没有多余的花样和变化,全军将士排列的阵型,呈长方形,是进可攻、退可守,但攻不强、守也不强,看似比较平庸,但又没什么明显漏洞的阵型。
  见陈懿摆出矩形阵来应对己方,刘秀嘴角稍微扬了扬,说道:“陈懿没有必胜之决心!”
  以优势兵力,却摆出这么个矩形阵出来,也等于间接表明了陈懿现在的心理,我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如果以矩形阵在正面交锋中打输了,任谁都挑不出来他的毛病。
  其余众人闻言,心里都在暗暗嘀咕,倘若自己是陈懿,统帅一万兵马,对阵主公七千兵马,估计也会摆出矩形阵来应对。
  很简单,主公的威名太盛了。昆阳之战,主公以三千大败莽军四十万,任谁和主公做正面交锋,士气都不会太高,也都会选择保守阵型。
  刘秀看了看左右,说道:“吴汉听令!”
  “末将在!”吴汉催马出列,在马上向刘秀插手施礼。刘秀说道:“你率渔阳骑兵,由敌军左翼插入,直取中军!”
  “末将遵命!”
  “耿弇听令!”
  “末将在!”
  “你率上谷骑兵,由敌军右翼插入,直取中军!”
  “末将遵命!”
  “贾复!”
  “末将在!”
  “你率五百奔命,随我正面击敌,伺机而动,直取中军!”
  “末将遵命!”
  此时刘秀所言的奔命,便是汉代大名鼎鼎的奔命军。何谓奔命,奉命而行,闻命奔走,故曰奔命。
  奔命军都是精锐之士,且全是亡命之徒,只要上面有命令传达下来,哪怕是刀山火海,他们也敢硬往里面闯。
  汉代有两大敢死队,一个是‘勇敢士’,另一个就是‘奔命军’。
  这两大敢死队兵种,全都是用来冲锋陷阵的,伤亡率自然极高,不过在军中的待遇也极好。
  比如他们可以携带女眷在军中随行,其军饷也要比普通兵卒丰厚得多,每逢大战之前,他们通常都会找隐蔽之处,先把自己身上的金银细软埋藏好。
  无论是勇敢士,还是奔命军,大多都集中在北方,用于对付匈奴人,目前刘秀麾下的五百奔命军,正是上谷太守耿况和渔阳太守彭宠,为他招募来的。
  可以说刘秀在河北的建功立业,麾下的将士们固然功不可没,但耿况和彭宠的功劳也不次于众将士。
  虽说他二人并未直接冲锋陷阵,但却为刘秀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后方支援,这为在前线征战的刘秀,提供了巨大的后勤保障。
  战争,不是谁的武力强悍,谁就可以天下无敌,一统江山。
  争夺天下,比拼的还是综合实力,包括天时、地利、人和,包括军力、民心、德行、后勤、经济等等一系列的因素。
第四百四十二章
正面交锋
  在刘秀的指挥下,汉军这边摆出了锋矢阵。顾名思义,锋矢阵就是呈箭头状,中间突前,两翼靠后。
  随着两边阵营的擂鼓声响起,双方的阵型开始逆向推进。
  轰隆、轰隆、轰隆!战场上响起整齐划一的脚步声,双方阵营之间的距离也变得越来越短。
  当双方已不足百步远的时候,战阵中的弓箭手率先开始发难。
  两边几乎是同时放箭,随着嗡嗡的两声闷响,只见两长面的黑幕从双方阵营的头顶升空,于空中画出长长弧线,交错而过,之后,呼啸着砸进对方的阵营里。
  接踵而至的是一连串叮叮当当的脆响声。箭矢或撞击盾牌,或穿透皮甲,噼啪作响,向前推进的双方将士,不时有人中箭,扑倒在地。
  双方之间的距离更近,前排的兵卒,甚至都能听到对面人呼哧呼哧的喘息声。
  “杀——”双方的前排兵卒齐齐呐喊一声,紧接着,一同向前冲去。
  咚、咚、咚——
  人们接触到一起,盾牌与盾牌的碰撞声连成一片,与此同时,噗噗噗,长矛刺穿人体的声响也是此起彼伏。数十上百的兵卒在一瞬间惨叫着、哀嚎着,倒在地上。
  将士们手持武器,全力刺向对方的敌人,要么是把敌人刺杀,要么是被敌人把自己刺杀。双方的战斗从一开始就变得异常血腥。
  两军对阵,正面交锋,没有任何的投机取巧,就是单纯的做战力比拼。
  由于汉军这边摆出的是锋矢阵,中央突前,两边拖后,如此一来,双方的阵型只是中央部分在交战,两边都未能打起来。
  主要是,位于矩形阵两翼的五校军,根本找不到自己的敌人。
  坐镇中军的陈懿心中一动,刘秀的兵力少,摆出锋矢阵来应对己方的矩形阵,倒也是正常的选择,不过如此一来,倒是给了己方机会。
  想到这里,他对左右的传令兵喝道:“命令我军两翼,向前推进,包夹敌军!”
  “喏!”两名传令兵纷纷答应一声,拨转马头,直奔王郎军两翼的五校军阵营跑去,传达陈懿的命令。
  交战当中,王郎军阵型最先发生了变化。
  阵型由原本的长方形,突然变成了凹型。由县兵组成的中军,死死顶住汉军的推进,与此同时,两翼的五校军向前推进,对汉军逐渐形成三面夹击之势。
  就在两翼的五校军不断向汉军包抄过来的时候,突然间,由汉军的两翼各杀出一支骑兵,这两支骑兵,正是由吴汉和耿弇统帅的三千幽州突骑。
  五校军对突然杀来的骑兵毫无防备,而且双方的距离太近,骑兵冲锋的速度又太快,当五校军反应过来的时候,骑兵已冲锋到自己的近前。
  且说以吴汉为首的渔阳骑兵,吴汉一马当先的冲在最前面,到了五校军阵营的近前,挡在他面前是一长面的盾阵。吴汉双手端着虎威亮银戟,全力向前刺出。
  咚!随着一声巨响,长戟的锋芒正刺在一面盾牌的中央。站于盾牌后面的兵卒,感觉撞击在自己盾牌上的不像是武器,更像是一头狂奔的犀牛。
  强大的撞击力让他仰面而倒。
  都不等他从地上爬起,吴汉的战马已从他的身上踩踏过去。吴汉在马上,居高临下,战戟向左右挥砍,两边的盾兵皆是人头断落,身首异处。
  借着吴汉打开的这个缺口,后面的骑兵顺势杀入五校军的人群当中。
  五校军是起义军,不是正规军,其战力甚至还不如地方上的县兵。说白了,五校军就是由农民、流民、匪寇、罪犯组成的武装势力。
  现在他们面对的可是骁勇善战,经验丰富,长年与匈奴征战的幽州突骑,双方的战力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
  手持铁铩的幽州突骑,只一走一过之间,倒在地上、被战马踩踏得血肉模糊的尸体便已是叠叠罗罗。
  吴汉更是仿佛杀神附体一般,一人一骑,杀入到五校军的阵营中央。他一边不停的往前突进,一边大声喊喝道:“杀光所有敌军!一个不留!”
  统帅这支五校军的将领,从阵营的中后段催马冲了上来,他还没看到别的敌人,最先看到的就是吴汉。
  只见吴汉在己方的人群当中,长戟挥舞开来,砍杀己方的兵卒,就如同切菜一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0/11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