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天子(校对)第5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6/1156

  说到这里,刘良再次哽咽起来。
  吴汉点点头,说道:“刘公放心,子颜自会派出军兵,护送刘公去往洛阳!”
  一听这话,刘良屈膝跪地,带着哭腔说道:“吴大将军大恩大德,小老儿没齿难忘!”
  吴汉吓了一跳,立刻也跟着跪了下来,急声说道:“刘公这是折煞子颜了!”
  到南阳平乱的吴汉,恰巧遇到了刘良、刘章、刘兴这一大家子人,这些人都是天子的近亲,吴汉不敢怠慢,也不敢大意,派出三千精兵,护送刘良一家,去往洛阳。
  这回有了精锐汉军的护送,刘良一家没有再发生任何的意外,顺利抵达洛阳。刘秀听闻消息,喜出望外,亲自出宫,迎接叔父一家还有两位侄儿。
  与刘秀一起的,除了郭圣通、阴丽华外,还有刘黄,以及刘伯姬、李通一家。
  见到叔父刘良,刘秀快步上前,屈膝跪地,眼圈一红,说道:“侄儿拜见叔父!”
  不管他现在是什么身份,不管在刘縯这件事上,刘秀也多埋怨刘良的不作为,可刘良终究是一手把他带大的至亲,见到刘良,刘秀忍不住热泪盈眶。
  刘秀现在已是天子,天子下跪,刘良又哪能站着?刘良也跪到地上,叔侄二人相拥而泣。
  过了好一会,刘秀才把自己的情绪平复下来,而后将郭圣通和阴丽华向刘良介绍一番。
  刘良没见过郭圣通,但和阴丽华早就认识,刘秀主要介绍了一下阴丽华现在贵人的位分。
  至于刘黄、刘伯姬,那没什么好介绍的,刘伯姬的夫君李通,也和刘良好早以前就相识。
  在刘良和刘黄、刘伯姬说话的时候,刘秀目光一转,看向怯生生站在不远处的两位少年。他打量一番,惊喜道:“章儿!兴儿!”
  他刚喊出二人的乳名,两名少年一同屈膝跪地,哭泣道:“侄儿拜见叔父!”
  看到刘章、刘兴这两个侄儿,刘秀立刻又想到了自己的大哥刘縯,刘秀鼻子发酸,眼泪再次流淌出来。
  他快步走到两个侄儿近前,把他俩从地上拉起,然后一手一个,紧紧搂住了二人。
  刘章和刘兴都是刘秀看着长大的,以前在舂陵村的时候,叔侄的关系很亲近,不过现在有三年多没见,加上刘秀的身份已贵为天子,刘章和刘兴对他都是既想亲近,但又有些胆怯。
  现在刘秀把他二人紧紧搂抱住,才让他二人放下心防,也终于意识到,不管叔父的身份有什么样的变化,叔父还是他们的叔父。
  兄弟二人也抱住刘秀,呜呜地大哭起来。
  其实刘玄称帝,建立更始朝廷后,刘秀的日子虽说够憋屈的了,但比他更憋屈的,就是他的这两位侄子。刘玄把刘縯都杀了,能不想到斩草除根,永绝后患吗?
  刘章、刘兴能活下来,没被刘玄所害,是刘良这些刘氏宗亲们拼着老命保下来的。虽说刘氏宗亲们成功保下了刘章、刘兴二人的性命,但平日里也不敢和他兄弟俩太过亲近。
  宗亲们躲他兄弟俩,都像躲避瘟疫似的,即便刘良,平日里也只是派人送去一些钱财,而不敢和他兄弟俩多接触,生怕引起刘玄的疑心,给他兄弟二人招来杀身之祸。
  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刘章、刘兴之艰难困苦,可想而知。现在终于见到了自己最为亲近的叔父,俩兄弟把这些年所受的委屈、惊吓,统统发泄出来,放声大哭。
  刘秀虽然没有亲眼见到俩侄儿这些年是怎么过的,但也能想象得到,既觉得痛心,又觉得愧对大哥,两兄弟抱头大哭,他也跟着哭。
  最后还是李通上前,小声劝说道:“陛下,我们还是进宫说话吧!”
  刘秀终于清醒过来,点点头,擦了擦脸上的泪痕,一手拉着刘章,一手拉着刘兴,说道:“走!跟叔父入宫说话!”
  这次,刘秀在皇宫的设宴,基本上就是刘家人的家庭聚餐。
  居中而坐的自然是刘秀,分坐在他两边的,一位是皇后郭圣通,一位是贵人阴丽华。至于美人,还不够资格来参加这样的宴会。
  坐在刘秀下手边的,头一号自然是刘良,然后是李通、刘章、刘兴。对面则坐着刘黄、刘伯姬等刘家女眷。
  酒菜上来,刘秀拿起酒杯,先是向刘良敬了一杯酒,而后又与两个侄儿干了一杯。
  众人边吃边聊。刘秀问道:“叔父,长安沦陷之后,你们是如何逃出来的?”
  提到这件事,刘良唏嘘不已,感慨万千地说道:“我等能成功逃离长安,皆靠杨音将军从中相助啊!”
  “杨音?”刘秀一怔,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杨音可是赤眉军的主要首领之一,刘盆子称帝后,杨音也是位列九卿,官居大司农。
  他颇感诧异地问道:“是杨音救了叔父?”
  “正是!在长安最混乱的时候,是杨音将军庇护我等,才让我等幸免于难,后来又是杨音将军,偷偷送我等出城,九死一生地逃离了长安。”刘良正色说道。
  刘秀若有所思地哦了一声。杨音是赤眉军的核心骨干,樊崇刚刚起兵造反的时候,杨音便在东海起兵响应,他和樊崇一样,都是一手创建赤眉军的人,不存在故意救自己的叔父,来讨好自己这方面的因素。
  杨音肯这么做,只能说这个人的德行很不错,心里还多少念及一些当初绿林、赤眉联手反莽的交情,不愿意把事情做得太绝。
  刘秀点点头,若有所思地说道:“杨音这个人还不错,他的这份恩情,我记住了,以后我也会找机会偿还于他!”
第六百一十四章
当众行凶
  刘良带着刘章、刘兴来到洛阳,刘秀十分高兴,当天在皇宫大摆设宴,热情款待叔父和两个侄子,而后,他又令张昆,为刘良、刘章、刘兴在洛阳选宅子。
  翌日,刘秀找来大司空宋弘、行大司徒事伏湛、尚书宗广,一同议事。
  政务上的事情都谈完,刘秀话锋一转,乐呵呵地说道:“昨日,我叔父一家,还有两位侄子,来到洛阳。”
  宋弘、伏湛、宗广相互看看,后者说道:“微臣也听说了,只是还未来得及去拜访刘公以及两位公子。”
  刘秀语气伤感地说道:“叔父把我一手带大,直到现在,我还未能尽到养育之恩;章儿、兴儿,皆是我大哥之遗孤,这些年来,在外面饱受其辱,吃了很多的苦啊!”说到这里,他又看了一眼宋弘、伏湛、宗广三人,而后意味深长地说道:“现在他们都来到洛阳,我当好好补偿他们才是!”
  宋弘、伏湛、宗广都是饱读经书的人精,刘秀的话转弯抹角,但他的心思,三人皆已心领神会。
  他们面面相觑,还是宗广开口说道:“刘公与陛下,情同父子,刘縯将军与陛下,更是兄弟情深,无论陛下给予刘公和两位刘公子什么样的封赏,旁人都不会说三道四!”
  刘秀闻言,眼睛顿是一亮,他清了清喉咙,说道:“我以为,叔父和章儿、兴儿,皆应封王。”说完,他仔细观察宋弘、伏湛、宗广三人表情的变化。
  刘秀贵为天子,他要封王,完全可以不理会旁人的意见,自己就把事情定下来。
  但刘秀不是这样的人。他的天下,是大臣们帮他打下来的,这汉室的江山,也是大臣们流血流汗建立起来的。
  而刘良、刘章、刘兴于汉室江山而言,寸功未立,一下子就被封王,会不会让朝中大臣们心生不满呢?这些事情,刘秀不能不做考量。
  伏湛开口说道:“以汉家祖制,非刘姓不得封王!有功之大臣,皆已被陛下封侯,而且其中不乏万户侯,现在陛下要封刘公和刘章、刘兴两位公子为王,天经地义,陛下不必心存顾虑。”
  宋弘、伏湛、宗广都是人精,刘秀说到这里,他们也明白了,这次陛下请他们入宫,议政只是个幌子,真正的目的是想探一探他们的口风,看看他们对于册封刘良、刘章、刘兴为王的反应。
  伏湛的话,让刘秀的心情豁然开朗。
  他的儿子被封王,大臣们绝不会多说什么,可刘良、刘章、刘兴毕竟不是他的儿子,而是他的叔父,他的侄儿,在寸功未立,没有做出过任何贡献的情况下,一下子被封王,刘秀心里也多少有些没底。
  看伏湛和宗广都表示支持,刘秀含笑看向宋弘,问道:“宋司空以为如何?”
  宋弘躬身说道:“此乃陛下之家务事,微臣没有异议。”
  通过他们三人的表态,刘秀终于放下心来,含笑说道:“既然司空、司徒、尚书都无异议,那么,我就把此事定下来了!”
  刘秀为人,颇重感情,他对麾下的大臣们都能做到有情有义,对他自己的亲人,还能差得了吗?刘秀要给刘良、刘章、刘兴封王,没人会蠢到站起来表示反对,自找倒霉。
  刘秀和宋弘、伏湛、宗广商议过后的第三天,颁布诏书。
  他册封刘良为广阳王,册封刘章为太原王,册封刘兴为鲁王。
  连带着,刘秀又册封大姐刘黄为湖阳长公主,册封小妹刘伯姬为宁平长公主,追封已故二姐刘元为新野长公主。
  另外他又下旨,在洛阳城内为刘良、刘章、刘兴、刘黄、刘伯姬建造王府和公主府。
  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天。刘秀做了皇帝,他的叔父、侄儿被封王,姐姐、妹妹亦被封为公主。舂陵刘氏在洛阳可谓是彻底的出人头地了,消息传开,也让许多的刘氏宗亲纷纷来投,其中有不少都是更始旧臣。对于前来投奔的宗亲们,刘秀也都是以礼相待,封王的封王,封侯的封侯。
  刘黄在洛阳早就有自己的府邸,现在她正式被册封为公主,府邸自然也改名为公主府。被册封为长公主,刘黄满心欢喜,她府中的家奴们更是兴奋得忘乎所以。
  自家的主子是湖阳长公主,天子的亲姐姐,广阳王的亲侄女,太原王、鲁王的大姑母,这样的身份,在洛阳还有谁能招惹得起?
  公主府的许多家奴都得意忘形,尤其是那些得到刘黄宠信的家奴,更是眼高过顶,屁股都要翘到天上去了。
  其中有一个名叫张范的家奴,很得刘黄的喜爱。
  张范这个人,模样生得极好,大高个,面白如玉,浓眉大眼,鼻梁挺拔,唇薄如剑。
  整个人的形象,称得上是相貌堂堂,风度翩翩,走在街上,根本没人敢相信他是家奴,都会以为是富贵家的俊美公子。
  如果只相貌生得好也就罢了,张范这个人,还能说会道,巧舌如簧,三言两语,就能把刘黄哄得团团转。
  在公主府的众多家奴里,张范是最受刘黄宠信的一个,甚至外面都有人谣传刘黄和张范之间有奸情。
  实际上,刘黄对张范喜欢归喜欢,可还不涉及不到有什么奸情。
  刘黄毕竟是公主,而张范只是个家奴,两人的身份差距在那里摆着呢,刘黄的出身再不好,也不至于和一个家奴做出苟且之事。
  张范倚仗着刘黄的喜爱,在洛阳城内,几乎是横着膀子晃。
  主要是张范这个人也很机灵,很懂得看人下菜碟,遇到朝中有分量的大臣,他能避让就避让,实在避让不开,也是彬彬有礼,不敢有丝毫僭越。
  遇到分量不是太重的大臣,张范根本就不将其放在眼里。
  这日,张范带着几名公主府的家奴,在洛阳街头闲逛,准备买几样好吃的零嘴,带回公主府给刘黄品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6/11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