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天子(校对)第6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42/1156

  董訢率先沉不住气,催马来到邓奉近前,拱手问道:“邓将军,我方的援军到底在哪?倘若援军再不到来,我军将士就要全军覆没了!”
  此时,邓奉的脸色也极为凝重,他向董訢和延岑微微摆了摆手,说道:“董将军、延将军,稍安勿躁,以我推断,我方的援军,即将到来!”
  延岑和董訢表情怪异地看着邓奉,现在他俩都怀疑己方到底有没有邓奉所说的援军。
  没等他二人再问话,突然之间,就见堵乡内冲出一支军队,这支兵马,直奔汉军的中军而去。
  见状,延岑和董訢都愣住了,两人瞠目结舌地看着从堵乡杀出来的这支兵马,一时间有些反应不过来。
  这段时间,邓奉一直在征调南阳各县的兵马,南阳各县的县兵,也被源源不断的派到堵乡这边。
  可是邓奉调来的县兵这么多,而邓奉军的兵力却没有明显增加,那么来援的县兵都哪去了?
  来援的县兵都已被收编进邓奉军中,而与此同时,邓奉将麾下的两万精锐抽调出来,悄悄布置在堵乡之内。
  他在堵乡埋下这两万的精兵,就是要等到双方将士在主战场拼杀到难解难分之际,两万精兵可趁机偷袭汉军的中军。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无论能不能拿下刘秀,足以将敌人的中军搅得大乱,只要中军一乱,前军必乱,如此一来,己方反败为胜的机会就出现了。
  这便是邓奉所采用的战术。
  邓奉的这一招,还真挺出人意料的,起码汉军众将中,还没有谁能料到邓奉在堵乡藏了两万人的精锐。
  这两万邓奉军将士,冲出堵乡后,直奔汉军的中军而去。
  坐镇中军的刘秀一怔,他转头看向蜂拥而来的两万邓奉军,微微皱了皱眉,淡然说道:“邓奉还是有些小聪明的。”
  他知道正面交锋,不可能是己方的对手,便在堵乡内藏了两万的伏兵,打算偷袭己方中军。刘秀周围的汉军将士们则是面色凝重,纷纷紧张地说道:“陛下,敌军竟然在堵乡设伏,我们……我们还是先退兵吧!”
  刘秀扫视众人一眼,沉声说道:“两军激战正酣,又岂是想退就能退的?”说着话,他侧头道:“龙渊!”
  “属下在!”龙渊插手施礼。
  “你去通知前军将士,后方来敌,我自会去应对,让他们不用担心、顾虑后方,集中精力,击溃正面之敌军!”刘秀斩钉截铁地说道。
  龙渊急急应了一声,拨马而去。
  等龙渊走后,刘秀振声喝道:“凡我汉军将士,随我去破敌!”说着话,他双腿一夹战马的马腹,战马吃痛,两只前蹄高高提起,几乎快在地上直立起来。
  战马咴咴嘶鸣几声,前蹄落地后,双开四蹄,哒哒哒地直奔对面蜂拥而来的敌军奔跑过去。
  刘秀一动,周围的将士们也都跟着动了起来,人们一个个拍打战马,跟随着刘秀,杀向来敌。
  率先冲到刘秀近前的是一名邓奉军的武将,手持偃月长刀,对准刘秀的脑袋,一刀横扫过来。
  刘秀向前一低头,唰,刀锋从他的头上掠过,两马交错之际,那名敌将还想举刀再劈,刘秀的赤霄剑出鞘,横向一挥,斩向对方的脖颈。
  那名武将急忙收刀格挡,哪知刘秀的挥剑只是虚招,等到对方做出格挡的姿态后,他突然变招,变斩为刺。
  耳轮中就听噗的一声,赤霄剑从敌将的右脖侧刺入,在其左脖侧透出,一剑下去,给对方的脖颈刺出左右两个血窟窿。那名敌将声都没吭一下,仰面翻落下战马。
  刘秀片刻都未停顿,继续催马向前冲锋,持剑迎战其余的敌军。
第七百零七章
将计就计
  邓奉在堵乡设下伏兵,在两军鏖战正酣之际,偷袭刘秀所在的中军。邓奉军的伏兵有两万,刘秀的中军兵力也有两万。
  看起来,双方兵力相当,但邓奉军那边都是善战的精锐之士,而刘秀军这边,只是些老弱之兵。
  这场看似势均力敌的短兵交接,实则刘秀打起来并不轻松。
  刘秀亲自上阵,手持赤霄剑,率先冲入敌军当中,左右劈砍,在他四周的咔咔之声不绝于耳,有些是武器折断的声响,有些是甲胄被砍裂开的声响。
  就在刘秀砍杀周围的敌军时,迎面突然传来一声暴吼,一名身材魁梧的敌将快步如飞地直奔他奔跑过来。
  这名敌将,没有顶盔,也没有贯甲,赤膊着上半身,胳膊粗得如同常人的小腿粗细,身上一块块虬结的肌肉高高凸起。
  在他手中,端着一把大号的偃月刀。这把偃月刀,不仅长,而且厚重,就连刀杆都是由精铁打制而成。
  这名敌将,三步并成两步,来到刘秀的马前,抡起臂膀就是一刀重劈,恶狠狠砸向刘秀的头顶。在刀锋下落之时,空中都发出嗡嗡的闷响声。
  刘秀横起手中的赤霄剑,向上招架,不过看出对方力大,刘秀用了个巧劲,横起的剑不是水平的,而是向外倾斜,如同一来,可以把对方的力道向外卸掉一些。
  但即便如此,刀剑碰撞的那一瞬间,也爆出当啷一声巨响,好似晴空炸雷一般,周围众人,无论是汉军,还是邓奉军,无不面露苦痛之色,手捂着耳朵,不由自主地连连后退。
  刘秀感觉酥麻之感,由自己的手掌一直传到自己的肩膀,只顷刻之间,整条胳膊都酥麻成一团,等酥麻感过后,接踵而至的是阵阵的刺痛感。
  要知道刘秀经过两次伐骨洗髓,自身的力气已远非常人能比,在与敌交战时,已经很少能有人在力气上胜过他。
  但是眼前的这名敌将,一身的蛮力之大,堪称骇人听闻。
  一招硬碰硬的对拼过后,就连刘秀胯下的战马,都承受不了这么强烈的压力,横着向旁踉跄出去好几步,险些趴到地上。
  见到刘秀竟然能硬接下自己全力的一刀,那名敌将也是一怔,紧接着,他勃然大怒,再次抡起偃月刀,怒吼道:“你再接我一刀试试!”
  说着话,他又是一刀,砸向刘秀的脑袋。
  这回刘秀可没有再硬接他的重击。刘秀双腿夹紧马腹,向旁一提缰绳,战马斜着蹿了出去。咔!那人势大力沉的一刀没有砍到刘秀,倒是结结实实地劈在地上。
  随着一声脆响,地面竟被他劈开一条裂痕。刘秀拨转马头,正对着那名敌将,凝声喝道:“来者通名!”
  那名敌将把手中刀向下一放,上下打量刘秀一番,傲然说道:“章仇!”
  刘秀嗤之以鼻,说道:“鼠辈!”
  章仇是复姓,对方只报出了姓氏,却不敢报出名字,藏头缩尾,刘秀随口骂了对方一句。
  那人勃然大怒,气恼地吼叫道:“老子姓章名仇!”
  “也是鼠辈!”说话之间,刘秀飘身下马,提着赤霄剑,毫无惧意的向对方走了过去。
  章仇自出道以来,还未曾遇过敌手,什么时候被人如此辱骂过,他气得须发皆张,抡起大号的偃月刀,直奔刘秀冲了过去。
  他使出全力,一刀向刘秀的脖颈横扫。唰!他这势大力沉的一刀,把刘秀给硬生生的斩没了。
  刘秀的确是在章仇的面前消失不见,他以极快的身法闪到章仇的身侧,一剑刺向他的肋下。
  章仇反应也快,听闻身侧恶风不善,用刀尾向后一撞,当啷,刘秀刺来的赤霄剑被刀尾撞偏了方向。
  紧接着,章仇回身就是一刀,斜劈刘秀的肩膀。刘秀双脚在地上用力一蹬,向后倒掠。
  唰!刀锋几乎是贴着他胸前的甲片一闪而过。
  章仇恨极了刘秀,甩开双腿,两个蹬步追上前去,又是一刀,力劈华山的砍向刘秀的头顶。刘秀没时间在他身上耽搁,他深吸口气,横剑向上招架。
  这回刘秀没有再用巧劲,他一手握紧剑柄,另只手托住剑身,实打实的与对方较劲。
  当啷!偃月刀结结实实地砸在赤霄剑的剑身上,爆发出来的铁器碰撞声,哪怕在数里之外,都能听得清楚。
  在强大的压力下,刘秀的双脚都没入地面三寸有余。自己全力的一刀又是未能奈何对方,章仇又急又怒,再次抡刀,喊喝道:“今日老子非砸死你不可!”
  说着话,他使出十二分的力气,又是一刀,恶狠狠砸向刘秀头顶。
  不过这次,刘秀的身形提溜一转,由章仇的面前,瞬间闪到他的背后,赤霄剑向前递出,猛刺他的后心。章仇反应极快,立刻转身,将刀面挡在自己的身前。
  当啷!赤霄剑的锋芒刺在刀面上,爆出一团火星子,章仇冷哼一声,正要还手,可突然之间,从刘秀的袖口内又射出一支弩箭。
  章仇做梦也没想到,自己都挡下刘秀的致命一击了,对方竟然还有后招,袖口之内,竟然还藏有暗器。
  当他意识到不好,再想躲避,已然来不及了。耳轮中就听噗的一声,弩箭正中章仇的喉咙。章仇张大嘴巴,身子后仰,噔噔噔的连退了三大步。
  他看着对面的刘秀,嘴巴一开一合,似乎想要说话,但一个字也未能吐出来,过了片刻,他的身子直挺挺地仰面而倒。
  谁都未曾想到,那么骁勇善战,堪称邓奉麾下头一号悍将的章仇,竟然这么快就死在了刘秀的手里。
  刘秀正想上前,把弩箭从章仇的脖颈下拔下来,这时候,对面又冲杀过来数十名邓奉军,一根根的长矛矛头,齐刷刷向刘秀身上刺来。刘秀眯了眯眼睛,抬起手中的赤霄剑,与迎面而来的敌军厮杀到一处。
  在双方打成一团的时候,一名汉军将领催马而至,一走一过之间,长刀连斩十数名邓奉军兵卒。刘秀转头一瞧,来者正是祭遵。后者正要下马,说道:“陛下坐微臣的马!”
  刘秀向他摆了摆手,制止住祭遵下马的动作,他又回头瞅瞅,看己方的大队人马也都跟上来了,他手指着堵乡方向,大声说道:“第孙,你率军杀入堵乡,将我汉军大旗,插在堵乡城头!”
  只要堵乡一失,邓奉军必定士气大跌,军心大乱,在正面战场上的己方将士,将会轻松许多。
  祭遵立刻明白了刘秀的用意,在马上答应一声,随即将手中刀向前一挥,回头大声喊喝道:“弟兄们,随我杀进堵乡!”祭遵没有多做停留,带着麾下的汉军将士,向前突进。刘秀则继续与周围的敌军作战。
  此时的战场上,已经不是单纯的正面交锋,而是演变成了混战。
  两军的主力在正面抗衡,邓奉布置在堵乡内的伏兵,偷袭刘秀的中军,而祭遵又带着一批汉军,反攻堵乡。
  且说祭遵,带着千余名汉军将士,于邓奉军当中硬是杀开一条血路,冲了出去,直奔堵乡。
  堵乡是堵阳县境内的一座小镇子,城防谈不上有多完善,四周只有一圈两米高,一米宽的土墙。
  这样的城防,又哪里能抵挡得住汉军?眼瞅着祭遵带着汉军要冲到土墙近前,堵乡城门打开,从里面又杀出一哨人马,为首的一位,正是邓奉的弟弟,邓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42/11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