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天子(校对)第7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85/1156

  那名混混向左右看了看,把背着的包裹放下来,打开,里面都是粗粗细细的竹简,他小声说道:“贲哥,这是我从一个蜀商那里偷来了,兄弟也不识字,你帮兄弟看看,这些竹简上都写了些什么。”
  张贲蹲下身形,随手拿起一只竹简,看向书名,上写《录运法》三个字。
  这是什么书,以前从没听说过!张贲暗暗皱眉,他抬头看向那名混混,问道:“这是从蜀商那里偷来的?”
  那名混混也蹲了下来,重重地点下头,说道:“我看他那里还有不少呢!我每样都拿了一卷!”
  张贲没有再多问,解开绳子,把竹简打开,低头细看,这不看不要紧,看罢之后,他惊出一身的冷汗。
  这卷《录运法》是一本谶语书,其中有一句话是‘废昌帝,立公孙’。
  他把这卷竹简放下,又拿起另一卷,上写书名《援神契》,和上一卷的《录运法》一样,也是一本谶语书,其中写着‘西太守,乙卯金’。
  这个《援神契》中记录的谶语比较隐晦,张贲想了一会才琢磨明白其中的意思。
  西太守,自然是指公孙述,乙暗指‘扎’,卯金是暗指刘秀。‘西太守,乙卯金’连起来就是公孙述碾压刘秀。
  他吞了口唾沫,再拿起一卷书简,上写《括地象》三个字,打开,里面写有‘帝轩辕受命,公孙氏握’的句子。
  张贲一连开了三卷,每一卷中都有谶语提到公孙述要对刘秀取而代之。张贲蹲在那里,手里握着《括地象》,整个人就如同被点了穴道似的,一动不动,但豆大的汗珠子顺着他的鬓角流淌下来。
  那名混混诧异地看着神色不对的张贲,小心翼翼地问道:“贲哥,我……我找的那些书都不对?”
  张贲猛然回神,一把把混混的衣服抓住,急声问道:“从哪里偷来的?快说,这些书简都是从谁手里偷来的?”
  “是……是那个蜀商啊!贲哥昨日不是让我们去……去查蜀商吗?”混混被张贲的反应吓得脸色泛白,说起话来也是结结巴巴。
  “快!立刻带我去找他!等等、等等!你先在这里等着,我回去叫人!”
  张贲留下混混,转身就往巷子外面跑。跑出几步,他恍然想起什么,又快步跑了回来,把地上的竹简归拢到一起,打包,然后提着包裹,风风火火地跑回县府。
  都没过一刻钟,张贲便从县府里拉出来数十名衙役,一个个都是顶盔贯甲,一手持矛,一手持盾,腰间挂着环首刀,背后背着弩机,可谓是全副武装。
  跟着张贲一同出来的还有张正。
  路过小巷子的时候,张正向傻站在里面的混混一挥手,把他叫了出来,乐呵呵地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兄弟,这次你可立功了,立了大功,等着请赏吧!”
  混混闻言,立刻眉开眼笑,乐得在地上直蹦跶。他激动地说道:“贲哥、正哥,我现在就带你们去找那个蜀商!”
  张贲没有二话,向混混一甩头,后者在前带路,张贲、张正带着数十名衙役,跟在后面,直奔洛阳东城的一家客栈而去。
  董宣启用洛阳本地的地头蛇做县尉、贼曹,现在可看出功效了,张贲和张正与洛阳本地的混混关系交好,查案的时候,这些混混,都会成为他们的暗桩,做起事来,自然是事半功倍。
  在旁人看来,两天内想要查清楚这个案子,难如登天,不过张贲竟然真的做到了。他带着衙役,赶到城东的客栈,把那名蜀商逮了个正着。
  在其货物当中,发现了大量的书简,像《录运法》、《援神契》、《括地象》这些谶语书籍,有十多卷,而且每卷都有数十之多的复制品。
  这些谶语书籍若在洛阳流传开来,不知得误导多少人,不知有多少百姓会心向公孙述。
第八百六十一章
将计就计
  张贲和张正等人,将被捕的蜀商连同随从,一并押到县府,对其展开了严审。果然和张贲的推断一样,在一番大刑过后,蜀商交代了实情。
  他确实是公孙述派到洛阳的细作,其目的就是散播像《录运法》、《援神契》、《括地象》等这类的谶语书籍。
  他不是第一批来洛阳的细作,早在他来之前,已经有好几批人到了洛阳,散播此类的谶语书籍。另外,他还交代了公孙述设置在洛阳的几处据点。
  根据他的交代,张贲顺藤摸瓜,带着衙役把这几处据点全部查封,在几处据点里,他们还发现了大量的此类书籍。
  在张贲看来,这应该只是公孙述安插在洛阳的一条暗线而已,公孙述在洛阳,一定还有其它的暗线。不过通过这些被抓捕的人,已查不到其它暗线的线索。
  张贲正在刑房里大刑逼供的时候,一名衙役快步走来,到了张贲身边,小声说道:“张县尉,董县令让你过去一趟!”
  “好,我知道了。”张贲点点头,抬手指了指被审讯的犯人,对左右的属下说道:“继续上刑,直到他开口为止,只要不把人弄死,留下活气就行!”
  交代完手下人,张贲出了牢房,先是洗洗脸、洗洗手,而后去往大堂,面见董宣。
  见到董宣后,张贲一屁股坐了下来,看到桌上还有茶水,他拿起来,一口喝了个干净,说道:“董县令,下官正在审讯人犯呢,现在可是最关键的时候!”
  董宣向他摆摆手,说道:“先别审了,你马上收拾一下,随我入宫。”
  张贲一怔,愣了好一会才回过神来,下意识地站起身形,惊讶地看着董宣,结结巴巴地说道:“入……入宫?是……是去面见当今?”
  董宣正色说道:“是!当今召见你我二人入宫!”
  张贲眨了眨眼睛,急忙低头看了看自己身上的行头,喃喃说道:“我……我得赶快去换身干净的官服,可……可我没有干净的了……”
  说话时,他一会抓头,一会摊手,整个人都变得手足无措。
  他区区一个县尉,还从来没见过天子呢,今日天子亲自召见他,这简直就是祖坟冒青烟了,他能不紧张吗?
  董宣上下打量他一番,起身说道:“张县尉这一身挺好的,不用换了,你先去沐浴,然后随我入宫。”
  “呃……好!好好好!”张贲连连点头,转身快步走了出去。
  洛阳皇宫。兰台。
  刘秀是在兰台接见的董宣和张贲。与刘秀在一起的还有尚书令侯霸,御史中丞李由,司隶校尉鲍永。
  兰台是皇宫的藏书阁,也是御使们办公的地方,所以御史台也被称为兰台。
  董宣和张贲进入兰台后,双双向刘秀拱手施礼,毕恭毕敬地说道:“微臣拜见陛下!”
  刘秀挥了挥手,说道:“都坐吧。”
  “谢陛下!”有内侍将坐席搬过来,董宣和张贲道谢,规规矩矩地在席子上跪坐下来。
  刘秀看向张贲,问道:“你是洛阳县尉张贲?”
  张贲不敢正视刘秀,低垂着头,向刘秀欠了欠身,说道:“正是微臣!”
  “这些书籍,都是你查出来的?”说着话,刘秀向旁摆摆手。张贲扭头一看,旁边放了几口大箱子,里面装着满满的竹简,那正是他从客栈蜀商手里缴获的。
  他正色说道:“陛下,这些书籍皆是微臣从细作手中缴获。”
  李由欠身说道:“陛下,公孙述狡诈,欲用谣言,动摇我汉室根基!”
  鲍永沉声说道:“陛下,微臣以为,此案需严查!此类书籍,当一律禁止并销毁!”
  刘秀沉默了一会,看向董宪和张贲二人,问道:“董县令、张县尉,你二人以为呢?”
  董宣正色说道:“微臣听从陛下圣断!”此事已涉及到国务,他区区一个县令,没有资格参与。董宣这个人,是个酷吏没错,但也是个死脑筋。
  他只做自己职权范围之内的事,超出了自己的职权范围,他一律不会多加过问,在他看来,那是僭越之举。
  张贲心思转了转,说道:“陛下,微臣以为,李中丞、鲍校尉皆言之有理,这些蜀地来的细作,以这些书籍,妖言惑众,四处散播谣言,若不严惩,加以制止,谣言会愈演愈烈,于陛下、于汉室都极为不利。”
  刘秀淡然一笑,随手拿起一卷《录运法》,展开看了看,嘴角勾起,说道:“废昌帝,立公孙。”
  这话即便出自于刘秀之口,在场众人也是听得别扭,一个个地垂下头,未敢多言。
  啪!刘秀把书简扔在桌案上,说道:“这些书,不能禁。《国语》有云,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倘若禁了这些书,只会让百姓认为,书中记录的谶语都是真的。我想,这应该是公孙述最愿意看到的情况。”
  侯霸连连点头,拱手说道:“陛下圣明!”
  刘秀眯了眯眼睛,喃喃说道:“公孙!公、孙!”说着话,他站起身形,在大殿里来回踱步。
  董宣和张贲正襟危坐,大气都不敢喘一下。侯霸、李由、鲍永则是眉头紧锁,细细琢磨,不能禁这些书,又如何能破书中所记的不道之言?
  走了一会,刘秀突然停下脚步,问道:“这些书,成自于何时?”
  侯霸正色说道:“回禀陛下,公孙述为了取信于人,成书之年代都很遥远。”
  这也可以理解,如果这些谶语书都是近两年所著,即便傻子都能猜得出来,书籍中的谶语都是公孙述编造的。
  所以,按照书中记载,这些书大多都是著于春秋战国时期。
  刘秀听罢,眼眸闪了闪,而后悠然一笑,说道:“明日,于京城内挂出公告,言:《录运法》、《援神契》、《括地象》等书中谶语所提之公孙,乃宣帝也!”
  听闻这话,在场众人同是一愣,仔细琢磨了一番,侯霸、李由、鲍永的眼睛又同是一亮,皆面露兴奋之色。
  即便是董宣,也在暗暗点头,在心里挑起大拇指,赞叹一声陛下聪慧、高明。
  刘秀所说的宣帝,自然是指汉宣帝刘询,刘询的原名叫刘病已,汉武帝的曾孙,太子刘据的嫡孙。
  汉武帝时期,爆发了著名的巫蛊之祸,太子刘据受到波及,后来在拘捕时自尽而亡。
  刘据的妻妾、儿女几乎是悉数被杀,最后只活下来一个刘病已,当时的刘病已也才几个月大而已。
  当汉武帝清醒过来的时候,悲剧已经酿成,武帝追悔莫及,追封刘据为戾太子。
  这里的戾字,不是贬义,而是表冤屈之意。汉武帝追封刘据为戾太子,等于是说,自己的儿子死的冤啊!
  所以,刘据的太子之位从来没有被剥夺过,即便死了,依旧被追封为太子,而作为刘据嫡孙的刘病已,那自然是公孙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85/11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