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天子(校对)第7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86/1156

  武帝死后,昭帝继位,也就是刘据的弟弟。昭帝是武帝最小的儿子,继位时才八岁,不过别看年纪小,但却是位明君,可惜的是,英年早死,昭帝过世时,才二十一岁,连子嗣都没留下。
  由于昭帝无后,作为戾太子嫡孙的刘病已这才得到继承皇位的机会,也就是汉宣帝。
  刘秀现在把公孙二字按在汉宣帝头上,倒也能解释得通,而且如此一来,谣言不攻自破,谶语中所说的公孙,是指汉宣帝,那么汉室依旧是正统,你公孙述,依旧是偏居一隅的反贼。
  在场的众人,都是饱读经书,一点就透,只有张贲的学识是一瓶子不满,半瓶子逛荡,也完全听不懂刘秀话中的含义,满脑子的疑惑,宣帝怎么就成公孙了呢?宣帝不是姓刘吗?他也不姓公孙啊!
  李由喜笑颜开地说道:“陛下圣明啊!”
  鲍永也是面带笑意地说道:“陛下,微臣明日便令人挂出公告,并于全城各地宣读!”
  刘秀点点头,他目光一转,看向张贲,含笑说道:“张县尉!”
  “微臣在!”张贲身子一震,急忙向前躬身施礼。
  “听说,你只用了两天的时间,就查到了散播谣言的蜀商,而且还查获了这些书籍。”
  “微臣侥幸!是微臣侥幸而已!”
  刘秀笑了,说道:“侥幸,也是一种能力。”说着话,他侧头道:“张昆。”
  张贲躬着身形,走到张贲近前,将一只托盘放到张贲面前。张贲扫了一眼,只见托盘上放了五枚马蹄金。
  马蹄金是当时的货币,金子打造,因为形状像马蹄子,才取名为马蹄金。一枚马蹄金重二百五十克,在当时,二百五十克就是一斤。
  见张贲呆呆地看着托盘,久久没做出反应,董宣低咳了一声,小声提醒道:“还不快谢恩?在等什么?”
  张贲回神,连忙向前叩首,说道:“微臣谢陛下隆恩!”
  刘秀笑了笑,摆摆手,示意张贲平身。他问道:“蜀地来的细作,审得怎么样了?”
  张贲正色说道:“微臣通过细作,捣毁了公孙述设置在洛阳的三处暗桩,并抓捕了十余人。”稍顿,他又正色说道:“公孙述能在洛阳散播谣言如此之快,微臣以为,公孙述设置在洛阳的暗桩,绝不止这三处,应该还有更多,只是,其它的暗桩,微臣暂时还未能查出来。”
  刘秀满意地点点头,对董宣含笑说道:“强项令,你这次提拔的县尉,很不错,也很能干。”
  董宣完全是一副荣辱不惊的态度,他欠了欠身,说道:“陛下盛赞了。”
  刘秀笑吟吟地说道:“张县尉,好好做事,以后,你可有机会进入兰台。”
  入兰台,那就是做御使。御使是什么人?那是直接向天子效命,可监督百官的人。
  张贲听后,立刻再次跪地,向刘秀叩首,声音颤抖地说道:“能为陛下效忠,微臣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刘秀摆手说道:“好了,董县令、张县尉,你二人可以回去了!细作之事,还需尽力去查办。”
  “微臣明白,微臣一定不负陛下所托!”张贲跟着董宣,出了兰台,乐得嘴巴合不拢。只办成一件差事,自己这辈子算是彻底翻身了,不仅得了陛下赏赐的五金,还得到陛下的许诺,以后有机会能入兰台。他看向走在一旁,面无表情的董宣,乐呵呵地笑问道:“董县令不会是眼红了吧?”
第八百六十二章
一波未平
  看着一脸得意的张贲,董宣但笑未语。他的下属官员,都能有升迁的机会,唯独他绝不会升迁,因为他若走了,根本没人能接替他的位置。
  他这个洛阳令,说大不大,在权贵云集的洛阳,他只能算个绿豆大的小官,但说小又不小,起码他的级别比其他县令要高出一些,毕竟是京城县令,放到现在来说,他就是首都市长。
  目前,刘秀建国也没几年,跟着刘秀一起飞黄腾达的宗亲乃至开国功臣们,大多都是泥腿子出身,原本处于社会底层的人,一下子跳跃到权贵阶层,难免会飘飘然,疏于法纪。
  如果让旁人来做洛阳令,即便查到宗亲、大臣有违法乱纪之举,恐怕也不会去管,或者说不敢管,但别人不敢做的事,他董宣敢做,当初长公主刘黄最宠爱的家奴犯错,他都依律给斩了,更何况是其他人?
  刘秀自己也很清楚这一点,所以在洛阳令的人选上,他一定会重用像董宣这种铁面无私、六亲不认的酷吏,所以董宣早就看透了,也从没想过要升迁的事,而且他做洛阳令做得还挺好的,他自己也很喜欢这个职位。
  这次,公孙述在洛阳制造谣言,以谶语书传播汉室要被他公孙述取代的消息,刘秀的应对也很有意思,不禁书,不禁流言蜚语,而是公告天下,谶语书中所记录的公孙,是指汉宣帝。
  这个应对之策,倒是非常符合刘秀的行事作风。刘秀学的是尚书,他本身就是位儒生,还是太学生,这一直以来都是刘秀引以为傲的资本,他又怎会去效仿暴秦,做出焚书坑儒之举,败坏自己的名声。
  不得不说,刘秀的这一招很高明,在不禁书,不禁言的情况下,让公孙述制造的舆论压力不攻自破。这次的事件,应该算是刘秀和公孙述之间爆发的一场舆论战。
  两雄相争,说白了双方都是想达成自己的政治诉求。兵戎相见的战争,那是达成政治诉求的手段之一,而舆论战,也同样是为达成政治诉求的手段。
  只不过在这场舆论战中,刘秀明显是更胜一筹,将公孙述挖空心思谋划出来的舆论压力,化解于无形。
  事隔两天,张贲在刑审细作的时候,倒是挖出了另外一件事。根据一名扛不住大刑的细作交代,数月前,公孙述曾派一批美女到洛阳,其目的是为了混入洛阳高官的府中刺探情报,只不过这些美女是以什么样的身份来的洛阳,现在又在哪里,有没有成功混入各大臣府内,这些事情,细作便一概不知了。
  张贲挖出这么重要的消息,不敢隐瞒,立刻上报给董宣,希望董宣能代他禀报给天子。
  董宣听完张贲的汇报,眉头拧成个疙瘩,在没有掌握确凿证据的情况下,这种事情,其实不宜上报。不过思前想后,董宣还是写了一封奏疏,上报给刘秀。
  最近这段时间,公孙述显然已将矛头指向洛阳,细作交代的事情,未必就不是真的,提前做出预防,也是好的。
  在翌日的早朝中,大司徒伏湛,便把董宣的奏疏当庭呈报。
  看罢董宣的奏疏,刘秀也是暗吃一惊,他将董宣的奏疏交给群臣传阅。等众人都看完,他问道:“诸君近日可有发现府内之异常?”
  听闻这话,许多大臣立即表态,自己并未纳妾,更未换妻,正所谓糟糠之妻不下堂,自己不可能中公孙述的奸计。
  这些大臣,明显是在效仿宋弘,当初刘秀向宋弘提亲,希望宋弘休了他的原配,改娶自己的大姐刘黄,结果被宋弘以糟糠之妻不下堂的名义给直接拒绝了。
  当时刘秀非但没气,反而还夸赞了宋弘,称赞他品德高尚,之后许多大臣都有效仿宋弘,明面上不纳妾,背地里却养了不少的小老婆。
  刘秀环视一圈群臣,淡然一笑,说道:“对于此事,诸君应要引以为戒才是!”
  “是!陛下!”众臣齐声应道。
  刘秀也没太把公孙述的美人计太当回事,觉得给大臣们提个醒,就已经足够了。
  恐怕刘秀做梦也想不到,张贲所查出来的那一批美女,根本没在别的地方,都养在他的皇宫里呢。
  此事刚告一段落,御史中丞李由抬了抬笏板,说道:“陛下,微臣有事启奏!”
  说着话,李由从袖口内抽出一小卷竹简,向前呈交。张昆走过来,接过竹简,递交给刘秀。
  后者展开,定睛细看,这是巡游三辅地区的御使传来的弹劾奏疏,弹劾的对象,正是征西大将军冯异。
  平灭赤眉军后,征西军并没有班师回朝,也没有解散,而是驻扎在三辅地区,主要防的是南方的公孙述,其次防的是北方的隗嚣。
  统帅征西军的主将,正是征西大将军冯异。
  冯异驻扎在三辅,俨然成为三辅地区最高的军事长官。按理说,冯异是掌兵的,他管不到地方的头上,但驻扎的时间久了,冯异和地方官员难免会有接触。
  像征西军的粮草问题,征西军自身的屯田可以解决一部分,朝廷那边的输送,也能解决一部分,剩下的一部分,要靠地方官府来解决。
  征西军有十万之众,粮草消耗巨大,对于地方来说,这也是个沉重的负担。
  长安经过王莽之乱、刘玄之乱、赤眉之乱,早已千疮百孔,百废待兴,自身的温饱尚且难以解决,现在还要负担征西军的军粮,长安官府被压得快喘不上气来。
  一次,长安县府未能如期交粮,冯异大怒,直接找到长安令,当面质问缘由。
  长安令以现在县府无粮做托词,冯异不信,要长安令将粮仓打开,让他查看。长安令不允,两人为此发生了争执。
  之后,冯异让手下将士,强行打开粮仓。
  粮仓里面并非没粮,虽然囤积的粮食不算很多,但缴纳征西军的军粮是绰绰有余了。至于长安令为何会谎称无粮,实则有粮,具体的原因,不得而知。
  看到粮仓里有这许多的粮食,冯异当场便气炸了,拒缴军粮,这是想引起军中哗变吗?
  冯异当即以长安令私通公孙述的罪名,让手下将士将其拿下,并在长安的菜市口,当众问斩。冯异是大将军,他的级别是比长安令高得多,但还是那句话,他是军方的,而长安令是地方的,军方的人还管不到地方的头上,就算长安令确实犯有杀头之罪,这件事也得交由京兆尹去办,不该由他冯异动手。
  总之,冯异是当众处斩了长安令,这件事,在长安乃至三辅地区影响极大,并且大大竖立了冯异在民间的威信,三辅百姓,无不臣服,甚至在私下里,百姓们都称呼冯异为咸阳王。
  这些事情,看在御使的眼睛里,听进御使的耳朵里,那还了得?咸阳王?大汉祖制,永不册封异姓王,冯异竟然胆敢自称咸阳王,他这是想谋反啊!
  巡视三辅地区的御使,一份弹劾奏疏便直接发到了洛阳。
  朝堂上,刘秀看罢这份弹劾奏疏,久久沉默未语。李由抬起头,小心翼翼地看眼刘秀,低声唤道:“陛下?”
  刘秀回神,将手中的奏疏放下,表情淡漠地说道:“嗯!朕知道了。”
  在场的大臣们面面相觑,他们虽然不清楚奏疏里的具体内容,但想来准不是什么好事。
  御使奏疏,那肯定是又弹劾了某位官员,而且通常情况下,当今都是以‘我’来自称,用到‘朕’的时候,那要么是有事发生,要么是当今的心情极不痛快。
  李由清了清喉咙,说道:“陛下,微臣已派人做过查证,御使呈报,句句属实!征西大将军于长安,确实私自杀了长安令,另,长安百姓也的确都称征西大将军为咸阳王……”
  他话还没说完,就听啪的一声,刘秀拍了下桌案,一字一顿地说道:“朕已经说过了,朕知道了。”
  李由吓得一缩脖,再不敢多言。
  在场的大臣们则纷纷倒吸口凉气,冯异私下里杀了长安令,这已不是小事,而且还被当地百姓称呼什么咸阳王,这……这是要效仿彭宠、邓奉、庞萌不成?
  接下来的朝议,气氛变得压抑起来,任谁都看得出来,当今的心情很不痛快,人们下意识地长话短说,短话不说,没过多久,大臣们已无事启奏。
  散朝之后,邓禹求见刘秀,但刘秀未见。御使的这封弹劾,对刘秀造成不小的打击,他难以相信,现在连冯异都要造自己的反。
  那可是冯异冯公孙啊!是跟着自己出生入死、征战南北的兄弟!是不争功、不求赏的大树将军!是自己在即将被饿死的时候,送给自己一碗豆粥的恩人!
  冯异要谋反……刘秀想想都觉得可笑。今日散朝后,刘秀难得的没去清凉殿,而是去了西宫。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86/11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