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天子(校对)第8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15/1156

  王霸和侯进没有经历过这些,他二人对于此次入汉中作战,也表现得极为谨慎。
  俗话说得好,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汉中境内,地势险峻,光是在汉中行军,就是一件愁人的事,更别说作战了。
  以李通为首的三万汉军,进入南阳后,驻扎在南阳西部的涉都乡。
  涉都乡这个地方,人烟稀少,有大片的无主之地,汉军要在南阳屯田,涉都乡这里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
  但这只是表面原因,实际上,李通诸将把屯田之地选在这里,只因这里距离汉中足够近。从涉都乡向西行进不远,便是武当山,穿过武当山,也就进到了汉中郡。
  汉中大营,中军帐。
  李通、马武、王霸、侯进诸将齐齐聚在中军帐内,他们身在南阳,所看的却是汉中郡地图。
  马武手指指着地图的上方,说道:“根据我方探报,还有长安传来的探报,目前,延岑部就驻扎在北山!”
  北山位于汉中郡的最北部,距离长安也就百余里地,李通看着地图,眉头紧锁,沉默不语。
  王霸也是皱着眉,说道:“既然延岑部都在北山,我看,我军也不用非走汉中,绕行到长安,亦可攻敌!”
  侯进说道:“我军绕行到长安,必会被延岑军有所察觉!”
  王霸哼笑道:“走汉中就不会被人察觉了?别忘了,汉中现在可还是人家的地盘呢!”
  没等侯进说话,李通开口道:“不然!汉中地势险峻,行军困难,但同样的,消息的传递也极其困难,我军穿过汉中,突然出现在敌军背后,的确能起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效果。”
  王霸想了想,缓缓摇头,说道:“难啊!我军兵力虽不多,但也是三万之众,想不显山不露水,不被敌军所察觉,突然出现在敌军背后,这太难了。”
  说太难了还算是客气,在王霸看来,这根本没有可能。
  马武横了他一眼,质问道:“王霸,你以前可有去过汉中?”
  王霸对旁人说话,还能心平气和,唯独对马武,他实在是客气不起来。他哼了一声,说道:“我没事去汉中作甚?”
  “你既然没去过汉中,你又怎知汉中的情况?在汉中境内,去北山只有一条路!”马武伸出一根手指头,特意在王霸面前晃了晃。
  李通幽幽说道:“子午道。”
  子午道,因通过子午谷而得名,这条道,称其为天险,毫不为过。子午道有很多的路段,就是直接建造在断崖峭壁上,人们在断崖峭壁上开凿,钉入木桩子,再在木桩子上铺栈道,小路窄的勉强能两个人并肩同行,稍有不慎,便会跌入万丈深渊。
  即便对于汉中的本地人来说,子午道也是一条阴阳路,你能有命走上去,却未必有命能走下来。
  马武握拳,在地图上锤了一下,说道:“我军要穿过汉中,去往北山,只能走子午道!”
  李通垂下眼帘,背着手,在大帐里来回踱步。
  走子午道,太过凶险,一是道路险,不容易走,二是,万一延岑于子午道设伏,他们这三万将士,有全军覆没之危。
  倘若真在子午道上中了敌军的埋伏,己方将士当真是连点还手之力都没有,敌军甚至都无需交战,只要在山顶投掷石头,砸毁栈道,己方的三万将士都得葬身于崖底。
  走子午道,就等于是拿三万将士的性命去做一场豪赌。要下这个决心,无论是谁都不太容易。
  马武意味深长地说道:“次元,子午道难行,我方知道,延岑更知道,延岑绝不会想到,我军会走子午道,抄他的后路!”
  李通停下脚步,转身走到自己的座位上,慢慢坐下来,沉默许久,他方缓缓开口说道:“我们得定制一条最为隐秘的行军路线!”
第八百九十三章
行事果决
  汉军要穿过半个汉中郡,到达北山,打延岑一个措手不及,就必须得瞒过散布在汉中的公孙述耳目。
  三万人的行军,要想在敌人的地盘上做到神不知鬼不觉,这看似不太可能,实际上并不然。
  汉中郡人广人稀,境内共有九个县,分别是南郑、沔阳、成固、襃中、上庸、安阳、西城、锡县、房陵,其中西城是郡府所在。
  这九个县,其中有五个县都集中在汉中的西部,另外的四个县,分散在汉中的中部和东部。
  而汉军的行进路线,正是从汉中的东部进入,行至中部再北上,走子午道,最后抵达北山。
  这条行军路线,是完全有可能避开当地的百姓,乃至公孙述的耳目,做到神不知鬼不觉突然出现在延岑部背后的。
  李通看向马武、王霸、侯进,说道:“我们需要汉中向导,大量的汉中向导。”
  侯进正色说道:“将军,此事交由末将去办!”
  李通点点头,说道:“虽说我们的目标是延岑,但该做的样子也要做好,明日,便让将士们去测量土地,做好即将屯田的准备!”
  “是!”众人齐齐答应一声。
  以李通为首的汉军,到了南阳的涉都乡后,开始安营扎寨,并于涉都乡的周边进行土地测量和规划,当真是摆出一副准备屯田的样子。
  汉军三万兵马的调动,自然也吸引来了公孙述的探子,探子在看到汉军的确是在屯田,也就没再继续关注他们。
  其一是这支汉军的兵马太少,只有三万人而已,无论是对南郡的田戎、任满部,还是对蜀地,他们都构不成太大的威胁。
  其二,这支汉军的主将是李通,一个投靠洛阳后,从没打过仗,只靠着驸马身份做到卫尉、前将军的公子哥。公孙述这边,自然不会把这三万汉军放在眼里。
  汉军在南阳大张旗鼓屯田的同时,侯进于暗中派人到汉中,招募当地的向导。
  只十天左右,侯进便招募到三十余人,这些人大多是汉中的猎户、走夫,对于汉中的地形,乃至不为人知的小道、山道,都十分熟悉。
  等到侯进把向导都招募好,李通这边也做好了相应的准备。
  他将麾下的将士们分出一批精锐,再把这批精锐乔装成几支商队,规模大的有百余人,规模小的几十人。
  假扮商队的目的,是让他们走在己方大军的前面,说直白点,就是拿他们去做探路石。李通把侯进找来的向导,分散开来,在每支商队里安排两到三人。
  是日,晚间,以李通为首的汉军悄悄离开汉军大营,直奔西面的武当山而去。李通并没有把全部将士都带走,还特意留下几千人在营内。
  如果大营在一夜之间人去楼空,不让公孙述探子发现还看,一旦被发现,势必会引起公孙述那边的警觉。
  李通是个心思细腻的人,他做事,方方面面的细节都会顾虑到,可谓是滴水不漏。
  武当山,是南阳和汉中二郡之间的界山,武当山的东面是南阳郡,西面是汉中郡,一条长长的山脉,将两郡分隔开。
  穿行武当山时,侯进找来的向导起了作用,汉军没有走平坦的穿山大道,而是走崎岖隐秘的小路,成功避开了公孙述军在武当山内设置的要塞和据点。
  长话短说,队伍行进了一宿,翌日天亮,李通下令,让将士们在山林中休息,不准生火造饭,只吃随身携带的口粮。
  白天无话,晚间,汉军继续行进,出了武当山地界,进入汉中郡。
  与南阳相比,汉中人口要少得多,而且郡内的人口主要集中在中西部,东部这边,当真是人烟罕至。
  李通率领的汉军,白天休息,晚上行进,如此走路,固然隐蔽,但也极易迷失方向。
  这时候,李通让侯进招募的向导就发挥出了功效,即便是在能见度极低的夜间,他们也能轻车熟路的带着汉军,按照原定的路线行进。
  在汉中郡足足走了八天,汉军终于接近汉中的郡城西城。
  也直至到了这里,人烟才算开始兴旺起来。
  但对于李通等汉军而言,行军的难度变得更大了,即便是夜间行军,他们也得避开人口集中的村镇,有时候,他们往往一绕路就要多走出一二十里地。
  辛苦是辛苦了一些,但这支深入汉中的汉军,当真做到了无声无息,如同幽灵一般的神出鬼没。
  到了西城附近,也就紧接了子午道。白天汉军依旧在隐蔽之处休息,到了晚上,汉军才开始正式进入子午道。
  西城附近的这段路,还算是好走。
  汉军在走子午道时,依旧是昼伏夜出,刚开始,这么走还没问题,可随着一路向北行进,道路也变得越来越难走,而且越来越狭窄。
  他们在夜间行军的时候不敢点火把,将士们深一脚浅一脚的,完全是跟着前面的同袍走。
  有些人们走着走着,莫名其妙的就消失不见了,后面的一窜人都跟着消失,不是人间蒸发,而是踩空从山道上摔了下去。
  当汉军走到汶水河的时候,已经不可能再在夜间行军,这里的道路,也不能称之为道路,完全是靠人力铺设的栈道。
  栈道就设置在悬崖峭壁上,一边是山壁,一边是深渊,深渊底下便是波涛汹涌的汶水河。栈道的宽度,也就一米出头,马车根本走不上去。
  听闻前方将士的回报,李通带着马武、王霸、侯进诸将,来到栈道前,定睛一看,众人纷纷倒吸口凉气。
  王霸皱着眉头,小声说道:“这条栈道也太狭窄了,我军的辎重车辆根本上不去!”
  马车差不多接近两米宽,走在这么窄的栈道上,得有两个轮子悬在外面,这怎么能行?马武还特意走到栈道上,用力跺了跺脚,下面的木板子发出咯吱吱的声响。
  他禁不住摇摇头,说道:“次元,我军的辎重根本上不了栈道!”
  这条木栈道,人走都危险,随时有可能踩断木板,运送辎重的马车别说上不来,即便能上来,也不敢让马车在这上面走啊!
  李通眉头紧锁,沉吟片刻,他当机立断道:“传令下去,所有的辎重,能带走的带走,不能带走的,就地弃掉,抛入汶水河!”
  “将军——”在场诸将脸色同是一变。弃掉所有辎重,这也太冒险了吧?
  李通意味深长地说道:“已经走到这里,我军已再无回头之路,要么顺着这条栈道走下去,要么被困死在汉中!”
  说着话,他环视周围众人,一字一顿地问道:“诸君是想随我继续走下去,还是想冒险原路返回?”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15/11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