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燃(校对)第4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3/536

  从行政楼会议室走出来,程燃和外面的学生短暂交流了一下,然后就去了收发室,拿了信,也不回教室,看着夕阳很美,程燃买了瓶水,过去操场找个台阶坐着,拆开信件。
  来信上面写着清华大学,带着股淡淡香气,秦芊寄的,程燃拆开信来,又不免一笑,里面是很多照片,但这回却没有差点让他犯错的秦芊个人照,而基本上是风光照,校园风景照。
  展开秦芊那封带着淡淡幽香的紫色信纸,上面写着她在清华园的见闻,她说惊讶于浩浩荡荡的自行车群,也说了她偷窥的BBS上的调侃:“美女几时有,捶胸问苍天,咬牙在水木,太监当四年。”笑得前俯后仰的段子。
  也说起她初来乍到确实有些个学长殷勤过分,不过她都看破对方“企图”,一定程度上让对方知难而退,结果其中一个居然现学现卖,混进了舞蹈协会,奔着想要成为自己国标舞的舞伴目标去了,进步堪称神速,吓得秦芊干脆停掉了舞蹈协会的非专业活动。
  也说起其实走进这所大学,就会发现,外面神秘感还是太重了,清华园的学生其实大部分也是和我们一般无二的人,也会有学生喊着“六十分万岁”,寝室宿舍里也有玩游戏玩得很疯的,也有期末考试写论文到处COPY成四不像的,当然也有很多优秀的人,比例上高一些,不过这些人的优秀在于只是他们拥有特长而已,学习,逻辑能力,或者某个科目,这就像是她秦芊拥有舞蹈的特长一样,写到这里的时候还带了个“:)”的图标,大概率是在自我吹擂。
  最后是秦芊的话,“见过了这么多优秀的人,很多让人瞠目结舌的牛人事迹,其实我也在想着,如果你能到这里来,相信这座清华园,还不知道会更精彩成什么样子。”
  信附带的那些照片,都是不同季节拍摄的,有闻一多的塑像,有蔡元培题词的老土木馆,有绿树遮阴环境清幽的图书馆,有清华理学院的异质同构雕塑……
  程燃看着这些,一笑之余又琢磨这丫头大概是拿给自己祸害得不浅,居然觉得有自己加入,那座牛人辈出的清华园会更精彩,还是得赶紧劝说她,这话也就彼此信里面写写就好了,要拿出来说,特别是以她这么一个落在清华和尚园的MM说出来,那么他程燃要是敢踏足清华园,估计迎来的已经不是什么狂风暴雨了,定是飞升天劫。
  斜垂的暖阳很温暖,程燃拿着染着一层金色的照片,也心知肚明秦芊希望他报考清华的意图。
  清华北大到校来抢学生,他程燃成了重点抢夺对象,说实话,这种经历还是第一次。但也很是新奇,其实这待遇往前推几年,是不曾有的,正是这些年高校并轨,合并,扩招,教育体制改革深入,教育渐成产业,才有这样的情形。
  国家95年先提出211,接着98年搞985,作为985第一批的清华北大两校,自然感觉后续竞争者的奋起追赶,想要保证金字招牌不褪色,当然就要在扩招中对优质生源先下手为强。现在两校的这种招生还算克制,还没到后世那种撕破脸皮招生大战的地步。
  而高校的自主招生制度,也大概在三四年后才会出台一个试行办法,也是对现在各校招人可以由着开条件的乱象的一种约束,这个时期,自然还是粗放化的,譬如清华北大这几天来十中给一些学生开的条件,必须要依循一整套程序,像是现在这样动辄加五十分,六十分抢人的情况,后世就很难操作和出现了。
  “一个人躲在这里偷偷看信,写了什么见不得人的?”
  一个声音从旁出现,程燃转过头,杨夏正歪着头扬眉看他,然后上前在他旁边径直坐下,这个行动程燃手上的那些照片,已经尽落她的眼底。
  “秦芊寄来的?咦,又是少儿不宜?”杨夏促狭着眼睛。
  “清华,你要不要看啊……”程燃朝她方向递了递。
  杨夏毫不客气接过去,拿着照片一张一张看了。
  “你怎么样,招生组那边怎么说?”程燃在会议室也看到了杨夏,显然她也在咨询两校的报考事宜。
  杨夏淡淡一笑,“和北大一个答复,说我这种省一百名边缘的,有希望,就是还要努力。”
  刚才她过来的时候,人都在猜测程燃的去向,其实杨夏早看出了端倪,前天北大座谈会,程燃没有呆多长时间,而今天的清华交流会,他和那位招生组组长交谈的时间很长。其实若程燃没有意向,又哪里会浪费这么长时间。
  将手上这叠清华园的照片看完后还给了他。
  只是递给程燃的时候,她目光最后看了那些照片一眼,眼神倔强中又有坚定。
  “加油吧。”程燃笑道。
  “我一直在加油啊,你怎么不说我从年级五十多名,现在已经挺进四十六名了。”杨夏转过头来,杏目睁起,“倒是你,这回居然只考了第五名,你又开始不稳定波动了,你是薛定谔的分数吗,总是让人无法预测,该不会是姜红芍不在,没有动力了,自我松懈?”
  “我跟你说哦,姜红芍不在,但我们平时是有联系得哦,她没法监督你,我可以监督你噢……醒醒,这不是你的水平。”
  程燃点点头,“前段时间分了点心,总之,至少最后能不留遗憾吧。”
  “要真的不留遗憾是很难的,”杨夏看过来,目光烁烁,却又有微小的闪躲,“不管怎么说,你就加把油吧,我看着你的哦。”
  “这话……总觉得哪里怪怪的。万一我洗澡呢。”
  杨夏狠狠打击过来。
  程燃笑着往旁边挪了,这幕暖阳很温暖,像是山海那些年的小女孩和小男孩的相互嫌弃和打闹,都凝固在那些没有眼前的人生啊前途啊的烦恼,琐碎的,无忧无虑的,微风轻起的和不经意间就会心脏怦动的时光里。
  ……
  有的人回忆起来他们的中学生涯,其实大多数时候不会记得那些枯燥的,每天重复的有规律的日复一日的漫长书山题海的生活,多数是十七岁的那个男孩或者女孩,寝室里吹过的牛逼和谈过的八卦,逃课打过的游戏和与班主任斗智斗勇的刺激。
  很多人会憧憬大学,会想象那是如何美好,更自由,更开放,更包容。但实际上离开后会知道,大学或许确实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但高中却是人生成长里最美好的时期,要说什么是纯真年代,在这样稍微有了独立思想萌芽,却仍然相信某样美好的事物,相信希望,一知半解社会,却还并未被侵染,仍然那么深刻的烙印着感情和那样不含杂质的喜欢着某个人的时代,就是真正的纯真年代。
  这个时期谈个恋爱小心翼翼幻想上大学的正大光明,但实际上大学才知道找不到对象才是常态。高中是觉不够睡,大学是钱不够花。
  高中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是一个班的青春,是一群人的成长。大学是人间所向各有动机,是一个人单枪匹马的成熟。
  人们总是会以为高中会怎么轰轰烈烈的结束,但其实真正美好事物的结束,从不地裂山崩,就像是一夜之间再也听不到对你说的那声“早上好”,一夕之间再也不会固定的到达教室喊出那声“老师好”,再也不会迎着夕阳西下看球场的那道身影,没有一同乘车心心念念的那个人,童年里玩耍过的老家不小心掉下过的小河床都拆为了废墟,后来长成高楼大厦,无处找寻。没有经常给你烙饼的外婆,再也吃不到的记忆中的那个味道。再也嗅不到牵过手的女孩的发香,后来她也应该嫁了人。这些都镌刻在记忆里,无从找寻,想说却是启口已忘言,只能诉与山鬼听。
  时间推移,十中也进入了高考倒数计时的白热化,十中人们口中仍然传奇犹存的姜哥在伦敦攻读本科预科,国内的同龄伙伴们对高考的冲刺期间,姜红芍也毫不落下,因此也是同是预科学生中眼里的大神级存在。只是这些也只是在跟程燃聊天中才会些只鳞片甲的体现。
  进入这个阶段,程燃是放心的当起了甩手掌柜,邮件也不批了,偶尔看一眼就行了,事业上无论是CQ凭借《灵域》大大吸金,还是联众平台开发三国杀网游端开始迎接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还是天行道馆各方面,所有程燃手上的职业经理人都默契的不打扰老板的高考,但有时候也会八卦一下自家这位清华北大轮番找上门的老板会去哪家,买定离手,李明石赌清华,林晓松赌北大,赵青则是笑而不语,大家都让作为程燃大哥的程齐去打探消息,程齐却是表示自己坚决不跑腿。
  其实到这个关头另有英语老师身份的章隅反倒事情减少,每天严格来说的事情也就是在发试卷和讲试卷,没有新的知识了,只有经验和反复的题海练习。备课都不需要,但章隅却并没有向自己华章公司倾斜精力,反倒还是抓紧这最后十中的教师生涯。
  有一次下午最后两节他的英语课,发试卷继续做题,后面倒数第三排一个女生因为连番奋战而就那么趴桌上睡了过去。踱步过来的章隅制止了她旁边那个男生想把女生捅醒的行为,而是径直去了讲台把自己的外套拿下来,盖在了那个女生身上,并对所有人做出了一个“嘘声继续做题”的手势。
  把所有人惊得嘴巴都是塞得下鹅蛋的“O”形。
  古板的物理老头这个时候也会时而冒出句“我为啥总敢上班里说点啥?因为牛顿是我的靠山!”此类让临毕业学子哄堂大笑的话语,其实大家都知道,他是看倒数计时日渐紧张,每天都想活跃一下气氛。这个大概古板了三年的老学究,临最后天天说起了段子,成为了一号评书大神。
  班主任兼年级主任的孙晖语文课上,他今天破天荒没有发让所有人唉声叹气的试卷,而是直接在黑板上提粉笔哒哒哒写下:“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空惆怅。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
  一撇一捺,一笔一划,一字一句,这位十中特级教师毕生功力所聚的笔锋气魄漾然。
  然后对众人说:“今天讲课,这是宋代词人叶梦得《点绛唇》这首词中的句子,这上面的开头两句,和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其实异曲同工,如果说有区别,可能就是叶梦得有志不获骋,而曹操却是用他的雄才大略和英武,去改变了那个纷乱的世间。
  所有才有‘空惆怅’的全词点睛之笔,是对叶梦得面对江山残缺,可惜无能为力的无奈。所以他寄语少年人,莫要颓废如衰翁,莫要耽搁时光而蹉跎,要少年豪放!
  少年人要带着满腔壮志豪情,去实现前人未竟之事业,去万丈光豪的创造,希望有一天,无论多晚,你们都奔波在奋斗和不甘落后的路上。
  哪怕平凡,哪怕无光芒耀眼,但也足以‘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
  当你老时,祝大家情怀犹在,壮志犹存!”
  “这就是你们的最后一课!”
  孙晖手握茶杯,对众人微微一个点头。
  “谢谢你们,用青春为我捧场。”
第两百一十九章
神雕侠侣,绝迹江湖(五)
  六月底的时候,伏龙公司上下都知道新加入了一位特别的人物。
  外界颇具神秘色彩的程飞扬办公室其实并无太大的特别,整个还是在伏龙大厦的那座小裙楼里面的旮旯,也就是当初程飞扬飞身扑下二楼的那间办公室。本来如今可以作为地标的大厦内部有更宽敞更豪华的办公间,伏龙还有几块在建的新地,科研大楼从那里拔地而起。不过预计程飞扬也是不打算搬离的了,这间三十平方米的办公间够用,而且地处二楼,还能把伏龙院子一览无遗,能享受园林和远处的公园,比起高高在上看钢铁混凝土城市的办公室,他觉得这里要更自在。
  窗户换上了防弹玻璃,房间里有茶具,就摆在茶几上,材质也不昂贵,茶具是程飞扬日本考察买的铁壶,很精致,加起来几千块钱吧。程燃自己冲泡着茶,茶叶是号称“茶天下”的蒙山产散装新茶,因为地理位置不远,所以程飞扬的口粮茶倒也得天独厚,这种茶没有那么多推销和包装,挤掉最大价格水份,喝起来的确是很香,历经千年五朝的皇家贡茶,还是名不虚传。
  茶前脚刚泡好,下一步程飞扬郑剑锋,还有两位中研部的秘书领着那位如今已经六十岁学者模样的瘦削老者进了门。
  李太行院士。
  程燃算是见到了这位如今名噪一时的中国IT开创的先锋人物。同时也是外界现在非议不断的焦点。
  说这个老人承受非议,则是因为和柳高手上南星集团之间旷日持久的路线斗争,李太行当年和团队撑起了南星集团,然而在南星集团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柳高势力趁此扩张规模,迅速架空李太行,在国际巨头通过代理人进军中国市场的时候,李太行意图投入大精力和资金搞自主研发,自然会被所谓“不符合市场规律”踢出局,然后就是旷日持久的官司,去年年底,李太行遭遇人生最大的滑铁卢,即是在南星集团董事会上,李太行一面倒的被驱逐,离开了他作为缔造者的公司。
  因为被南星集团扫地出门,再加上自己研发产品的流产和失败,李太行身单力孤,这大概是这个老者承受最多攻讧的时刻。
  程燃看来,李太行是属于经历过国家孱弱屈辱时期过来的那辈人,心头的一腔热血就是建立强大的国内IT核心技术,但是过于想要一蹴而就,现实是国内无论技术还是人才土壤,都不具备这样的基础。
  另一个维度,没有程飞扬介入,李太行因为其本身的威望和上层关系,被一个团队以做中国自己的CPU为由找上来,结果最终还是一场大失败。
  程燃是过来人,可以以重生者视角跳出来看这段历程,知道李太行一心想打造“中国芯”,却低估了以此时国内相关工业水平和土壤来做这件事的难度,一来就想硬攻高地,无疑承受的就是各种壁垒迅猛火力的迎头打击。
  程燃知道这个中利害,整个事情的难度和结构是什么样子的。但是身处这个时代的李太行,先见和气魄,确实是毋容置疑的。虽然他的书生意气终究迎来失败的局面,但是后人行途,总要有前人开路,哪怕前人跌倒,也会为后续者指出试错后的方向,哪怕是令人无言沉默的……“此路不通”。
  这样的人是值得敬佩的。
  李太行为人瘦削,个子挺高,看得出来事业上的打击给他带来的一些憔悴和肤色的苍白。但是双目之中,仍然神采烁烁。
  程飞扬介绍了程燃后,李太行则是主动递双手和他握手,给足了这个他看来的小家伙作为成年人的尊重和平等。
  “路上来的时候就听你爸说起你了,你是他的骄傲。小伙子不错,继续努力。”
  程燃也道,“李院士也是我这样年轻人的偶像和楷模。上个月我还看到李教授的一篇文章,是《信息科技》发表的吧,标题是‘掌握核心IT产业技术’,您说CPU和OS是硬件和软件技术的核心。国家在强调发展芯片和软件两项核心技术的时候,要特别关注CPU和软件中的操作系统,它们又是核心中的核心。我印象深刻的是您说前年美国发起微软的反垄断调查,但未来真正能撼动微软的不是罚款和司法诉讼,而是一个被称之为“自由软件”的LInux操作系统,您说尽管应用软件几乎都集中在PC上面,但随着信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未来不一定一定需要PC来联网,可以使用各种各样的‘信息家电’,或称Internet设备来联网取得服务,这些设备可能是无线的,便携的,也可能与传统的家电融合为一,也可能是一个PC设备,但这PC上已经不需要庞大的软件体系,也可能只需要一个浏览器,因此完全可以采用Linux来代替Windows。”
  不管外界质疑李太行有没有水平,懂不懂研发技术,只是这个时候发表的这篇文章,就可见一斑了。
  主导一支团队的人可以不需要研发技术,不懂研发,但不能没有远见,战略。
  到伏龙发展这个阶段,哪怕是技术兵出身的程飞扬,也不懂那些日新月异的新技术,但又怎么样?他仍然可以带领伏龙,懂得如何识人用人,懂得如何布局,如何定大方向。
  而李太行仅仅是这篇文章里提到的内容,其实就已经预言了未来的手机兴起的linux分支安卓系统在移动领域击败微软的Windows的局面,同时他所谓的“信息家电”,其实不就是智能音箱,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各种各样的未来智能设备?
  作为一个重生人士,来看这点相当奇妙。
  李太行讶异看来,“你是真读了我的文章。”
  “大为赞同。特别是您说的Linux领域可以做出我们中国自己的操作系统,这点正和我们之前所做的不谋而合。”
  “你们?”李太行打量程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3/53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