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燃(校对)第46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5/536

  甚至她舅说了,手上一个筹划的好项目,大好的回报率,但其他人别想了,都不能进来,只有等她高悦以后结婚了,差不多项目成形,就是做舅舅的给她的一份安稳。
  另一方面,他舅舅那天喝得大概很高兴,直接酒桌上发话,王新博这大学读出来,可以来他公司上班。
  兴许这种事情,在高悦的大家庭里其他人看来,是羡慕得很的,甚至都可能引起嫉妒。
  但是高悦很清楚,别看自己这男朋友傻大个的,这种说法,有些触犯到他自尊了。
  所以当时王新博默不作声,事后还被贴了“太闷了”,“不会说话”的标签。但是,也不是什么严重的事,甚至在高悦大家庭这边,差不多也觉得她这男朋友可靠,虽然不是做大事的,但“一辈子踏踏实实也不错”。
  总之结合王新博和她家差不多门当户对的普通中产水平,在亲族这边的看法是两人也是登对,而且他们有个舅舅长脸,能压过男方。且高悦以后结婚,靠着她舅舅,不说大富大贵,至少也是优越。
  但她舅舅的安排和说法对于王新博,是不舒服,而且有负担的。
  所以高悦能理解,上个星期他的不到场,兴许也是这个原因。虽然看得出她舅舅当时因为喊了王新博他却没有来而略有些不悦,高悦还是把这个事情圆过去了。
  和王新博道别,看着男友的车离开外国语学院,高悦想到这事,还是觉得有些头疼,以后的事,走一步算一步吧。
  ……
  “瞧把你高兴的,有什么事儿最近让你嘚瑟成这样,都舍得往冰箱里给我买酸奶了,水果也整高价货啊……这是犒劳自己啊……你是涨工资发奖金了,还是学校有行政岗编制把你给安排了?”
  石家勋的宿舍里,女友高敏煮了两碗面端上桌,四处打量了宿舍里的改变,仰头问道。
  石家勋女友高敏也是科大人,如今在读研四,两人还没结婚,主要还是多方面条件的不成熟。
  “不是,就是我给你说那学生,我们班那川省状元……”
  “怎么了啊?得奖了?哎,他要是参加什么大赛拿奖了,你是有奖金的吧?”
  “怎么三句离不开奖金……都不是!前一阵不是他们要搞个学生社团吗?才大一,就要自己做社团,让我当指导老师,结果你猜怎么着,团委那边一开始给我推诿,后面打电话来,让我过去,说通过了!大一就成立协会,这还是头一遭,最近我去哪里,都有人在说这个大一成立协会的事情,很多人觉得新奇!挺有意思,我没给你说吧,这帮家伙都挺积极地,你猜怎么,首批加入的就有二十多人,大二的人也有,自己筹钱,作为协会启动资金,然后就是印刷海报,宣传各种,还打算近期举办一场讲座,请些高手来讲解计算机知识。有模有样的……哎,今天面里面加的肉挺多的啊。”
  听石家勋说完,高敏直接从他碗里夹了几筷子肉回来,惹得石家勋“哎哎……”的心痛声。
  “白给你加肉了……我还以为什么事呢!”高敏白了一眼,“原来最近连我都听说的大一组协会这事,就是你们班那学生搞得啊,你当个指导老师兴奋啥呢……这大一组的协会有什么用?看你高兴的。”
  “当然高兴啊,我先前也觉得没啥用,但换个角度,这至少是开创性的啊!你不知道先前我说这事的时候,办公室里几个,王其昌,刘苗的,都在看笑话,但结果这事团委上面批了!他们表情就不一样了,之前还跟我一本正经说我班学生这种做要不得的,都愣住了。咱们科大就像是老古董,对学生活动一向是不太鼓励的,会觉得多少影响学业,这回居然能让大一开办协会,这可是前所未有,前所未有的事情,在我石家勋手头上诞生,这意味着什么?这是个好兆头嘛!虽然不能解决编制,虽然没涨工资,但你敢说这不是一个突破。你不要看着眼前的利益,谁说这不是我辅导员工作走向辉煌的开始?”
  女友高敏咯咯咯的笑着,末了又收敛起来,“王其昌他们,真的都被打脸了?”
  “那可不是!现在估计又会背后说一些酸话了吧。”
  高敏故作凶狠的瞪了他一眼,“你还真是,什么都能从有利自己的方向解读一遍。总是这样精神胜利!”
  石家勋微笑,“苦中作乐嘛。”又把碗里的肉再多夹了几块进女友碗里。
  高敏重新把肉刨回他碗中,筷子轻轻敲他碗沿,“那你就多吃点,补充好体力,好好把你要开始辉煌的辅导员事业做得风生水起,以后给我加薪升职!”
  两碗面,几片肉。
  来来回回。
  在这个略显寒碜的教师老楼宿舍里,是一种别样的温暖。
第四十一章
五百强初体验
  科大应该和它的名字差不离其,古板,严肃,拘谨,毕竟是以培养科学家为目标的大学,所以一定是学风浓郁,大家学习都是争先恐后。这其实是外界流于表面,甚至抓着一些典型以点盖面的看法。
  大概只有科大本部在读学生,明白科大学生其实和其他大学的学生,没有太大的区别,也会逃课,也会为一场考试临时抱佛脚,面对每学期很高的挂科率也会痛骂那些“GPA杀手”。
  但是又有不同,大学城一直有句很流行的说法,如果去几所学校交汇的地方吃饭,你能从很多学生中一眼区分出来科大的学生,那些多数没有多少大学生身上应有的活力的,看上去偏闷的,不修边幅的,甚至踩着双拖鞋就出来溜达的,一定就是科大生。
  这虽然是个笑话,但并非没有根据,某些情况下也会有认同感,主要是科大整体就是性冷淡风,这个时期的科大很多社团都是正儿八经的兴趣社,“摄影爱好者协会”,“科学考察探险协会”,“乒乓球协会”,“象棋社”……名字的周正程度大概和协会想要灌输给你相关知识的迫切程度成正比。
  而且几乎不会有什么大活动,摄影社活动就在田家炳旁边的小树林拉出一根根的麻绳线,把摄影作品挂上面,供人观摩。更多数社团的活动几乎都是些小打小闹,海报也做不到铺开全校的地步,就像是搞地下活动,生害怕给爱学习的抓着了,批判不务正业。想要在科大内部搞出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件,舆论上天然就被压制。
  但某些天性还是有的,譬如舞蹈社,就发了几张简陋海报,标明周六晚上哪个大教室的交谊舞联谊。明明此前一点风声都没有,当晚却人山人海。
  所以其他大学是明骚,科大基本上算是闷骚。
  最近的科大的小躁动,那基本上就是一个由大一学生发起的“天行社”的成立而引起的了。
  关键是成立得就有些打破科大那种沉闷,保守的校园氛围。
  在田家炳延伸出去的三个主要道口,这个社团骨干成员都搬出了椅子常驻两旁,向外界发放传单。
  传单很简单,是中国结的装饰,里面只承载了一句话:“如果你有创意,你有想法,或者你有过人之处,天行社欢迎你的加入。请将简历投递到如下邮箱,静待回复。”
  这个宣传词是大家讨论之间,程燃听说后直接提笔写的。
  那之后大家一切天花乱坠的各种草稿都被否决了,大家越商量,越是觉得好。负责整个宣传工作的李维当时就听几个有管理社团经验的学长一番推敲,普遍觉得这份传单其实很牛。
  现在在驻点旁边,李维给临时招募的天行社外围干事说起之前大家商量的结论,只是这些变成他一个人的论点在其他人面前装比一番,还是很有快感的,“别看没有什么过于华丽的宣传语,但其实它本身的不华丽,就更加凸显了这句话的存在感。”
  “而且这份传单,没有任何关于协会的介绍,要理解全靠想象。看似平淡的言辞,却在大张旗鼓的分发传单宣传中起到了反差。那么这就立即产生了几种效果,一是本身对协会不感兴趣的人,或者普通大学生,这类人看过传单就付之一笑了,随手拿回去折纸飞机或者画草稿。就好比前面那几个人,看到没有……这是多半不感兴趣的,但他们知道有这回事,话题的群众基础就有了。”
  “其次,就是看到宣传词上面所说,带着创意,有想法,有过人之处的人。但是这些人也未必真会像是求职一样写个简历,给我们发过来……这又筛选掉一批……那么剩下来的,我们需要的,是什么人呢?光有本领还不行,还有探险精神,还有这样去尝试,去接触一个新鲜事物有冲劲的人。这样的人,会给我们发来简历。”
  在周围人崇拜的目光中,李维大有身为天行社精英骨干的觉悟,“这样一来,我们不费吹灰之力,就做到了之前需要大量人力精力去做的前期筛选工作,然后再来从这些人中,选择我们天行社需要的人才。”
  “李哥,你们真是……太牛了!”
  李维骄傲的轻哼了一声,当初听程燃说起的时候,他也是眼前这些人这样的表情,这个时候情景重演的感觉真他么好。
  于是有的人接过了宣传单,有的是和朋友一起的,大家边走边讨论,皱眉,疑惑,或者也有跃跃欲试的。
  总之这种奇特的宣传方式,很是以科大中央这个位置三条主干道为轴,向外辐射扩张开来,形成了人们对天行社的初印象。
  ……
  不远处。杨牧一行人走过,看到远处李维在那个驻点面前指挥三个人发传单,很热闹,甚至有人来问,李维一度被几个感兴趣的女生围在中间打听。
  这种状况,放在杨牧一行人眼里,还是相当的惹眼。
  “牧哥,你之前不是说吗,团委不会批准大一成立协会的……结果不光成立了,特么社团招新时间都过去了,他们居然还能摆出来宣传,这算是违例了吧?而且这阵势,赶得上咱们学生会搞活动了!”
  “不算违例,”其中一个学生会干事道,“他们虽然招新,但是并没有说要收招新费用。关键是在主干道宣传也不归我们管,学校管理处不来赶人,谁都赶不走他们,除非谁去通知一下管理处?”
  几个人谁都没有表态,先不说对方在主干道宣传是不是征得了学校管理处同意,其次,一般哪怕没经过同意,也不会上纲上线的,多半学校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相反真有人去通知校方管理处,就有些背后告黑状的嫌疑了,这多少有损大家人格。都不是那种人,也都不愿意被人给出一些不好的评价。
  只是杨牧就显得尴尬了。
  先前他是公然看衰这种事情的,而且还扯出了张静强势帮忙天行社引发的和副会长郑康的矛盾,团委打回来天行社申请的时候他是酸言酸语不断,顺着说张静这女人这下还有啥可威风的,紧接着可能就要遭到弹劾。结果后面事情再度反转,团委直接把石家勋请过去宣告申请通过。
  再到看到眼前的这一幕,杨牧就觉得自己心头有把妒火烧得厉害。
  自己拼命辛苦跑上跑下,好不容易和部长搞好关系,这程燃已经发动自己班还有辅导员形成统一战线了。
  现在他自己都没啥动作,就有很多人为他到处奔走,巩固壮大他身为天行社社长的权力核心。
  旁边有人去拿了宣传单下来了。
  面面相觑。
  “这什么意思?上面啥都没说啊,敢情还要投简历,面试,过三关才能加入?他们把自己这个小社团当什么了?国际五百强企业吗?”
  “搞耍得吧!谁会报名啊!”
第四十二章
那场遇见
  天行社成立起来,在科大宣传也搞了起来,一度很热闹,噱头有了,神秘感有了,科大学生中知道和谈论起这个事情的不少,但光靠这个还是不足以媲美骷髅会啊,恐怕还需要以理服人。
  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硬实力是保证玩噱头玩概念的基础。
  换句话说,天行社要有足够的分量吸引人。还得首开先例。要率先吸纳一批有足够水平的人,而这样的人中,自有一位程燃看到的佼佼者。
  聂川在图书馆,他脸色有些苍白,憔悴,最近他要赶的东西很多,大哥在实验室长期攻坚,平均每天只睡四个小时,他看着心疼,经常去帮忙接手一些复杂繁琐的测试工作,以换取大哥的休息时间。
  但他自己本身做涉及到大哥博士所涉及的那些事务就已经很吃力,所以不得不晚上通宵干活,白天就在图书馆借阅期刊查资料。困了直接就在图书馆的桌子上趴着睡。他不觉得有多苦累,因为清楚哥哥所做的,比自己繁重数倍。
  一度他也跟自己大哥说,别这么拼,身体要紧。但每次哥哥都只是说,“想要真正做出些事情来,眼前就是最好的机会,一定要抓住。”
  兄弟俩父亲是电力工程师,在两千多人的电厂里面,不起眼。父亲对兄弟俩的教育方式也截然不同,对于性格跳脱的哥哥,印象中的父亲常摆出一副“你这么小,懂什么?”“你不知道的事情还多了!”“别得意,才这么点成绩就沾沾自喜,出息!”的态度,于是哥哥的好胜心,不服气,往往就会被激起,肯去钻研,性格激进的哥哥也常惹事,换来的多半是被暴揍一顿。
  相反父亲对于他这个弟弟,则是与哥哥大相径庭的温和鼓励为主,聂川成长以来,几乎很少被骂被揍,都是看着哥哥拿给父亲的鸡毛掸子捻得上蹿下跳,甚至他有时候都会从中斡旋,说出类似“哥你也省点心!”的话。
  哥哥一直和父亲硬拗,成长的印记让他心里憋着一口气,想做一番大事业,青史留名那种。这样能在有一天面对考上科大硕博连读也被说成还有“进步空间”的父亲面前,能够理直气壮顶回去一句,“这回你还能说我什么!”
  所以聂云很重视眼前的这项事业——跟着美国回国的陈越院长,研发芯片工程。但是身在其中,特别是还在实验室帮忙,聂川也隐约感受到了一种压抑的氛围。
  是迷茫,绝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5/53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